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外行人想做编剧是不是没有希望? 第1页

  

user avatar   yan-yi-zhi-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个喜欢挑别人毛病的人,自从加入知乎以来,一直没有主动纠正过别人的回答。但这次我必须发言...

看到正处于自己事业生涯交叉点的提问者提出一个这么中肯的问题,但答主除了 @望天熊 以外,几乎没有业内人士,而且最高赞的回答这么具有误导性...我不得不以专业编剧/导演的身份回答一个。

客观来说,@阿疯 的回答中,有一些真理:小说作家和编剧确实性质不太一样,同时,编剧确实需要懂得视听语言这个媒介。可是,跟他想的,完全是两回事。

1. 从小说家转行当编剧,虽然不是一类作品,但总比从运动员转行当编剧要接近。长篇小说和电影最大的区别,除了媒介的区别以外(一会聊),是结构。我之前已经写过关于两者结构的不一样,详情可以看下面:

2. 关于视听语言。这是我主要需要纠正 @阿疯 的一点:跟很多业外的朋友一样,他不太了解编剧和导演工作的区别。这也很正常:毕竟导演真正的工作状态,是很少人能亲眼目睹的。编剧确实需要懂视听语言,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这点:在纽约大学主修电影编剧的时候,老师第一课就讲出一个"show, don't tell" 的大原则。意思就是,你的剧本需要描述观众能看到的东西,其他的比如人物内心的思考、或者作者的一些想法,等,就不应该在里面。这是因为剧本是拍摄的“蓝图”,你写了没法“视觉化”的东西,就没办法落实到视听语言中。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看到一个剧本,在描述中有大概这么一句话“他出门前,路过一个吉他箱子。这把吉他是他父亲十年前送给他的,那天送给他之后,他就没见过父亲了。”

上述这句话是没办法拍出来的。试想:在那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男主路过一个吉他箱子...然后呢?只有两个方法表达:1. 利用画外音。2. 切到一段闪回场景,回到父亲送他吉他的那一刻。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剧本里特意安排的,不能只是在描述里形容。

上面所说的是编剧需要考虑的关于视听语言的部分,至于@阿疯 所提到的例子:从特效的成本控制,到灯光颜色与墙纸的运用...这些都不是编剧的工作,而是导演的工作。他列出的所有编剧都是Writer-Director,编剧导演。卡梅隆、雷德利 斯科特、阿金图懂这些东西,因为他们是导演,不是因为他们是编剧。

下面几篇都是关于导演的工作内容的:



我再具体一点:

@阿疯 写:“国外剧本最牛逼的就是雷德利-斯科特和阿兰-摩尔,这两人剧本机具参考价值,是可以作为剧本模板的东西。” 然后反复提到两人剧本的过人之处。

首先:imdb显示斯科特有56部导演作品,只有5部编剧作品。而这5部都是短片,不是上映的大电影。可见,他的电影中,没有一部是自己写的。

阿兰摩尔是个漫画作者,他的作品也曾被改编成电影...但剧本都不是他自己写的。建议提问者读两人不存在的剧本,是否有点不负责任?

还有这句:”如果你是《流浪地球》的编剧,就没有吴京什么事了,按你的剧本执行更本就不可能出现超预算这种项目失控的情况。甲方还不跪着叫你爹吗?“

我不咬文嚼字:我知道“没有吴京什么事了”是夸张的说法,还有就是《流浪地球》其实有8个编剧,当中包括导演和制片人。这些我都忽略了,有一点一定要纠正:“按照剧本执行就不可能出现超预算”这句话是100%错误的。制作预算超不超支不是编剧的责任,严格来说,是制片人的责任。预算是制片部门算出来的,制片部门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导演带头的创作部门不超支。所以,按照阿疯这么说,编剧除了要干导演的活儿,还要干制片人的活儿,算上灯光颜颜色(摄影指导管)和墙纸(美术指导管),剧组其他人都能休息了。

希望大家回答问题的时候谨慎一点,尤其是关乎别人前途的时候,不要顺口开河。


以下是我对提问者的建议:

以我看来,你有两个成为编剧的方法:

