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孙坚、孙策和孙权一样能活70岁,全国局势会怎样?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mei-7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好说。

首先必须承认孙坚生前是时代的最强武将,只是一直被低估。在讨董之战中,曹操本来也和其他诸侯一样混吃等死,都是因为孙坚一马当先,成功打开了局面,他才决定像食腐动物一样趁机捞捞好处,结果被宰的仅以身免。可见孙坚>董卓>曹操是没啥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孙坚的政治能力。孙坚政治意识很差,他背刺荆州刺史王睿后居然没能趁机窃得部分荆州,反而引发和荆州士族的仇恨。之后私藏玉玺也是一样,完全是一个暴发户行径。孙策倒是点了政治技能,但点还是不够高,加上他的地盘过大,根本稳不住,连千里之外的局外人都看出他要死。

而孙权的武力虽然无限趋近于零,对内的政治水平却拉到了及格线——至少没人敢宰他了。如果孙坚孙策不死,一直让他们主事,我很怀疑东吴会不会被他们带崩。


user avatar   shi-guang-jing-zhi-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坚死于战场,孙策死于暗杀。

这对父子成于沙场,死于非命,应了那句话——将军难免阵前死。

先看看孙坚、孙策各是什么人。

对孙吴政权来说,孙坚作为开创者,打出了名声和班底。他的一生,冲锋陷阵,悍不畏死,起兵伐董,最后死于江夏黄祖之手,是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一生。

他因为杀海盗而成名,获得一官半职后,又平叛小股草寇(农民起义),后担任县丞,为人义气,礼贤下士。这已经具备了一个军阀必需的素质——勇、礼、义。

后随着朱儁(这个字读俊)征伐黄巾起义,敢打敢拼,兵行险道,这个时期的经历,形成了孙坚一生的战斗风格,当然这种风格来源于性格和整体环境。他是个优秀的敢死队长,突击队长,冲锋队长。是一个带头冲锋的将,不是运筹帷幄的帅。这一点和其他三国军阀,有本质区别,和他儿子孙权也有本质区别。

后封乌程侯。

起兵讨董时,到荆州,逼死刺史王睿;到南阳,杀了太守张咨。最终他与袁术联手,借助袁家四世三公的身份,得其推举,封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董卓惧怕孙坚勇武,派李傕(这个字读绝)与其沟通联姻,被孙坚义正言辞的拒绝。孙坚是讨董大军中,唯一一只对董卓造成威胁的势力。最后董卓亲自上阵,领军对战,遭到孙坚重创,逃走后,留下吕布与孙坚周旋,吕布亦不敌而逃。孙坚攻入洛阳,相传就是这个时候,得到了传国玉玺。

形势一片大好,可接下来就不好了……

首先,孙坚受到了袁术的背刺。袁术看孙坚势力渐成,羽翼已丰,便派了别人做豫州刺史,我给了你的,我也能拿走,再加上断粮草的伎俩,使得孙坚后续的行动举步维艰。讨董联盟的各方势力,也都心怀鬼胎,忙着争权夺利,最后虎头蛇尾,联盟四分五裂。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孙坚除了莫须有的传国玉玺外,只得到了名声和威望,提高了个人和团队的军事素养,实际的好处则什么都没得到。而讨董战争中的大放异彩,等于让自己过早的暴露在群雄的视野中,从此袁术对孙坚更加提防。

他在当时类似于袁术集团的一个分公司CEO,带着自己的小公司加盟的那种。他能喝酒,能公关,拿项目一拿一个准,有搞事情的能力。董事长袁术有钱、有粮、有名望、有家族势力,有信任背书。心想着你小子,借着我的虎皮,到处乱窜充着大尾巴狼,威风八面,你以后还会认我这个头头?也算是袁术格局太小,用不了人才,只会用奴才,和常凯申一个样子。一直不给孙坚大力的支持,只把他当个敢死队长用。后来让孙坚去讨伐刘表,最终死于黄祖之手。

孙坚的问题在于,别人把你当敢死队长,你自己不能这么想。该明哲保身的时候,别把自己当个大头兵。局部性的战争胜利,要为整体的战略发展服务,这个战争是为什么打,给谁打,很重要。讨伐董卓不是给自己打的,讨伐刘表不是给自己打的,他斗了一辈子军阀,却一辈子没有军阀意识,没有一方诸侯的思维,除了生俩儿子是给自己生的。

孙坚的问题,也是一个家族延续的问题,老话说,三代出一个贵族。孙氏家族在孙坚这,属于白手起家。他作为第一代创始人,思想体系往往不成熟,不知道这个家族能干什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草台班子还是能坐拥天下。以孙坚活着时候的思维来说,他不一定能做一方诸侯,继续打工的概率很大,而有这么强的打工仔,袁术政权也不一定早早垮台。

英年早逝的孙坚给俩儿子留下了什么呢?

