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阻止希特勒入侵苏联? 第1页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当时的德三很多人都明白,要是1941年还不打苏联,那以后就真TM打不过了。

1941年前的苏联在慈父的领导下,军事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一是军事工业飞速发展,二是兵员规模迅猛扩充,三是军队素质极大提升。

首先说军事工业,在慈父搞工业化之前,红军现代化武器的列装情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1928年红军只有区区200辆坦克和装甲汽车、1000架老式飞机、350辆载重汽车,反坦克炮兵和高射炮兵根本没有。[1]但经过工业化之后,1941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达到了1913年的6.7倍,红军的武器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

飞机:1939年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改造现有的飞机厂并建造新的飞机厂》的决议,决定在1941年底把飞机厂的生产能力提升到1939年的0.5倍以上,并建造9个新的飞机厂和改造9个老的飞机厂。同时苏联还把一部分非军事部门的企业改建为战斗机制造厂。1941年上半年苏联生产了6000架飞机,其中有2000架新型歼击机、490架轰炸机和250架强击机。

坦克:从1940年起,除原有的基洛夫工厂(列宁格勒)和哈尔科夫工厂以外,斯大林格勒和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也转入坦克生产。1941年上半年苏联生产了393辆KB型坦克(英文写作KV)和1110辆T-34坦克,是1940年全年产量的3倍多。

火炮:“战争前夕在一切最重要的军用生产部门中,要算造炮工业最发达”。从1939年1月1日到1941年6月22日,工业为红军提供了29637门野炮,52407门迫击炮,火炮和迫击炮(连同坦克炮在内)总共92578门。1940年5月到1941年6月,苏联火炮拥有量增加0.5倍。根据苏芬战争经验,苏联大力发展之前不受重视的迫击炮,使迫击炮的数量从1939年的3200门发展到1941年的56900门。在卫国战争开始前一天,苏联还决定量产BM-13火箭炮(即“喀秋莎”火箭炮)。

燃料:1940年苏联生产了346.7万吨汽车汽油、88.9万吨航空汽油、127.4万吨石油英、62.9万吨柴油、555.3万吨煤油、145.9万吨发动机燃料和147万吨各种油。[2]

此外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0年10月2日发布《关于国家劳动后备》的决定,规定每年技工学校、铁路学校和工厂学校要培训80-100万熟练劳动力。也就是说1941年以后苏联军事工业的产能只会越来越猛。而且苏联的物资储备也越来越多,从1939年到1941年,苏联的生铁储备量增加了4倍,钢材1倍,铜增加1倍多,锌增加1.2倍,铅增加0.6倍,铝增加1.6倍。还储存了可供全军使用4-6个月的饲料和粮食后备量。

其次是军队规模,由于要集中精力搞建设及经济条件的限制,苏联的军队数量一直不够多,而且有很多还是民兵转型的部队。到了1939年,苏联通过《普遍义务兵役法》,将服役年龄确定为19岁,中学毕业生的服役年龄为18岁。同时还延长了服役年限。

借助于新的兵役制度和工业化提供的武器装备,红军规模迅速提升,1939年9月1日红军拥有96个步兵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卫国战争前红军拥有198个步兵师(包括两个摩托化步兵师)[3]军队数量增加了1.8倍。同时苏联还在源源不断地组织人力储备,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在8天内动员了530万人应征入伍。

最后说军队素质,国内战争刚结束的红军严重缺乏现代战争经验,军事干部的素质也不高,普通兵员的素质更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成立了国防和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到1941年1月1日,这个协会的成员在1,300万人以上。每年有好几万飞行爱好者、跳伞员、射手和航空机械员,在300所以上的航空和汽车摩托俱乐部、航空学校和滑翔俱乐部学习专业知识。[4]这就极大提高了红军普通战士的军事素质。苏联的女英雄、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就是在大学里接受射击训练的。

为了解决军事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苏联也大力发展军事教育,形成了大规模的军事院校网络(200所军事院校、19所军事学院、7所高等海军学校,地方院校有10个军事系)。1924-1927年苏联三年培训了2.4万指挥和政工干部,1941年的苏联一年就培训了30万人。

