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们后悔读博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读博延期,浑身上下,散发出浓郁的忧郁气质,奈何不是王子,而像是个弃子。

师兄跟我说:不要气馁,现在受到的挫折,其实也是一种财富积累,只要熬过去,你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经验。

事实证明我师兄说得很对。我发现有些老教授痛心疾首骂自己学生,他们自己也着急,但是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该怎么解决。

(后来我离职前私下帮忙指导了其中一位学生,那学生非常感激,后来顺利毕业去了上海,至今节假日都会发来问候。)

并不是每一个导师都懂得如何培养学生,就像很多自身优秀的家长,却不会教孩子。

大概正是因为他们当年出类拔萃,什么都手到擒来,什么都唾手可得,天资聪颖又得遇贵人,所以反而不懂得怎么将一个资质普通的博士生培养成才。

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指导得法,读博并没有那么难。

所以选导师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导师,他懂得如何手把手教会你走路,懂得如何引导你发掘出自身潜力。

而一个不合格的导师,要么是甩手掌柜,要么就是只批评不建设,甚至自私自利,挑动学生内斗,故意为难学生,压榨学生……

所以,读博不可怕,可怕的是选错了导师。

……

为了读博不后悔,我建议后来者一定要在读博前对导师进行一番仔细的调研。

第一,人品正。这条不展开。

第二,指导学生有方法。

其实读博是一种学术训练。

既然叫训练,那么就一定有一个规程,即有章可循。

其实很多导师自己都是稀里糊涂博士毕业的,根本没有什么章程来训练学生,只是不断催你做小课报告。

认真负责的导师是什么样的呢?

我爱人的硕导董先生,他主动放弃了博导,因为自己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为什么这么想?因为他会负责把每个学生培养出来。这就是责任感。而这点,其实很多导师是没有的。

他会先了解你的基础和兴趣,预估你的潜力,根据你的特点,给你指出几条可能的路。

然后会告诉你一些书目和资料做前期准备。

帮你一起确定选题,敲定大纲,推敲细节,攻克难关。

我有个学生在北大读的博士,格外轻松,她说就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开的书目读就行了,然后定期把读书的心得整理出来,最后规整一下,就是一篇博士论文。

她就是遇上了好导师。

有时候你选择了一个博导也不熟悉的选题,好的导师就会跟着你的课题去学习,进而来指导你,毕竟他的眼光和境界比你高,随便了解一下,就能高屋建瓴地给你意见。

最差的导师是,光看看你的题目和三级标题,就一顿狂喷,骂得学生怀疑人生和智商,但是最后还不给什么实质性建议。

什么是实质性建议?不是那种大方向的东西,而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步骤。

我爱人的博导就是这样,她每否却你一个东西的时候,一定会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一套两套……

我们要知道,否定一个观点和方法,是很容易的,但是怎么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好老师会帮你一起解决问题,而恶心的导师会以你解决不了问题而把你骂到崩溃。

所以读博不可怕,可怕的是读错了人。

……

结论:读博没什么好后悔的,但是选导师一定要慎之又慎!

正经推荐这本书给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初学者。


user avatar   ma-teng-fei-61-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这个标题我想说一个事儿。

你们不要看知乎这类回答了,因为你看多了就会发现都是劝退的,都是后悔的。他们都是心灵失守,在这宣泄,根本没有借鉴意义。

为什么?

因为“好事儿”,都是少数的。不管你是什么行业,能拿到好处、占上好事儿的人永远是少数。

换句话说,能成功占便宜的都是少部分人也永远是少部分人。

所以,你看这种东西根本没用。大多数人往往是失败的经历,他们不会给出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建议,他们更多的是给出负面情绪的发泄和自我陶醉的装13。我没有贬低的意思,谁还没个心情低落的时候,而这类问题,简直就是强者坟场,心如磐石者的破防之地。这就是个心态崩者聚集地。

这就好像,我听说能月薪2万+的工作岗位只有70万个。我甚至能猜到有些人已经开始虚荣的加上自己的公积金、福利折现来验证自己就是那70万分之1,但是很可惜,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茫茫14亿,只有70万个2万以上的工作,差不多就是万分之五,1万里人才有5个。

舒适的地方总在不胜寒之处,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

或者你反过来想,无人区才是最舒适的,因为其他人都到达不了这里。

你要是看建议,大多数人都是未成功者/灰心者(对,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都会跟你抱怨来显示自己的经验丰富和老道。大多数人的建议是高度重复的(原因嘛,你懂的,失败的总是那么千篇一律,成功的往往都是侥幸的特例)。

