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2年国民消费会复苏还是持续低迷? 第1页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共有2755名亿万富豪登上了《福布斯》榜单,其中包括493名新上榜者,大约等同于每17个小时就产生一位亿万富豪。其中,超过40%的新晋亿万富豪来自中国,2%来自美国。
虽然全球各大经济体遭遇到疫情的猛烈冲击,但榜单上2755名亿万富豪的财富总额依然高达13.1万亿美元左右,同比增加8万亿美元,这是全球亿万富豪财富总额突首次破10万亿美元大关。

蛋糕没有做大,甚至缩水了。

但有钱人的数量和掌握的财富都极大程度的增长了。

你说他们的财富从哪来的呢?


地狱笑话:


1、

叶利钦在台上对私有化改造自吹自擂:“苏联解体前没有一个亿万富豪。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成为世界富豪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这充分体现出俄罗斯远超苏联的经济活力和私有制的优越性。”


2、90年代一个莫斯科孩子问母亲:“为什么苏联解体后咱们的空气变好了?”

母亲说:“以前苏联人拿着5000卢布就可以买一辆汽车,到处都是汽车尾气。”

“那现在呢?”孩子问道。

“现在?”母亲看了下表突然惊呼“快拿这5000卢布买束花给你爸爸扫墓,晚了就买不起了!”


user avatar   ocean-krak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前分配制度出了大问题,内部的矛盾对立斗争的尖锐性并没有比美国好,只是因为强力的管制及压制没有爆发而已,缺乏改革的动力或者越改贫富差距越大,既得利益集团越强大!

当平民怨气越来越大,信任越来越少,眼中绝望越来越多,光彩越来越少,偏偏都是鼓吹好日子还在后头之类的鸡汤以及某几项运动所谓的集体主义荣誉,有用吗?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层崛起,下层低迷


user avatar   ye-lai-liao-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民消费,肯定是用社零与储蓄来代表啊




user avatar   wang-zi-yuan-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会复苏?有什么政策在支持消费?发消费券?

我们的分配制度有大问题。初次分配时,劳动者收入就过低。二次分配时,高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税又收不上来,收上来的税又大量用于基建,跟消费无关。现在竟然还提三次分配,靠做慈善,这是哪来的外宾呢。

昨天会一开,继续复吸房地产,消费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我就不明白了,各种方法用尽就是不愿意给老百姓发钱,不愿意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不愿意刺激消费,这到底是为什么?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持续低迷。

消费这个东西粗看是富裕的人民在做,实际上不然。

消费建立在机会成本上,只有不消费付出的机会成本大于消费的付出,消费才能正常进行。

那么该如何刺激消费呢?

就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减少消费的付出,二是增大不消费的机会成本。

因此,要想恢复消费,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放弃一切基层管理,将现有基层单位全面私有化。

如果不买警察服务你家里每天都要被好汉光顾,你肯定要买。如果不去医院就要面临新冠重症的风险你肯定要去医院。这就是消费。

减轻贫富差距也可以增加消费(相对减小消费支出),但有个问题,这个进程会增加生产:曾经一个村子只有大善人买得起化肥,现在都买得起了,那么村子打的粮食就要翻倍,但增加的消费却没有翻倍,这会导致消费不掉的货反而会更多。所以与其减轻贫富差距,不如拉大贫富差距,恶人们为了不被饿死会倾其所有,因此粮食的消费减少有限,但市面上卖不掉的粮食大大减少,消费就通畅了,这和倒牛奶异曲同工。

消费使得所有人获益,但两个经济学家还是会无缘无故的吃掉他们面前的两坨狗屎,仅仅因为这创造了200万的GDP。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消费从哪儿来?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消费会不会增长,主要看两个: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意愿。

要么是没钱消费——欠一堆债,工资到手恨不得扣着用,怎么支撑消费?

要么是不想消费——对未来没有信心,压缩消费,把钱存着,以备不时之需,日本就是这种情况。

有意思的是,不想消费的,一般是看到没钱消费的人越来越多,经济趋势明显走弱,从而变得谨慎的。

所以这两个过程就是前后脚发生的。

怎么才能看到改善呢?

发消费券?

消费券用完了,消费不又停了么?本来你打算3月关门,因为消费券,撑到了4月,有意义?

所以核心问题,是调节消费主力人群(年轻人)的杠杆结构,让他们的收入持续增加,负债持续减少,这样他们就有长期的,持续的,消费动力,你的店才能一直开下去,越开越大。

OK,现在问题变成了怎么才算调整年轻人的杠杆结构,对吧?

1)首当其冲,就是要降房价,这是年轻人的债务大头;

只有年轻人能买上房,有恒产有恒心,还有余力的话,他就会添置家具,生儿育女……这些都是消费,谁不想生活更好更热闹呢?

但是各地zf看不到这个,只看到如果不卖房卖地,财政就撑不下去了,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它除了卖地,就没有其他的财政能力了?

zf的真正职能是什么?是提供公共服务,然后细水长流地收租(税),不是卖地啊。

卖地财政的本质,是把6个钱包和年轻人未来的收入,一次性给掏了,是很爽,但都掏完了,他拿什么消费?

