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日本战国民夫比例比中国古代小那么多? 第1页

  

user avatar   deng-ren-da-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段时间在群里吹水聊起后勤问题时,@曹变娇 (好像是叫这个名字)提示我看看近一千年前《梦溪笔谈》的这一段内容:

凡師行,因糧於敵,最為急務。運糧不但多費。而勢難行遠。余嘗計之,人負米六斗,卒自攜五日乾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盡。若計復回,只可進九日。二人餉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則一夫所負已盡,給六日糧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並糧。若計復回,止可進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並回程,日食四升並糧。三人餉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減一夫,給四日糧。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減一夫,給九日糧。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並糧。計復回,止可進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並回程,日食四升並糧。
三人餉一卒,極矣,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放回運人,須有援卒。緣運行死亡疾病,人數稍減,且以所減之食,準援卒所費。運糧之法,人負六斗,此以總數率之也。其間隊長不負,樵汲減半,所余皆均在眾夫。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負之米,又以均之。則人所負,常不啻六斗矣。故軍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餉之。尚或不足。若以畜乘運之,則駝負三石,馬騾一石五斗,驢一石。比之人遠,雖負多而費寡,然芻牧不時,畜多瘦死。一畜死,則並所負棄之。較之人負,利害相半。

今天就来详细剖析一下:

(以下1斗=10升,每人每日食2升)

1.一名民夫为一名士兵提供军粮,士兵自己带10升,民夫带60升,一共70升,两人每天吃4升,可以吃17.5天≈18日。如果往返,则只能维持一半时间。

2.两名民夫为一名士兵提供军粮,士兵带10升,民夫带120升,一共130升,三个人每天吃6升,一共可以维持21.6日,但是沈括有办法让他吃到第26日,咋回事呢?三个人先吃8天,吃掉48升,民夫A身上还剩12升,把他开除,让他拿着粮食回家,这样剩下的粮食同第一条,还剩17.5日份,所以8日+17.5日=25.5≈26日。
至于为什么前面走了8天,辞退民夫A的时候却只给他留6天的口粮呢?那大概是他轻装简从时走的速度更快的缘故吧。

3.三名民夫为一名士兵提供军粮,一共190升,前六天半吃52升,给4日口粮赶走一个民夫,剩130升。再吃七天消耗42升,给9日口粮赶走一个民夫,剩70升。按第一条还能吃17.5天,一共17.5+7+6.5=31日。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括虽然对算式有一定的理想化,但大体还是科学的。他的算式完全可以保障军队的随时机动需求,即所有粮食都有人员背负,只有吃尽时才会遣返民夫,不会有粮食被遗弃。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超过2名民夫之后就必须不断遣回以节约粮食。沈括还表示,民夫加到第三人已经是极限。十万军队,七万战兵,三万分管辎重,最多三十万人运粮。本来十万士兵31日需要6.2万石,但由于需要民夫帮助搬运,如此一来便要事先准备19万石。

沈括还补充道:骆驼可以运300升、马和骡子可以运150升、驴可以运100升,比人力能运更多,然而牲畜不好照料,一旦死亡,其辎重就只能丢弃,比人力运输是各有利弊。

经我此前计算,日本马驮运量较低,其口粮与载重的比例与人是相近的,但其优势在于速度比负重的民夫更快,如果能将驮运改为挽运,例如给马匹装上一节板车,那么运输量就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如果财力充足、路况良好,又有足够牲畜,挽运是非常好的输送方式: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到底有没有耕牛和驮马?

