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早教产品怎么选购?巧虎?小步?同伴贝宝? 第1页

  

user avatar   mai-zi-de-yi-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题我会!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班主任工作10+年、从孕期就开始积累家庭早教启蒙知识、孩子出生三年内一直坚持在家庭中渗透各项启蒙内容的老母亲,这题我太有发言权了!

熟悉我的知友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倡导在家给娃做早教的妈妈,而且通常会把早教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最能让孩子接受并且卓有成效的早教,往往是那些来源于生活且具备鲜明系统性、逻辑性的早教内容,所以我在做家庭早教的同时,也会考察有没有更适合我家优酱的线上早教产品,希望从这些早教产品里偷师,学到理念更完善、课程更系统、训练更专业的内容。于是,爱钻研如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筛选和比对,经过了海选,最后小步、巧虎和点点橙进入我的终极决选(当时市面上还没有出现题主提及的「同伴贝宝」,故未曾考察,也没有发言权,本次以点点橙代替)。接下来我先来分享下我选择线上早教的原则,然后咱们再唠唠这三种早教产品的各自优缺点。

一、 早教产品怎么选?

1、 看早教理念:

任何一种品牌的早教课程在设计之初,都有自己坚守的产品理念和教育发展框架,这是一款早教产品的精神内核,也是团队设计课程和传播课程的有效依据。

比如有的线上早教产品秉承目前流行的瑞吉欧教育理念,有的则在课程设计中贯穿了蒙台梭利育儿理念;有的产品融合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的产品则是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婴儿期和学步期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进行课程的逻辑安排的。

对了,在很多早教产品的简介中,都会有自己产品专业背书的介绍,不要被研发团队里专家们的各种title唬到,我通常会根据产品介绍页里给到的姓名和领域,从知网、万方上搜索研发团队人员写过的论文、发表过的言论,参考他们的专业度,同时也了解他们对于早期教育的整体理念,一个早教产品的发展愿景、儿童观、框架参考其实与团队的早教理念密不可分。

2、 看早教特色:

根据不同的早教理念,每一款早教产品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拳头课程。

有的早教产品偏向于亲子互动、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和技能的训练;有的早教产品则更倾向于通过视频或绘本的方式引导孩子完成对于个人习惯、公序良俗等内容的认知;还有的早教产品主要是通过玩具的玩耍来达成各种能力的启蒙。

我个人更欣赏亲子互动多一些、生活体验类项目丰富一点的早教课程,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家《全脑教养法》,这本书里作者曾提到关于幼儿「大脑布线」的问题:

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呢?是体验。甚至到了老年,体验也仍然在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每经历一次体验,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大脑里有上千亿个神经元,每一个都与其他上万个神经元相联结。当神经元一起被激活,就能开拓出相互间新的联结,久而久之,神经元激活的结果就是大脑「重新布线」。

换言之,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可以在幼儿出生的最初几年内,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生活体验,那就可以帮助孩子塑造更加灵活、整合良好的大脑。美国人曾经实施过一个计划,叫做「美国的启智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充分证明了早教对人的影响和改变:

美国联邦政府于1965年开展的智力启蒙计划(Project Head Start),是由政府发起的针对低社经地位的儿童举办的各种学前干预项目,智力启蒙活动中心一般向儿童提供1年或2年的学前教育,并提供营养和保健服务。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会参与其中,还会和孩子一起学习。
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证实了学前干预的长期效益,接受干预的儿童到成年期在生活成就的各种测量中都好于未接受干预的控制组。而且,研究发现,父母在“智力启蒙计划”的参与度越高,家庭的学习环境的刺激性也就越强。

所以,早期对婴幼儿的大脑进行合理的刺激,并给予孩子动手实践的物料和亲子互动的机会,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因此,我在筛选早教产品的时候,会着重考察家长的互动参与度以及孩子自身的生活体验是否有达到我的要求。

3、 看课程设计:

依据不同的早教理念、不同的早教特色,各个品牌都有自己专属的一套课程设计。

① 有的品牌内的课程游戏数量特别多,游戏类型也很丰富,课程设计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大智能和体能发育;而有的品牌的课程游戏较少,或者互动类的游戏贫乏,遇到这种品牌,需要家长再拿捏斟酌一下了。

② 还有,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品牌的早教课程有没有进行多学科融合,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大城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早教课程里也可以是多学科、跨学科的,如果每个环节都只是单一项目的训练,那未免太过枯燥,也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认知世界、体验世界的愿望。为了解决实际⽣活中的知识,需要对知识点本⾝的融会贯通,活学活⽤,我更希望孩⼦能打破学科界限,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希望这是早教课程在设计之初就能兼顾到的问题。

③ 此外,课程设计是线性学习模式还是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模式?很多蒙氏理念做支撑的早教品牌,在课程设计上都会秉承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也更容易促进孩子对某一知识点深究探索的欲望。

④ 非常关键一点,大家一定要看这个品牌的早教课程的分龄是否细致,如果一个课程被介绍说可以适用于0-12个月宝宝,那着实过于敷衍了,因为幼儿、特别是2岁前的小月龄宝宝,他们在不同的月龄下需要发展的技能点是非常不一致的,如果没有极为详细的分龄早教制度做支撑,那其实就是在罔顾孩子发展规律。孩子发展成熟有自己的时间表,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根据孩子的内置时间表来进行早教,会事半功倍。

