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监护人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锻炼时间,避免加重负担,将产生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没~啥~影~响~


咱换个角度。

世行19年的数据,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15岁以上)是60.57%,隔壁日韩都是53%。

而中日韩三国男性劳动参与率都超过70%(中国75韩国72日本71)。

日韩有孩子的家庭(18岁以下),双职工比例均超过50%。

可以比较肯定地猜测:中国有孩子的家庭,双职工比例至少在65%以上。

因为和日韩相比,中国眼下人口结构还算年轻一丢丢(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中13%韩16%日29%),因此中国多出来的劳动女性以适婚适育女性为主。

(其实如果拿我个人经验看,城市带孩子的双职工家庭比例妥妥80%)


然后再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19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长为46小时;去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6.8小时。

每天9.2至9.3小时的工作时长。

这数据并不包括上下班通勤。


所以问题来了:

最少65%有孩子的家庭,父母是双职工,两个人都得去上班;

他俩的每天平均工作时长是9.2小时。

我当他俩每天上下班路程加总40分钟,这样他们一天还剩14小时;

中国睡眠协会说全国平均睡眠时长是6.69小时,虽然这个协会看着挺可疑的,但这个数字挺真实的,采信;

那还有7小时;

上面那个9.2小时的工作时长是不包括三顿饭和午休的,那再砍掉2小时;

还有5小时;

央视财经今年的《美好生活大调查》,说中国人平均每天休闲时间为2.83小时(你抽烟刷短视频听网抑云摸鱼发呆等都算);

好了,最后还有2小时多一点。


与其纠结立法细节,不如先来看看落实法律的现实基础。

双职工家庭,大体上保证父母生活质量,每天能匀给孩子的时间是3小时。

这3小时包括了孩子的接送、作业、陪玩陪聊。自己带孩子的和周围有双职工父母胖友的,想想这点时间有没有可能办到。

所以更现实的是:父母不得不大幅压缩自己的休闲时间(甚至睡眠时间),转入对孩子的陪伴。

逼得母亲做全职妈妈,或者老人来带。

在解决孩子的负担前,必须先解决父母的负担。疲倦的父母怎么可能在带孩子上有高的生产力?

监护人自己都没有足够时间来带孩子,那立法基础在哪里?


所以真正影响下一代的始终是公立教育体系所能提供的廉价服务,而不是单纯对学校教学时长的限制。

讲真,学校高强度教学,其实是解放了父母。现在打着双减的旗号压缩上课时间,等于把压力扔回给小家庭自己解决。

教育服务去市场化是好事,但如果公立资源不快点进行补充,好事就得成坏事。

当然欢迎有更多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的立法,但不能总是围着旁支修剪而不摸主干。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立法,是不是管太多了?是不是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是不是不利于健康习惯的养成?

私以为作息这种小事,宣传口搞些公益宣传,或者搞些文艺作品引导就够了,没必要立法。

按这个趋势,以后是不是真要连拉屎放屁也立法管制呀?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鸡父母时代,正式来临​。​

全面分析,下面开始:


①单纯的勤劳≠成功重要因素


(注:本文说的鸡娃,是一个网络词汇,意思就是逼孩子996式的努力读书。)

社会结构大致是这样的,不完全正确,只是简化方便理解。

掌握生产资料的叫做统治阶级。

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叫做打工人。

国际分工上也是如此,流水线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赚不了几个钱。核心的技术、知识产权,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利润最大的。

全球大约一半的苹果手机都来自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富士康的中国人都很勤劳啊,但是为什么勤劳却无法致富?因为你这玩意不稀缺,全世界都不缺搞流水线的,之所以在你这里,不过是因为成本最低而已。

最简单,你去看大街上这么多连锁的便利店,这店员上班都勤勤恳恳的,绝对比老板要努力,为什么老板不勤劳,却可以躺赢?

