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那些硕士或博士期间科研灌水,狂发论文的人后来混怎么样了? 第1页

  

user avatar   bai-tang-de-xiao-la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在意是不是灌水的。

你说灌水问题,确实,我也很希望看到这样的戏码:灌水者被啪啪打脸,埋头苦干者修成正果。

问题是,这不符合规律啊。

基本规律是什么?

劣币驱逐良币啊!

再继续追根溯源一下,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基础是什么?

是现在被大家热捧的熵增理论啊。一切事物,随着时间增加,一定是趋于自由和混乱的。

那么,灌水者作为劣币,对真正踏踏实实做研究的那部分人构成了降维打击。

为什么?

你一篇文章,从文献调研,到设计实验,到实施,到纠错补充实验,到数据总结,到编写论文投稿,到一修二修,没个大半年不太可能。

人家那边,编写文章和一开始的文献调研是合为一体的。哼哼,你怎么玩?

你说灌水会被拆穿,但灌水并不一定就是造假,很多人疯狂灌水,他们可能只是在中间某些步骤做了简化,而且完全可以逻辑自洽,你怎么去追溯他的过程是否合规?

靠科研良心去规范整个科研行业,太不现实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建议志在科研的同学去读那些很水很虚蹭热度的专业,因为那些专业的本质就是灌水。

如果你真的希望通过科研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建议你读真正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专业,比如航天军工,比如精密仪器。在这类专业中,真正做到了不以论文为评价标准,有比较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适合真正想做事的人去施展才华。

——————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纸谈风月


user avatar   shan-kong-lei-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呃,实话说,基本上后来混的都不错。虽然,这可能并不是题主想要的答案。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没有造假,那都混的非常好。当然不要有这种思路,以前灌水都混的好,所以现在灌水,将来就能混好。

大概从2018年起,这个风向就变了。现在破四唯,也并不是不要论文,而是不能“唯”,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了现在在位者寻租的空间。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想知道啊!一开始被南师大卡档案的时候,我就下决心说,我会不再拘泥于高水平成果之类的,试试我的水文能不能发表的。但后来发现就算找到终身教职,也很可能需要无限地应付考核,一辈子水论文,否则工资随时都有全额退还的危险,这还不如送外卖自在,还是算了。


user avatar   ye-se-47-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的几个都非常成功,混的最差的也是37岁成为211大学教授博导。

学生期间能够狂发论文,至少说明几点。

第一,英语很好,文献能力强,看论文多

第二,科研写作能力强,逻辑性好

这两点非常重要,说明这个学生科研基础扎实,硕士博士期间本来就是科研学徒,人家能出大几篇上十篇文章,至少说明人家科研写作根底扎实。

而且找工作申青基的时候材料好看,用人单位招进来不担心在平均水平以下,基金委把那20多万青基项目给他不担心验收的时候出现双方都尴尬的局面。

其实不水也能够成功,我有同学硕博期间就憋了篇大的,现在也是top3大学博导了。

硕博期间是证明自己科研潜力的时候,要不你通过大量发文章证明自己科研写作能力强,就算以后成不了大小牛,也能够成为一个不错材料写手。要不你就能出大的,证明自己科研能力强,潜力无限。

就怕是低分的水不出,三区四区水文不屑于投,一区二区憋不出,一投就被拒。5,6年好不容易混毕业,材料上面光秃秃的没啥东西,好单位去不了,青基下不来,只好来知乎答题,劝退大家读博。


user avatar   ri-mu-li-2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常年灌水的究极学术垃圾制造机路过。想想自己博士期间灌水最厉害的时候4个月灌了3篇文章,投出去后2篇中了核心,1篇中了SCI。

看到题目实在忍不住点了进来,想看看有多少人会喷我这种行为。没想大多数人还都挺友善的,甚至还有希望分享经验的。那我也简单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和灌水的经验吧,当做一个树洞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先回答问题,你要问我混的怎么样,只能说勉勉强强吧,在一所211大学勉强混个教职,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有一天没走在努力灌水的路上,甚至都觉得对不起老婆孩子。

其实我觉得题主可以把问题中的“硕士”两个字给删掉,就我进入科研圈这些年的经历来看,但凡会灌水且愿意灌水的人都走上了博士的道路。另外,硕士疯狂灌水又不读博的话,我觉得没啥用,去企业谁看一个硕士发了多少论文啊,反正硕士进去都是搬砖,带头的还是博士。就比如你会在意一个工地搬砖的发了几篇论文吗?倒不是说工地搬砖这个工作不好,相反,据我了解工地搬砖挣钱还蛮多嘞,主要是这个活和会不会发论文没有关系。


