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b 站 up 主 Maksim 拍摄的关于中国程序员在瑞典的生活 vlog 被迫删除? 第1页

  

user avatar   breakne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一阵子有个抖音主播大logo被官媒点评,说发的内容导向不好。大logo主要就是打卡各种高消费场所,比如3000块一只的龙虾这种。作为小老百姓,我觉得挺好,虽然我去不起但看看也挺爽。当时大logo被要求整改纳闷的人也不止我一个,但仔细一想也不奇怪。

那些看到到却得不到的好东西,心态好的人觉得开眼界,心态不好的人说不定就“破大防了”...

关注我早的朋友应该有印象,我写知乎的高峰期大噶是17、18年左右,平均每天都能水一篇技术类回答。为啥那会我有创作热情呢?其实是闲的,那会我正在加拿大一个咨询公司上班,算是没家庭、没负担,也没工作。首先说一点,我在那个号称工作量比较大的公司三年,没有因为工作的事情加过一天班,周末是绝不可能因为公司的事情开电脑的。

我当时工作在大楼的19层,公司装的是感应式灯,因此一段时间检测不到人的活动就会自动熄灭。我偏巧特别喜欢周末干活(主要是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无关),因此常常会在周末去公司,还能蹭公司的饮料。于是最困扰我的就是如何找一个工位,可以让自己被检测到,这样就不用时不时的站起来“开灯”了。毕竟一层就我一个来自愿干私活的,根本没人。

至于收入,虽然和美国没法比,但是过得也不辛苦,甚至还能给国内的家人打钱。另一个隐形的福利就是,我们公司几乎没开除过总监级别以下的员工,一线干活的小兵其实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很稳的饭碗。综合以上因素,我虽然觉得前雇主的工作真的很无聊,但心里其实是感激的。我的家人当时听说我的工作状态,都觉得不正常,担心有问题。但后来我发现这在很多地方其实就是个常态

后来我回到学校读书,遇到一个很没有礼貌的导师(会人身攻击),就非常震惊。我妈听了,说被老板骂不是正常的吗?我说我实习、正式工作前后五年,在三家公司工作过,不论工作内容,不管是老板和客户,我们至少表面上都是非常客气的,人身攻击或者骂人是红线,而尊重是底线

有时候当你看到另一种(或许更好的)生活时就会产生冲击感,搞不好就“破大防”了。比如发现原来很多地方的工作就是个工作,下班走人,没啥加班。老板同事都只是工作伙伴而已,既不必过度亲密也不必担心辱骂,公事公办就完了。

原来这样的理想工作只是别人的日常。太怪了,忍不住再看一眼。

诶,怎么视频不见了?


user avatar   unknown-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奋斗的人生本就是最大的幸福,但它过于抽象,所以必须把它形象化。具体而言,要多关注西方基建老旧,毒品泛滥,游行枪击遍地,种族歧视严重,疫情失控,物价上涨,民众吃不起牛肉泡菜方便面,超市货架上面没有货物之类的问题,深挖西方在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军事行动犯下的罪行。要让大众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西方人没有奉献精神,没有大局观,过于计较回报,不愿意为大局牺牲个人权利导致的,根本上来讲是因为资本家掌控了西方国家。这样人们才会认识到奋斗和奉献是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切身的幸福的,一个能够压制资本家并迫使所有人团结在大局的名义下的全能统领者是必要的。有东西比自由和权利更有价值,值得牺牲它们来换取,所以这个统领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且不容置疑的。并且大众必须被引导相信西方人对亚洲人怀有种族恶意,时刻想要消灭亚洲人,这样人们才会相信西方的掠夺是国内大多数问题的来源,并且有动力去寻求彻底超越西方,才不会去寻求与西方和解。必须把西方人描绘的较为愚蠢,这样人们才会相信自己有很大的希望击败西方人,能够因此得到优越的生活,并因此有更大的动力为大局奉献自我而不求回报,因此相信西方的社会体系与西方人一样愚蠢而不值得学习。

没有勤劳忠顺的品质是打不赢冷战的。这个视频是要把不讲奉献只求索取的个人主义习气传染到我国,挑动我国的劳资矛盾,破坏我国上下一心,不求回报,为国效力,以图早日突破美国技术封锁的大好局面,用心极为险恶。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决定收入高低的是自己的努力程度,只有工作更长时间创造更多价值才是提升收入的正道。

