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劝导女儿安心在银行工作? 第1页

  

user avatar   bu-yu-ni-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像家长对银行都有很深的执着跟误解。

我按照家长的期望进了银行,干了两年,中途很多次情绪崩溃,我父母最常跟我灌输的思想有

1、你每天都坐在空调房里,就数数钱,你有什么可累的?

2、为什么别人能坚持而你不能?

3、我们是没有关系,不过坚持与努力都会有回报的,你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哪怕职场中有内卷,有关系户踩着你上去,有领导不断地给你使绊子,但是,你要相信,只要你踏踏实实,努力就会有回报!

4、你现在这份工作这么好?你都吃不了这份苦,你觉得你出来又能干什么呢?

这导致我很多次在工作完崩溃了还不敢跟家里人说,周末一打电话,你怎么没上班?本来就没有正常双休节假日了,仿佛我休息一天都是罪过,就这么一句话,我直接哭了。我做错业务,自己垫了几万块钱都不敢跟家里吭一声,我不敢跟家里聊一句跟工作有关的事情。

家长觉得银行好,就是觉得事情少钱多

但是事实是,每天吃饭喝水上厕所都不自由,你一旦坐下就是要不断的办业务。朝九晚五从来都是对客户的营业时间,可不是柜员上下班时间。你要不断的推理财,推信用卡,推保险,推基金。周末节假日要么上班要么出去搞活动。没有自由,银行随时召唤你回去修该死的ATM,让你回去开大库。你的生活只有工作。

至于工资,我头一年,实习期6个月,试用期6个月,头一年,一直是3000块。房租每个月都要扣掉1500,还剩1500还要交水电费,还要吃饭,每个月基本也就月光了。转正后4000,加绩效,除去问题扣分罚款去掉的,4500左右,每天用在公司快12个小时去换这4500。

银行福利,对,公积金是高,交12%。节假发1000。平常再根据各种节日发相应的水果跟粽子月饼之类的。

但是,每天上班都怀疑自我,每天走到银行门口就开始抑郁,坐在柜台里胸闷气短,我有一段时间精神真的很混乱,每天都想死,我想从银行大楼上跳下去。真的太累了,身体精神都是如此,我觉得我就是个没有能力的废物。

就这么磨了两年,家人都以为我已经适应了银行的工作了,其实呢,我已经裸辞两个月了。

这一切我不准备告诉父母,我知道他们很爱我,我也爱他们,但是我确实不愿意再对银行工作这件事进行一点点的沟通了,就让他们以为我还在银行吧

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从银行离职,解释真的太累了,也没人信,更多的都是不解。我只能说,是我不知好歹吧,愿意选择让自己快乐,不愿意要那份所谓的体面

所以真的不要强迫自己的子女在银行工作呀,真的很痛苦,一点都不轻松,给孩子一点自由吧,好多人不能离开银行都是因为家里人不理解不支持,本来这个工作已经让人够难受了,家里还要给这么大的压力

为什么要垫钱,因为那个公司的冻结是总行冻的,支行主管行长分行行长等人商讨了三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决定不惊动总行,内部消化,柜员自己负责,所以就没人敢给我授权冲账或者调账,那会已经晚上八点了,钞车也等了快两个小时,其他支行也等着钞车,没办法,只能垫

钱哪里来的,开始是支行姐姐给我凑的,第二天我借来就还给她们了,然后跟客户协商让客户分九个月给我,因为他是存的房款,房地产公司有冻结所以不能冲账,跟房地产沟通一次给客户上账十个月,再跟客户签了个协议,每个月给我,客户人真的很好

别跟我说什么合规不合规的事情了,我当然知道不合规,但是你一垫钱银行账平了谁还会管你?银行根本不会认定这是银行跟客户的事情呀,直接划成个人跟客户,是个人,不是柜员。那我只能自己跟客户协商,不然咋办呀,我也刚毕业,我也做不到自己无偿垫几万。而且我遇到的和知道的差账错账最后不都是柜员自己垫吗,不止我工作的那个银行,我一些朋友在的银行也是如此,所以别一个劲质疑柜员会垫钱的事情了,你所在的银行能帮你处理或者说不让你亏那我只能说你很幸福,你的银行也很好……但是不代表我这种情况就不存在

非要说假的,小散文的,什么没在银行工作过乱写的,直接划走吧,我就是分享一下以前自己的经历跟感受,现在还得来证明我确实在银行工作过,还得把事情经过从头到尾解释一遍 ,太累了……是否继续留下来,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自行把握吧……我已经滚出这个行业了,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 —— 鸡汤仔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the Venerable Elder

鸡汤仔说话说一半,长 者 说话说完整


作为长者,要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经验,而非错误的指导,不要当孩子的鸡汤仔。

职场上的问题很多,作为家人,我们不是要“纠正”别人的想法,而是要作为支持他们的后盾。

我不是说,不能劝,而是说,请先听,听完再考虑,要不要劝。

记住,是,不是评价。

我想,一个懂得倾听的家长,应该是不需要到知乎上问这样的问题的。

如果不懂得倾听,对这件事情,放手才是最好的做法。

你未必知道孩子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


用自己对某个领域的已有的经验,指导孩子未有的认知,这叫人生建议。

用自己对某个领域的猜想和脑补,去混淆孩子已有粗浅认知的事情,这叫添乱。

人得知道自己既有认知的边界在哪里,有建议,不添乱。


user avatar   pinocchio-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宝贝,你安心工作。

