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监控视频还原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前活动轨迹,监控视频无缺失,跳楼前数次割腕,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昂撒国人对中国的指责,有一条就是“监控摄像头太多,表明政府控制公众,邪恶”

监控摄像头不这么多的话,他们又要炒作“没有真相”,“监控盲区里的黑暗”之类。

叫你戴帽子,叫你不戴帽子!


user avatar   gou-l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新进展来了,监控还原了学生坠亡前的轨迹(https://weibo.com/p/100103type=1&q=#监控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前轨迹#&t=3

同时附有新华社最新的采访时间线疏离,基本回应了此前的诸多质疑(weibo.com/ttarticle/x/m

几大疑问一一解开,监控没坏,救护车来得很及时,感情和心理问题大概率是自杀诱因。时间线梳理得也十分清晰明了,有感兴趣的大佬,可以针对监控截图再做专业分析。

但我还是有很多话想说,此前我没有针对这件事说过一句话,点过一个赞,转发过一次微博或者其他渠道的文章。这不是要摘清自己或者标榜众人独醉我独醒,事实是,这件事已经在极短时间内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染缸,几乎所有的发言都变得对立极端,甚至阴谋论,道德绑架也遍地丛生。以下是自己的一点想法。

如今靴子落地,但我不认为这件事就会到此为止,从之前舆情汹汹的情形来看,第二波次生舆情肯定马上会汹涌而至。其中必然还有对调查结果的质疑,也会有对之前谣言满天飞的批判。

但无论如何,一个花季少年确实就这样离开了,我想大家也不要再去打扰孩子的父母,更不要再去找什么早恋对象,关于事件本身的讨论应该可以盖棺定论,也许还会有争议,但基本事实应不会再有出入,否则官方何以自处。

只是,短短4天时间,一出人间惨剧,我倒觉得这桩最初引起大家广泛关注,人们呼唤正义与真相的悲剧,最后变成谣言四起,流言漫天闹剧值得所有人警醒。

首先是我们的基层政府需要吸取教训,他们似乎还没有学会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立足,也没有意识到在一个信息传播成本接近于无的社会,网络究竟拥有怎样骇人的可怕力量。调查需要时间固然不假,但对于汹汹舆情,漫天质疑怎么能放任不管任其发酵呢?与当事人父母的及时沟通,对事件通报的措辞拿捏,都不能当做一个简单的流程叙述,少一些冷冰冰硬邦邦的陈述,多一点温暖和柔软,在这样的人伦惨剧当中,人文关怀不能缺位,否则在人们看来,只有傲慢和冷漠,滔天怨愤也就不足为奇。此外,只是简单说一句监控没有缺失,调查仍在进行当中,救护车没有拖延迟到,遗体还在殡仪馆……这样的回应相信会消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辟谣不能等待,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更需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关切,方为上策。

有的网民需要反思,诚然,合理的质疑是一个人朴素正义感的体现,但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把一切都上升成阴谋论,极力炮制酝酿所谓的迫害说,所谓的官官相护,所谓的留学名额,如今看来似乎都成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事件中的一抹阴影,像一地鸡毛一样散落在一个无辜少年的血泊之中,孩子如果泉下有知,恐怕只会更加于心不安。

甚至,现在在网上抨击当初谣言四起的人中有太多就是它们的始作俑者。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发声被看作是每个人的“天然权利”,但同时这里面也包含了太多的利益计算,太多的无知偏狭。很多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次点赞、一次转发、一次发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然很快就会有新的热点扑面而来,很快也会有新的质疑漫天飞来,有限的公共空间已经变成了流言蜚语集散地。这值得所有人警惕,我们是不是要更加珍惜发声的机会,更加慎重自己的观点表达,毕竟无数的轻飘飘的雪花最终也可能会酿成一场毁天灭地的雪崩。

同时,我们的媒体更需自我批评,反思不足。在官方回应缓慢,网络声浪滚滚的时候,作为沟通桥梁的它们又在何处呢?即便要核实一个又一个事实,要寻找一个又一个当事人,但对有的明显刺激公众底线的谣言传播,及时走访调查,回应网民关切似乎并不难。比如子虚乌有的化学老师,比如捕风捉影的出国留学名额等等。媒体的缺位,是这场事件中我们必须反思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不能只有网络,只有信息,只有自媒体,我们需要真正能够深入一线及时拨云见日的笔触和镜头,需要那些不畏艰难带我们去发现世界的记者们。

昨天是护士节,也是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拯救与逝去同在,希望我们能从那些离我们而去的生命中获得前行的力量和希望,而不是像一群苍蝇一样,急着飞向下一滩血腥。


user avatar   zhong-guo-xin-wen-zhou-k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