在我国,努力工作是全社会广泛认可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深圳地铁的广告鼓励人们加班致富赢得一片点赞;不想加班的潜在社会主义破坏者被苏州法院判决向公司赔偿;收了西方的资助妄图模仿西方工会以“讨要薪水,减少工作时间和改善工作条件”为名义破坏生产秩序的行为被网民迅速揭穿和唾弃。B站作为全国最大的视频网站,对于舆论当中出现的摸鱼、躺平的苗头保持警惕,防微杜渐,不断勉励广大工人聚焦目标、珍惜时间,以不懈奋斗催生成长进步,这正是尽到媒体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我国,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国的工人之所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西方的工人之所以能够轻松高薪,根本上来说是一是西方通过技术优势收割全世界,二是西方有军事能力和国际地位带来的货币霸权。大量勤劳忠顺的劳动力正是我国破局的关键法宝,它保证了我国能够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虽然全世界大多数精英把孩子送到欧美读书,申领欧美绿卡,在欧美设立账户,但是他们纷纷把工厂搬到我国,赋予我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和技术进步,这样看欧美不过是我国的后花园罢了。劳动力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负担更高的税收和土地能源成本,这保证了财政在GDP中占据大头,这样国家有钱集中精力办军事外交这样的大事。靠着对外援助在亚非拉获得的广泛影响力,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等到在技术能力和国际地位上都超越了西方,生活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工作自然也就轻松了。

反观西方的所谓劳动法,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讨好选民一味追求高工资和低工时,限制了勤劳奋斗者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的权利,长远来看根本无法维持。除了促使工厂外迁和黑工泛滥,最终导致失业外,西方劳动法对工人生活和整体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究其原因,西方资产阶级搞的劳动法只不过是为了掩盖阶级矛盾,用糖衣炮弹瓦解无产阶级的斗志,误以为自己当家作主,从而变得和资产阶级一样腐朽堕落并沉沦在享乐之中。本质上讲这些劳动法是因为资产阶级自身好逸恶劳不求上进,所以必须防止无产阶级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财富积累和阶级提升,是为资产阶级长期维持阶层固化的罪恶目的服务的,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害的。奉劝欧美国家不要过度自负,如果他们继续奉行这套好逸恶劳腐朽堕落的规则,那西方的衰败是可以预见的。

尤其是北欧,一个没有技术的小工的生活也不比商人公务员差多少,也能够住别墅吃牛排,这样下去北欧人还有什么动力去奋斗,去为人民服务呢?多数北欧人并没有能力去合理消费和安排空余时间,他们把多余的钱和闲暇都用于毫无意义的享乐上,而不是去提升自己,争取创造更多价值,这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糟糕的是,北欧的工人有了闲暇之后,就妄图以有限的能力去理解和指责政客的决策,甚至指手画脚。他们的思想不足以理解大局国家发展的大局,因此也不愿意因此牺牲个人利益,一旦国家战略和个人利益相冲突就开始闹事,出了什么丑闻也不问真假就归罪于北欧政客,开始上街闹事;尽管北欧人的收入已经非常高了,但他们仍然不知足,还想着靠上街闹腾来增加工资和减少工时;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一天到晚被议员盯着每一分钱的收入,权利也很有限,毫无尊严可言;富人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北欧人却想着用税收掠夺他们;北欧三国的政府但凡有一点钱,好逸恶劳的北欧人就开始伸手要福利。这不但严重危害了北欧国家的社会稳定,还导致北欧国家的决策被民众的个人利益绑架,不但效率极低而且非常短视。

崇尚老黄牛精神的中国工人正在用自己的汗水积蓄力量准备给罪恶的白人资产阶级最后一击。想到这个宏伟的目标,所谓的工资工时工作环境之类的就不值一提,浑身都充满着崇高的使命感带来的快乐。奋斗的生活本来就是最大的幸福,然而这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级的趣味,只有摆脱了基于享乐和懒惰的本能的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够感知到。对于多数人而言,感知这种快乐并不容易,所以需要文化产业二十四小时全方位地行使教化功能,屏蔽低级趣味的侵蚀,由已经从奋斗中获得幸福的人引导其他人感受这种幸福。


user avatar   asdfgh-3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三年前的,不知道被谁带我时间线上了。。。。

