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秦朝统一度量衡不就是发一道圣旨吗?值得历史这样大书特书吗? 第2页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第一天,题主带着一把尺子穿越成了秦王政。

他告诉丞相昌平君:

以后长度单位就按这个走,你去占领的楚地贯彻一下。

昌平君说:

没问题,先给我拨一笔钱作10000把这样的尺子,拨100个人抽查这批尺子的误差,拨1000个人巡查、核对各层官吏是不是真按这批尺子走,另外再拨一笔钱把上述人员的成本和运输的费用也出了。

题主说:

滚犊子,这就是一道圣旨的事。

不久,“昌平君反”。

2,

第二天,题主带着一个量筒穿越成了秦始皇。

他告诉丞相王绾:

以后体积单位就按这个走,你去占领的齐、燕旧地贯彻一下。

王绾说:

没问题,先给我拨一笔钱作100000个这样的容器,拨1000个人抽查这批容器的误差,拨10000个人巡查、核对各层官吏是不是真按这个走,另外再拨一笔钱把上述人员的成本和运输的费用也出了。

题主说:

滚犊子,这就是一道圣旨的事。

王绾说:

万岁爷,要不咱们聊聊分封的事吧?

3,

第三天,题主带着一个车轴穿越成了秦始皇。

他告诉丞相冯去疾:

以后道路的宽度都按这个走,你去东西南北各个道路贯彻一下。

冯去疾说:

没问题,先给我拨一笔钱做……能做多少算多少吧,反正以后的车也得跟着改,然后运给各地,命令各级动员民夫照这个轴改路,再拨10000个人巡查、核对各层官吏的修路情况,另外再拨一笔钱把上面这些人员的成本、动员民夫的费用和运输的费用也出了。

题主说:

滚犊子,这就是一道圣旨的事。

从此,“御史莫问”。

4,

第四天,题主穿越成了爽文中的“秦始皇”。

只要一道圣旨,“老秦人”一边热泪盈眶地喊着口号一边像机器人一样贯彻到底。

于是天降大雨,这才是我中华之原生文明啊!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在于它自身有多大的历史意义,而是在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的秦始皇最先做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但历史最终证明——它没什么用……

换言之,中国古代度量衡史中,秦汉时期的确是古代度量衡思想的奠基时期,这使得后世的各个王朝都基本承袭了秦汉时期确立的度量衡思想。然而,以封建农业社会的技术能力,“统一度量衡”这件事情根本就做不到,尤其在民间基层。事实上,秦始皇之后的两千多年古代史中,中国的传统度量衡并未得到实质性的统一,反而出现过数次剧烈的变动,基本上每逢乱世都会出现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度量衡大混乱,以至于后世的统一王朝只能立法承认度量衡混乱的事实——隋朝时官方承认了“大小尺”,明代后甚至干脆定了三种“尺”。直到民国时引进公制重新标定度量衡之前,根据度量史学家吴承洛的调查,彼时全国各地的民间度量衡都仍然极度混乱,根本不在使用晚晴至民国时的官方标准。

所以说,不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件事情在整个历史中有什么意义,而是说,秦始皇最先将它确立成了维系中央集权统治必须要做的事。后世的每一位封建统治者都会自然而然地效仿始皇帝——但是,因为这件事其实没什么用,所以后世的统治者再怎么做,也无法做出超出第一个人的“历史意义”,后人也就只能记得“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了。

======================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对于封建社会,度量衡=权力,“权”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秤砣。以古代的技术水平,古人没有通过自然规律订立稳定度量衡的能力,那么,度量衡制度就只能通过政治强权维系。我说它多重它就是多重,天下万物都必须与统治者的个人规定的标准比较,你要不承认它这么重,不好意思这是造反——这就是“权”的本质。