成都49中的14个监控摄像头,记录了16岁少年小林坠楼前的33分钟。

5月9日18时16分,他从教室后门离开,穿过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篮球馆,在负一楼的水泵房停留,多次用刀向左手腕割划。然后返回实验楼5楼,翻越至4楼与体育馆之间的连接平台。

18时49分,实验楼对面的监控拍到小林坠楼身影。他右侧裤包内遗留的一张纸条上写着“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他的离去,不仅让父母亲人无法理解、悲痛不已,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14个监控下的33分钟

5月9日,星期天,学生返校。

18时20分到20时20分是成都市第49中第一阶段自习时间,当晚高二4班安排了一场考试。

按照习惯,班主任老师18时就到了教室。18时10分,班委考勤点名,除了一名同学请假未到校外,一切如常。

过一会,班主任放下手里备课的教案,走下讲台巡视,小林站起身,走到她面前,称要请假去上厕所。

“我点头同意了。”班主任当时并没有在意。记不清过了多久,年级组长跑来找她问班上有没有缺学生,有学生坠楼了,她到现场看到一名学生平躺在地上,头部附近有很多血。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张杰当天值班。18时56分,他和同事接到120指令后出诊,10分钟后抵达现场。“现场为一名男性,经检查,属重度颅脑损伤,推测为头部着地。”经过查体和心电图检测,该男子已无呼吸和心跳迹象,身体发凉,双瞳孔放大,无物理反射存在。

19时10分许,张杰宣布了其死亡。

11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查看了警方提取的学校监控视频。14个摄像头拍摄画面记录了小林走出教室到坠楼前33分钟的轨迹。

记者看到,画面中,小林于18时16分走出教室,在之后依次穿过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篮球馆以及位于学校负一楼的水泵房,再从水泵房走出,穿过篮球馆、实验楼,在18时49分28秒,坠楼。在上述过程中,小林全程独自一人,未与任何人有过交谈和停留。

记者注意到,在18时24分53秒时,小林进入到了学校负一层的水泵房,右手持一把刀具。此后的几分钟里,小林多次用刀具在左手腕上割划。直到18时35分55秒,小林起身,于18时36分05秒走出水泵房。

离开水泵房后,小林又沿来路穿过篮球馆过道,于18时38分25秒走出篮球馆,走上实验楼,于18时39分44秒出现在实验楼5楼走廊。

18时49分28秒,安装在体育馆楼梯口的监控拍下了其坠楼的身影。


一位学校食堂员工最早发现小林坠楼。他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大约18时50分许,他发现有人坠楼后,立即拨打了120,之后向一名副校长作了汇报。

当晚值班的保安小邓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了小林走出教室前教室内监控画面记录到的一些情况。

监控画面中,小林曾在课桌一张纸条上写着什么,但具体内容看不清楚。然后,他走向了教室后面,当时老师也在教室后面,两人有过对话。他在视频上看到,两人对话时,气氛很平静,交流时间也很短。

警方在遗体北侧绿化带内发现有一副眼镜,在遗体右臂处有一把美工刀。后来,在小林学校的随身物品中,警方发现了一张写给一位女生的纸条,有“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等内容。经鉴定,笔迹与小林作业本上笔迹一致。

16岁少男的心结

小林的班主任是位27岁的青年教师,这是她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带的第一个班,到目前她与学生相处了一年多。在她印象里,小林是一个高高大大,笑起来阳光,腼腆的男生。“生活老师也没有说过(他有)异常,同学没有反映过(他有什么)问题。”谈起小林,她眼中一直带着泪光,但始终强忍没有哭出来。两天来,她已经哭了很多次。

这位班主任记得,4月份的公开课上,小林把《当你老了》英文版翻译成诗经体,在讲台上朗读。“特别美。”班主任能感受出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男孩。

但是,在“诗经”背后,却有老师们不知道的另一面。

和小林接触更多的同学知道得更多。一名与小林初中和高中都同校的同学说,小林平时性格内向,朋友不多,经常说一些否定自己的话。她透露,“他曾用刀划自己手臂,用刀割腕,还经常说自己不想活了”。另一名和小林同班也同寝室的同学说,在他的眼里,小林的性格可以用“时好时坏”来形容,他解释:“心情好的时候会开玩笑,心情不好的时候,主动跟他说话他也不理。”小林平时喜欢看一些伤感文学。这名同学曾看到小林手上有划痕,他问怎么回事,得到的解释是:“心情不好,自己用刀划的”。

警方调查小林的社交软件时发现,小林曾在QQ聊天中向一好友提到“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

曾经和小林同桌的同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林留给她的印象是: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感觉他没有归属感,独来独往。”事发当天,她曾感觉到林同学的情绪不大好。

被追问的疑问

5月10日早上6时35分至14时33分,一位自称小林妈妈的微博账号连发三条微博称,她儿子“5月9号17:40到学校,21点她接到学校通知,儿子从楼道坠落去世了。”微博上的文字充满了悲痛甚至愤怒。由此开始,该事件在网络发酵,网友对学校的做法提出诸多质疑。

其中监控问题被提及最多:为什么学校不让家属看监控视频?为什么缺了约10分钟的关键视频?