三年前想吐的槽,这就吐一下吧。

最直接的结论就是:中二病的强行黑深残,其实就是高二学生强行给初二学生大谈黑社会的感觉。


这玩意我看了漫画,第一卷强忍着吐槽冲动看完的,没继续看下去。 怎么说呢,日本ACG作者,即使比较大牌的,架构起 “黑暗的中世纪” 也大多数都是一团糟,当然,有极少数很好的不在此列。到日轻这块,已经不是“一团糟”这么简单了,算是“最基础的逻辑也会崩坏”这种感觉吧。

其实 奇幻小说作者 背景设定 加构不严谨 是个通病,但是合理合适的,不较真不深究都能过得去,即使按 乔治马丁那个水平,给他的严谨打个85分,大多数日系作品的严谨性都很难及格(60分)

常见的问题有这几个:1,无论背景生产力,政治制度多么 原始, 大城市,王都之类的地方永远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 这边有个例子,世嘉以前有个街机游戏《战斧》,是模仿罗伯德 霍华德 的小说《蛮王柯南》改编的电影所做。 游戏的画风确实,很够味,就是那个蛮荒时代的感觉:

但是 这游戏一移植到PCE 上,加了动画过场,就漏馅了,过场剧情中的画面极度的不协调,好象公元 三世纪的人穿越到了十八十九世纪。 这个吧,怎么说呢,游戏美术设定可以照着 阿诺 舒华辛力加 的电影美术来抄,

自己搭原创的(不知道外包哪个做的,但肯定是日本制作)立马就露底了。

实际上大多数日系作品里想象的欧洲中世纪,或者采用其背景的西幻都有问题,都过于富庶平和,说白了就是他们想象中欧洲就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子,这种错误认知就跟 国内大多数人一提起西方中世纪就是 马克西米连板甲一样。

反倒是中期的最终幻想之类,直接把背景定成那个时代 搞得接近 蒸汽朋克,这种严重的不和谐感才消失。

2,种族,职业永远是本糊涂账: 在日系奇幻当中, 矮人和精灵 是职业,你很难搞清这个逻辑是为啥。

比如这个东西,五个角色职业分别是,战士,牧师,法师,精灵,矮人。

然后它的精神续作:

六个职业分别是 战,法,牧,盗,精灵,矮人。

问题是这玩意 是真真正正 拿 到过DND2版授权的作品,是正儿八经的 龙与地下城。而且官方还要解释,战士其实是野蛮人,矮人才是战士。 就是为了妥协于日本多数民众的错误认知而故意 设定成这样的。

同理呢,反派,不管是啥种族,无论地精,兽人,巨魔,牛头人,一概的是“魔物” 简直 满身是槽无从吐起。 这玩意还传染到了台湾, 当年 阿玛迪斯战记 里面,不管牛头人,无头骑士,泰坦巨人还是天使 恶魔的,一概是魔兽。

以上说得,还都是 优秀,经典作品,不去追究奇幻设定 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哥杀这玩意,第一页,就让我对日系奇幻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吐槽欲望刷新了一个级别、首先是冒险者公会这玩意,都说日轻奇幻是学DQ,可是人家DQ 只有酒馆,没有冒险者工会这玩意儿,在西幻里 冒险者属于集流浪汉雇佣兵,盗墓贼之类社会盲流于一身的人士,所以在酒馆这种鱼龙混杂地方找工作找雇主很正常。 类似的赏金猎人工会 我在JRPG里就见过一个, 世嘉的《梦幻之星4》但是人家那什么背景?人家那是 对标 星球大战,沙丘,曼达洛人那种 。生产力到了,经济情况到了,才会有这种东西。

再说 哥布林这种生物, 在 神话 原生设定里 是很厉害的东西, 采用原生设定比较接近的作品 比如 漫威的 雷神2 电影 ,进攻的就是哥布林,在地狱男爵2里还差点把地狱男爵搞死。 蜘蛛侠的死对头 绿魔,其实就是Green Goblin 绿皮哥布林。 (注DND中 这个定位给了 卓尔精灵)