30年代后期受训的军事干部素质普遍较高,而且也学习了30年代后期一系列战争的经验。1939年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领导和学员就赶赴卡累利阿的7集团军作战地区进行野外实习。四十年代初期伏龙芝军事学院即根据最新发生的现代化战争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三卷本《合同战术》、《诸兵种合成军队司令部工作》、《坦克兵战术》、《各种炮兵》、《新的斗争样式》、《阵地战》、《步兵师在森林沼泽地的战斗行动》、《军事学术史》等等,对于培养出合格的军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后来回忆说:“我认为,对于所有合成军队指挥员来说,做一段教学工作总是有益的。伟大卫国战争前几年做一段这样的工作更是有益的。在学院里,可以充分而广泛地了解到各种作战资料,可以比部队更多更快地领悟到军事学术的新理论。学院每个讲师要完成几十种战术作业或练习,教研室对这些问题也要进行讨论,这使我们增长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使我们已相当成熟的战术和战役素养臻于完善”[5]

由此可见,卫国战争前的苏军进步神速。当然这个阶段苏军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后勤保障不够、普通战士不熟悉新装备、部队布置不合理、不了解敌情、指挥员缺乏实际经验和军队机构还不完善。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当时红军已经在进行铁木辛哥改革,再过几年红军的弱点会减少不少,威力则将成倍增加。所以慈父就希望晚点开战,而且越晚越好。再等几年红军改革完成,德国人那个时候再来就是自投罗网了。

反过来,对于德国人来说,当然就是越晚开战越不妙了。虽然因为某种原因,苏联内部所有的外国间谍机关都被消灭,德国完全无法获取第一手情报。但德国人还是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发现红军越来越强大。元首在1937年对红军的战斗力是极为不屑的,认为一个德国师可以打两个苏联军

然而到了4年后,元首在对苏作战前夕要吃大量安眠药才睡得着,可见他也发现这段时间苏联实力进步极快。

1941年的德军潜力不如苏军,但实力却胜过苏军,同时还有两个苏军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战斗经验丰富,二是可以发动突袭。因此1941年是德军最接近彻底打败苏军的时刻,越往后胜利的机会越渺茫。等到苏军彻底完成改革并进行动员,德国就只能看苏联的脸色过日子了。格兰茨就明说如果元首等到1942年才进攻苏联,就会碰上实力强悍得多的苏军。而且美国也很有可能在1942年到1943年这段时期亲自下场。所以1941年已经是德国获胜最后的窗口期了。

所以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阻止希特勒入侵苏联了,如果有人要阻止的话,元首肯定会问他一个严肃的问题:要是再等两年才和俄国人开战,你有没有信心挡住他们?估计这个人就再也不敢说话了。

参考

  1. ^ 《胜利将帅及其军事遗产》
  2. ^ 数据主要来源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回忆与思考》和,《泥足巨人》
  3. ^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4. ^ 《回忆与思考》
  5. ^ 《伏龙芝军事学院》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jin-shan-shan-51-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11月22日,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此前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21日被搜救队伍发现时已不幸遇难。11月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

11月20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曾派遣24名搜救人员组成3支重装穿越小组,计划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连续5天长途跋涉进行搜救。他们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仅相隔一条山脊。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图据央视新闻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带领了重装突击队参加救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救援过程。

“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胡文琨认为,失联疑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24人重装队伍曾做好长期搜救准备

红星新闻:这次派遣去哀牢山救援的重装突击队是怎么组建的?

胡文琨:我们带领了三支重装队重装突击队去哀牢山救援,因为这次搜救的道路非常艰难,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员也会发生摔倒、罗盘方向受到干扰等情况,所以队员都是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中,挑选出搜索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成员,组成8人一队展开搜救任务。

重装的意思是吃穿住行的装备全套。因为重装穿越基本上没有后援,所以吃穿住行的装备全要背在身上保障自己。这次重装突击队按照五天的给养定位,配备有帐篷、睡袋、GPS卫星电话、做饭的反应堆、燃料气罐、五天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物等。

↑11月21日,救援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委宣传部

红星新闻:重装突击队进入哀牢山救援的情况如何?