题目下的各种回答中,有人说灌水好,有人对灌水一通批评甚至还有唱衰国内学术界的。批评的我觉得有些还挺有道理,但是在学校任职教授也好或者去企业当个研发高管也好,我不灌水你给我钱吗?我觉得这些人可能大多还是一些刚走上科研路不久的孩子吧。不说别的,靠着疯狂灌水,我博士一年各种奖学金和导师给的奖励能拿10w,我就是个俗人,就想过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像大家说的振兴国内学术界,向来不是我们这种小屁民该想的事情好吗?现在高校三年试用非升即走,兢兢业业搞一篇很大的真正能够推动学术前进的论文三年真的够吗?我觉得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另外,灌水也是个技术活,就我自己读研读博以及带学生的经验来看,灌水这个活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的。想要能够疯狂灌水,至少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英语水平还可以。至少读论文要快,别人发了论文就赶紧读,这样你才能有机会在别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再发一篇论文。同时呢,写作水平也要好,如果写出来狗屁不通,那这篇论文就很难了。没时间给你去反复修改,毕竟世界这么大,等着灌水的又不止你一个人。

2.基础知识不差。至少需要快速读懂论文的内容,再进一步的话,自己写的东西没有漏洞,这点非常重要。

3.脑子里总有不间断的小点子。灌水不等于抄袭,学术不端是一条红线,一定不要越过这条红线。灌水需要我们的脑子里总有一些小点子在闪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两个或者三个小点子落到文章中,形成一篇灌水的论文。


看到别的回答下也有很多人问怎么灌水。如果也有后来者想要灌水的话,我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初期不要急,多读文献,第一篇论文可以考虑写综述。脑子里有东西到需要灌水的时候才能源源不断的往外冒,如果读个十来篇文献就不想读了,那灌水一两篇可能还行,想持续灌水很难。读论文都懒得读的最好还是早点出去工作,科研这条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2.多积累一些专业词汇。写论文不是写文学著作,不需要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在专业的词汇上面不要用错。一篇专业词汇都能用错的论文,印象分大打折扣,想快速灌水就困难了。这里建议大家仔细学学自己专业的专业英语,多看论文也有帮助。

3.建立起写论文的思维。要想适当灌水,一定要知道论文的那些小套路。学习途径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多和发论文如喝水的师兄师姐或者导师闲聊;请教大神,尤其是知乎;跟小木虫大佬、贴吧老铁搞好关系等等,我听大师兄说他们课题组有人报了SCI论文写作课程发了3篇,我之前还以为是智商税,没想到真的能发成功,刷新认知了。

4.要注意灌水不等于抄袭,学术不端的情况一定一定不要出现!!!这是一条红线,也是我和学生们经常强调的事情,如果以后想有一个还不错的发展,这条线碰都不要碰。


看到这样一个和自身关系密切的题目,忍不住有感而发写了些东西。我已不知如今的我和迈进科研圈的初衷是否一致。我不反感那些批评我的人,曾几何时,我是否也像各位一样看不起灌水的人呢?然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如今我只想让我的父母老有所依,让我的妻子和女儿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愿各位都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导师让自己的博士生做横向课题? 
  为什么大学招聘教授时,只重视学问和学历,不重视思想道德或人品? 
  求问毕业论文数据哪里找啊? 
  你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收获的感悟有哪些? 
  推行科研诚信制度,对造假作弊的科研成果实行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的入罪处罚,对此,你怎么看? 
  有哪些适合科研工作者的解压方式? 
  国外有些学者在学生时期发论文横扫science nature,但独立后却只能在一般刊物上发论文。怎么看这个现象? 
  在优青等人才帽子向海外开放的背景下,无帽子的普通青椒今后将陷入一种怎样的生存境地? 
  学生物的人都有哪些特有的习惯? 
  如何看待饶毅发文称「诺奖有给错的时候,而且并非罕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诺贝尔奖? 

前一个讨论
男博士是喜欢找个女博士,还是愿意找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师妹?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说自己热爱中国会被赞扬,但换成一个中国人说自己热爱别的国家可能会被骂?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