把哥布林当 低级怪的,其实就等于你认同了 DND的那一套。认同那一套 却又玩跳反 ,这就很无语。

其实日系奇幻种种怪象,大部分原因都是:中《巫术》的毒太深了。

《巫术》是史上第一部 电子RPG游戏。对日本游戏创作者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元祖RPG三大作品 就是巫术,魔法门,创世纪, 以当年的电脑机能而言,是做不出多少游戏内容的,所以它把重点全放在了 下地下城 杀怪捡装备上面了。这样的话,非地下城地区,就完全的工具化了,意思就是,地下城有怪物,有宝藏,而地面上,什么武具店 防具店,酒馆,全是工具人,因为实在实在没有资源分给这些 游戏里次要的部分。 这不是因为 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日本人对巫术非常痴迷,创作出了不少类似作品,包括 日版巫术,冬宫 XX迷宫之类的东西。

但是你写小说,做动画的哪来这个限制啊。 就照着抄不动动脑子吗? 他们是看了巫术那种 打怪 ,卖战利品交任务,再下去打怪的游戏流程,才臆想出来 西幻的世界就这么小格局的吧?


user avatar   wyf-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三年前的,不知道被谁带我时间线上了。。。。

三年前想吐的槽,这就吐一下吧。

最直接的结论就是:中二病的强行黑深残,其实就是高二学生强行给初二学生大谈黑社会的感觉。


这玩意我看了漫画,第一卷强忍着吐槽冲动看完的,没继续看下去。 怎么说呢,日本ACG作者,即使比较大牌的,架构起 “黑暗的中世纪” 也大多数都是一团糟,当然,有极少数很好的不在此列。到日轻这块,已经不是“一团糟”这么简单了,算是“最基础的逻辑也会崩坏”这种感觉吧。

其实 奇幻小说作者 背景设定 加构不严谨 是个通病,但是合理合适的,不较真不深究都能过得去,即使按 乔治马丁那个水平,给他的严谨打个85分,大多数日系作品的严谨性都很难及格(60分)

常见的问题有这几个:1,无论背景生产力,政治制度多么 原始, 大城市,王都之类的地方永远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 这边有个例子,世嘉以前有个街机游戏《战斧》,是模仿罗伯德 霍华德 的小说《蛮王柯南》改编的电影所做。 游戏的画风确实,很够味,就是那个蛮荒时代的感觉:

但是 这游戏一移植到PCE 上,加了动画过场,就漏馅了,过场剧情中的画面极度的不协调,好象公元 三世纪的人穿越到了十八十九世纪。 这个吧,怎么说呢,游戏美术设定可以照着 阿诺 舒华辛力加 的电影美术来抄,

自己搭原创的(不知道外包哪个做的,但肯定是日本制作)立马就露底了。

实际上大多数日系作品里想象的欧洲中世纪,或者采用其背景的西幻都有问题,都过于富庶平和,说白了就是他们想象中欧洲就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子,这种错误认知就跟 国内大多数人一提起西方中世纪就是 马克西米连板甲一样。

反倒是中期的最终幻想之类,直接把背景定成那个时代 搞得接近 蒸汽朋克,这种严重的不和谐感才消失。

2,种族,职业永远是本糊涂账: 在日系奇幻当中, 矮人和精灵 是职业,你很难搞清这个逻辑是为啥。

比如这个东西,五个角色职业分别是,战士,牧师,法师,精灵,矮人。

然后它的精神续作:

六个职业分别是 战,法,牧,盗,精灵,矮人。

问题是这玩意 是真真正正 拿 到过DND2版授权的作品,是正儿八经的 龙与地下城。而且官方还要解释,战士其实是野蛮人,矮人才是战士。 就是为了妥协于日本多数民众的错误认知而故意 设定成这样的。

同理呢,反派,不管是啥种族,无论地精,兽人,巨魔,牛头人,一概的是“魔物” 简直 满身是槽无从吐起。 这玩意还传染到了台湾, 当年 阿玛迪斯战记 里面,不管牛头人,无头骑士,泰坦巨人还是天使 恶魔的,一概是魔兽。

以上说得,还都是 优秀,经典作品,不去追究奇幻设定 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哥杀这玩意,第一页,就让我对日系奇幻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吐槽欲望刷新了一个级别、首先是冒险者公会这玩意,都说日轻奇幻是学DQ,可是人家DQ 只有酒馆,没有冒险者工会这玩意儿,在西幻里 冒险者属于集流浪汉雇佣兵,盗墓贼之类社会盲流于一身的人士,所以在酒馆这种鱼龙混杂地方找工作找雇主很正常。 类似的赏金猎人工会 我在JRPG里就见过一个, 世嘉的《梦幻之星4》但是人家那什么背景?人家那是 对标 星球大战,沙丘,曼达洛人那种 。生产力到了,经济情况到了,才会有这种东西。