但是写到这,沈括发现了一个BUG,那就是遣返的民夫需要士兵护卫。他的想法是如果军队中如有减员,则不须要给他提供口粮,那么省下来的口粮就可以留给护卫,但你怎么保证军队总有恰到好处的减员呢?再者,沈括计算中遣返的民夫回程速度要比来程快,是因为携带的粮食轻,如果再加上卫兵的口粮,那就走不了那么快了,所以2和3虽然能节省口粮,但从实用价值来看,还是1更为可靠。在此之外,每增加一名民夫,由于民夫自身会消耗大量口粮,而对日数的增加并不显著,只会造成资源浪费。

供10万人出征打仗维护140万人的民夫,用沈括的算法在不计遣返的情况下,制表如下:

士兵人数 民夫人数 携带量(升) 每日消耗(升) 供给时间(日)
1 1/10 16 2.2 7.3
1 1/9 16.7 2.22 7.5
1 1/8 17.5 2.25 7.8
1 1/7 18.6 2.29 8.1
1 1/6 20 2.33 8.6
1 1/5 22 2.4 9.2
1 1/4 25 2.5 10
1 1/3 30 2.67 11.2
1 1/2 40 3 13.3
1 1/1.5 50 3.33 15
1 1 70 4 17.5
1 2 130 6 21.6
1 3 190 8 23.8
1 4 250 10 25
1 5 310 12 25.8
1 6 370 14 26.4
1 7 430 16 26.9
1 8 490 18 27.2
1 9 550 20 27.5
1 10 610 22 27.7
1 11 670 24 27.9
1 12 730 26 28.1
1 13 790 28 28.2
1 14 850 30 28.3

由于此表中士兵自身携带5日口粮,因此续航下限是5日;又因民夫运输量为单人口粮的30倍,因此续航上限是30日。如果不预备后续粮道,那么考虑到回程必须将续航时间提前减半。

从表中可发现一些规律:
在民夫与士兵之比小于1:1之前,每日的口粮成本差距并不大。
当一名民夫供应4名及以下的士兵时,随着民夫数量的增加,续航时间有较为显著的提升。
这种增量在供应一名士兵的民夫达到四人以上时趋近于无。
14民夫供1兵比1人供2兵成本提升了10倍,但续航时间仅能提升2倍;4供1到9供1续航时间只增加十分之一,但成本翻倍,完全得不偿失。
由于民夫运输量只能供单人食用30日,而30内的民夫来程回程比为17~18日:12~13日。也就是说,如果1民夫供应1士兵的军队17.5日一直处于行军状态,那么后续民夫哪怕有一百亿人也无法为其补充半点粮食,必须因粮于敌,如果没能就地征补则必死无疑。不过很难想象一片土地一连17日不设一处粮仓,以每日25公里计算,这支军队已经可以走出四百多公里了。

既然沈括认为10万兵配30万随军民夫已是极限(其实看表上40万也可以),那么《孙子兵法》里的“凡兴师十万。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岂不是跟他互相打脸了?

——非也,除了减少随军民夫和及时遣返多余民夫以外,延长作战时间的关键就在于缩短战场与粮仓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应建立一系列能让民夫将粮食“放下”以集中储存的据点。如果你玩过信野14,它的设定就是军队每经过一座友方城池,军粮就自动补到满,游戏里没设各城兵粮数,这正是假设民夫已将适当的军粮提前运输完毕了。

具体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吧。如果我要携2万军队从岐阜前往长篠,我不必从岐阜一口气运粮到长篠,而是可以提前几日甚至几个月前事先调集粮草至仓库。以每日6合计算,2万军队在外一个月需要3600石,那么首先择日安排两万人次的民夫先后从美浓尾张各地逐步运粮4000石至尾张热田,再募一万人次的民夫将其中2000石由热田逐步运往三河冈崎备用。
战时第一日率一万美浓军队从岐阜出发,事先安排另一万尾张军士在热田候命,待主力行军至热田合流,于热田吃过饭后,第二日可至冈崎。热田、冈崎均有存粮,这段过程不需配置任何后勤仍可保障粮草供应。行军过后可募一万人次民夫将剩下的军粮从热田一并运往冈崎。
第三日军队停在冈崎,调派5000随军民夫前往冈崎,第四日携1000军粮从冈崎出发,第六日抵达阵地,共耗粮450石,同时再派5000民夫从冈崎向前线不断运粮以接替第一批民夫。如此热田、冈崎、前线共三个批次,4000石粮食全部运完需要6万人次,而前线只保持5000随军民夫即可。