  1. 你现在的方式:进公司、影视工作室当编剧。我也认识写小说的朋友是这样转编剧的。在面试的时候,要明白他们心目中都有这个疑问:“到底这个作者懂不懂写编剧和小说的区别?”你要是做足了功课,应该准备好怎么回答他们这些疑问。除了创作上,还有一个具体的区别:在国内,编剧实际上是个群体活动,你需要懂得怎么和别人一起工作,所以要展示出你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
  2. 另一个方式就是先把你自己的原创故事写出来,投给影视公司,或者影视、剧本创投。如果你的小说本身就有一定的受众,这是更好的方式,你的自主权更大了。当然,写剧本是需要花自己的时间精力的,也未必有回报,可是,起码在写的时候能学习到一些东西。这也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在这些年来,我就是一边做着其它工作(广告导演),一边写自己的原创剧本。国内影视创投包括: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平遥电影展、金鸡节...我的想法里会时不时发出这些咨询,可以留意一下。

下面提到我一点创投的经历:

影视行业是非常难熬的,能留下的都是这样熬过来。我经常说,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不是才华、人脉...最重要的是坚持。你要是能有坚持的心,或许能成为一份子,在这个行业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希望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user avatar   xuxiaot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可惜没能赶上题主放弃之前看到这个问题。但是,即使在现在,题主你如果愿意再看下我的回答,或许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你很难说自己是个完全的“外行人”。我自己也是最初写小说,后来转而从事编剧工作的。虽然小说和剧本的确不是同一种文学形式(甚至有的教剧作的老师拒绝把剧本看作一种“文学形式”),但是,你已经有了长期的文字工作积累,如果你的小说写得不算差的话,起码对文字是有感受的,你想要做编剧,是有基础的。

我所在的北电文学系,核心理念是“故事为王”,认为电影的核心就是剧作故事,无论是视听也好,技术也罢,都是为了故事来服务的。所以,无论你是想做编剧,还是未来有做导演的想法,讲故事的能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相比较完全没有文字工作经验的人,你写过小说,起码是知道故事是个什么东西,知道通过小说讲故事的一些方法的,你想要转行做编剧,本身就比那些什么都不会的人要基础高。

但是,你现在为什么会处处碰壁呢?我来帮你分析一下。

从小说转行剧本,不是简单地将你的故事写成剧本格式就可以的。首先你要明白,剧本和小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文字,直接读者的不同,以及最终呈现的不同。

剧本的直接读者是制片人,是导演,是演员,是摄录美,是剧组的工作人员;小说的直接读者,就是纯粹的读者(或者说是消费者)。

剧本的最终呈现,是以电影/电视剧/戏剧的方式,也就是说,剧本会转化成一个具象的视听;而小说,是不会转化的,读者看到的就是你最初写下来的文字。

你在写小说的时候,你考虑的是我怎么样通过我的文字,直接向读者传递我想表达的信息。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描述,描写,大段的对话,用以表达你想要传递的氛围啊,环境啊,人物啊,前史啊……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好的描写,会让读者产生画面感,更好地跟着你的思路去走。写小说的人也时常会有一种误解(我曾经就有这种强烈的误解):我写的小说画面感很强,所以我一定能写得好剧本。

这是大错特错~

小说的画面感,和剧本的画面感,完全是两码事。

我前面说了,剧本和小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的直接读者是谁,你的最终呈现方式是什么。剧本的直接读者是其他的创作者,你要交给他们的,不是一部精妙的小说,而是一部以电影语言写成的剧本,这个剧本,需要告诉他们,你讲的是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是怎么发展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物是怎么变化的,人物关系是怎么发展的,事件是怎么推进的,情节是怎么安排的,节奏是什么样的,风格是什么样的,类型是什么样的……

简言之,作为编剧,你要交给他们的是【说明书】,【说明书】,【说明书】,重要的东西说三遍!

小学的时候大家应该都学过说明文写作,说明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句简洁,只说事,不描写。

有些习惯写小说的朋友就要问了,我不描写,怎么把事说清楚呢?

这里就要引用 @严艺之 回答里提到的金句了:“Show, don't tell.”