再说 哥布林这种生物, 在 神话 原生设定里 是很厉害的东西, 采用原生设定比较接近的作品 比如 漫威的 雷神2 电影 ,进攻的就是哥布林,在地狱男爵2里还差点把地狱男爵搞死。 蜘蛛侠的死对头 绿魔,其实就是Green Goblin 绿皮哥布林。 (注DND中 这个定位给了 卓尔精灵)

把哥布林当 低级怪的,其实就等于你认同了 DND的那一套。认同那一套 却又玩跳反 ,这就很无语。

其实日系奇幻种种怪象,大部分原因都是:中《巫术》的毒太深了。

《巫术》是史上第一部 电子RPG游戏。对日本游戏创作者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元祖RPG三大作品 就是巫术,魔法门,创世纪, 以当年的电脑机能而言,是做不出多少游戏内容的,所以它把重点全放在了 下地下城 杀怪捡装备上面了。这样的话,非地下城地区,就完全的工具化了,意思就是,地下城有怪物,有宝藏,而地面上,什么武具店 防具店,酒馆,全是工具人,因为实在实在没有资源分给这些 游戏里次要的部分。 这不是因为 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日本人对巫术非常痴迷,创作出了不少类似作品,包括 日版巫术,冬宫 XX迷宫之类的东西。

但是你写小说,做动画的哪来这个限制啊。 就照着抄不动动脑子吗? 他们是看了巫术那种 打怪 ,卖战利品交任务,再下去打怪的游戏流程,才臆想出来 西幻的世界就这么小格局的吧?


user avatar   jiang-huai-zhi-shui-ze-mo-mi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三年前的,不知道被谁带我时间线上了。。。。

三年前想吐的槽,这就吐一下吧。

最直接的结论就是:中二病的强行黑深残,其实就是高二学生强行给初二学生大谈黑社会的感觉。


这玩意我看了漫画,第一卷强忍着吐槽冲动看完的,没继续看下去。 怎么说呢,日本ACG作者,即使比较大牌的,架构起 “黑暗的中世纪” 也大多数都是一团糟,当然,有极少数很好的不在此列。到日轻这块,已经不是“一团糟”这么简单了,算是“最基础的逻辑也会崩坏”这种感觉吧。

其实 奇幻小说作者 背景设定 加构不严谨 是个通病,但是合理合适的,不较真不深究都能过得去,即使按 乔治马丁那个水平,给他的严谨打个85分,大多数日系作品的严谨性都很难及格(60分)

常见的问题有这几个:1,无论背景生产力,政治制度多么 原始, 大城市,王都之类的地方永远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 这边有个例子,世嘉以前有个街机游戏《战斧》,是模仿罗伯德 霍华德 的小说《蛮王柯南》改编的电影所做。 游戏的画风确实,很够味,就是那个蛮荒时代的感觉:

但是 这游戏一移植到PCE 上,加了动画过场,就漏馅了,过场剧情中的画面极度的不协调,好象公元 三世纪的人穿越到了十八十九世纪。 这个吧,怎么说呢,游戏美术设定可以照着 阿诺 舒华辛力加 的电影美术来抄,

自己搭原创的(不知道外包哪个做的,但肯定是日本制作)立马就露底了。

实际上大多数日系作品里想象的欧洲中世纪,或者采用其背景的西幻都有问题,都过于富庶平和,说白了就是他们想象中欧洲就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子,这种错误认知就跟 国内大多数人一提起西方中世纪就是 马克西米连板甲一样。

反倒是中期的最终幻想之类,直接把背景定成那个时代 搞得接近 蒸汽朋克,这种严重的不和谐感才消失。

2,种族,职业永远是本糊涂账: 在日系奇幻当中, 矮人和精灵 是职业,你很难搞清这个逻辑是为啥。

比如这个东西,五个角色职业分别是,战士,牧师,法师,精灵,矮人。

然后它的精神续作:

六个职业分别是 战,法,牧,盗,精灵,矮人。

问题是这玩意 是真真正正 拿 到过DND2版授权的作品,是正儿八经的 龙与地下城。而且官方还要解释,战士其实是野蛮人,矮人才是战士。 就是为了妥协于日本多数民众的错误认知而故意 设定成这样的。

