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武田信玄要是不死,能够歼灭织田信长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i-ren-p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武田信玄在元龜三年發起的西上作戰,雖在一言坂,三方原等戰事中取勝,並攻奪二俁城 ,天方城,野田城等地,更策反了東三河的山家三方眾,以及讓秋山信友拿下岩村城,可 說斬獲不小。

但以戰略目標來看,同時做好進攻織田上洛跟消滅德川家併吞遠三這兩手準備的武田信玄 在三方原之戰後似乎也遇到選擇戰略方向的困難。

一來,三方原雖勝,但德川軍力元氣雖損未殆,家康仍有一戰之力,所以在武田軍滯於野 田城時,德川軍便出動收復部份失土,使武田軍背後猶存隱憂。

二來,織田信長的兵力未如預料被消耗或牽制,在十一月時便從虎御前山的戰局抽出,回 歸濃尾以待,使武田軍若要西進,勢必要跟織田家硬碰硬。

第三,包圍網的遲緩與坐視,武田信玄試圖拉攏來牽制織田信長的各方勢力意外地不成氣 候,一向一揆在先前跟織田家和談後,並未蜂起呼應武田。打算反叛織田家的北美濃遠藤 家跟南伊勢北田家也無果斷起兵,近畿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甚至跟足利義昭帳下的細川 昭元交戰。而淺井長政在會合朝倉援軍後進攻虎御前山卻被秀吉殺敗,朝倉義景也撤回越 前,使武田信玄一度幾乎像孤軍在挑戰織田信長,就連足利義昭也還是等到織田信長主動 挑釁才正式起兵。

第四,武田背後的上杉謙信,儘管受到越中一向宗跟椎名家牽制,但對武田信玄頗為仇視 的上杉謙信已去信答應織田,德川出兵武田領地的要求,其帳下的白井長尾氏也趁機奪回 了上野白井城,上杉謙信也有在元龜三年十月進攻武田家在飛驒方面的勢力範圍,三木家 跟江馬輝盛投降上杉方。 個人覺得武田信玄儘管在當年未歿,要消滅德川,完全控制遠江,三河兩國已有一定難度 ,要再進而攻破織田,難度更高。若武田信玄能延壽十載,方有可為之機。


user avatar   jia-yu-bu-shi-gu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仔细研究武田家,你会发现武田家基本没有机会。

首先你看下以下几个信息:

1,金山并未枯竭。根据记载,甲州金山一直开采到江户后期。这时候距离枯竭还远着呢。但请注意,武田军靠金山撑,不是石高,也不是人口。(你可以从各种资料查到当时的石高)所以武田军虽然猛,但后继乏力。而织田在人口上远胜武田军,随着织田改革的进行,经济也不是武田一座金山可比的。这意味着织田输两三次都不一定没落,武田一次就完蛋。容错率太低。

2,赤备军团的具体数字并不如想象的多。骑兵总数从未超过15%。也就两三千。说难听点,在真正大军团作战的时候,也就一支奇袭队而已。没办法,骑兵真的贵。比骑兵还贵的是火枪,织田有3000把,而且随时间推移,还在急速增加。造火枪可比训练骑兵快多了。

3,武田家臣后继乏力。仔细研究武田战绩,你会发现武田家其实跟我们一般听到的差太多。他不只搞不定上衫,就跟村上打也惨兮兮。死了好几员大将。如果金山在村上手里,压根就没武田什么事了。说白了,包括武田信玄自己,武田家并没有真正的军事天才,甚至没有好的军事传统,都是靠输出来的经验。主要面对一开始的对手,他容错率高。可是对织田,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手头就那点家底,死完了根本不可能培养起第二代。跟织田的平原富庶地比人才,他打不起这个消耗战。

看到了吗,人口人口拼不过,经济经济拼不过,现有家底赤备不够用,武将难培养,经不起消耗。地利人和全在织田一方,时间也在。武田就占了个包围网的天时,可惜盟友没一个靠谱。

我就问你,武田怎么赢?


武田战绩真的乏善可陈,你看他打得漂亮的都是干嘛?欺负小笠原和没落的今川,还有没崛起的德川。无论哪一个,都是以强打弱。赢了也不值得夸耀。

对上上衫就打成狗屎,打村上都是狗屎。他凭啥打织田?

现在把他标榜这么高,说难听点,是因为他把德川家康打失禁了。德川不夸他,自己成啥了?

如果长條之战武田信玄自己指挥,我估计就一个结果,那就是现在的战国游戏再也不会把武田信玄属性标那么高了。因为武田神话破灭。


整个日本战国,最著名的实力悬殊,(应网友指正去掉唯一,还有严岛和河越)以少胜多,一战定乾坤的战役,是桶狭间。对,就是信长砍死今川义元那场。

可是你看战后,除了冒出来一个德川家康独立,其实织田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要在中国,这么一场大胜怎么都应该占个三河吧?可织田就是没有。其实这背地里折射的是日本战国的逻辑跟中国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农忙休兵,冬天休兵,特么打仗搞得像休闲娱乐业余爱好似的。工作之余打打,忙了就回家种田。所谓的领地争夺,也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攻一座城,打下来这片地方就我的了。他们更重要的,其实是搞定当地豪强,拉拢。当地人服你才行。

严格来说,日本的战国更像欧洲,而不是中国。中国是谁拳头大听谁的,农民伯伯给谁交税都行,士兵叔叔谁发军饷听谁的,完全拳头至上。

日本则不同。虽然是战国,但他们其实还是在某种政治道德体系下运转。领民效忠领主,武士重视家族。

所以,他们会出现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例如两国之间的战争,屁大点地方打好几年。例如战胜一方不像我们中国这样,直接把对方将领砍光,而是要求对方臣服,战败了居然还能保有多少领地。

他们争夺领地,更多的是蚕食,而不是鲸吞。他们需要时间一点一点搞定当地豪强,拉拢,订新规。问题多的很。

如此,这就意味着武田不可能一战而胜。甚至三战三胜,也意义不大。你再猛,实力摆在那里,你并没有真正打垮织田家,想让小领主背弃织田,转向效忠是很难的。


所有的资料里今川义元都号称四万大军上洛,可今川哪里来的四万大军?鼎盛时期武田家长條之战也才一万多。我查了一下,骏府其实不属于石高高的地区。难道骏府的米比较耐吃?