拿动作发展来举个例子,咱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大动作发展:儿童对在环境中进行四处移动的动作的控制,如爬行、站立、行走;
精细动作发展:指对小一些的动作的控制,如够物、抓握等。

如果早教课程的内容分龄不严谨,而家长们又不甚了解孩子可以达到各种运动技能的平均年龄,那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无法促进孩子的运动发展,耽误孩子成长。

4、 看产品类型以及相对应的课程学习模式:

① 产品类型:

不同的早教品牌的产品类型不尽相同。

  • 从产品结构上来看,有的品牌是「光盘视频+绘本+玩具」(比如巧虎),有的品牌则是「app视频+绘本+玩具+家长学校指导」(比如小步和点点橙);
  • 从视频教学的分支来看,有的品牌的视频是真人出镜,幼儿真实出镜,这样的指导会更直观地反映出这个月龄下的孩子对这一part的早教课程的接受程度,而有的品牌则使用ai课程教学,动画效果看起来更生动但是也容易忽视掉孩子的真实情绪,关键是这样动画教学,你也不知道孩子真实的反应会是什么呀,这个课程的设计到底是不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和纯粹脑内活动呢?

② 学习模式:

产品类型不同,注定了孩子(或家长)的学习模式是不同的。

  • 以视频学习这件事为例,有的品牌的视频内容是为家长定制的,即家长照着视频学,然后教给孩子;有的品牌的视频内容是为孩子定制的,即孩子观看完视频学到某种原理、技巧、品德,而家长不需要参与其中。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视频内容是给孩子而非家长的,那2岁以下的儿童是否可以观看?观看时长为多久?观看后是否能真正理解个中含义?怎么把孩子的理解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家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到哪些?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内容。
  • 再以教具为例,有的品牌的教具是开放式的教具,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有的品牌的教具游戏性强,更多的是娱乐属性,而非创造属性;而有的品牌,就是纯粹的玩具,到底怎么玩,是个关键。教具的类型不同,学习的模式就也不会一样,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心态,自然也不一样了。

5、 早教产品价格:

作为精打细算的老母亲,追求高性价比,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品牌的费用与课程的内容是否成正比,每个月的早教支出是否符合我的预算,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二、 小步、巧虎、点点橙的横评对比

小步、巧虎和点点橙是目前市面上市场占有量比较大的三个早教品牌,我从早教理念、早教特色、产品类型、课程内容、教具分析、适用年龄、价格等7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测评。

总体来说,这三个品牌在早教理念和早教特色上各有各的优势,但在课程内容和教具的设计和安排上有很大不同,无法说孰优孰劣,因为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的家庭,特别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不同启蒙程度的孩子,对不同早教产品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单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三者相比,小步的DEEP在家早教计划课程更接近我的选品要求,之前在别的回答里,我也介绍过我使用小步的心得体会,重复的部分我就不讲了,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翻翻我之前的回答。接下来,我会重点讲解一下我作为普通用户,对Deep课的测评体验。

说起小步,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成立以来一直专注在家庭教育上,短短几年之内已经发展到了行业巅峰,实属不易。我最初与小步相遇是源于它的公众号,那时候小步公号每天都会给订阅者提供很多家庭早教的游戏参考,这些免费的早教小游戏打开了我的早教思路,也由此奠定了我对小步的感情基础。2019年小步推出了Deep家庭早教课,作为「白嫖」了小步那么多原创游戏的老母亲,为了表示支持,也为了获得更系统的课程,我从app上订购了早教包,由此正式步入了DEEP课的早教世界。

这次横评,我考察的是小步最近上线的升级版DEEP早教计划(以下简称DEEP课),这套课不仅根据硅谷领先早教研究成果和实践来设计课程,更在吸取外国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来检验和调整课程结构,所以为了保证测评的时效性,我都会选择最新出品的课程,给到父母们最新鲜的体验感受。

作为小步的资深用户,我非常满意最近的这次改版,最新版DEEP课在保留了已有的优势(比如跨学科融合、螺旋进阶i+1学习模式、系统性思维养成)上,又做了更科学的调整,总体来讲,有以下几大亮点,我简单概括一下:

【亮点一】RIL 互动实践体系

RIL互动实践体系是小步新创的早教互动模式,包括了亲子共读(Rreading)、互动游戏(interaction)、语言练耳(language) 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每周的早教课里,小步都会提供按照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设计的三种互动形式的指导,共有六个互动游戏,一个亲子共读指导课程和一个语言练耳课程。

1、 互动游戏

互动游戏一直是Deep课的拳头产品,当初我也是因为它家的游戏做得非常有特色而入了坑。在新版的DEEP课里,每周都会严格围绕孩子月龄特点推送两种游戏:

将互动游戏以操作的难易程度来分层,很符合我们这些家长的需要。

因为在之前的版本里,不少家长曾诟病于Deep课的一些游戏设计太过深入,操作上需要大块时间和精力;而改版后的游戏有了不同类型,咱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来安排早教,更合理地利用下班后的碎片化时间。这对于我们这些职场父母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改变,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这些「班爸班妈」,这一改版对于很多热衷早教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意义非凡,因为老人们可以在白天带娃的时候参考「轻松游戏」来操作,把「深入游戏」的探索留给父母下班回家后再完成。

2、 亲子共读

作为家有绘本2500+册的阅读推广人,我非常在意亲子共读在孩子早教过程中的占比。Deep课在亲子共读方面,还是有点功夫在身上的。

这个版块设计了60 本精确分龄的原创图册,虽然我家绘本存货巨大,但Deep课的这些图册和我家的绘本藏书有一定区别,因为Deep课配套的绘本从内容设置、情节安排上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看。

30-36个月配套的绘本,大多是以想象力为主,并且结合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另外,这个月龄段的绘本还更注重孩子情绪和细微心理的引导,比如这本《冰箱大会》:

这本书赋予了冰箱里各种食物以鲜明的性格特点,不同形状、颜色的食物通过按照一定规律「重组」,实现冰箱整洁的愿望。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同类归纳」的理念,同时也感悟到统筹规划、团结协作以及尊重个性的必要,而开放式的结尾,给了家长和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果要说缺点的话,那就是对于和我家优酱一样嗜书如命的孩子来说,这些绘本的数量还不够多,建议每个月再多给安排几本。

如果孩子的阅读基础薄弱或者父母不太擅长引导孩子阅读,也可以参考课程里配套的「阅读有益」指导,看看到底怎么潜移默化把孩子领进阅读的世界。

3、 语言练耳板块

绘本的精确分龄设置可以给到孩子最恰当的阅读体验,而语言练耳板块的精确分龄则算是业内的一大创新。因为在这个板块中,小步每周都会在课程里设置一个很容易配套各种肢体动作或者游戏玩儿起来的童谣或者一个容易理解和复述的故事,通过这些精确分龄的儿歌童谣,逐渐完善孩子的语言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里,我必须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引导孩子参与肢体语言游戏还是完成故事复述,都必须建立在孩子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家长不可以为了达成自己心中的效果而刻意逼迫孩子,那与咱们早教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亮点二】家长课

曾经用过或者了解过小步的家长都知道,小步早教的核心其实是家长,这也是小步和其他早教的核心差异,所以,在新版 DEEP课里,小步就新增的一个重要板块——家长课,传递科学理论的同时更注重落地实践,从经营亲子关系的思维方式、教育孩子的底层逻辑上入手,为家长赋能。

坦白说,市面上类似的家长课程很多很多,付费的免费的,专业的业余的,层出不穷,我比较赞许的是小步传递的这些方法。和 RIL 互动实践体系一样,家长课也全部都是精细分龄的,这样相对来讲会更有针对性,「少一点空话,多一点实战」是我对家长课的总结评价。

【亮点三】测评体系

我知道在家庭早教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好奇的一个问题「早教真的有用吗」,我在知乎上搜索过这个问题,关注者和提问者甚多。针对这一经典提问,小步给出了一个很科学的测评方式,它们联合中国教育研究院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设计了一套比较完善、科学的测评体系,从气质类型、五大能力、教养方式、卷入程度、家庭环境五大维度,来验证孩子早教的效果。并且,测评结束还会根据孩子、家长的测试结果给出针对性的陪伴建议,让家长既知道原因,也知道调整方法。据我所知,小步是市面上第一家敢于直面早教效果的品牌,这一点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当然啦,我认为,孩子的测试结果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可到底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结果,同孩子平时的教养方式、生长环境、以及天赋有很大关系,不能以一次测评就定终生。


以上就是新版小步Deep课之于我的三个最大吸引点。通过这次横评,我回顾了之前为孩子选择线上早教课的策略,也对我心仪的早教课做了简单的剖析。

选择或者购买早教课并不是终点,相反,它只是起点,是我们用更加专业的态度陪伴孩子的起点;同时,选择一个线上早教课,也不意味着我们的带娃日常就只需要完全照搬照抄早教课的设置就够了,任何早教,都应该深植于生活,脱离了生活本身,架空早教游戏,让早教游离于日常之外,那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知道,最有意义的早教,一定是在科学、系统、专业的基础中,满载着亲人最浓的信任、包容与爱。

一切祝好!




  

相关话题

  妻子带孩子很差劲怎么办? 
  孩子应该晚一年上小学吗?对孩子适应校园生活有帮助吗? 
  宝宝在玩沙子时,玩具被对方小朋友的大人抢走了,孩子不懂拒绝,我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作为家长,如何发现和挖掘孩子潜在的天赋或特长? 
  中国有哪些优秀的原创的绘本和图画书? 
  婴幼儿上全日制婴托好不好? 
  忍不住对别人孩子发了火怎么办? 
  对于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沉迷于手机、电视、电脑、游戏您们怎样看?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需要陪写作业? 
  如何看待母亲发朋友圈为大一女儿请保姆并且上热搜? 

前一个讨论
两个月的宝宝老是哭闹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眼霜真的有用吗?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真的有区别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