红星新闻记者向警方了解到,5月9日19时08分,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19时13分,跳蹬河派出所及成华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先后抵达事发现场,并展开了现场勘察等工作。在取证工作中,对视频资料全部予以了调取封存。故当晚家属向校方申请查看视频时校方未能提供视频资料。第二天上午,小林父亲和亲友在聘请的律师陪同下来到公安机关,查看了全部监控视频。

为什么有10分钟的视频没有呢?“其实既不是网上说的‘摄像头恰好坏了’,也不是故意没有提供坠亡前的关键时间段部分,而是他经过的那一段路程,没有被监控覆盖”。成华警方介绍说,从水泵房出来,小林沿原路返回到了实验楼5楼,并走到走廊尽头的平台,一直到这里,都是有监控覆盖的,但平台玻璃护栏外是实验楼与体育馆的连接平台,与5楼平台有1米多的落差。这部分是没有监控覆盖的。“这不是一条通道,平时也没人经过。”随后,红星新闻记者现场核实了上述说法。

但在这没有被视频拍下的10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会不会在这无法看到的10分钟背后还有其他人?警方的现场勘察,推翻了这样的猜测。红星新闻记者拿到的材料显示:经公安机关勘验,林某某坠楼起点位于该校实验楼4楼与体育馆之间的连接平台,在坠楼起点南侧的平台地面上,发现1处鞋印;在坠楼起点处护栏上发现1处踩踏痕迹;在护栏防护玻璃上发现1处踩踏痕迹;同时,在护栏防护玻璃外侧,提取到3枚指纹。经比对,平台地面足迹、护栏及玻璃上的踩踏痕迹与死者所穿帆布鞋足底花纹类型相同;护栏玻璃上指纹为死者所留。

警方其余所有的调查都确认,现场始终只有小林一人。

根据现场勘验等侦查,警方认定小林最终的坠楼起点位于学校实验楼4楼与体育馆之间的连接平台,系高坠死亡,排除刑事案件。

警方在学校的调查中,未发现小林平时在学校内与老师、同学存在矛盾和受到体罚、辱骂、校园欺凌等情况。红星新闻记者在学校走访中也没有发现上述情况。

另一引发舆论关注的是事发后学校未及时通知家属,擅自将遗体拉到殡仪馆火化。对此,成都49中相关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记者承认,小林父母获得事发消息确实较晚。发现小林坠楼后,学校的平静完全被打破。事发后,一面通知各班排查是否有学生缺少,一面开始组织当场班主任对学生身份进行辨认,因高坠后孩子面部辨认难度较大。

小林的班主任回忆,她赶到现场时,已经有很多领导、老师在,警察也在。遗体盖着被子,有人掀开被子一角,露出脸,让她辨认。“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很害怕,就稍微看了一眼,就觉得不是、不是。”看到那悲惨的一幕,她当场大哭,被拉到一边。随后,她突然又下意识想起班上还有学生,自己是班主任,得回去。

回到班上,稍微平静下来的她又突然想起,请假上厕所的林同学怎么还没回来?她准备出门去找,一位老师又上楼,拉住她,给她看了一张遗体的正面照。“这一次,我一看就是小林,然后就懵了。”

经过安抚,她略微平复后,开始通过班主任手册查找家长联系方式。找到后,学校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给家长打了电话,“考虑到安全问题,打电话时我没有直说学生已经去世了。”49中有1000多名住校生,还有大量的非住校生,考虑到学校的秩序,学校最终通知小林家长到学校旁边的跳蹬河派出所见面。

经过现场勘验后,公安机关按照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流程,将小林的遗体运送至殡仪馆保存。红星新闻记者从殡仪馆获悉,目前小林遗体保存完好,并不存在网传遗体被擅自火化的情况。

虽然学校在10日下午、成华区联合调查组在11日凌晨分别通报了此事,但并未能很好的消解家人及网友的疑惑,一些谣言也开始传播。其中一个说法是:小林死于谋杀,原因是小林占用了学校“化学老师万丽霞”孩子出国留学名额,被万老师推下坠亡。

红星新闻记者查证,该校确有一名姓万的老师与网络所传名字极为近似,但她并非化学老师,而是语文老师。万老师只有一名正读高三的女儿,还有20多天就要参加高考。“女儿是艺体生,已经通过了艺术考试,中意成都的高校。最重要的是,49中没有所谓的出国留学名额”。对于这样传言,她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