那么,“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言外之意为何?显然不是靠什么科学或统计学理念为全天下制定个“最好”的制度。实际就是简单的——六国境内都给我用秦的度量衡,也就是一套由百年前的商鞅确立,通过官方铸造的“方升”,向统治领域内所有人强制推行的基准。而且,秦始皇时期并没有写在纸上的“圣旨”,皇帝的诏书,就是直接刻在“方升”这种向民间下发的度量基准器具的表面上的,意思非常明确——度量衡本身就是皇权在现实中的实体。这段诏书的原文更是直接写明了: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也就是,皇帝兼并了天下诸侯,把反对者打服后,才得以向那些被征服后的臣民推行统一的“法度量则”。度量衡就是中央集权的直接载体,使用秦的度量衡也就代表了臣服于秦的统治。所以,秦始皇为后世统治者确立了通过度量衡来行使最高君主之“权”的准则,这就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实质意义。

======================

然后就是我们的后半句——后世的每个封建帝王都明白“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但是,古代社会将度量衡与政治强权深度捆绑的做法,归根结底是不可维系的。山高尚且会皇帝远,对古代的治理体系而言,度量衡这种深入每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制度即便能靠强权维持一时,也终究不可能实现长久、普遍性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度量衡制度与政治权力深度捆绑,本身就是导致度量衡分裂、崩坏的诱因,这个体制本身就有内在的致命缺陷。

我们可以以数字说话(见下图)。秦二世而亡后,汉代承袭秦制,并且制定了成体系的度量衡校准标定技术,使得秦时的度量基准大概延续到了五百年后西晋。然而,随着五胡十六国大分裂时代的到来,中国古代度量衡发生了古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膨胀”事件,尤其在分裂的北朝,“升”和“斤”的数量直接翻了三倍。直到北方的隋政权重新统一全国,虽然隋文帝欲效仿秦始皇做法,但由于民间度量衡已经严重膨胀,而历法、音律等领域又需要使用古制,导致官方被迫推行“大小尺”制度,即民间用新尺,但特殊场合仍用旧尺。之后的唐代也在官方层面继续实行“大小尺”,乃至此后的王朝也都依然保留古尺作为天文历法场合的基准——这也就意味着古代官方层面已经承认了秦以来“统一度量衡”的失败。而到了下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至元,传统度量衡再次发生严重膨胀,“升”的绝对数量竟然又增长了一倍。明代之后,“尺”甚至已经分化成了裁衣尺、量地尺、营造尺三种。

为什么古代封建社会做不到“统一度量衡”?这很好理解,因为度量衡=权力,无形的“权”若不受约束则必然要膨胀,又何况是有形的“权”(秤锤)呢?对古代社会而言,度量衡与权力最直接的交汇点便是——征税。与权力绑定的度量衡需要由当权者来执行,但仅凭统治者随意的意志指定的传统度量衡,根本不可能阻止人性的贪婪。掌“权”者随便私自加大的量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向民众“多拿”,这在封建社会基本是无解的。所以,为何中国古代的“升”在秦之后的两千年整整膨胀了500%?就是因为“升”与粮食直接挂钩,而粮食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形式。

当然,古人并非不知道这一点,比如汉代时古人就提出了所谓“矩黍”制,也就是利用指定数量的大量尺寸均一的谷粒,借助“大数定律”来维持度量基准稳定,这是古代条件下能做到的最“科学”的度量基准标定方式(西方人的度量基准同样是以此标定的)。然而,要用多少个谷粒,这依然是由统治者任意决定的。事实上对古代封建王朝而言,当统治者的权威足够时,度量衡作为权力的一部分,本就可以和法律一样自然推动。但当集权政府无力维系民间基层的权威时,哪怕王朝还在,民间的度量衡也早就四分五裂了。

比如,清朝统治者已经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度量理念,甚至知道了使用立方体积的水来标定重量,康熙朝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套封建度量衡——营造尺库平制,到晚晴光绪末年还引进了彼时已在世界通行的公制,重新校准了官方的度量衡。然而,由于晚晴政府的民间统治力早已崩溃,同时期的民间度量衡也已经彻底紊乱。民国初年的计量史学家吴承洛走访全国各地时便发现,各省市的民间度量衡能差出四五倍之多(见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于是殖民地不受民国政府管辖,当今港澳地区的民间仍保留着晚晴时的“斤”,当地俗称“司马斤”。我们知道民国政府将“斤”规定为了500克,但“司马斤”实际是604.5克,而晚晴规定的“斤”是596.8克,足可见即便在名义上的统一王朝内,民间度量衡也难以真正统一。

