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怎么看「孩子在幼儿园被打了,教育他该打回去」这种做法? 第1页

  

user avatar   du-du-du-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有用。

不同意这个做法的人往往太天真,不知道人性本恶,也不知道主动攻击型小孩下手有多重多危险。


这是我几年前写的老故事,我不介意贴它个几百次。

在别的平台也经常爆文。



现在能云淡风轻写这个,就是得益于我爸教了我还手。

不然我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我家的家规是:


不可先动手,动手不能往死里打,打完就跑。


严格来说,这是我爸爸的教育方式,这么多年了,贯彻得很好,起码自保绰绰有余。


相比较起来,我妈那圣母兮兮的处事方式,让我吃了很大的亏。


她主张兼爱非攻,以德服人。


哈哈哈哈这TM是律己用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是霸权主义,妥妥的得被按在地上摩擦。


自律,是律不了人的,最多得到个心理安慰而已。


而我爸的教育方式:不可先动手,不可先挑衅,已经包含了自律的成分在里面。并且把还手的范围限定好了,还手完自保的方式也告诉我了,就很好用。


小孩子在攻击别人时,“我”的意识是最强的,他无法界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别人进行了伤害,也无法在乎对别人的伤害。


而在这个层面,大人的教育其实就像一个越级监管,小孩子并不一定真的能懂为什么不可以攻击别人,而只是被“不可以攻击别人”约束了而已。且时效性很一般,被攻击的时候往往大人不在就不能立刻教育。


而且,也许会察言观色,在大人在的时候规矩,大人不在的时候本性毕露。


但是还手不同。在力量悬殊不大的情况下,对对方的伤害也极其有限,且能让对方第一时间直接明白攻击的后果——被还手,疼。


说教立规矩和直接的疼痛,往往后者比较刻骨铭心。


再想接着打,咦?怎么跑了?我了个去,还跑到老师旁边去了。


我爸的教育,就是这个处理结果,个人觉得很受用。


接下来,讲一段我妈教育下的血泪史给大家看看。然后选择哪一种教育方式,自己决定。


我妈全家都是教语文的,往上三四五代都是读书人,酸腐兮兮的,祖上还算有点小家底。


家里周末请老师到家里教课,小孩子从小教琴棋书画并以此为荣,经常拉出来表演背诗。


我在家里是老小,最小的一个姐姐比我大四岁。


我会说话前,那个姐姐是最受人瞩目的一个,长得好看,又聪明。


后来我是全家最早慧的一个。说话很早,语言能力碾压同龄小孩,经常被慨叹“这孩子没喝孟婆汤,成精了。”


然后全家的重心就转移到我身上来了,主要是外公外婆,超级疼爱我。我家孩子受宠度的排列标准是聪明伶俐。这也奠定了这种竞争氛围下的悲剧。


外公外婆两人也都是大学教授,我两三岁的时候,几乎是一天学会背一首唐诗的进度。我外公得空就抱着我不撒手,教我背诗逗我玩,疼得都不知道怎么好了。


家里的小孩子,只有我能上大桌吃饭,别的都去小桌吃。


那个姐姐倍受冷落。嫉妒、恨得不行。以前唯一能上桌吃饭的名额是她的。


其实我们家的孩子随便拉一个出来,才艺上都碾压同龄人。在外面都是很受人瞩目的,自尊心自信心爆棚的那种。


但是每周末回外公家上私塾,那就是直面自己人的竞争了。


在外面可能是被赞聪明,回家了就是“你看你妹妹多聪明学东西多快,再看看你,还玩!不好好温书。马上要被赶上了,丢不丢人。”


我那个姐姐,就和其他的姐姐一起,结成小团体,来害我。


现在想想心有余悸,我没死真是命大。她们干的那些事,拍个金枝欲孽都够了。


捡几个典型的来说。还有好多血泪史写不下。


她们把我带到离家两公里以外的地方,然后恶狠狠地说:“把她扔在这里,让老拐子把她拐走!”


随后一群人一溜烟地跑了,两三岁的我根本追不上七八九岁的她们。


还好我记得那个地方是某个公交车的路线,然后一个人,硬是跟着公交车,一段一段地往前走,盯着那个公交车消失到哪儿,就走到那里,然后等下一辆那个公交车,再走一段。走的是公交车道。没被车撞死真是我命大。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几个孩子在那哭诉我一个人乱跑,已经被老拐子拐走,找不到了。


呵呵哒。


然后我百口莫辩,我妈并不相信这几个孩子会这么歹毒,把我带到两公里以外的马路上丢掉。


于是对我“她们要扔掉我”的诉求,并没当一回事,只是教育我以后要跟紧姐姐,别乱跑。


她们的家长,明显是护仔的,说我小孩子瞎说。


我现在都觉得我妈脑子有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别人的孩子。


同样这件事和我爸说了,我爸说以后别和她们玩。


第二次,我不长脑子,又一次在我妈的怂恿下,跟她们出去玩了。


这一次是带我去火车道。


玩一个【火车来了看妹妹敢不敢站在铁轨上】的游戏。


还好火车来了鸣笛,把她们吓跑了。我也连滚带爬地跑了,膝盖都磕破了。现在还很讨厌火车,有火车头恐惧症。


然后我妈仍然是“要听姐姐的话”“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哦”这个处理方式。呵呵哒。