胡文琨:在昨晚(23日)九点五十分,遇难者的遗体被护送下山送至镇沅县。这次搜救任务中,重装队扮演的角色是远距离搜索队,搜救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相隔一条山脊。因为当时通过总部对现场的分析判断,认为这个方向比较重要,考虑到各种机会都不要放弃,所以重装队就沿着这条山路往下搜索,大方向没有错,只隔了一个山沟。

事故原因疑为迷路+失温 未打开RTK或因未意识到危险

红星新闻:根据遇难者被发现的现场,您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胡文琨:通过对他们遗物的判断,当时食物和汽油都还有剩余,所以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外面的搜救过程中,电子罗盘和机械罗盘都有受到磁场干扰而紊乱。我们都是通过画图重新确定位置。

而14-16号三天大雨,山上一下雨就起雾,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当时四名调查员受大雾和罗盘指向的影响,没有寻找到工作点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还在工作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发生危险,而失温的发展又很快,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失温意外。

因为意外发生得比较突然,遇难者没有表现得不好的状况,而是呈现失温者微笑的面部表情。四名遇难者相隔不远,有两个人并排躺在一起,一个人顺着一个方向,另外一个人跟他们间隔10米左右。只有户外失温这种情况才会很快地把人的生命带走。

红星新闻:遇难者都配备了RTK装备(实时差分定位)帮助定位,但他们并没有按下该装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胡文琨:没有按下定位装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问题。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遇难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救援难度巨大

红星新闻:您在看到救援现场和遇难者的照片后,您对四名遇难者有什么判断吗?

胡文琨:四位遇难者一位是干部,三位是战士。他们以前都是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25岁。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搜救,战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主要负责林地调查、地质调查、冶金矿产等工作,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他们作为户外调查的地质队员,户外生存能力比我们普通户外爱好者强大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有些户外专家都要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带那么多装备的原因,因为他们野外生存经验很丰富,就像猎人一样。

消防、武警、当地村民等组成搜救小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他们能认识云南山地95%以上的可以吃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寻找食物和水源。说个小技巧,他们可以用冷水把袋装的方便面煮熟,所以他们不会带很多东西上山。刚好哀牢山在14-16号连下三天的大雨,大雨就会有雾,有雾就会容易产生意外,而这次失温就是个意外。

红星新闻:在您从事的10多次救援行动中,您认为此次救援的难度如何?

胡文琨:哀牢山的地质地形格外复杂一些,这一次测了他们的磁场,发现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我们户外运动协会成立有六七年了,组织了包括山地、洞穴等多次救援行动。今年哈巴雪山就有三次,苍山有两次,洞穴有一次,但从来没有遇见过比这次大的任务。

这次救援行动在中国来说都是最大的了,它的救援难度应该是排在第一。它和其它的救援不一样,比如梅里雪山救援、泰国的洞穴救援和珠峰的雪崩,因为他们的位置比较明确,上山的道路比较简单,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救援很容易开展。

但这一次是在几十平方公里进行大范围搜救,再加上遇难者没有信号、没有报警、没有定位,没有各种信息资源,救援全靠大海捞针。所以这次救援在世界山地救援史上,其难度都算大的。

来源:红星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牵动各方关注。11月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有救援人士向南都记者介绍,遗体被找到时呈现出失温特征。针对人员装备问题,24日,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表示,中心给所有野外工作人员配备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此前引发关注的一次性塑料雨衣,用途主要是防护粘性草籽。

南都此前报道,11月15日,云南省镇沅县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后失联。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此番搜救规模浩大。据央视报道,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搜救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

11月20日,搜救人员在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发现了他们的雨衣。附近同时发现了排泄物。

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整个转运过程长达40小时。

参与搜救行动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此前向南都记者介绍,“失踪人员的户外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痕迹表明,他们曾经顺着河流、溪流往下游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标志,应该是希望沿着水道找到村庄。被发现时,其中一名遇难人员衣物掀起,呈现典型的失温症状。搜救队伍认为,4人的遗体分隔两处,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一名队员外出求救,剩下三人原地保存体力。

而据媒体披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上述信息引发关注后,公众热议失联人员的装备是否妥帖齐全。11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提问表示,“我们给野外所有人员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妄自揣测一次性雨衣就更荒唐了,那是工作人员在山上作业时视具体情况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目前,4名失联人员的遇难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四人殒命哀牢山,为何进山时穿着“一次性雨衣”?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消息,最近两天,“哀牢山”这三个字一直占据热搜位置,引发网友关注。

在失联整整8天后,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找到,但都不幸遇难。四个年轻的生命,把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留给了雨雾迷离、野兽出没的哀牢山,那个左手写字的张金榜再也没机会提笔写出漂亮的字迹了。

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徒步进入云南哀牢山内部,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他们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

哀牢山原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摄于2018年4月 玉溪市新平县 摄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

在为4名遇难人员扼腕叹息的同时,笔者梳理了整个事件,提出几点疑问: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进山人员的装备配发是否合乎标准?为什么哀牢山的搜救难度这么大,需要投入8000余人次和10架次直升机?