你们省行的老张是我老学长了,上次吃饭的时候你也听见了,你最多在基层待2年就把你调到人力资源部去。

基层任务是重,压力是大,接待客户是累,但也算是体验一下生活嘛,我昨天跟要秘书说了,下周带你们那个小行长来我们厂里转对公户办工资卡。跟他说别每次来都带礼品,太客气。

在行里啊,别听那些客户经理瞎说八道,你别看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其实跟外面搞传销的没啥区别,对市场对经济没啥理解的,都是培训的营销话术。

让你买基金、保险、理财一概不要,我们家不缺那点利息。

只要把人际关系搞搞好就行了。

不要被那些一天到晚想辞职的同事影响。

他们任务重,天天领导开会批斗,还要被PUA,一周7天5天上班2天开会培训(洗脑),他们都是被银行榨干九族资源没有利用价值,等着被“人力资源优化(变相裁员)”的落后份子。

咱们家,跟普通人家不一样,没用的父母是花了钱让孩子进银行还要九族帮着银行跑存款、卖产品,往银行里送钱。

我们家进银行是给银行面子,帮学长忙,银行得求着你在人行工作的姥爷,我们也方便贷款,从银行里拿钱去外面做生意。

昨天还遇到你高中同学小美他爸爸来找我,让你姥爷找找门路,小美想进银行。

就他家一个普通家庭,还把孩子往银行送,这不是坑娃嘛!好歹小美也是双一流毕业。

我就劝她赶紧找个自己专业的工作,好好干。她爸爸还不乐意,哎,真的蠢,以为每个进银行的都跟你一样路都铺好了能进职能部门,每天做做表开开会。


补:

哦,对了,刚才你们行跟你关系不错的潘经理来了,给你带了礼物,说是什么牌子化妆品,我不懂,她人蛮好的,学历高,长的也漂亮

虽然家庭一般,但是工作积极,为了业务上门服务,你们领导都说她服务好,就是几次提干都差点业绩,这次我给她出力应该没问题。

对了,她来咱家找我的事,别跟你妈提,你妈想的多。

——————————————

补:

哦,对了,听说你那个青梅竹马的发小,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国了?

看曹阿姨的朋友圈说是进了省财政厅了,你们关系那么好,多联系,爸妈年纪也大了,你也大了,曹阿姨也很热心啊,懂爸的意思吧,女孩也可以主动嘛。

那小杆子我们看着长大的,人品相貌没的说,从小就很护着你,我们都很放心;曹厅跟我和你妈都是老朋友,别嫌爸爸烦,我点到为止。

————————————————

说完,如果女儿还不安心,我直播吃翔。我亲爱的激娃宝贝。

和平年代家族振兴是几代人努力积累的结果,看看那些光鲜人的父辈做了些什么。

如果想一步登天,那就准备,付出尊严,肉体,灵魂,底线吧。

————————————————————————

为了防止歪楼,再补充几点

1.这个回答,主要是讽刺某些自己不努力,对行业不了解,还把孩子往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送的激娃父母。

2.这个回答反应了一些银行的槽点,但是不代表大柱我反对银行目前的这种情况,我没有半点抨击银行业的意思。

3.银行嫌贫爱富是行业特性使然,对于权力和财富人群的追求是银行客观需求,不要牵扯什么道德。人家经营的原材料就是钱,就别说人家势力爱财。

4.说普通家庭不要进银行是因为,普通家庭其实不符合银行的用人要求,没有资源和关系,所以职业道路会比较难,不是讽刺、看不起普通家庭。

5.普通家庭的进了行不代表不快乐,过不下去,你别想着升官发财,就当一份辛苦的体力活也能过普通生活。

6.那些所谓一毕业就进省行的,总行的就别在这里抖机灵了,大柱接触的高度已经到行业天花板了,你们没必要再这里误导别人,特别是还在做职业选择的普通家庭孩子。你们的例子一点普遍性没有,大多数人进行都是柜员、客户经理。

7.人力资源部、组织部、政治部是一个体制内和类体制内单位非常核心的部门,朋友们可以多跟这个部门的人打交道,学习学习,所谓的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竞聘、调岗是个怎么回事。

8.回到我最想表达的,大家都将为人父母,先看看自己什么B样,再去要求孩子,家族振兴是所有人努力的,不是自己躺平孩子打鸡血。特别是有女儿的,没有人会莫名其妙不安心工作,如果不安心就问问为啥,或者问问行业内的为啥,看看你自己能不能忍,自己的实力,家庭适不适合,别劝,没用。

——————————

看了一些评论和回答再更一下:

银行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银行人的工资来自于银行的利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告别高增长)不再做大蛋糕,蛋糕大小固定甚至越来越小。