5月11日晚,红星新闻记者在49中校门外看到,有很多人在聚集。校园内,很多教室灯依旧亮着,学生们在尽力平复下来复习。还有20多天,他们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验。

(红星新闻)


user avatar   haoran-yang-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都想不明白2021年了还有这么多人看新闻不知道等反转,只顾着自己充当正义使者给某些不明势力当了狗腿子。

还有一些人嚷嚷着不是他们的质疑哪来的真相的。

太阳出来了都是鸡的功劳是吧 警方调查写报告不需要时间?哦对忘了你们造谣倒是不需要时间的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谣言的闪击战太狠了,当时连我都以为监控有问题。真是羞愧!!!我以为自己够警惕这些人了。

实际上不仅没有任何删减,还有更重要的铁证在。


看了新华社昨天半夜发稿的文章,感触良多。

xinhuanet.com/2021-05/1

为了这件事。警方、校方也在赶时间,大家都在争分夺秒。

力图呈现一个真相给世人看。

可还是让49中门口组织出一波献花,靠全然空架的故事攒出一波虚空情绪,令人难受。

和新疆棉一样,这件事几乎没有一个情绪点的基础是真实的。事件空架的烈度太大。而且如同北美对棉花奴隶的熟悉感一样,突然用美国国葬的花献花。是怕结账的人看不懂吗?


事实上不仅监控没有缺失,甚至处于对未成年的保护,还没第一时间透露这个孩子手工刀割腕的细节。这如果一开始就豁出公布于众,一切就可以尘埃落定了。

记者从监控视频中看到,小林还在18时24分53秒时进入学校负一楼水泵房,并在水泵房内手持一把疑似刀具数次割左手腕,中间表现出垂头、摇脑、情绪低落。在水泵房,小林共计停留约12分钟,记者留意到其手腕上当时已出现明显伤口。


而且所谓的监控盲区,原来是指最后跳下的房间没监控。全程没有任何刻意修饰的地方。

监控不可能处处有,否则这个学校岂不是很奇怪?

自杀者为了那份不被注视的感觉,可以从厕所跳。厕所也有监控的话那才有故事呢。

总有可以避开的方法。

监控只是用来辅助调查真相的,不是为了让社会一步到位赛博朋克。只要真相能调查出来,安防设备就可以算得上是“够用”。就这,还有人对中国的安防市场太大颇有微词呢。

还有所谓的自杀动机之谜。没什么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小林个人心态也确实有过问题,而且是难以察觉的那种:

汤小林说,枫林校区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了2名专职心理老师。初、高中新生入校时,学校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小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警方通过调取小林生前使用过的手机数据发现,去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QQ聊天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今年5月,他用QQ号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的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一些学生在警方调查中反映小林平时性格相对内向。

有些心态问题是不那么容易测出来的。我们都曾在人前伪装自己阳光的样子。这种“技术”谁没有呢?既然能瞒过心理咨询老师,要瞒过家长也不难。

不是所有人跳楼都是为了给谁“看”。

事发后至今,小林的父母仍然无法面对儿子已经离世的事实。“我上周末去接孩子,孩子还主动跟我说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我问他考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是没休息好,其实题目他都会做,还让我放心,这又不是高考,高考他会考好的。”小林的妈妈鲁女士哭着对记者说,她跟小林说妈妈相信你,不会给你压力的

小林很明显不是为了自杀给家人看,是自己心里那道坎过不去。他若一直不想让妈妈知道,时常带着面具生活。出事之后,他妈妈又怎么能轻易接受这个事实呢?

家属的情绪化可以理解,没有谁突然失去亲生骨肉能冷静。

这份情绪化被某种舆论利用的时候,不得不感叹某些人真是“专业”啊。这些人完全知道如何放大细节,如何靠修辞引导、暗示。

一看就是利用过不少悲剧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对手…… 世界上还有多少死亡被他们利用。

哎。

只能靠我们这些常看新闻的人,多多加强自己的认知,别让无知害了别人。

这次对校方对警方的质疑之中,我们实在是低估了现实中他们经历着的情绪压力,更对平时不常见的事故细节一无所知。

比如为什么两小时后才通知家属: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杰介绍,该院于18时56分接到出诊指令,之后一车4人于19时06分到达坠楼现场紧急施救,发现小林已无生命体征。之后救护车于19时31分回到医院,结束出诊。  
为何事发2个小时才通知家长?学校安全中心主任米平回应说,学校报案后,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身份进行辨认,但因学生头部受伤严重导致辨认困难,直到19时54分才确认死亡学生身份。班主任在辨认学生时受到很大惊吓,处于情绪失控状态

这两个小时里,至少用了一个小时来叫救护车接人,并且确认身份。还有一个小时联络,安抚情绪,甚至都无法第一时间告知残忍真相,避免情绪冲击。

而这位老师,眼看着朝夕相处的学生面容变得血肉模糊,她能很冷静吗?面容破碎得难以辨认,那是普通人一生都没见过的惨状。

而这位老师强忍着这份痛苦,直至辨认是谁。

其过程全凭心中一份责任才能撑住,事后她直接崩溃。


我tm最惭愧的是,她在备受折磨的时候,我却怀疑49中的教务成员里可能有官僚主义作风。

在老师失控崩溃前,强忍着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而我被我最瞧不起的“经费党”谣言,牵着鼻子走。我竟然质疑了这些人的师德。

真他妈的羞耻!