我还看了一个帖子,说是一个人刚当上领导,问要看什么书。结果下面一堆没当过领导的小白推荐了一堆书。很有意思的现象。领导,永远是少数人才能有的体验,这种事儿能有什么广而告之的东西?有的话,也是少部分人之间的秘诀,不足向外人道也的秘密。

所以呀,你要通过思想去看行业看赛道,而不是用眼睛和耳朵。你要有课坚强的心和毅力才行呐,小子。


user avatar   phosphates-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博士本身就是一个勇攀高峰的学位,每一个选择读博的人都是不简单的!就像每一个能进入北大清华的学子都是佼佼者,但是进入北大清华后依然还是会有倒数第一。北大清华的倒数第一就没有用吗?实际上人家也是极其出色的呢!

在我6年前拒绝学而思给出的优越条件而选择赴美读博时,说实话,当时的确还是犹豫了很久的。

当时由于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具体见最后),学而思邀请我去成为学而思高中化学竞赛的总负责人。说实话,当时真的非常心动,因为我这个人的确就很好为人师,我也一直觉得教化学竞赛还挺不错的,尤其是还在学而思,而且承诺的薪酬也还不错。但是当时也已经拿到了美国博士的offer。纠结之下,我和我的本科导师(黄建滨老师)进行了交流。

黄老师是这样劝说我的(大意):

这个学而思的工作的确现在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如果我获得了博士学位的话,博士的学历以及这期间的科研经历,也许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提升。获得博士学位后回来,如果想再进学而思的话也能进,而且还能有更多很可能会更好的选择。

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不愧是wenhou。然后我就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学而思的offer,赴美读博了。在读博期间过得不顺之时——比如有段时间论文一直被拒,我也会偶尔想起当年自己拒绝的那个决定,也会想自己当初是不是做错了决定了。不过就算我有些后悔之时,我也不会怪我的本科导师的,毕竟他是从他的角度给了我建议,最终决定还是我自己做的。

而如今,我必须说,对于当初读博的决定,不后悔,我也非常感激当初黄老师对我的劝说。暂且不说目前培训机构的情况。在博士期间:我学习到了更多更深的知识——尤其是非线性光学领域的;我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经验;我发表了领域内顶尖的论文,领域内很多人都愿意和我交流经验;我目前找到的工作就是只招收具有博士学位的。

在读博的过程中,的确是会碰到很多的挫折,的确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如人。但是你需要意识到,博士本身就是一个勇攀高峰的学位,每一个选择读博的人都是不简单的!就像每一个能进入北大清华的学子都是佼佼者,但是进入北大清华后依然还是会有倒数第一。北大清华的倒数第一就没有用吗?实际上人家也是极其出色的呢!

我在博士期间也经历了迷惘和无助,但是后来发现换一种思路,也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尽量能找到一些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兴趣领域,这样能有助于让自己走出阴霾。比如如果你的羽毛球打得好,可以平时多去羽毛球场虐虐人。博士的生活,不应该只有学术。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



下面是故事时间:

大四时,我在学而思兼职,参与一些教材的编写。当时有一位所谓的名师,主动将他的讲义通过领导转交给了我。我一看讲义,这都是啥嘛,一丁点参考价值都没有,于是全程按照自己的思路编写的,加入了不少有关化学知识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比如玻尔等人用王水溶解诺贝尔金牌,比如波义耳无意中发现酸碱指示剂等。

当我将我写的初稿交上去后,领导告诉我,那位名师投诉了我,说我抄袭他。领导非常重视这次事件,亲自来做了鉴定,她认为我的初稿和那位老师的讲义一丁点儿也不雷同。那位名师马上说我是抄袭了他的课程视频。原来,这位名师也知道那些故事,并且在课程视频中进行讲授,这也是为何他受学生欢迎成为名师;但是,在给我的讲义中,他却将那些部分全部删掉了,生怕我抄去了。现在发现我居然也写了那些故事,他认为一定是我偷偷看了他的视频。

经过领导的调查,发现公司并没有给我免费看视频的权限。也就是说,我如果要看那位名师的视频,我还要自掏几百上千的腰包,我怎么可能去出那个钱呢?而且我的账号记录中,也没有观看过任何视频(没错我就是想划水,一个视频都没看,哪怕是免费的)——直接证明了我的清白。于是就是因为这个事件,让我在领导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直接给了我可以免费看任何老师视频的权限,此外还给了我一个offer——让我毕业后可以直接成为学而思高中化学竞赛的总负责人。


user avatar   beask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扪心自问,不后悔,甚至还想再待几年。北京让人留念的,除了老师和同学,就是这座园子了。在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以后要做什么。