同理呢,反派,不管是啥种族,无论地精,兽人,巨魔,牛头人,一概的是“魔物” 简直 满身是槽无从吐起。 这玩意还传染到了台湾, 当年 阿玛迪斯战记 里面,不管牛头人,无头骑士,泰坦巨人还是天使 恶魔的,一概是魔兽。

以上说得,还都是 优秀,经典作品,不去追究奇幻设定 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哥杀这玩意,第一页,就让我对日系奇幻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吐槽欲望刷新了一个级别、首先是冒险者公会这玩意,都说日轻奇幻是学DQ,可是人家DQ 只有酒馆,没有冒险者工会这玩意儿,在西幻里 冒险者属于集流浪汉雇佣兵,盗墓贼之类社会盲流于一身的人士,所以在酒馆这种鱼龙混杂地方找工作找雇主很正常。 类似的赏金猎人工会 我在JRPG里就见过一个, 世嘉的《梦幻之星4》但是人家那什么背景?人家那是 对标 星球大战,沙丘,曼达洛人那种 。生产力到了,经济情况到了,才会有这种东西。

再说 哥布林这种生物, 在 神话 原生设定里 是很厉害的东西, 采用原生设定比较接近的作品 比如 漫威的 雷神2 电影 ,进攻的就是哥布林,在地狱男爵2里还差点把地狱男爵搞死。 蜘蛛侠的死对头 绿魔,其实就是Green Goblin 绿皮哥布林。 (注DND中 这个定位给了 卓尔精灵)

把哥布林当 低级怪的,其实就等于你认同了 DND的那一套。认同那一套 却又玩跳反 ,这就很无语。

其实日系奇幻种种怪象,大部分原因都是:中《巫术》的毒太深了。

《巫术》是史上第一部 电子RPG游戏。对日本游戏创作者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元祖RPG三大作品 就是巫术,魔法门,创世纪, 以当年的电脑机能而言,是做不出多少游戏内容的,所以它把重点全放在了 下地下城 杀怪捡装备上面了。这样的话,非地下城地区,就完全的工具化了,意思就是,地下城有怪物,有宝藏,而地面上,什么武具店 防具店,酒馆,全是工具人,因为实在实在没有资源分给这些 游戏里次要的部分。 这不是因为 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日本人对巫术非常痴迷,创作出了不少类似作品,包括 日版巫术,冬宫 XX迷宫之类的东西。

但是你写小说,做动画的哪来这个限制啊。 就照着抄不动动脑子吗? 他们是看了巫术那种 打怪 ,卖战利品交任务,再下去打怪的游戏流程,才臆想出来 西幻的世界就这么小格局的吧?


user avatar   huang-xiao-xin-5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三年前的,不知道被谁带我时间线上了。。。。

三年前想吐的槽,这就吐一下吧。

最直接的结论就是:中二病的强行黑深残,其实就是高二学生强行给初二学生大谈黑社会的感觉。


这玩意我看了漫画,第一卷强忍着吐槽冲动看完的,没继续看下去。 怎么说呢,日本ACG作者,即使比较大牌的,架构起 “黑暗的中世纪” 也大多数都是一团糟,当然,有极少数很好的不在此列。到日轻这块,已经不是“一团糟”这么简单了,算是“最基础的逻辑也会崩坏”这种感觉吧。

其实 奇幻小说作者 背景设定 加构不严谨 是个通病,但是合理合适的,不较真不深究都能过得去,即使按 乔治马丁那个水平,给他的严谨打个85分,大多数日系作品的严谨性都很难及格(60分)

常见的问题有这几个:1,无论背景生产力,政治制度多么 原始, 大城市,王都之类的地方永远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 这边有个例子,世嘉以前有个街机游戏《战斧》,是模仿罗伯德 霍华德 的小说《蛮王柯南》改编的电影所做。 游戏的画风确实,很够味,就是那个蛮荒时代的感觉:

但是 这游戏一移植到PCE 上,加了动画过场,就漏馅了,过场剧情中的画面极度的不协调,好象公元 三世纪的人穿越到了十八十九世纪。 这个吧,怎么说呢,游戏美术设定可以照着 阿诺 舒华辛力加 的电影美术来抄,

自己搭原创的(不知道外包哪个做的,但肯定是日本制作)立马就露底了。

实际上大多数日系作品里想象的欧洲中世纪,或者采用其背景的西幻都有问题,都过于富庶平和,说白了就是他们想象中欧洲就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子,这种错误认知就跟 国内大多数人一提起西方中世纪就是 马克西米连板甲一样。