虽然我的回答没几个赞就被删了,和满山遍野的万赞谣言比起来,都没人知道我说过什么。

但我还是羞愧不已。

对于这点,我必须向49中道歉。

对不起。


我对立场没兴趣,我对面子也没兴趣。证据指向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既然当时我也嚷嚷过要看证据,要看细节。那我看到了,我就必须道歉。

我不在乎其他知乎答主怎么护着自己的面子,也不在乎你们营造的新氛围。这题什么风向我不知道,也懒得看。

反正我认了。


这位辨认死者的教师,你值得尊敬。

也希望孩子的亲属朋友节哀顺变。


在此事件中,平时自以为的许多“常理”都是错的。对于一个大家都没经历过的事件来说,为集体谬误点赞不代表正义。只代表错得相似。

这件事有太多值得吸取的教训:

1. 轻生者不一定在事发前一天就开始悲伤,也可以是快乐的。自毁情绪也可以是对家属隐瞒的。

2. 监控不是拍摄电视剧,只是证据的一部分。监控彻底没死角才要问问这学校打算干嘛。

3. 当事人死亡后,抢救、辨认、通知家属,多花一点时间不仅很正常。还有人为了省下这个时间,导致心态崩溃。我们需要看到这份付出的存在。

4. 很多时候我们掌握了很多真相,真相多到连自杀前奏都有,但警方和校方一开始宁可被骂也要保护家属和未成年人。我们以为的惊天阴谋,其实仅仅是一份刻板的温柔。

5. 官方倾力下场,依然让经费党占得先机。他们一个学校的公关能力又怎么是颜色革命的对手?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并不友好。

6. 谣言可能早已模块化。比如提前用一些殇民才会用的老套谣言“挣抢留学名额而杀人”,虽然可信度很低,但是快。在谣言编造者看来,可信度不如速度好用。我们看客反而要多降速,耐心等待真相。降速程度和见识匹配。

7. 原来在中国,还有人可以迅速动员那样的力量去“献花”,我太自大了。我还是太小看这些人了。

这事我很惭愧。

但我还是得说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管是学校还是其他机构,可能以后我们都不能避免得和经费党作斗争。不是我苛求谁必须搞好危机公关,而是我们真的被逼到这份儿上了。

就像“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在危险的环境里没有意义。

我当然知道一个学校天生就不是用来发布死亡公告的。可现在某些势力就是把刀架你脖子上了,你怎么办?

社会会毒打人,世界也会毒打社会。

没有个体或群体可以躺平安逸。


顺便说,有些知乎大V的水平还真是在线的。

@李建秋 第一时间觉得热搜很有可能反转,察觉有异。(此前判断热搜反转基本每次都说对了,精确到每一件事) @王子君 被邀请多次也不入局,觉得所有阴谋论的逻辑都对不上。确实是经过思考的。

无论是思考、还是直觉。

能判断对的都值得佩服。

希望大家能给正确的预测更多的关注。

“正确的预测”有另一个称呼,叫做:经过了事实的检验。

希望大家能给予正确预测者足够的尊重。


user avatar   bishuxifeng-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好些读者让我评论下成都某中学发生的学生坠楼事件。


我当然有我的看法,以及我对整件事的判断。但是你要注意,首先我是个父亲,或者说,我很难做到不发生共情。


我这人一般都不共情的,比如某个人输的倾家荡产爬天台,我会很理智的给你分析一二三四五。


但人这辈子,并不是什么都输得起的,明白吧?


我们很多读者都做过家长,你看着襁褓中的婴儿一点点的长大。你带着他去公园,带着他上医院,夏天屁股上长了几个痱子,你都着急的不得了,那么一点点养大,到高中,说没了就没了。我无法想象他的父母有多痛......