剧本的最终呈现方式是什么?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戏剧,最终呈现方式,都是视听。视听是什么,是视觉+听觉,这是两种人类最为直观的感受方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接收信息、认识世界的手段。视听所能传递的东西,比你从文字上看到的,要丰富得多。不信,你去想一想,为什么现在视频网站比知乎这种图文网站要火?因为我们的大脑,对视听信息的处理,比对文字信息的处理要更快,看起来更方便,更不费脑子,同样的时间,我们可以接收更多的视听信息。

你回想一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经历。画面上有进行着故事,画面里有主要人物有次要人物,有美术设计,有灯光,有镜头的缓缓运动,有道具在移来移去;你听得到声音,人物在说话,背景里有环境的声音,你甚至听得到画面上看不到的东西,还能听得到一些音乐片段……

如果这些东西,在小说里描述出来,你或许需要几百字。但是,在电影里,一个几秒钟的镜头一show,就把你几百字的描写tell完了。

好,这个时候有朋友肯定又要问了,那我还不是得在写剧本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吗,我不写出来,导演到时候怎么知道要这么拍呢?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很多刚开始写剧本的朋友,尤其是有写小说经验的朋友,在剧本里写写“镜头缓缓近到远往外拉”,“女主角穿着一条valentino的白底粉色花长裙”,“男主角交给自己的妈妈一块卡西欧的电子表”,“此时镜头快速切换到场景23,又快速切到场景17,再快速切到场景36”,“男二大口大口地吃着面,面汤从他的嘴角流下来,听得见外面有车开过,有人叫卖,有知了在叫,有个人在跑”……

嗯,不要笑,我自己就曾经这样写过~

这样的剧本交给制片人,制片人第一个晕倒了~

还是那句话,你要考虑怎么呈现,却不要考虑怎么描述。

你还记得剧本的直接读者是谁吗?是剧组的工作人员。别人的专业水平比你强多了,你还是专心写好你的故事,不要考虑什么镜头啊,美术啊,声音啊,甚至剪辑啊,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事情。

那么,怎么样不靠描写,却能写出一个故事?(咱们先不说好故事,先把讲故事学会了再考虑怎么写得好)。

把故事往下切分,不断地细分成小块,一个个解决,逐个地击破。

在写自己的剧本之前,建议先多看一些电影。你想写什么类型的剧本,就看什么类型的电影。然后,把电影的剧本扒下来,先扒整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用几句话怎么去概括,人物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发生了什么改变;

然后扒事件(幕),这个故事里发生了几个事件(有几幕),分别是什么样的,在这几个事件(几幕)中,人物的情绪分别是什么样的,是如何逐渐产生变化的,人物关系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哪个事件是促使人物开始做事的激励事件,哪个事件是让人物消沉的灵魂黑夜,哪个事件是人物最终解决的高潮……

接着继续往下扒情节,每个事件(每一幕),都有哪些情节,这些情节是用什么样的线索串起来的(是用道具,用人物动机,还是人物关系,情绪……),为什么这么安排,为什么先是这个情节再是下一个情节,这样安排是为了推动人物的变化,还是为了带走人物的情绪……

最后扒每一场戏,每一场戏里,人物做了哪些动作?说了哪些台词?为什么要说这些台词、做这些动作?都传递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又如何去一层一层往上作用,直到影响整个故事……

如果你还有精力继续往下扒,那就继续细细扒开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是什么意义,什么作用,是不是多余了可以去掉,还是说必不可少……

看到了吗,编剧的工作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小到一句台词、一个动作,我们都得反复思考、仔细斟酌。我们已经忙着为人物设计动作、设计台词了,怎么有时间去考虑镜头怎么动,场景怎么布置,甚至剪辑怎么剪啊……

当你扒了足够多的剧本,你就会发现,所有职业编剧,不管你写的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在最最最基础的层面,都会更多地倾向于用动作去解决“讲故事”这个问题。当然也有例外,昆汀喜欢用台词(不过,他的台词通常也都是带着动作),斯科塞斯喜欢用旁白(但他的旁白很多时候也会带着画面中的动作),但是无论是台词还是旁白,也都是服务于整个讲故事的工作的。

多用动作作为基础,去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是你要成为编剧需要掌握的第一门技能。在小说中,可能你只要描写一两段,故事就继续下去了。在剧本里绝不可能(当然在一些文艺片里堆几个空镜,几个状态,也能推到下一段“情节”了,但我觉得题主想写的绝不是这样的剧本)。但是在剧本中,你必须要用一连串的动作。

学会用动作去代替描述,是题主要跨的第一个门槛,也是你要练习的第一步。

那么,接下来,就是按照刚才扒剧本的顺序,一层层往上练,用动作去推动一场戏,用一场场戏去推动一个情节,用一个个情节去推动事件,用一个个事件去推动整个故事。每一层,你都需要练扎实了,你才可以往上一层走,非常非常不建议跳着来。剧作是个盖楼的功夫,你不打地基起不了高楼,你练不会基础,你就写不好整个剧本。

我们再回过来看之前提到的【说明书】概念,经过刚才这一番剖析,你是不是对说明书这个概念有了一点基础的感受?