“小孩子闹着玩没轻重,没啥事。”她们的父母说。


第三次,我长脑子了,不和她们玩了,出去买巧克力的时候,被她们一拥而上,拖进一个正在施工的大学实验楼,还从外面用树枝别上了门。回家装模作样和心急如焚的大人一起找我。


最后命大,我一直砸门,砸窗户,把看大门的老大爷招来了,放了我。


这次我怎么哭着指认到底是谁干的,我妈还是不相信。


“小孩子闹着玩没轻重,没啥事。”她们的父母这样说。


回家后,我爸开始教我打拳。认认真真的,每天几百次冲拳,练反应。如此一个多月吧。


第四次,我那个姐姐抢我的新毛笔,和在我的宣纸上乱画,准备这样来让书法老师骂我。


也是,干了三次坏事了,都没有惩罚嘛,有恃无恐哦。


然后我第一次,用我爸教我出拳方式,狠狠打了她的脑门。然后在她反应过来还手之前,跑去我外公那里告状和寻求庇护。


第一次打人,不往死里打这一条没满足。但是很有用,出拳很重,把她头砸了个包。


我姐嚎啕大哭,这时候我的口才发挥了作用:“我才不会无缘无故打她,她拿我笔在纸上乱画,我让她别这样,她不听,我不小心把她碰哭了。”


“小孩子闹着玩没轻重,没啥事。”我英勇神武的爹,淡淡地把这句话糊回了我小姨脸上。


回家我爸说干得好,谁欺负你你就还手,揍她。


对了补充一点哈。


后来我发现,如果在还手的过程中,大声说:“你别这样撩我!再这样我还手了!”效果更佳,可以争取最大的舆论优势。


实际上,我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就已经动手了。


科科。腹黑谁不会啊,挖鼻。


但是别人会觉得我这是忍无可忍一再被骚扰招惹后迫不得已的后果。


多了一个看起来是男孩子才会学的技能后,我爸也经常在显摆背诗之余,和这些酸腐的人显摆我的拳已经打成了什么样,步子有多稳,出拳有多疼。


插几句我受的训练哈:主要是出手的质量——速度、力量、熟练度。我没学过套路,最多是拳肘膝的组合。女孩子用这种坚硬的地方打击对方的大臂内侧,小腿内侧等特别疼的地方,也是很有效的。以及,猛踹或者膝盖顶对方膝盖窝,让对方失去平衡,跪下。


后来,只要我姐做什么让我感觉对我不利的事,就揍之。


揍哭就跑。然后先告状。


事后,她们的父母自然就知道我是个霸王,会揍人,还都是在被冒犯后才动手,并不是主动平白无故找茬。


所以会自己教育孩子“别招惹你妹妹,你妹妹学打拳,野蛮。”


否则,无论我被她们的孩子整成什么样,都是小孩子闹着玩而已。


有的时候,指望对方去自己有自觉教育孩子是很难的,没准在他们眼里自己孩子完美得像个天使一样呢。


只有天使主动找茬不成,被人把翅膀上的毛拔成烤鸡翅,才有可能重视起来呢。呵呵哒。


而且这个重视并不一定是从别人的安全考虑的,而是从自己安全考虑的。


无论如何,结果到达了预期就行。


这是我三四岁的时候就掌握的技能。


之后,大院里的男孩子淘气欺负我啊,之类的事,也都是揍了就跑这个处理方式。


被欺负不仅仅是肢体上的碰撞和冲突,我姐姐她们的这种欺负才是真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恶毒。


小孩子做事的因果很简单,所以残忍起来也最要命。


希望大家能给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别真的酿成大祸了才反思。


对了,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样保护未成年人渣哦。


如果当年她们串好口供,我死在外面了,我妈都不信是她们弄死我的,她们又怎么会受到惩罚呢?


谁能保证时时刻刻都跟在孩子身边,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和教育别人没教育好的孩子呢。




对了,我那心思歹毒的姐姐,现世报了哈哈哈哈。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zhao-w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时候开始兑现当初的诺言了。


user avatar   z-u-o-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有本事自己去考个清北、985/211,自己考不上还逼孩子」? 
  有没有在国内条件下正在尝试双语养育的父母? 
  在家上网课有哪些感想? 
  对于现在私塾教育你们怎么看? 
  如何有效安抚要打针的幼儿?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的文章《院士让饶毅而不让裴钢当,科研风气就能变好?》? 
  如何避免「有了孩子后生活品质直线下降」这种负面思想? 
  为什么有的人家境不好还不愿意努力学习争取改变? 
  有一个不求上进的弟弟怎么办? 
  3岁的女儿准备了一个尺子说「大人做错事也要打屁股」,应该允许吗? 

前一个讨论
重男轻女的家庭,真的有必要不告知性别让他们生女儿吗?
下一个讨论
霍尊的家境贫穷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