当然我知道读者不是来听这个的,你们想听我的分析。


冷静的讲,我不太相信网络上那些谣言,比如说隐瞒了什么。


当初苟晶那件事,我轻信了她,她说老师能量很大,做了个局如何如何,我信了她,还为她写了好几篇文章,后来发现被她忽悠了。


我信她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了解农村。


从影视剧里带给我的信息看,农村地区一个很小的,芝麻绿豆大点的人,似乎都有可能搞出很大的事情。比如冯小刚拍的《潘金莲》,张艺谋拍的《秋菊》。


但是如果你把故事情节放到我熟悉的环境里,我的阅历就会发生作用。


比如成都,成都是个大城市,我出生在另一个大城市。这起案件牵扯到的各个口子,系统,我都很熟悉,打小就熟悉。


所以看到某些谣言,我第一感觉就是违背常识。


比如说各方协同帮助这个学校隐瞒什么。编这句话的人根本不明白各个口子之间的鄙视链。


我小时候住的院子到我外公家的院子之间两条街,旁边全部都是各个局各个厅的家属院。谁看不起谁,我总还是知道的。


教育局几乎是垫底的存在,因为很多口子都能管到它,但反过来它想要直接影响别的系统,是没门的。更何况教育局下面区区一个普通中学,还不是什么牛校。


所以你告诉我在人命关天这么大的事情上,一个中学,能够只手遮天,让公检法,让媒体一起帮它隐瞒什么,在大城市里,就是个笑话。


为什么这种笑话传的有模有样还有那么多人信呢?


举个例子,我曾经聊《芳华》这本电影的时候提过一个人,王主任。


他是干休所门口门诊部的主任,也是里面唯一的医生,手下都是护士。除了给老人看病,急救,大部分时间就是给孩子们开个假的病假条糊弄学校,或者治个感冒之类的。


他很喜欢别人叫他王团长,因为他曾经在部队上是个团级干部,医术好被调过来。


在他当初所在的小地方,也许团长是什么,但是这个院子里的孩子们见惯了李云龙孔捷丁伟,你说自己是段鹏,还不如说自己是医生呢。


说自己是医生你有一门手艺,只有在某个领域出众才能受尊重,显然,他调回来很多年,脑子还是没有转过弯儿来。


他脑子里固有的东西可能在他以前所在的地方是适用的,但换个地方,就是笑话。


所以编造谣言的人,利用的就是这一点。


在一个村里,一个中学有没有可能捂住什么?我不清楚。但是在类似成都这个级别的城市里,那能捂住什么?


说到底,凭什么呢?那么多系统,那么多个口子,还有媒体,就为了你个中学,冒着砸自己饭碗的事情,你算老几?


那个王主任,在偏远的地方待太久了,养成了军旗思路。军旗这个游戏怎么玩的?连长吃排长,排长吃工兵。


但他后来待的环境是麻将模式。麻将不在于牌大,你胡三万,来个八万没用的,八万比三万大也没用。


当一个池子里大鱼很多的时候,是彼此制衡的状态,你要能看懂棋局,而不是单细胞生物,军旗式的单线思维。


所以对那份调查结果,我不太相信会有什么出入,说穿了,人性使然。


那有人要问了,既然你相信,篇首的悲伤何来?


正因为我相信,所以我才悲伤。


我非常清楚网民愤怒什么,说到底,就是没人理你嘛。


连官媒也批评,说他们应对舆情不利,没能充分照顾到大家的情绪。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是耐心,认真,长篇累牍的跟网民解释每一个细节,辟谣每一个信息呢?


是因为没有耐心么?不,是因为不想给自己惹事。


现在的商店,理发馆都是私人开的,热情的不得了。成天一堆小哥小妹在门口跳舞吸引顾客,但过去不是这样。


我小时候商店,理发馆的服务员都是很冷漠的,多的话一句不说。


原因很简单,多说不会多挣钱,但是说多错多,错多工作就丢了,于是你会发现所有的回复都很程序化,人就像机器一样打官腔。顾客舒不舒服不重要,自己不犯错误最重要。


走流程才是最稳妥的,因为只要你符合流程,就没人能摘出你的毛病,你也就是安全的。


如果你特别热情,搞不好遇到个难弄的客户,把自己陷进去,饭碗就丢了。


所以为什么不搭理你?因为搭理你不划算嘛。


没有人会去为学校隐瞒什么,仅仅是不想惹事。同样,没有人理睬你,也是不想惹事。


人命关天,尤其在大城市里,你看到了,动不动全国人都在关注。


谁都不想摊上事儿,大家都想严格执行流程,让自己无可指摘。


等工作过你就明白了,出了这样的事儿,没有人愿意跳出来的。因为怕被缠上,因为怕惹事。


这个感觉像什么呢?


就像你身为病人家属,刚刚得知抢救失败,你很想知道为什么,你很想知道每一个细节。


但是医生们端给你的,是各种文件。


A声明,B条款,每一项都旨在告诉你,我们严格执行了流程,我们无责。


可是作为病患家属,这时候听到这种话是最痛苦的。


你无责,那就是说我有责喽?我在最痛苦的时候你告诉我连一个发泄的地方都没有,我得有多痛苦......