所以,不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还是“法国大革命推行公制”,实质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政治宣告,代表着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以来,度量衡与政治强权之间的紧密捆绑,形式上的意义大于其实际的价值(实际上法国大革命所推行的公制之后也被拿破仑废除了)。集权王朝必须以度量衡宣告统一,推翻旧式度量衡采用自然规律定义基准,也就意味着摧毁了君主专制,其背后代表的只是一种政治层面的宣示。但在工业社会后科学测量方法和国际化的度量标准推行前,任何封建统治者都没有能力真正做到“统一度量衡”,这是审视历史上的度量衡改革的最终着眼点。

===================

照例宣传一下,如果你对本文的计量历史话题感兴趣,可以阅读我的新书《计量单位进化史》,书中还有更多关于单位与计量史的内容。

其他参考阅读:

英制单位曾经在世界上造成怎样的混乱?

有哪些有趣的单词的演变或起源的故事?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八旗南下,屠城无数,以人头滚滚立威。他们想要“正音”,也就是推广普通话,到溥仪退位也没完成。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度量衡的一刀切。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以为这是个毫不起眼的事件,在古典时代,已经是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了,在中国刚刚统一度量衡的时候,欧洲各国得等到19世纪才开始有统一规范的度量衡。这种进步按照欧洲的话语体系是近代民主时期的产物,然而中国却在古典时代就点出这个了。

如果没有统一度量衡,机会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各个地区的计价,称量的规格五花八门,比如在你老家,3尺是一米,但是到了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尺一米..............。这样的混了,带来的就是各地生产的同一件物品,都会产生各种五花八门的型号。比如同一款步枪,结果各个地方因为度量衡都不是一样的标准,导致口径都不一样。而且,货币

这样也会产生,各地进一步强化彼此的差一些,也会让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比如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的文字,货币都不一样。


user avatar   qi-chuan-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无疑是华夏近代历史外的,权利的巅峰。

全世界唯一的成功者:真正的权利归一。

伊斯坎达尔行吗?

拿破仑行吗?

埃及历代法老谁做到了?

英国女王行吗?

沙皇行吗?

统一标准,类似的话,谁都会说,那些书生在此前已经bb过无数次了。

你怎么执行?

怎么成功的让这个命令,在被你统一的所有地方生效?

依靠什么?

精打细磨的指令吗?

层层叠叠的体系吗?

都不是。

唯有权利。

真正被完全统一起来的人,除了近代到现代之外,谁成功过?

唯有一人,秦始皇帝。

以上。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希望所有软件里坐标系的约定统一


user avatar   wen-dao-wa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僧成佛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非常简单,统一天下僧人念诵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唐僧认为这是如来照顾他,给他一个这么容易完成的任务,领了法旨就出来了。

他清醒的意识到凭自己一个佛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就把以前的徒弟们都找来,组成了一个领导班子,开始办公。

作为神佛,他们不用考虑预算问题、编制问题、跑腿问题。。。只要从西天开始培训,然后层层往下传达就行。

可就这点儿事儿,也把唐僧难坏了。

自己这几个徒弟的文化水平就参差不齐,口音也不一样,教会他们就废了一天的功夫。

让他们去教西天诸佛,虽然拿着如来的法旨,可这些神佛有的没时间、有的找不到人、有的不配合、有的说自己发音才是对的。。。搞了半年,西天这点儿人都没搞定。

为了不耽误进度,唐僧留下白龙马和自己继续做西天的工作,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待着从西天挑出来的二百个标准师傅去各大寺庙。