剧本这个说明书,说明的是什么?

是你的人物,用什么样的动作,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经历了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事件,最终做成了什么样的一件事。和那些什么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描写,有关系吗?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

什么样的人物,就会做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动作,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情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事件。什么样的事件,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故事……这就是对剧本的一个入门级的理解逻辑。

所以,一个合格的剧本,只要你写对了动作,你的人物就写对了。只要你写对了人物和动作,你就能写对情节,就能写对事件,就能写对故事。只要你把这个逻辑理顺,你根本不需要任何描写去补充任何信息,就能让你剧本的直接读者get到你想讲的故事,是什么叙事风格,什么商业类型,人物是什么样的,摄录美大概是什么样的方向……(当然,人物小传什么的,还是需要去写的,但也只是一个提纲挈领,一个方向,不要当做小说那样去写)

剧作真的是个吃功夫的行当,不是说你想写剧本,一下子就能写好。所以你处处碰壁,太正常了。但是你如果愿意像我说的那样,把整个剧本拆开,一点一点从基础开始往上练,我觉得你一定能逐渐地摸到剧作的门道,有一天肯定能实现你做编剧的梦想。

好,再来聊聊你遇到的找编剧工作“处处碰壁”的问题。

我刚入行的时候和你一毛一样,虽然小说写得还可以,但是做编剧真的不行,虽然上手过几个项目,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的能力问题)。有个有经验的编剧跟我说过,你刚入行的时候如果能碰到愿意教你的前辈带你,肯定是最好的,可惜你碰到的是希望你一来就能工作的合作伙伴,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义务来教你怎么做编剧,所以就很可惜只能先再见了……我觉得,题主遇到的,就是那些希望你马上就能接手工作的人,而你的能力明显不足,自然也就只能处处碰壁了。

你对自己的认识很对,【现在的你】能力明显是配不上你的梦想的,你处处碰壁是活该。但是,如果你不断练习,不断努力呢?或许你坚持几年,等你功夫练出来了,再去找工作,情况就会不一样。

现在放弃,没有关系。因为练习剧作这件事,本身就花不了你多少时间,你即使现在已经找了一个其他工作开始变成一只普通社畜,你也可以挤出点时间,每天练习一小下,从写动作练起,一点一点把基础打好。

以及,一开始不要上手写太长的故事,先从三五分钟的短片剧本写起,先学会通过简单的动作,简单的场景来讲清楚一个简单的事,慢慢地再把篇幅一点点增加,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如果你能写好短片了,以后写长片也不会是件难事。

最后,不要放弃看电影。至少,每周看两到三部电影。尽量从比较成功的商业片、类型片看起,那些商业片,更有规律性,更好抓剧作的套路。

题主,你如果要实现梦想,不要纠结现在一时。眼光放长,你还有很长的时间去实现梦想。很多厉害的编剧、导演,出道其实都不是特别年轻了。在这行,你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多样,你写故事的能力和底气也会越厚。即便你现在放弃了,做了其他工作,也请把这份工作当做你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你在工作之余勤练习,多看片,磨练自己,等到哪一天你有能力去做编剧了,第一部片就写你这几年的经历,连题材都有了,岂不美哉?

加油~!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民党阵营有没有人军事能力比他强的?
user avatar   xiu-qing-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不允许吗?




  

相关话题

  《新闻编辑室》这部美剧为什么受这么多人追捧?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推荐剧情薄弱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网络写手如果担任影视编剧,是呈现精品 还是制造垃圾? 
  有哪些将人物的堕落塑造得极其成功的作品? 
  写作能养活自己吗?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从版权入手监管剧本杀业态,引入正能量剧本,该建议将对相关行业带来哪改变? 
  中国的影视为什么不买国外的大ip来拍成电视或者电影? 
  为什么提到电影都是提导演而不是编剧? 
  电影制片人如何找到好编剧? 
  开学高二成绩680+想学播音编导应该以哪个学校为目标院校? 

前一个讨论
电影导演是一种怎样的职业?
下一个讨论
杭州有哪些「人性化城市细节」让其连续 14 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