苹果的核心技术,是掌握在美国人自己手里,你确实做了更多流水线生产,但是分不到什么利润,如果你这边成本过高,人家还不如搬到东南亚去。但是目前之所以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链还在中国,是因为我们的规模效益,上下游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成本是最优的、创新也是最优的。

以上只是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努力和赚钱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只靠努力就可以成功,那驴子才是世界首富。

所以我看见很多家长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我就觉得你能这么想,就充分说明了你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而且很可能会和你的阶层一样,不会有什么变化。

苹果打败诺基亚,难不成是因为苹果赢在起跑线?能说出不要输在起跑线,就充分暴露了自己在经济学认知的短缺。

英国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然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难不成是因为英国赢在了起跑线?

不是的,是因为人家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苹果之前,所有的手机都是诺基亚这样的老人机,苹果手机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手机,真正意义上让手机变成了移动的电脑,这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就是说,你在传统手机确实优势很大,但是我并不会在传统手机和你竞争,我直接玩全新的手机模式,一切从零开始,我就是第一。

同理当年的英国也一样,英国文明底蕴毫无疑问是没有中国发达的,但是人家把握住了工业革命,至于英国工业革命为什么成功,原因很复杂,这里不展开了。

我说的意思就是说,人生是很长的,前期输了不重要,关键是“有些时候”得把握住,这里说的“有些时候”,就是时代变革的红利期。

就好像当年学程序员的80后,平均收入都不会太低,比传统行业强多了,因为互联网时代来了,你选择做了程序员,就是把握住了时代大趋势。

总结一下:

1、勤奋虽然重要,但是只勤奋没有用的。不掌握生产资料为“目的”的勤奋,就是一辈子打工。

2、从社会结构上来说,掌握生产资料才能躺赢。(比如你早期入股了现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有不少股份,那你肯定能躺赢)。

3、致富的关键不是努力,而是学会选择。选择符合时代大趋势的方向,再以掌握生产资料为“目的”去勤奋,才有意义。


②“知本”比“资本”重要


我看见一堆人在双减以后非常激动,说凭什么不让补课啊,我孩子不能考上名牌大学,不能靠补课+BUFF赢在起跑线,以后孩子怎么走上人生巅峰啊。

我看了实在是绷不住了。

今天我说句得罪人的话,但是并不是空穴来风,你可以回味一下,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咱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总觉得:“只要我们化身拼命三郎一样努力,我就可以成功。”

这是什么牛顿第三定律给证明了的宇宙真理吗?我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成功和单纯的努力没关系,你再努力也总不能比富士康的工人更努力吧?

得学会思考啊!

不愿意“思考”,“活该”内卷。(当然我这句话也是气话)

很多家长,就搞一堆补习班给小孩死磕,小孩是苦不堪言,从小就开始996,慢慢的时间长了,长大以后就躺平了,就不想结婚了。因为他们从父母被得到的认知就是,人生结婚以后,就要花费巨额费用去鸡娃,然后开始卷,一代代人这样重复。

如果你从小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只有一种成功方式,那就是补课死磕做题,然后卷成卷王后金榜题名,再开始生娃,生娃以后重复内卷,而因为军备竞赛原理,内卷只会越来越严重。

请问你会不会想放弃生娃?如果人生只有痛苦,只有一条路,那还活着干什么?

说一个假设类比场景:

一个流水线工厂的工人,在他狭隘的认知中,人生成功路线就是卷成“流水线生产的第一名”,然后升级成为管流水线的管理层,然后再熬资历成为一个领导。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是他认为,没事,我能吃苦,慢慢卷和熬。

然后他老了以后,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想成为下一代成功人士,你多努力,也要卷成“流水线生产的第一名”,然后升级成为管流水线的管理层,然后再熬资历成为一个领导。

但是问题,不仅仅你在努力啊,其他工友也在努力的“福报模式中”啊,最后一代代人下来,这个就好像死亡竞赛一样,最后内卷的速度就失控了,让人活的非常累,除了抑郁,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终于有一代人爆发了,既然人生活着就是内卷,还不如做一个躺平的废物算了,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请问是不是很有道理?