1.生命换来的教训。

2.班底。

3.孙氏家族的名声。


再来看孙策。

孙策是孙吴政权的实际奠基者,完全继承了孙坚的遗产。可以说孙吴的地盘雏形,是在孙策时代成型的。

孙策比孙坚多了政治头脑,孙坚的英勇多少带点梭哈的成分。而孙策多是谋定而后动,手段生猛,目标明确。能忍着父仇,在袁术手下打工,这就了不起。孙坚死于黄祖之手是直接原因,袁术容不下父亲,父亲寄人篱下,是孙坚之死的根本原因。哪怕当时不死在黄祖手里,以后也会死在绿祖、红祖手里。孙策获得袁术的好感和允许后,横渡长江,出兵樊能、于糜。以曲阿为根据地,进攻扬州刺史刘繇,大胜而归。后进攻会稽和吴郡,获得了孙吴政权的前期地盘。

而当袁术称帝,孙策第一时间与其宣布决裂,与其脱离关系。前期乖巧的顺从,和后期决裂的果断,体现了成熟的政治家头脑。孙坚用他的生命,给他血气方刚的大儿子上了一课,用血教育了孩子,怎么在逐鹿中原的群雄纷争中活下来。

政治家头脑,是孙策成功其一。父亲的班底和父亲打下来的孙家的名望,是其二。

当时孙策和周瑜关系很铁,还是连襟,娶了乔家的两位美女。周瑜和乔家,可不是一般人,根正苗红的地方权贵。孙策能跻身这个圈子,和他爹的名声以及势力分不开。破虏将军的后代,名门之后,长得又帅,能征善战,一表人才。加之江东一带,多受孙家恩惠。

孙坚留下的班底也不一般。抛开家族亲戚不算,程普、韩当、黄盖、朱治都是优秀的将领。这也是日后孙权的政治资本。

孙策是被刺客暗杀。《江表传》载,许贡上奏汉庭,说孙策能征善战,能团结士族,应调京软禁,在地方会尾大不掉,割据一方。后来这事儿被孙策知道了,孙策便杀了许贡。其死后,他的门客,便寻找机会复仇,最终得逞。这体现了几个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后期的孙权。

1.地方上有反对孙策的势力。

2.孙策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对反对者诉诸武力。

3.刺杀这种土办法,对孙策居然奏效。

许贡与孙策的矛盾不谈,单说一方势力的领袖能被暗杀,且孙策这个级别的,在三国只有这一例。曹操身边保镖不断,前有典韦,后有许褚。赵云历史上实际担任的也是偏护卫的官职。他弟弟也有个好保镖周泰。说他自视勇武,是一方面,根本原因是孙吴政权,对领导人的保护意识很淡,这是政权初期,组织结构不成熟的体现。

而孙策给孙权留下了什么呢?

1.地盘。

2.班底。

3.问题的正确解决方式。

地盘没什么好说的。江东六郡是孙策平定统一的,一直是孙吴的核心根据地。够富庶,是兵钱粮的重要来源。

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孙策留下的精兵强将,是孙权前期的重要依仗,包括武将太史慈,凌操。从孙权平稳接班,到赤壁之战,没有这些人,孙吴撑不下来。

但后期,孙权对孙策的子女并不太好,无情最是帝王家,可见一斑。

最重要的,是问题的正确解决方式——

富庶的土地,肯定有权贵,孙氏政权也是外来户。孙氏政权来到了江东,正是动了江东本土士族碗里的大肥肉。区域就这么大产出,一年能收多少粮食,能流通多少商品,能有多少劳动力给我干活,都是有数的。你孙氏没来前,都进本地权贵的腰包。你来了,粮食你拿走当军粮,劳动力你征去做士兵,权贵自然不乐意。如何与本土士族相处,蜀汉政权面对这个也很头疼。

孙策遇到问题,喜欢诉诸武力,孙权与他相反,学会了怀柔和制衡。比如重用陆逊,陆逊出身江东四大家族的陆家。在政权的后期,孙权实现了与本地势力的利益捆绑。孙家父子三人论血性勇敢不输于三国任何势力,孙权也有过草船借箭,孤身犯险的行为。