他是怎么养起这么多兵的?

其实,有一些东西大家忽略了。

就如我前面说的,日本战国有自己的逻辑在走,跟我们中式思维有些不一样。

今川义元的另一个身份,是新一代将军的有力竞争者。这是血统和威望上的。

想象一下,你是野武士,朝中大乱,现在有一个能名正言顺继承将军之位的人冒出来了。你愿不愿意自费跟他走一趟呢?走这一趟,在中国可是叫从龙之功哟。

所以,那四万大军,很可能都是出于这种目的聚起来的。也因此,今川义元一死,就散了。今川家就此没落。因为他本来也没多强……只是套了义元这么个乌龟壳而已。


在中国,权力是来自上级授予。天子受命于天,他最大,他让你当将军你就是将军。天子挂了你屁都不是。农民伯伯不对政权负责,对政权负责的只有天子。换了谁来农民伯伯都一样交税。

在日本战国恰恰相反,权力来自小领主的效忠。小领主才是真正对政权负责的,政权的根基。所以他们下克上盛行。种田是他们的本职,闲暇了帮上级打打仗,就算是上级也不敢大规模侵害下属权益,因为他们才是根本。战国多起家臣逼迫大名退隐的事情,这在中国简直无法想象。

这其实是封建集权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对了,这种不同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例如城堡。

在中国,是没有城堡这种东西的。有也没卵用。管你城堡再大再高,没关系,我围你,围你一年,甚至几年。有本事你别吃饭。领地里的民众谁不服杀谁,杀几个就服了,城堡还没破,民众已经开始给新领主上税了。一点压力都没有。

所以,中国的防御都是把整个城市圈起来的。

日本就不同了。只要领主没死,你是搞不定民众的。他们的地方凝聚力比中国强太多太多,都是多少代人的积累。头头没死,下面的人不服,你杀又不好杀,否则他们真敢举家迁徙,到头来你拿了土地但没人,没卵用。

就算你不用忌讳冬季和农忙,光兵粮也吃死你。关键你还没办法就地征税。

所以,城堡在日本就变成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是防御的主力。

相比之下,中国模式简单粗暴太多了。

这其实也不是中国大小的问题,而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央集权制,削弱甚至拔除了地方势力,将兵权尽归中央的结果。

所以说,中国是个跟整个世界都不同的国家,而让中国不同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姓嬴,一个姓毛。


user avatar   ceng-xiao-xian-9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取1598年太阁检地石高数据:

武田家,甲斐22.8万+信浓40.8万+骏河15万+西上野25万+东美浓15万=118.6万,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满打满算也就120万石。

按1万石动员300人计算,也就3.6万人。

织田家,尾张57.2万+美浓54万+伊势56.7万+志摩1.8万+伊贺10万+南近江47万+大和44.9万+河内24.2万+和泉14.2万+摄津大部25万+山城一部15万=350万石。

德川家,三河29.1万+远江25.5万=54.6万石。

织田德川合计404.6万石,按1万石动员300人计算,可以动员12万人。

两边实力对比3.4:1。

再加上信长掌控的是最繁华富庶的近畿,商业发达,信长还掌控堺等港口,实力雄厚,只要不出现桶狭间、本能寺这种黑天鹅事件,武田绝无胜算。

再说几句,武田信玄的军事水平也就那么回事,什么“战国第一名将”之类的水分太大,打个群雄割据的信浓打了将近二十年,打村上义清,上田原和户石崩两次大败,一票重臣战死,长野业正活着的时候压根打不下上野,打的胜仗基本也是以多欺少,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兵力多于上杉谦信,结果伤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多,弟弟武田信繁和一大票重臣战死,军事水平真的没有吹得那么厉害。

反观织田信长,刚即位的时候手上只有十几万石,用了十年时间统一尾张,桶狭间之战两千人奇袭今川义元本阵五千人,之后攻打实力相当的美浓,花了七年时间就打下来了,论效率比武田信玄快多了,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从十几万石扩张到巅峰八百万石,中间还经历两次信长包围网,对手实力比武田信玄的对手强多了,无论是战略水平还是战术水平,远超武田信玄,结果游戏里的战斗数据还不如武田信玄,真是被黑的太惨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日本战国时期的铠甲造型都很浮夸? 
  丰臣秀吉政权后期崩溃的原因是没有谱代家臣,而德川家康正是藉此而成功,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吗? 
  小田原之战后把德川家康转封到哪里是最优解? 
  听人说日本战国很有意思,但是连著名的桶狭间合战织田信长也才2000人,这不就是村战么? 
  如果战国时代的日本切支丹大名集体穿越到14世纪中期,能否组建十字军中兴拜占庭? 
  如果没有本能寺之变,未来织田信长将会如何对待德川家康? 
  如何评价丰臣秀吉? 
  织田信长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的胜利都是拖赢的吧? 
  大阪之战淀茶茶的战略思想是怎样的? 
  织田信长用人方面是不是有大问题? 

前一个讨论
如果德军1947年还没投降会发生什么?
下一个讨论
崇祯年间清军屡次内犯,为何最后都要退去?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