你觉得这个困局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就是我第一段说的,这些人,无论是补课鸡娃的,还是流水线工人这个例子,他们自身对社会的认知都很低,所以他们理解中的“社会上升方法”就这一种方法,而这种上升空间方法,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比如考试成绩好。

比如流水线生产更快。

然后这些对社会整体缺乏认知的普通人,就开始往这些大众熟知的道路上疯狂的堆资源,比如你孩子补一门课,我就补五门课。你做工996努力,他就开启007模式。

这可不就内卷了吗?

是不是非常清晰了?

只要你知道的上升发展路线是大众化的,那么竞争对手肯定就多,你要想脱颖而出就只能更加努力,这是自然规律罢了。


③赛道丰富很重要


那你说怎么解决呢?

其实第一段也写了,就是降维打击。什么意思?我具体分析你看。

如果苹果当年还是做传统手机赛道,最后最好的结局,就是和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在传统手机赛道里面内卷,最后是越来越辛苦,但是利润越来越薄。

苹果是怎么胜利的?我也说了,就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功搞出了智能手机,开启了手机变成电脑的时代,彻底粉碎了传统手机赛道。

简单来举例,就是很多年轻人,2008年还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天才少年张炘炀(他13岁就考上了大学,16岁成为了北工大的硕士研究生),就开始撺掇父母去北京买房。

这是不是典型类似苹果的降维打击模式?

你诺基亚不是在传统手机牛吗?我直接不做传统手机,不就好了?

你普通人不是还在升学中内卷吗?出来还得去找工作,张炘炀直接降维打击,让父母在2008年去北京囤房子,是不是切换赛道,马上化作人生赢家?

到时候你工作多年还就这么点钱,人家身家则以肉眼速度暴涨。

是不是感觉张炘炀不愧是天才少年,居然这么早就意识到一个国家经济腾飞,核心城市区域的房价一定会利好。

很可惜,现实很残酷。

张炘炀2008年给父母提出要马上、立刻去北京买房以后,和父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爹妈觉得,你想这些没用的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用!我只知道大家都说,好好读书才是正道。

随后这个事越闹越大,引起了舆论关注,张炘炀被媒体和网友怒斥三观不正...最终他计划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的计划破产。

多年以后,张炘炀父母泪流满面...算了,不说了。

这倒不是说要你现在去买房,现在房产税都来了,时代早变了。我只是说,在当时的那种特定环境下,张炘炀经过自己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以后,他的看法确实是对的。

而他家如果当年真的北京买房了,是不是就实现了成功路径上的火箭式飞跃?

就是你还在努力跑路的时候,人家已经上了和谐号动车开始狂飙了。

你以为我这是要给你灌输投机的人生思想吗?大错特错。

我的观点恰恰有一点类似张炘炀父母,要好好读书啊。但是我和张炘炀父母的想法也有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不认为好好读书=考大学。

张炘炀为什么能在2008年就意识到北京房价有戏, 你或者你父母却意识不到,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就是知识的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郑州富士康的工人都很努力啊,可苹果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股东拿走了。

不过脑子的努力,就是典型的流水线行为。

资本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你有大量的现金流,你才可以去购买生产资料,简单来说就是有钱才能投资,投资成功以后,就可以靠股份躺赢了。

这个是很多人天天讲的,没什么意思,耳朵都起茧了。

但是有一个事情,往往被人忽略了,那就是知识资本的积累。

什么叫知识资本?就是你这一辈子对社会全面经验的总结,你是可以传授给你的下一代的,这样你的下一代,社会基础就不是零了,而是正在你的肩膀上努力。

这种几代人的社会认知经验叠加以后,就会形成知识的资本,也就是家学。

说的最简单的例子,你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你平时很爱看经济内容,对经济是颇有心得的,很多知识点,你是完全搞懂了的。你总结了这么多年以后,就可以传授给你的下一代,这样你的下一代就不会对很多经济学知识是空白了。

还是说一个可视化的例子吧,假设你现在穿越了:

你穿越到了2008年的中国,你说你会不会去省城中心区域买房?那肯定啊,因为买了就是赚到了。

这背后其实就是一个最基础的经济学经验,经济腾飞的国家,房价往往是利好,所已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有腾飞的趋势,你去他首都买房,一般来说几年后都是稳赚不赔的。

比如今年越南首都河内的房价,连续10个季度上涨。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发展中国家,只要经济还在增长,人口肯定会往首都集中,首都房价肯定不会差。

当然这都是很粗浅的认知了。

你之所以现在穿越2008年的中国,知道做什么可以最快致富,就是因为你有了2021年的知识,你把“2021年的知识”带到“2008年的中国”,就产生了知识资本的积累。

你有了知本在去努力以后,致富就非常容易了,一点都不会感觉内卷。

所以我说,我的观点有点类似张炘炀父母,但是不完全一样。

因为大学对人的提升是有限的,如果你要不断的知识资本积累,最终还是要以社会实践为重的。

而积累以后的关键是什么?就是你得整理成为系统的家学传授给你的孩子,不然你这辈子的积累,就是废的,没有用的,因为你孩子下一代还是从零开始。

懂不懂?

一句话说得好,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

很多家长在指望报个补习班就能提升自己孩子之前,能不能思考一下?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认知?

你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给孩子参考?

犹太人之所以全世界致富快,不是因为犹太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家学传承做的比较好,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老子是怎么忽悠客户的,方法全部传授给了儿子,儿子自然年纪轻轻也就很懂了。

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家学?

因为只有建立了家学,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人生选择,选择多了,自然不会内卷。

自己家里通过几代人积累的家学,提供的人生上升空间渠道,就好像私立医院一样,费用贵,但是效果很好。建立这一套系统不容易,但是让人受益无穷。

通过内卷,通过补习死磕,考一个好的大学,就相当于是公立医院,费用低,但是往往要排队,效果可能也没有昂贵的私立医院那么快和好。

对一个青年人来说,实际上家长才是最重要的起跑线,很多家长一说培养孩子,就只知道补课,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很多家长自己的父母,什么知识资本也没有留给自己吗?等于自己这辈子还是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要重新开始认知社会。

等你孩子长大以后,问你:“爹/妈,我未来咋办啊?”

你也不知道,因为你对社会经济、技术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完全没有任何认知,所以你就只能照搬社会主流的趋势说:“那咱就多努力,我咬咬牙,给你多报几门课,咱多努力卷一下,争取搞的名牌大学就稳了...”

最后,等你孩子工作以后,你很焦急啊,为什么孩子不结婚,也不愿意恋爱啊。

结果你孩子来了句,结什么婚?让我像你当年一样勒紧裤腰带堆教育资源供子女吗?让下一代像我当年一样从小就开始996/007吗?

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觉得没意思?因为内卷到极致,人生就是没意思了。

内卷的本质——成功路径太少——根本原因就是对社会认知不够,不知道有哪些路可以走——根源:缺乏知识的原始积累。

如果普通人家里有知识积累的话,你父母根本不会对社会发展手足无措,只知道让你去一味的补习,而是会告诉你:

“根据我强大的知识储备判断,未来的某一个点上,会有一波新的技术红利在这个领域爆发,建议准备入行这个领域。至于如何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如何进行跨学科学习?”

“这个问题你爷爷当年已经经历过了,去咱家后院的排水管附近,你爷爷已经把“如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笔记”用油纸裹好了,埋在了那里。”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最新要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

你去看“家庭教育促进法”原文,你读完会发现,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我说的意思。国家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代人就别偷懒了,我说的是思想、思考层面的偷懒,你这代还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学,积累自己家庭的社会认知模型,那如果你有下一代的话,大概率会因为你的偷懒,继续内卷。

一切的碾压,都是源于信息量的差距,你要想打开差距,社会公益教育的能力是有限的,关键是你自己要有这个意识,开始建立这个算法模型,然后通过你和后代的人生经验,不断的迭代。