大寺庙更是花样百出,一个寺庙驻点两个月连这片儿的信众有多少人都搞不清。弄了几个样板之后唐僧去抽查,发现数据造假的厉害。

一直弄了一千多年,发音和文字还是没统一。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诏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拥有一个创新性的思维,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举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来只要说说话事情自己就能摆平了。由此可知宋神宗是个结巴,崇祯是个哑巴,康熙自学成才医学奇迹(滑稽)

1、没有过硬的国家机器、最高统治者不能如臂使指的操作、中央强权压不过地方利益,那圣旨也是放屁。能在全国推行让地方利益集团不能操作牟利的东西本身就是至上王者威严的体现。

2、利在千秋,车同轨经济流通政治法令通达中国才能真正连成一体,书同文行同伦中国人才能真正抱成一团,“自己人效应”往小了说宗族利益往大了说国家民族认同,满族藏族壮族维族这天南海北隔着十万八千里能认同为自己人,根往上寻都在秦始皇那里。华北有难壮士出川,不问利害,川军转战半个中国不惜牺牲60万,就因为中国人是自己人。那法国有难葡萄牙有责吗?呸,你谁呀,对我有利益再说,没有,我又不是你爹凭啥?

不然你看到欧洲他从古至今永远想着要统一要共同体实际上各自打小算盘永远组不起来,秦始皇打碎了这个小算盘中国才能不管打多么散都能聚起来。你发个问题无论是东北西南还是海外华侨十几亿人都看得懂都可以用汉字回答,这根上是秦始皇的功劳,凭什么不能大书特书?没秦始皇这一搞,秦灭了可能又是天下七分,中国可能现在还小国林立各过各的,你的自己人可能也就有个二三百万,被人一打就跪地讨饶,隔个一百年就来次列国大战内耗一波。这好吗,这不好,我劝年轻人耗子尾汁,中国自己人要以和为贵,不要搞这种聪明,小聪明啊。你别看欧洲现在好像很团结很强,要不是一场鼠疫人口大洗牌解决了承载问题他们还忙于内斗哪有心思搞思想搞科学,要不是化肥的发明提高了人口承载力他们有50年不互相武力倾轧算是烧高香的。河东有难河西帮忙挺过和河东有难河西趁机吃了它可不是一码事。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一道圣旨不够,搞不好得好几道。

第一道圣旨:统一度量衡,详见后附表格。

第二道圣旨:现在派出巡视组,检查上一道圣旨的落实情况,另开通各地举报热线如下。

第三道圣旨:在上一轮巡视中,发现下列地方和人员不讲武德,偷我,骗我,已经全部杀头了。

第四道圣旨:继续整改。

第五道圣旨:第二轮巡视。

第六道圣旨:又杀了一批。

第七道圣旨:继续推进落实。

第八道圣旨:又杀了一批。狗日的现在知道怕了吧!?那还不赶紧行动起来!?

第九道圣旨:妈的,总算搞成了,再搞不成,你们统统得死!

第十道圣旨:把这些装成合订本,下发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代代讲!年年讲!月月讲!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每次改朝换代都会损失近一半人口? 
  大清灭亡之后有为它殉国的吗? 
  有哪些经典的打脸案例? 
  现在哪一种方言是最正统的汉语? 
  陕北历来贫瘠,又是如何养活长征之后的三大主力以及陕甘宁边区这四支部队合流之后的兵马的呢?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吗? 
  帝国时代2东南亚高棉战役中,苏耶拔摩联合朱罗国共同进攻敌人在历史上是怎么一回事儿? 
  欧美等地的人如何看中国的四大名著的? 
  打压江南文化是否属于事实上打压“中国文化”?仅古文学文化上,江南继承中国(中原)几乎是完全无异议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可能重新实现统一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B站 up 主 30 分钟被电话诈骗 16 万,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的?该如何反诈?
下一个讨论
从「唐宫夜宴」到「中秋奇妙游」河南卫视的国风晚会大获成功,为什么他的「财富密码」却无人跟风?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