然后再生出一堆躺平的——反正996、007也改变不了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的事实,与其打工养房东,不如躺着,不负债、不生育、低消费,混个身心健康。

这样下去,税政只会垮得更厉害,

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要尽快把劳动税,改为财产税,才能既有财政安全,又有健康的消费市场。

2)调整金融结构,提高直接金融比例,降低间接金融比例。

直接融资就是股市+债市

间接融资就是银行。

我们国家的融资形势,以国有银行和集体银行为主,

为什么中小企业、私企民企贷款难?

因为这些银行看人下菜碟,只有国企、央企、有重资产可抵押的,或者有房子抵押,才能贷到款。

这样的金融结构,你就是放再多水,钱也流不下去,

你以为是这样的?

它其实是这样的:

不然为什么,疫情冲击下,百业萧条,失业大增,然后亿万富豪却越来越多呢?

他们的钱哪来的?

《2021全球亿万富豪榜》正式公布,40%新富豪来自中国内地。
全球共有2755名亿万富豪上榜,其中493名新人上榜,本年度的全球亿万财富总额突破了10万亿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市场萎靡的大背景下,疫情笼罩下的中国经济表现依然强劲,中国富豪影响力正在上升,榜单中有40%的新富豪均来自于中国内地。此次中国的富豪上榜人数达到745人,财富总额占榜单的15,财富增长速度令全球惊讶。

这些富豪拿到钱后会干嘛?消费你的生意么?

他那几个人能吃多少炸串喝多少奶茶?大概率会去投海外信托!

上述两种结构如果不改善,消费就会持续低迷,而且越来越低迷。

一旦低欲望蔓延成风气,再想扭转,就真的很难很难了,

有人总说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

潜力是很大,但不开发也是枉然,

因为不是人多消费市场就一定大的,die清有4亿人,消费市场大吗?

工业革命之后的日不落跟die清做生意,都给弄成了逆差,因为清朝老百姓既没有银子,也习惯了躺平,日不落最后不还得靠大炮和鸦片来掠夺白银吗?

总之,在看到经济结构性变化之前,保险起见,生意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

有盈利就接着干,

亏损就关张,千万别借债硬撑。


user avatar   tang-yuan-16-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前段时间出差江浙。陪朋友去他买铺子的商场收租(已经两年没有给租金了,人们说一铺养三代,这个说法已经证伪了)。整个商场没有十个顾客,店员也都无精打采。甚至连一楼的厕所都关闭了。一楼的铺子没人,二三四楼招租都困难。问负责人说正准备找人接盘。如果没人接盘那就只好申请破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是如此,外向型经济地区一旦失去市场就会马上打回原形。政府也在发放消费券,但是民众去抢购最多的是柴米油盐,超市都差点被搬空。其他的服装店,餐饮店客流量极少。回到四川,各个商场还比较有人气。特别是周末,吃饭得排队。这就让人很迷惑。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在当前看来越没有消费现象呢?

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成本高,一旦市场出现问题企业就会震荡。降薪裁员是不得已的选择。而且这种地区的经济杠杆很高,杠杆越高其结构也就越脆弱。相反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受市场影响较小。该吃吃该喝喝。好像没什么影响。至少短期内是如此。

消费降级还是升级这个问题每个地区表现不一样。从油价飙升和原材料飙升情况,大家是被迫消费升级。从人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来看是在消费降级。

以前是蛋糕在不断的做大,结果发现蛋糕大的那部分是坏的材料。现在想要把坏的那部分消除掉。结果对整个蛋糕都有影响。那些吃蛋糕最好部分的人不愿意把既得部分拿出来修补蛋糕。最后的结果是内怨四起。矛盾再进一步激化后果不堪设想。以前大家喝汤也能七分饱,现在发现喝汤只能三分饱了。地主家里有余粮,只是不愿意拿出来分。

一句话总结:兴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


user avatar   zi-wu-de-yue-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旺铺转让]

[恶意讨薪]

[966福报]

[向社会输送人才]

[251]

[打击房企恶意降价]


user avatar   li-gou-dan-gao-fang-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哥们,喝碗胡辣汤都被媒体说“报复性消费”的地方,你觉得呢?




                    

相关话题

  墨西哥的人均GDP高于中国,是否生活水平也高于中国?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买小米呢? 
  2020你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 
  为什么地道的中国造却要起一堆洋名字? 
  2017 年你是否买了 / 换了车?有怎样的故事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男性在消费行业价值很低?这种判断合理吗? 
  如何看待茶颜悦色称「希望停止跨城代购,将拒绝代购接单」?奶茶行业还有哪些乱象? 
  淘宝中差评是不是已经形同虚设? 
  2020年春节,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年货?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何在「买」这件事上节省精力? 

前一个讨论
对于俄乌战争,你愿意站俄罗斯,还是愿意站乌克兰?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每年315曝光的问题都不提前公布?这不是让消费者继续买单?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