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明王朝1566》如果按照胡宗宪的想法,改稻为桑分为三年去改,会不会成功?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按照现实世界的逻辑来说,三年是不行的,五百年左右就差不多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另一个回答里也已经讲过。所谓“改稻为桑”,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政治斗争,而是在改稻为桑后如何解决当地人的吃饭问题。

在明朝的生产力条件下,“改稻为桑”或许可以带来外贸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浙江一省人的吃饭问题,要靠贸易来解决。

浙江不是什么小地方,而是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省。哪怕是按全省一半农田改稻为桑的想法,那也要解决几百万人的吃饭问题。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浙江东部临海,北部是平原,南、西面均是山地。在明代,从福建、江西这些地方运粮食就别想了,当地还不够吃呢。至于江淮、中原地区,虽然也是产粮大省,但黄河频繁泛滥,连当地人时不时都要饿肚子,哪还有余粮来卖给浙江。何况,明朝漕运的运力一直很紧张,两江地区的粮食供给京师都还捉襟见肘,也不可能会卖给浙江。至于说海运——大明要是有能靠进口粮食养活一个千万人口大省的能力,大明海军的军事基地造就遍布世界了好嘛。

实际上,关于养蚕种桑的问题,大明立国时朱元璋就规定过农民的田里必须留出一定份额来种桑树。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其实完全可以通过适度扩大某一地区桑树种植比例的方式来提升丝绸产量。当然,如果觉得这样不够集约化,也可以以一个县或者一个州府为单位来进行,然后每个省选一两个县或州作为试点。这样,靠本省内的粮食调运,倒也能解决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大明》虽然是部好剧,但改稻为桑的剧情作为一个原创的情节,的确是忽略了很多东西。如果真的要改稻为桑,要满足浙江一省人的粮食需求,必须得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有可能提供足够的运力。这样一来,“改稻为桑”也就只能是一个编剧在虚构作品里的畅想,用于推进一下剧情则可,在现实中则根本不具备落地的可能。

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地方供应粮食是什么情况呢?不妨想一下去年的武汉。作为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在封城之后,武汉市民的饮食基本上全部要考外部运输来保障。而为了保障武汉市民的基本生活,中央政府可以说是几乎调集了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几乎一多半的机动运力来支援武汉,即便如此也只能是勉强够用。而在明朝,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

实际上,即便是在经济已经很发达且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的当下,江浙、广东这样工业很发达的地区,国家也没想过要把全省的用地划成工业用地,粮食全靠外部运输。因为在现实中,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最基本的保证,一个省如果不具备一定程度的粮食自给能力,万一出现了风险,完全靠外部运输是不够的。所以,这个情节只当个编剧的开脑洞也就好了。


user avatar   shao-fe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feng-jin-80-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辫子粉以前顶多荧幕上给人洗脑,现在知乎贴吧上也四处出击,为了打击汉人几十年来重塑的脊梁,把各种汉族英雄虚无化,把汉族领导的朝代抹黑化甚至装做汉粉进吧挑起内讧。

他们从故纸堆里制造无数耸人听闻的“新历史”来欺骗无知历史小白,造谣一句话,辟谣跑断腿,自媒体从明初“朱元璋非汉族”“朱元璋屠苏州”到明末“木匠皇帝爱奶妈”“崇祯冤杀袁崇焕”等等,把明朝描述的宦官专权、皇帝奇葩、厂卫横行、百姓吃土、官员阴暗、军队孱弱。然而“明朝那些事”的一鸣惊人,打破了辫子粉史学界对明朝印象的垄断,大量的历史爱好者纷纷拜读,而心智坚毅者更是撇开满清篡编的《明史》,自费搜阅明朝一手资料,只为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大明,这下辫子粉慌了,开始培植网络写手,费尽心机利用历史资料的垄断力,搜肠刮肚寻找明朝的黑历史。并不管这些所谓的“黑历史”是否符合逻辑,一股脑都发到网上,而民间专业的明朝铁粉不甘示弱,从各种能买到搜到的明史资料里一一反驳。网友们看这些世纪辩论贴津津乐道,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基本功的PK,更是挺起几百年来被强行弯下的脊梁的使命感。辫子粉硬钢不起作用又怕更多的汉人觉醒,就开始扣帽子,譬如“明吹”,要知道一个正常的汉朝粉、唐朝粉、宋朝粉都很清楚,那些披着“明粉”来挑衅的必然是辫子粉,同样,辫子粉也知道自己人人喊打,所以尽可能伪装,今儿是宋粉,跑去唐吧里挑衅,明儿装成汉朝粉跑去宋吧里挑衅,仔细一看,这些都是铁杆元清粉。


user avatar   SGB_GOV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是为了音译,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美化仇敌。莫非当时翻译人员私人跟纳粹有一腿?还是翻译时正值国民政府与纳粹秀恩爱?


  

相关话题

  《大明王朝 1566》中为什么大家都对赵贞吉嗤之以鼻? 
  《大明王朝1566》和《是,大臣》哪個更深刻? 
  《大明王朝1566》鄢懋卿巡盐为什么敢和嘉靖七三分账? 
  剧荒,有类视于《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类的正剧推荐吗? 
  《雍正王朝》哪些地方不如《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前者评分 7.9、后者 8.7? 
  如果大明1566的海瑞魂穿到明末史可法的身上,他会做什么? 
  如果胤礽有赵贞吉的水平会上位吗?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要怎样做,才能不死? 
  《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大明王朝1566》第 2 集中,马宁远调兵来踏苗的调令是谁批的?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部分教师的上课,不能让人兴奋,而是昏昏欲睡?
下一个讨论
中国文化输出这几年是否有向好的趋势?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