回过头来站在院方的角度,他们不是人么?他们不曾为人亲属么?他们难道不知道对方此时此刻需要一个倾泻感情的渠道么?


知道,可他们敢么?


遇到这种事,他们也怕被讹啊。


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男员工猝死,有人要过去,被旁边的女员工阻止了。


她很有经验的样子,一边拍视频一边说:救护车已经叫过了,等下让专业人士处理。你千万别过去,这时候你过去,将来家属来了说不清的。她拍录像就是为了留底,将来万一闹起来,证明整件事的过程,大家免责。


非常理智,非常有经验,但是让我看了之后,非常揪心。


你说她错,她没有做错什么,但我看了怎么就这么难受呢。


这起校园坠楼事件,各方的调查结论也都给出了,排除了刑事案件,部分谣言也陆续由相关方给出解释。


比如救护车第一时间接到电话十几分钟就到了;比如校方在家属离开派出所后就接待了,副校长陪着爸爸六个小时,看了监控;比如遗体并没有送去火化而是第一时间送去了法医处,而之所以不允许任何人触碰身体,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影响法医的检测。


可是我的伤感并没有丝毫消减。


我和大多数网民不一样,我原本就不是因那些谣言而愤怒。让我难受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无力感。


谢逊和张无忌夫妇去冰火岛的路上,谢逊失心疯,他又想起了自己失去的儿子谢无忌。


张翠山想要劝慰他,殷素素阻止。


当年我看不懂,是因为我还小,等我做了父亲,再看那一段,我每一秒都能感受到谢逊的痛彻心扉。


换做你,你是去劝呢,还是不去?


不去,看他那样,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冷血的小人;

上去,看他那样,迁怒于你,或许一刀把你砍了。


就像有人做过调查,一个老太太倒在马路中央,100个人路过,100个人都不去扶她。


把这段视频放到网上,100个网友投票,100个网友都骂那100个路人如此冷漠。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好人都去上网了,以至于街上没好人。


而我想知道的是,假如我是路人,我是扶呢?还是不扶?


我想,我大概是会扶的,但转念一想,这似乎并不能说明我是个好人。


我敢扶,多半是因为我扶得起,我不怕被讹。


就像十几年前我也供职于甲方,每每遇事敢言,敢当,敢揽事,从不怕做错,从不计个人得失。我常以为这是人品。


直到一个领导幽幽的对我说,你又不靠这份工作过日子,他们可都是靠这个养家糊口的呀。


十多年过去,老于世故的我还有什么人心猜不透呢?可是纵然看得懂人心,看得懂别人顾虑什么,为什么冷漠,我终究是个父亲啊,我又怎么可能不共情呢?


难,做人难,人间更难。


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怎么就这么难;

让人勇于任事,不要打官腔,怎么就这么难;


人间难!人间难!多歧路,今安在?人间本就多歧路,难在不知路何处!


生活,复杂得让我这个复杂的人,有时候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华社出面,讲了讲真理,于是第二天给了视频截图。

原来新华社是错的。

那好啊,下次都不发声,直接给个结论,他就是自杀,家属无异议。

好不好啊?




公信力丢成这样,是老百姓的错吗?

在这个问题上,新华社比你们清醒多了。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敌人的舆论战和颜革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此前十多年相比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对于这一点一定要提高警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其一是行动迅速

事情发生后不到24小时,人员,鲜花,镜头,通稿,热搜全部到位,相关消息迅速在全平台大幅扩散,充分利用了有关方面对非传统敏感热点话题的麻痹大意进行有效的战略欺骗,在舆论场上一点突破之后,后续力量迅速跟进,向纵深发展以扩大战果。

用 的话说,这叫谣言闪击,这个定性非常精确,这件事情前前后后的表现都非常符合闪击战的各项标准。

其二是手法专业

主使者抓住了官方信息真空期的有利态势,抢占道德高地,大量灌注主观臆断和谣言,通过对事件本身进行道德层面的无限拔高来抢占话语权,纠集脚本,机器人和网络打手围攻少数质疑声音,一度完全把持了整个事件的舆论走向,并把话题随意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间因素永远是一切问题的主要因素,敌人充分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把手里的牌打到了极致。

其三是撤退有序

官方辟谣出现后,相关力量迅速转入撤退,但是在撤退的同时不忘通过指东打西,故布疑阵,无限引申和把水搅浑来阻挡社会的进一步追责,对于官方辟谣信息迅速做降温处理。

有关参与人员通过打烟雾弹,撒泼打滚,屎里淘金和“他也是为了你好”等方法牵扯和分散追责方的精力,从而实现交替掩护,且战且退,形成有序撤退的有利局面,还时不时通过无限道德引申等方法发起局部反冲击。