反倒是中期的最终幻想之类,直接把背景定成那个时代 搞得接近 蒸汽朋克,这种严重的不和谐感才消失。

2,种族,职业永远是本糊涂账: 在日系奇幻当中, 矮人和精灵 是职业,你很难搞清这个逻辑是为啥。

比如这个东西,五个角色职业分别是,战士,牧师,法师,精灵,矮人。

然后它的精神续作:

六个职业分别是 战,法,牧,盗,精灵,矮人。

问题是这玩意 是真真正正 拿 到过DND2版授权的作品,是正儿八经的 龙与地下城。而且官方还要解释,战士其实是野蛮人,矮人才是战士。 就是为了妥协于日本多数民众的错误认知而故意 设定成这样的。

同理呢,反派,不管是啥种族,无论地精,兽人,巨魔,牛头人,一概的是“魔物” 简直 满身是槽无从吐起。 这玩意还传染到了台湾, 当年 阿玛迪斯战记 里面,不管牛头人,无头骑士,泰坦巨人还是天使 恶魔的,一概是魔兽。

以上说得,还都是 优秀,经典作品,不去追究奇幻设定 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哥杀这玩意,第一页,就让我对日系奇幻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吐槽欲望刷新了一个级别、首先是冒险者公会这玩意,都说日轻奇幻是学DQ,可是人家DQ 只有酒馆,没有冒险者工会这玩意儿,在西幻里 冒险者属于集流浪汉雇佣兵,盗墓贼之类社会盲流于一身的人士,所以在酒馆这种鱼龙混杂地方找工作找雇主很正常。 类似的赏金猎人工会 我在JRPG里就见过一个, 世嘉的《梦幻之星4》但是人家那什么背景?人家那是 对标 星球大战,沙丘,曼达洛人那种 。生产力到了,经济情况到了,才会有这种东西。

再说 哥布林这种生物, 在 神话 原生设定里 是很厉害的东西, 采用原生设定比较接近的作品 比如 漫威的 雷神2 电影 ,进攻的就是哥布林,在地狱男爵2里还差点把地狱男爵搞死。 蜘蛛侠的死对头 绿魔,其实就是Green Goblin 绿皮哥布林。 (注DND中 这个定位给了 卓尔精灵)

把哥布林当 低级怪的,其实就等于你认同了 DND的那一套。认同那一套 却又玩跳反 ,这就很无语。

其实日系奇幻种种怪象,大部分原因都是:中《巫术》的毒太深了。

《巫术》是史上第一部 电子RPG游戏。对日本游戏创作者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元祖RPG三大作品 就是巫术,魔法门,创世纪, 以当年的电脑机能而言,是做不出多少游戏内容的,所以它把重点全放在了 下地下城 杀怪捡装备上面了。这样的话,非地下城地区,就完全的工具化了,意思就是,地下城有怪物,有宝藏,而地面上,什么武具店 防具店,酒馆,全是工具人,因为实在实在没有资源分给这些 游戏里次要的部分。 这不是因为 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日本人对巫术非常痴迷,创作出了不少类似作品,包括 日版巫术,冬宫 XX迷宫之类的东西。

但是你写小说,做动画的哪来这个限制啊。 就照着抄不动动脑子吗? 他们是看了巫术那种 打怪 ,卖战利品交任务,再下去打怪的游戏流程,才臆想出来 西幻的世界就这么小格局的吧?




  

相关话题

  那些总是熬夜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为什么程序员到一定年纪开始关注管理相关的内容,不再在技术上深入下去? 
  为什么马云很有钱,还要宣传996是福报呢? 
  如何评价 B 站大面积洗白卢本伟的现象? 
  医生有医德,老师有师德,码农是不是该有码德? 
  写代码一遍就成功是怎么一种体验? 
  如何看待 B 站百大 UP 主「波桑吃遍世界」因造假、恶意营销被官方封印七天? 
  如何评价 b 站 up 主 Maksim 拍摄的关于中国程序员在瑞典的生活 vlog 被迫删除? 
  在真实工作中的编程是怎么样的,与学校里有什么不同? 
  你的编程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 

前一个讨论
当孩子问「为什么要读书」该如何回答?
下一个讨论
你认为健身应该成为高中或大学的必修课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