目前,救援队伍正在开展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事件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失温或是罪魁祸首?

据搜救队员描述,4名遇难者被发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初步判断遇难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

失联人员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二十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而0-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

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再来看,工作人员携带了哪些装备。据现场救援人员透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而这些基本的御寒装备,御寒的是够用了,但放在险恶的哀牢山,似乎无法撑过一个夜晚。更离谱的是,救援人员分别在宿营地和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发现了粉色雨衣碎片。

经过比对,确认这些雨衣就是由失联人员携带的物资。

笔者在淘宝上搜索了同款雨衣批发价,0.4元/件。你没看错,就是这件粉色雨衣,与游乐场玩激流勇进的一次性雨衣一样,被发给队员们带上山去遮风挡雨,给队员们提供生命保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告诉《新民周刊》,这种一次性雨衣野外根本没法使用,树枝轻轻一刮就烂掉了。


真正适合野外作业的雨衣

难道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经费紧张,置办不起专业的防寒装备?资料显示,2020年9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接受转业的武警官兵就成了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21年4月,发布的一则车辆租赁服务中标公告显示,因工作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需租赁四驱高性能越野车用于野外任务使用,租赁车辆不少于20辆,年度预算人民币406万元。



一个一年用400万元预算来租车的单位,为何连基本的专业装备都无法提供?

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联?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教授说,进入哀牢山上的密林,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一样的。人一旦进到林子里,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特别不容易看清路,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恰恰,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遇难人员当时处在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一旦迷路,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杨效东教授说,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但每次上山都非常小心,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出发前都会做好方案,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

一名护林员还提到,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杨效东说,每次出去,大家都要携带对讲机来确保安全。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当时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1月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而即便是早早地把RTK设备打开,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这里飞行时,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搜救难度为什么大?

据了解,整个搜救行动,云南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截至目前,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为什么一次救援要持续8天,先后投入8000余人?这与哀牢山本身的地貌相关。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最高海拔3156米。失联人员位处的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此前,搜救工作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难

首先,哀牢山在镇沅境内面积达13.5万亩,此次人员失联的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原始森林无人区,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沟壑,地形极其复杂。

其次,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

最后,搜救路线距离较远,从山脚前往搜索区域需要爬山约4个小时,随着搜索范围不断扩大,山中无路,行进困难,不具备夜间搜索的条件,队员往返宿地耗时较长。

11月22日,遇难者张金榜曾经的战友李先生讲述,他和张金榜是2015年武警黄金部队新兵连的战友,“一起入的伍,当时在新兵连,我们一起训练、聊天,他平时非常踏实,训练也很认真,我记得他是左手写字,字迹非常漂亮”。

后来,他们各自退伍转业,分别被分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下属单位,“他是昆明单位,我是成都单位。”李先生表示,他们的工作项目大致相同,都是日常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

事发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切换成黑白色,并发布公告,对因公殉职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哀悼。

来源:新民周刊

user avatar   xi-men-ye-jing-97-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很多明星和导演喝彩的,很多明星转发了,还有发微博支持的。




只是现在中国的娱乐媒体学坏了,看热闹不嫌事大,好消息基本不报道。

专门盯着下半身、床上事儿、出轨、劈腿、走光、撕B等等来报道。

明星之间选矛盾来报道,没矛盾制造矛盾来报道,生怕打不起来不热闹。

这个习气特别不好。

但是,有什么样的受众才有什么样的媒体。

主要现在的受众也关注这些。

所以,主要问题在自己。

人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比如我这种人。

现在尽量不关注明星隐私和八卦新闻。

多关注积极向上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相关话题

  波兰割让但泽能否延缓二战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多么残酷? 苏德伤亡有多么惨重? 
  为什么在苏联时期,像匈牙利、捷克、波罗的海国家的民众都普遍有反苏/反俄情绪? 
  二战美国为什么帮苏联而非德国? 
  英法不是希望祸水东引吗?那么为什么要为了波兰和德国开战? 
  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元帅能救出第六集团军吗? 
  勃列日涅夫是不是真的如传说那么无能? 
  如何看待年轻人中大量粉nazi的德粉? 
  快到苏联解体30周年了,你对这个曾引领世界的超级大国有什么想说的? 
  美国和苏联这么强,为什么都打不下一个小小的阿富汗? 

前一个讨论
乌克兰雇佣军表现为什么和《国家意志》中的雇佣军有如此巨大差距?
下一个讨论
你最厌恶军迷的哪一点?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