撤退往往比进攻更显功力,进攻有时候只需要莽,但撤退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变成溃退,而主使方此次撤退组织的非常精彩,手法极其漂亮,避免了以往谣言事件被辟谣后相关力量鸟兽散,被人游街示众,以至于无法再战的局面。

甚至于边撤退还边埋地雷,此次事件无形中让许多人产生了这么一个主观印象——命案必须以小时为计量单位迅速告破,否则就是有关方面不作为,不负责任。

这种用心是极其险恶的,因为它事实上给未来留下了再以类似话题挑起事端的战术空间,而使大多数人忽略了以小时为计量单位苛求去命案大案本身就不现实。

把焦土战术和坚壁清野玩到了极致,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这次事件必须引起充分重视,我们在进步,敌人也在进步,我们在适应新常态,敌人也在适应新常态,我们不应该假设敌人会原地踏步,毫无长进,相反,敌人的进化速度和对舆论战的理解至少是不低于我们的。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次我们看到了自媒体时代泛滥的观点大爆炸,学生自杀本身是孩子问题。

但是自媒体们各顾各解读事件本身,把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附加在事件之上,给学校本身教学工作,家属都造成极大困扰。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机会表达自己意见,自媒体没有了报纸时代的总编人为把关,变成了互联网关键字检索智能把关,这类文字一般不会受到检索的严苛审稿,于是各种文章齐出。

互联网时代谣言总是能赚取最大的点击量,造谣成了一门技术,一门赚钱的技术,良心和点击量上,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点击量。

巨大的舆论浪潮在事件本身面前,显得十分无力,太多恶意猜测,暴露这一年多压抑已久公知力量,他们需要一个攻击的靶子,他们需要换一个阵地,这件事本来是小事,对太多人来讲是机会, 孩子的事情真相他们不关心,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借口,舆论短暂的几天内就像他们的希望的方向发展。

可是每件事终究有真相,他们的借口小手机,又会转移到下一个话题,他们思想仍然没变,换话题坚持自己的意见。

当代孩子的心里脆弱问题是没法回避的问题,但是一个学校几百上千的孩子,怎么能保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都是问题,严密的监控,既让人力资源被大量浪费,也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更加无法呼吸。

我见过一些被抑郁症困扰的人,或者曾经被抑郁症折磨的人,有的人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有的人则会把自己遮掩起来,没人知道他的痛苦。

如果把一个人放到班主任的位置上,一个人管理四十个孩子,这个人该怎么照顾看管这四十个孩子,同时还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孩子也是管理,一门更加玄学的管理,男孩子不爱遵守规则,女孩子面临青春期的危险,叛逆是青少年的主题,青春期的痛苦来源各有不同,然后这些孩子又拒绝与大人沟通,麻烦永远存在。

孩子一跃而下,之前的问题无法解决,坠楼后依然留下一堆问题,当事学校是否会过激管理,给全校其他孩子带来更大的束缚?学校管理层面对的压力,是不是会转移教师身上?

当地教育部门是不是又会给学校带来巨大压力,学校里的孩子在这种压力呀会有什么反应。

自媒体们都没有想到,他们被自己的欲望所牵引,做出各自的选择,形成的巨大浪潮裹挟了那些真正处于事件本身的人,太对阅读者被各种自媒体迷惑,以为根据自己世界观做出判断,但是又有多少人被愤怒所迷惑呢?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并不关心别人到底吃了几碗粉

大家只想看别人剖腹罢了

所以谁也别矫情了,什么伤痛反思逝者已矣,大家都在吃人血馒头罢了




     

相关话题

  大陆警方可以拘捕违反中国法律的外籍人员吗? 
  如何看待湖北仙桃一外卖员凌晨送餐遭小区保安用棍子击打头部后死亡,涉事保安已被警方抓获? 
  民法典继承新规即将实行,侄子侄女可继承叔伯遗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上海一小区女童被撞身亡后,网友对女童母亲的批评?事故责任应该在哪一方? 
  扬州一医院设「高层次人才诊室」引质疑,如何定义「高层次人才」?医院这样设置合适吗? 
  为什么感觉最近几年感觉左倾思想越来越多? 
  全球历史上有什么令人闻风色变的特务机构? 
  江西吉水一名医生遭歹徒持刃袭击不幸去世,嫌疑人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如何避免此类伤医事故再次发生? 
  如果你是纪委的人,你怎么理解水至清则无鱼? 
  官方通报鲍某某涉嫌性侵案调查情况,称「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某某的行为构成性侵犯罪」,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日本39人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疫苗接种有哪些注意点?
下一个讨论
俄罗斯统计局:俄罗斯37%的人,日均生活费在10美金以下?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