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评价为啥那么高? 第1页

  

user avatar   bai-gong-zi-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蜀汉一直以来“荆州派”都是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早在刘备刚入蜀就已经“豫州入蜀,荆楚人贵”,更本不存在摆不平派别的问题。而且诸葛亮能让不同派别听他话是因为他“依法治国”。陈寿曾在《三国志 诸葛亮传》里评价诸葛亮治蜀“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因此“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

如果诸葛亮是靠兵权来压制反对者,那蜀地就不会在西晋还有许多诸赞扬诸葛亮的声音。

《三国志 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

《袁子》: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我认为只要看过《三国志》都不会有这个问题,所以求求史盲多看看历史。


第二,诸葛亮对刘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诸葛亮时期贯通内外的行政原则,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意在以宫、府的协调保证蜀政的畅通。宫、府之分,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候。汉武帝常以内朝凌驾于外朝之上,丞相如同仆从。对汉武帝这样的雄猜之主来说,此制可满足其集权的需要,且武帝亦能驾驭这种体制。但到东汉后期,尤其是桓、灵之世,则表现为宫中诸中常侍操弄权柄,逾越正常的行政程序,干预政事,致使朝政混乱。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加上宫府关系错乱,导致了刘备和诸葛亮“未尝不叹息痛恨”的汉末乱政。

宫、府一体,要点在于“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意谓在陟罚臧否、论刑论赏这类事情上,后主不能因宫中而同,因府中而异,从而造成内外有别,宫府对立。

宫中府中,各守份际,各司其事,又保持协调畅通,这才是政通人和的关键。诸葛亮行政,涉及宫、府关系时,程序上是非常清晰的。蜀汉后期,宫府关系发生变化。延熙七年(344年)尚书令费祎北赴汉中御敌后,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至延熙九年卒。此为权宜,但有此先例,后遂有陈祇以侍中守尚书令,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后又有樊建以侍中守尚书令。这已近乎宫、府不分了。当然这是后话。

第三、费祎董允郭攸之掣肘

除了郭攸之胆小怕事(但非常博学,是荆州名儒),费祎和董允在蜀汉风评很好。没有这些掣肘,蜀汉国祚还要缩短。

《三国志 董允传》:(郭)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献纳之任,允皆专之矣。

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华阳国志》:允立朝,正色处中,上则匡主,下帅群司,于时蜀人以诸葛亮、蒋、费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



  

相关话题

  为什么94版《三国演义》没有孙权的角色歌? 
  刘备创立的蜀汉其治下的人口增长率有多高? 
  《三国演义》中巅峰时期的关羽,在明朝朱元璋在位时候的武将里面,是个什么水平? 
  假如你把三国志 孙子兵法 中国地形图熟记于心 外加一吨黄金穿越回三国前期,能否帮助汉献帝一统天下? 
  如何评价姜鹏《汉献帝》? 
  假如给诸葛亮一挺不会出故障的机枪并且保证充足的弹药,那么北伐能成功吗? 
  三国后期除了姜维、钟会、邓艾、陆抗,羊祜外,还有哪些不为人知但实际能力很强的人 ? 
  如何评价「三国本质上是乱世,诸葛亮姜维都是穷兵黩武,蜀国早日投降对魏蜀两国的人民都好」的言论? 
  曹丕容得下曹真,为何诸葛亮容不下刘封?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说是成功? 

前一个讨论
布初与刘备和亲,刘备那时候有适龄的女儿吗?
下一个讨论
锁喉老虎和狮子并踩住两只后爪多长时间能干掉它?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