所谓传承,就是这么回事。

在没有现代理科知识之前,石油并不是财富,而是一堆黑臭的恶心液体。

知识积累以后,石油就不是一堆黑臭的恶心液体了,而是财富。

知识多了,路就多了。

父母的社会认知知识多了,子女的选择就丰富了。

这一切的基础和破局之路,就是要恢复中华民族的家学传统。

所以才在大催生和双减背景下,会突然出台一个“家庭教育促进法”。

甚至要开始进行国家和社会资源的辅助倾斜,帮助大家建立家学,也可以理解为加强对父母的专业培训,把孩子双减落下的给父母补上。

做一个有心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选择是大于努力的。

而能选一个有前途、不内卷的细分红利行业,就非常考验父母的认知功底了,你不努力,谁努力...

双减之后,又来家庭教育促进法,我替现在小学生笑到和感慨:

“2021,攻守易势~”

鸡父母时代,正式来临~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双减政策参考阅读: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就是说要么在公司996,要么在家就007——当然,点背的就二者皆有咯。

就算真的干掉了996,都标准的965,然后学校双减家长带娃,那到头来还是龙生龙凤生凤那条路子上咯——什么历代诗书世家之类的就又要回来了。


user avatar   tai-bei-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签到800天答,新手向攻略


这个游戏忌讳用力过猛

题主目前情况狗粮队长,

毫无疑问是大天狗(针女御魂)

你需要他帮你刷本过秘闻过御魂,

建议主力培养,除非抽到以下式神

茨木(破势)玉藻前(破势)荒(针女)

八岐大蛇(肉和输出均可)

其中上面三个可以代替狗粮队长

大蛇则是低练度通关秘闻的霸主

辉夜姬(火灵)

而20号就有一波2.5概率up*3

常用的非ssr式神里,椒图和日何防是可以刷的建议迅速满级一只,基本上奶和保命就管够了。

其他有培养价值的:

山兔 追月神 樱花妖 镰鼬 桃花妖 惠比寿

建议多读读技能,很多要喂满才有用

合理规划资源。


概率up如果票不够,可以去做成就


祝愿题主出货,以上是式神端,接下来谈御魂

首先迅速通关魂十,

虽然魂十一的推出导致魂十爆率大跌,

但是魂十依然是大量产出六星御魂的地方。

而且石距的奖励是按照你通关的御魂副本算的

没通关十层,打石距很可能给你爆一堆垃圾


小号通关魂十的做法一般是绑定一个大佬

迅速刷出150的羁绊,借大佬的玉藻前鬼切茨木,再配合自己拉拉条。

当然也可以组4只兔子(招财)跳过去

招财套周二可以刷


过了魂十你自己还是没法单刷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套丑火套餐

具体是丑时之女(心眼)个别人会加荒骷髅

加座敷童子(尾速火灵)

然后晴明神龙御灵刷满128速度

你就可以去世界上喊话当司机了

丑女速度一般会有要求,自己调一下。

这样御魂也有了相对稳定的来源了。


等你暴击套出来,

一速刷到200也就基本入门了

剩下的路自己走吧

有问题可以私信,看到回


匆匆答题,思虑不全,欢迎其他答主裨补缺漏




  

相关话题

  云南昭阳区规定遛狗只能在凌晨 0 点至早上 6 点,且狗需戴口罩,如何看待这一规定?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现在高三,家里人逼着我当兵怎么办,? 
  怎么评价2021.7.18马前卒、董佳宁、谷智轩的直播? 
  如何看待60岁大爷弹钢琴走红,现在当个网红这么容易吗? 
  如何评价中青报文章《穷人结婚难,怎么办》? 
  报告称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你有养老打算了吗?你认为得存够多少钱才能安心退休呢?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三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你会怎么选? 
  请问硕士选择哪个专业有利于转行产品经理呢? 
  如何看待政协委员建议减少家长陪写作业任务?家长陪写作业是什么体验? 
  如何看待《骑手发展与保障报告》 8% 骑手想当物流总裁,灵活就业者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前一个讨论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都菜价上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下一个讨论
日媒称因出场费相差悬殊,日本声优纷纷跑中国赚钱,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