当然,孙权暮年以及死后,江东的混乱也有目共睹,不过魏蜀吴中,孙吴已经是寿命最长的了。


回到问题的原点,如果孙坚活着,孙策和孙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跟着大头兵孙坚冲锋。而只要孙策活的久,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能力,不仅政权稳定不是问题,他的后代,就是政权的第一顺位接班人,也压根没孙权什么事儿,人的能力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我们也看不到孙权作为谋主,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爹运来了材料,哥哥打了地基,弟弟最后把房子盖成了,住了进去,在村里成了暴发户。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情,爹仨的风格、理念和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爹活着,会一直运材料,丢材料。哥哥在,会把地基打的更大,最后房子盖成了,主人家也是孙伯符一脉。

在教训中进步,螺旋式上升,最后消亡,历史自有其规律和脉络。


user avatar   yue-la-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谢邀

这个问题多次邀请让我回答,我对这个问题其实没多大回答的想法。这个问题显然就想吹孙坚孙策的死是个意外,不死就无敌于天下。可惜我对二人的评价非常低。

“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

我觉得这个评价就非常中肯,短短一句话就给了他两三个“轻”的评价,我认为孙氏一家都有轻而无备这个问题,孙坚打仗莽死,徐琨也是打仗莽死,孙策被刺杀,孙翊也是被刺杀,身为首领,轻身犯险,俱以轻败,就说明了他们并非一个合格的君主。孙家父子侄轻易死去,并非都是意外,而是如郭嘉徐氏所言,危机是可以预见的,可惜他们都睁眼瞎。

而孙权是个例外,所以孙权就有“权稍【持重】”的评价。

你让他们活到70,怎么活?反正能活到70岁,干脆在战场乱杀,带头冲锋,不避险阻,杀到70岁?孙坚孙策的作风就是这样,如果赋予他们天命不死,他两可以肆无忌惮一路从江东砍到长安。还是苟缩起来,在大后方都城里活到70岁?这样也就不是孙坚孙策的作风,还不如孙权呢。

孙坚几次打仗的风格可以看一下,什么深入追击、身先士卒、先登入城,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孙坚战死是个必然。

1.打海盗: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

2.打黄巾军:坚乘胜深入,于西华失利。坚被创堕马,卧草中。

3.攻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


看到好多回答在吹孙坚孙策,我不以为然。孙坚孙策无非就是两个疯狗军阀,跟张济张绣、公孙度公孙康、马腾马超、董卓吕布等人差不多而已。是孙权称帝了,以成王败寇论,孙坚孙策才摆脱了乱贼的身份。不然孙坚作为袁术的将领,孙策为袁术这个反贼政府开疆拓土,这些污点不靠孙权称帝根本就洗不白。

孙策这种占据一州的军阀在群雄割据时期比比皆是。

公孙瓒击乌桓杀刘虞而占据幽州。

公孙度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自立平洲牧

马超肆虐西凉,自封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刘表领荆州牧,单骑入宜城,只用一年时间就控制荆州,拳打袁术脚踢孙氏。

汉末群雄各自都有可以拿出来的吹点,孙策并不比他们出彩多少。


user avatar   shang-hao-ya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人。

第一是张飞。

张飞多次单挑吕布,也是唯一一个单挑吕布超过三五十回合最高达到了一百回合。而全身而退的。甚至吕布还对他产生了隐隐的恐惧。

第二是夏侯惇

夏侯惇在濮阳还是哪儿单挑了吕布差不多二十回合吧。

第三是张辽

要是没有张辽,曹操还想生擒吕布?

疑似人员:

董卓飞戟射吕布,吕布慌忙逃窜

李阙还是郭四也曾单挑过吕布数个回合。

山东孔圣门下的大将铁锤武安锅竟然跟吕布大战数个回合,竟然仅仅断了一只手,恐怖如斯!

公孙瓒单挑了吕布竟然有五回合之多!

忘记了还有个貂蝉,怕是单挑吕布能达到三百回合以上!




  

相关话题

  《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你的一个人是谁? 
  刘备是个地痞,还是英雄? 
  为什么赤壁战败后曹操一直打孙权不打荆州? 
  关羽失荆州是必然还是偶然? 
  强汉和盛唐都与世界有联系,为何中间的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仿佛没有关于与外国交流的事迹? 
  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失败? 
  三国中的空城计到底有没有被司马懿识破? 
  225年曹丕南下,被东吴高寿率500敢死队袭击事件,是否可根据长江结冰,而认定是《吴录》杜撰? 
  东吴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三国演义》里关羽一刀劈死了颜良,颜良文丑几个回合就打败了徐晃张辽,为什么关羽打徐晃还那么累? 

前一个讨论
古埃及首饰里的蜣螂代表什么意思?
下一个讨论
东罗马人会认同自己是希腊人吗?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