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江日昇的《台湾外记》中是否有记载存在争议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Mingz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说明一点,没有哪本史料是完全不存在争议的,《台湾外记》也不例外。总的来讲,此书是研究明郑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其中对郑经时期的记载价值尤其高,但对于郑芝龙和国姓时期的记载则有不少讹误。凭印象写以下几个:

1.《台湾外记》记隆武帝为李成栋所杀,此说由于被徐鼐《小腆纪年附考》所采用因而流传甚广。然而据《清世祖实录》和档案记载,攻入汀州府杀害隆武帝的是满洲将领阿济格尼堪、杜尔德,我有文章考证此事。

2.1656年国姓进攻闽北之役,《台湾外记》花了很多笔墨描述国姓攻破闽安后围攻福州失败一事,时间记在八月。但是郑军此次北上并没有围攻福州,《先王实录》明确说郑军“直入闽安镇,逼福州南台城下札营,整办攻城器椇。虏报知,坚守求援。虏世子星夜驰赴防守。故不攻,大掠而回。时官兵船只满载辎重宝物不计,足偿海澄之失。时虏兵来追,被戎旗左协黄安等杀退,我师全获而回,出札闽安镇罗星塔等一带候令进取。”而且此次北征国姓是先派甘辉、林胜、张英率十五镇先发,等得到甘辉攻破闽安的消息后国姓本人才由厦门出发,于九月初三方抵达闽安,所以《外记》中国姓于八月围攻福州一事自然是不存在的。此外《外记》还记七月从舟山逃回的马信在闽安向国姓报告舟山失陷一事,但清军攻陷舟山是在八月底,马信向国姓报告的时间是也是在九月初国姓刚抵达闽安时。

3.南京观音山之战,《外记》记国姓在观音山顶扎“黄盖”观战,因而后面便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情节——诸将因为看见山上国姓“黄盖”未动,既不敢互相支援又不敢撤退,最后被清军逐个击破,最后还有个梁化凤看见看见山上“黄盖”说要擒贼先擒王上山追杀国姓的情节,“化凤合城内诸军,见山上黄盖,指曰:“擒贼当擒王!”随挥军杀来。奈矢石如雨,不得上。陈魁因林胜受敌,抽兵绕道而退。见骑兵逼成功营垒,即趋援。魁中箭死,诸军悉赴水死。化凤又合师环攻,山中四面受敌,潘庚钟挥剑督护卫死战,亦皆覆没。”如照《外记》的记载此战的过程会很奇怪,清军先击败山顶的杨祖等四镇,却偏偏漏了同样在山顶的国姓,反而在杀到山下之后才发现国姓在山顶,然后又返回山顶去杀国姓“黄盖”。而据《先王实录》所载,国姓当时是亲率右虎卫、右冲二镇驻于山下观音门附近,国姓本人在给周全斌的批示中也明确说自己当时在观音门:“时唯本藩亲督右虎卫镇、右冲镇在观音门杀败步虏数千,将领官兵奋勇可嘉,应行奖赏。”观音山之战比较复杂,需要解释的问题很多,我之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解析此战。

当然我指出这些错误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台湾外记》,一本史料的每一处记载都应该辩证看待,不能因为几处错误就直接否定一本史料,除非能明确某本史料是伪书。《台湾外记》亦有记载比《先王实录》准确,如1657年三月国姓率师北上又突然返回,《先王实录》称国姓撤军是因为遇到大风,但江日升指出是因为郑鸿逵突然去世,国姓担心后方有变而返回,《先王实录》讳谈国姓家事,因此没有如实记载。再如国姓封延平王一事,《先王实录》将时间错记为1653年,而《台湾外记》记在1658年则是正确的。所以说,史料需要互相辩证,再可靠的史料也难免会有错误。




  

相关话题

  假如你是崇祯皇帝,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明朝灭亡? 
  南明弘光朝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或者阻止左良玉突然顺江东下“清君侧”? 
  南明怎样才能有一个受到公认的皇帝? 
  如何评价李定国? 
  如何评价钱谦益? 
  为什么李定国不如郑成功出名,更没有民族英雄的称号? 
  请问江日昇的《台湾外记》中是否有记载存在争议呢? 
  为何山海关之战后满清只用了8个月22天就把李自成集团从北中国统治者迅速打回到流寇状态? 
  临国公李来亨奋战至死是什么原因? 
  南明时期抗清人士中有什么人得了善终? 

前一个讨论
历史学得不好玩p社游戏有好的体验吗?
下一个讨论
越南历史上是如何使用汉字的?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