银行的数量却已经很多,所以竞争是空前激烈,空前的卷,而且只会越来越卷。

对于银行来说,降本增效是必然的。

降本主要是固定成本,得益于电子化,减少物理网点和运营物资的损耗。

另一块就是提高员工效率,优化员工结构。

开源:吸收有资源的新鲜血液,

截流:“整人”用各种办法把低效的员工自愿调岗或者离岗。

这是任何企业管理人最理性也是唯一可以操作的方法,如果要怪,就怪市场没有人情,规律不讲人情。

毕竟银行人的工资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不一样,不是财政发的,不是旱涝保收。

银行人的能力不体现在专业素质上,而是体现在社会关系上。

银行操作层面已经高度电子化、流程化、规范化,根本不需要你思考,也不允许你思考。

银行业务层面上跟所谓的专业知识根本脱钩。

因为行业发展快,政策更新快,市场变化快。

最根本的,这个世界的经济和金融根本不是完全按照书本知识运作的。

金融博士知识和实际情况,大概相当于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的差距。

很多银行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法是多跟客户吃饭,多跟客户上下游吃饭,多跟客户亲朋好友吃饭,而不是读财务报表,电报数据。

很多银行先人一步的方法是员工有家属在政府,在相关单位,而不是等着红头文件下来再研读文件做决策。

优质客户资源是非常缺的,银行是倒贴着去舔的,而且是群舔。竞争非常激烈,一些送礼送人,送岗位的事情很多,因为恶性竞争,你不舔你连汤都喝不到,下个季度就降级了。

所以不要骂银行,不要叫不公,现在这形势银行也是苟且着守护着一批人的饭碗。

如果你一身技术没资源,没关系,劝你别进。别进来了看到一些现象不想着自己创造了多少利润,在那里自哀自叹,哭诉社会不公。

讲不好听的,真让你上位了,全行都得喝西北风,甚至把企业(银行就是企业)搞夸了受害老百姓还要来把你吊起来打。

——————

哦,还有对那些,高呼不公,高呼二代有失公平的。

抗战的时候,凭什么人家爷爷要去淞沪一线、台儿庄、常德送死,你爷爷可以在芦苇荡躲着?公平吗?

朝鲜战争的时候,凭什么人家爷爷要在雪地里冻死,你爷爷可以在炕上抱孩子,公平吗?

改开的时候凭什么人家父母背井离乡去南方打工,看人脸色,当牛做马,赚点原始积累;你父母安逸的在家乡过小日子。公平吗?

难道你觉得,

你以后发达了,成了高官,成了大富翁。

你的孩子跟那些上学时不好好学,游手好闲,工作了混吃等死不图上进的同龄人的孩子有一样的未来?一样的生活?

那你还在抱怨什么,挣扎什么,直接躺平就行了。反正努不努力都一样,你孩子跟上层阶级享受一样福利。

亦或是,嘴上叫的不公,叫的倒霉,来掩饰自己的被动,蠢和懒?然后还要激娃指望孩子带你过上你嘴上鄙视心里向往的出人头地?

可悲。

如果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累,回家看看你父母什么状态,爷爷辈什么状态,到底问题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或者国家?

为什么有人能从农村到城市,为什么有人能享受高房价的利益。

因为有人不甘心在农村,因为早些年有人拼了命摆地摊也要在一线买个房子,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

你没努力,没摆地摊,没认真学习,没一技之长或者有一技之长却想着进入银行这种资源密集型行业,荒废自己专业,就别在这里骂别人没你蠢,没你公平正义。

——————————————————————

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事。

优待军人及其军属是古今中外非常普遍的事。

古代可以世袭功勋,现代一般解决子女教育,配偶工作,遗属还会有补助。

这点西方国家待遇比我们还更高一点。

军人子女可以优先进体制内甚至直接可以安排进体制内是一直都有的,这是各国军队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保持战力的普遍做法。

但是到了有些人嘴巴里,成了特权!!!

这怎么能说是特权呢?国家没有不让你参军报国啊,你没去,享受不到,就说别人搞特权?

还有不知道真军属还是假军属的出来说自己家老人虽然立过军功,但是子女没受什么好处,都是普通人。

据我所知周围有次经历的老人,即使是小兵,专业后也是一个基层公务员,过的日子是比当地普通人要好一点。如果老人有点文化或者意识,子女一般在当地都是中等以上水平。但是大富大贵很少,但是比例也比普通人高。




  

相关话题

  关于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是根据什么对各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如何对不同的银行定量呢? 
  半泽直树为什么会被出调? 
  去银行工作是在体制内吗? 
  地方政府不还债务会怎样? 
  人民币印了这么多,为什么银行还会发生「钱荒」? 
  如何看待多家银行被曝暂停房贷? 
  湖南建行骗贷案中,为何全套假资料可以骗走银行贷款 3000 万?可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何看待一线城市银行严查经营贷违规购房行为并要求提前还款,这对楼市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中农工建交邮六大银行开始亏损,会怎么样? 
  为什么依旧有这么多人挤着进银行? 

前一个讨论
产品经理做久了不想画原型图了,想转开发岗合适吗?
下一个讨论
德系车为什么在我国这么火?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