也就是说,调动的总人力虽然很大,但随军民夫数量却可以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冈崎至前线仅有三天路程,而且阵地是固定的,没有机动需求。在非战时调配,就不需要消耗战时的军粮;在短途调配,只需征募地支给口粮,而无需为长途运输从大仓支给,最终六万人次五日消耗的600石口粮中,只有最后一个阶段的360石(2万人次×3日×6合)需要消耗军粮,因此预支4000石绰绰有余,外加一千贯左右的工资,运粮的消费基本就齐活了。所以十万大军配七十万负责领内运输,和他们其中的随军民夫理论最多三十万,两者并不冲突。

※以上案例为方便理解而经过简化,与真实情况有所出入,请注意分辨。

另一方面,有关中国古代“辅兵”的讨论也非常混乱,诸网友心目中对辅兵的定义各有不同。比如有一种观点为了证明中国古代的可战之兵只占极少比例,声称全军十之八九都是不参战的“辅兵”,换言之他们以“是否参战”作为界定,这类观点眼中的辅兵就是纯粹的战地工人。前述为节省粮草,随军民夫的人数是有限的,那么工人又如何呢?

我再举个例子,假如盖一栋房子需要搭架、砌墙、加瓦三个工程,每个工程需要10名工人工作一个月,共需要10名工人工作三个月,或三批10人的专项工作队各工作一个月。若从一开始就将搭架、砌墙、加瓦三个工作队都提前雇佣,搭架队工作时,砌墙、加瓦队在旁闲看;砌墙队工作时,搭架、加瓦队在旁闲看;加瓦队工作时,搭架、砌墙队在旁闲看,最后当加瓦队完工后,你再给三队工人各付三个月工资,这样的成本就是正常情况下的三倍,未免过于石乐志。

辅兵工作时,全体战兵在旁吃着军粮闲看;战兵作战时,全体辅兵在旁吃着军粮闲看,这有何意义?又以何认定全体战兵绝不砌一寸工事、全体辅兵绝不执一寸铁兵呢?


东亚历史上虚构兵力数字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因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月入两千五示之年薪五百万,中专技校示之985211,五年留级生示之日本古代史学者”,更有为文学效果夸大兵力等等。虚构兵力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何必死缠烂打拘泥于此呢?可有些人一方面对兵力数字的记载表示怀疑,一方面又舍不得全部弃之不用,于是便取折中,先认可记载人数为真,再咬定其中大部分都是随军民夫和不参战的辅兵,如此圆谎反倒给自己添了许多麻烦。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提一句,你觉得谁会雇一大帮吃瓜看戏不做事的不远万里来战场空耗粮草呢?

楞漏!楞漏!


user avatar   lu-ying-lan-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相关话题

  历代信长之野望有哪些该继承而没继承的优点? 
  怎么才能活出日本战国大名的感觉? 
  日本战国城堡的多重郭结构在实战中用处大吗? 
  真田家的六文钱家徽是什么含义? 
  为什么很少人同情织田家被秀吉窃取天下? 
  历史上日本人的辞世诗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室町时代的服饰有什么特别吗? 
  织田信长为什么叫尾张大傻瓜? 
  三藩起兵若和准噶尔、德川幕府等同盟“合纵”出兵漠南和朝鲜牵制清军力量,历史会改变吗? 
  直江兼续是否确实像后世影视娱乐作品中所塑造的那样始终追求正义仁爱? 

前一个讨论
从语言学的角度回答,为什么“一碗饭”不是“满碗饭”的意思,“一桌子土”就是“满桌子土”的意思?
下一个讨论
「這」「那」的本字是什麼?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