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韩语松紧音和英语的清浊音是一个概念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amw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汉语的清浊、英语的清浊和韩语的清浊(松紧)是三组不一样的概念。然而音系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学科,在某种语言中各音段达成系统内的对立和谐即可,所以我们所强调的不同更多的是语音上的不同。换句话说,各语言中存在清浊对立(声带振动与否)是相同的,但具体音段在这种对立中的分布可能是不同的。

我们先说英语:

根据David Odden在Introducing Phonology(2005)中的描述,英语中的塞音存在以下对立:

并提到二者的对立特征为voicing。然而根据实验语音学的结果——也就是 @Arjuna 的回答中提到的VOT(Voice Onset Time),英语中的浊辅音不完全都是发声时伴随声带振动的。因此也有许多人倾向于用fortis-lenis来形容这种对立,然而这和韩语中的松和紧在语音上也不是一回事儿(见下文)。此处可以参考 @Guillem 的回答:

而我们又不得不提到“送气”这一特征。因为我们似乎经常能听到“s之后要浊化”的说法,可实际上s后的塞音是不送气清辅音,只是因为VOT时间过短,从而听上去更像是浊音。不过假使我们套用中国音韵学的清浊概念,送气清辅音变成不送气清辅音,应该是从次清变全清,是妥妥的“清化”!

根据Odden(2005)的定义,一般而言,当英语中的塞音为重读音节首时才会送气。实际上英语中的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与汉语中的依旧有不小的差异,虽然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但有助于理解音系的和谐,语音的对立(或者说区别),这里还是要啰嗦几句的。毕竟我们的变异音大魔王——韩语的音系还没登场呢,现在就绕晕了可不行。

@Guillem 的图片一用,这样显得更直观一些。虽然依据以上数据,普通话与英语中送气与不送气清塞音的VOT时长区间类似,但普通话中“送气”与“不送气”是区别不同音位的一组对立,而英语中却似乎并不是这样。然而根据下面这个问题中各位给出的回答,如果单纯截取音节中的不送气清辅音,英语母语者却是倾向于将其与浊辅音归为一类的。

这实际上也说明了音系与语音的区别(浊辅音与不送气清辅音的VOT长度相近,故更难区分),假使单纯对照音系学概念对比不同语言中的音位(音素),就一定会造成不小的混乱。因此我们需要从音段的特性入手,具体理解了不同语言中各音素的特质后,再依据该语言音系学的主流观点将其分类。

终于写到我的专业了——韩语的塞音系列:

在我自学韩语的这些年里,塞音的对立一直是我心头的一大疑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只会模仿却不能描述。之后去了韩国学习音系学,在初次接触韩语语言学界对各音位的定义与转写时,我既往的认知被完全推翻——那时我脑海中只有感性认知和模糊的音系对立——此后认知体系中的音系结构才逐渐稳固,再后来接触了实验语音学的材料,便进一步加深了对此体系的认知。这里不得不感谢 @Articulatum 给我发来的宝藏论文[1],知乎也有简析版哦: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松音紧音:

古代韩国学者受到中国音韵学的影响,将本民族语言中的塞音、鼻音对立,与音韵学中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一一对应,我们今天的主角된소리系列(ㄲ, ㄸ, ㅃ, ㅆ)则被归类为浊音。而后世学者根据韩语本身的特点,又将塞音分为平音、激音和硬音,而된소리即是硬音。根据裵株彩(배주채)《国语音韵学概说(第三版)》(2018)的定义,激音(送气音)与硬音(된소리)在发音时声门附近的肌肉会较为紧张,因此二者可称为긴장음(緊張音, tense),而余者则称为이완음(弛緩音, lax)。然而在实际论述时,学者们倾向于将平音、激音、硬音分别对应lenis, aspirated, fortis。那么我们可以说,松音对应平音(也就是所谓的全清音),紧音则对应硬音(即浊音)。

根据Gao(2021)的数据,紧音的VOT较短,听感应与不送气清辅音类似,然而由于声门附近肌肉紧张,让它听上去更像浊音。然而从左起第三根黄色柱体开始紧音的VOT区间便与松音、送气音产生重叠。鼻音去鼻化,与松音趋同;松音送气,与送气音趋同;更要命的是语中的松音浊化,连紧音也要和松音趋同,韩国人的耳朵难道和我们不一样吗?他们怎么能区别这么复杂的音系呢?实际上除了VOT,还可以根据后接元音的听感判断,比如“送气”特质最明显的激音后的元音气声便尤为明显,如此便可以同送气的松音区别开来。我之后可能会单出一篇写韩语语音的文章,到时候可能会详细介绍吧(发出咕咕咕的声音)。

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浊音这个概念在韩语音系里面的对应:

平音系列在词首时,出于韵律层面的强调,VOT会随肌肉紧张而变长,因此产生送气的特点,然而平音系列在语中时,受到前后元音的影响浊化,学界一般会用“g, d, b”来标记。而被阴差阳错归类为全浊声母的硬音则不同,VOT既不小于零,发音时间又短促。虽然根据上文的例子(清浊不分),二者对于中国人和部分美国人——甚至于韩国年轻人来说不是那么好分辨,但语头的平音(略带送气的清辅音)和语中的平音(声带振动的浊辅音)、语头的平音和硬音之间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甚至韩国人还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他们所发的语头平音和语中平音就是一个音,这也体现了音系(母语者)与语音(外国人)的区别。

那么究竟韩语的硬音系列要怎么发音呢?

我们再来看裵老师的定义:

发音时,从声门下部将空气积压后,稍微放出形成的音。[2] ……如同声门塞音……

但根据我的经验,再根据硬音形成的原理推断(再次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成阻时比起声门周围肌肉的紧张,发音位置的紧张更为明显。用更生动的语言表述的话,就是准备好发音之后却被“打断施法”——要找到那种口腔肌肉很用力却始终不除阻(爆破)的感觉。只有口腔肌肉比声门附近肌肉更紧张,才能保证气流不会像发送气音那样大量放出。


终于写完了,原文提到全名的文章和书籍我就不再写进参考了,好累……

参考

  1. ^ Gao, J., Yun, J., & Arai, T. (2021). Korean laryngeal contrast revisited: an electroglottographic study on denasalized and oral stops. Laboratory Phonology.
  2. ^ 对比于“激音”的大量放出。



  

相关话题

  日语、韩语被归为孤立语言是因为受汉语词汇影响大而看不出阿尔泰语系根源了吗? 
  Australia发音是否比较接近于Aus拽lia?为何很多人甚至包括老师和专家念成Aus吹lia? 
  精通多语言者很多,为什么朝韩间谍还会因为语言问题暴露? 
  为什么别人一听我说话就知道我是山西人,如何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韩语的韵尾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韩语可以去汉字,而日语不能? 
  国际音标每一个符号在各种语言中的发音都是一样的吗(比如 r)? 
  有哪些外语中的发音是对于汉语普通话母语者有一定难度的? 
  国际音标每一个符号在各种语言中的发音都是一样的吗(比如 r)? 
  日语和韩语相比,哪种语言的敬语更复杂?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文页面上显示的数字是三个数字一逗号,而不是四个数字一逗号?
下一个讨论
普通话里为什么没有tiu、bou、shong、fai、fao这些音节?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