学的金融,辅修了计算机。毕业的时候,放弃出国留学,直博续了五年。二十一岁拿的学士学位,博士正常毕业是二十六岁。目前产出可以,已达到毕业要求。我的老板人不错,本科的时候就是他的学生,读研期间日子甚是滋润,无忧无虑地做事,爱好也得到极大的培养,可以说读博于我而言是一段浪漫蒂克的时光。

要说有没有遗憾,那肯定是有的。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出国留学。当年申请了耶鲁和剑桥,由于钱不到位,留在了光华蹉跎岁月。

读博期间,老板多次派我出去交流,算是弥补了缺憾。我知足了。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刚刚做完一个咨询,对象是一个英国的在读硕士,在留学前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属于目的和动机都很明确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估也很准确,打算申请PhD的准备做得十分充分,基本上问我的都是非常要害的问题,以我的判断,ta申请到PhD的概率非常大,我也相信他能读的很好。

因为首先他有很强烈的动机去读博士,并不是为了读而读,再加上几年的工作经验也能让他更实际的思考这个问题;其次条理很清楚,知己知彼,并且也有plan b c d;最后,很冷静,说话很沉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情绪的稳定性对于读博重要性甚至要高于智商的因素。

读博,从申请的时候就开始了,直到毕业找到工作才算结束,短则3,4年,长则7,8年,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博士中间后悔,甚至quit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我的观点来看,这位同学对于读博基本上是不会后悔的,因为ta的一番话基本已经展示出了对于博士的利弊的各种理解,即使是后悔,也是后悔没有做到更好。


说回到我,我是不后悔的,在读博之前我试着尽可能的去多方面了解博士这个东西,博士的好处能找的很多,我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去关注。

请问各位博士你们后悔读博吗? - 平凡的回答 - 知乎

如果重返研究生,你还会选择读博吗?

反而我把大量的注意力和用来检索的时间放到了坏处上,这就包括了三个主要的部分。

a 申请的时候

时间成本很高,难度很高,找到合适导师的难度很高等等,可以说博士还没读之前的申请博士难度就已经很高了,因为申请上不算结束,还得是合适的导师,不那么坑的导师。

很多时间,在开始的时候就看到结果了,但是“理性人”这是书本上的概念,大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了侥幸心理,而这种侥幸心理碰到了真正的极品导师,也只不过是把悲剧推后了几年。

申请 PhD 有多难? 这里面我也提到了,申请的时候对于不少人就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你为什么要选择读博士,是为了什么?
没有科研理想的话为什么要读博?
你下定决心读PhD了吗?或者,是什么让你坚持读PhD的?

b 就读的时候

为什么面对读博大家都那么悲观? 这个回答我写了,主要就是期望值太高,期望值越高,与现实的落差就更大。

对于如何克服就读时的各种问题,读博期间如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我也写过了,这就是非常正常的情况,起起落落是必然的,然后落下去起不来就是大忌。

有享受科研的博士吗?
博士生们每天科研时间是多久?

实在不行,可以选择quit的,博士本质上就是一份工作,做的不顺心以至于都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适合quit的。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读博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了,相比起其他事情来碰到点挫折就自怨自艾,那你让其他的人怎么想。

具体我记不清了,反正就这么个意思。

反正记住,不行就quit,几个月后还是一条好汉。


c 博士的后期以及工作

辛辛苦苦读了博士出来,找不到工作,该如何找到心理平衡?
你们都为什么读博?
博士毕业之后去企业,是不是说明博士就白读了?
为什么那么多博士生都急着毕业?

我写了好多了,博士的后期别想别的,就是毕业以及工作。

博士只是一份短期工作合同,终究是要找长期合同的。


最后

觉得心理不舒服,再看看读博期间如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如果还是不行,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建议quit,或者休学一年再说。




  

相关话题

  能否给等待男朋友读博的女生一点点建议? 
  硕士北京末流 985新传,想申请日本英文项目读博,感觉专业偏差有点大,怎么办? 
  如何撩到自己的硕导? 
  想问一下,专硕想申请美国读博,需要准备些什么? 
  为什么数学 PhD 们喜欢围棋? 
  上交的年轻博导和一般985的大导师改怎么选择? 
  海外博士一般朝九晚五,国内博士动辄十几个小时科研时间。为什么普遍认为海外博士水平比较高? 
  劝退读博的人 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博士 担心学历贬值所以劝退? 
  读博会改变人的性格吗? 
  如何看待不热爱科研也不抗拒科研,只为拿到博士毕业文凭的博士生? 

前一个讨论
人如文章,自然应各具特色,是什么意思?
下一个讨论
女生颜值高低是好不好找对象的主要原因嘛?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