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 12 月 4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逝世,他有哪些值得铭记的学术贡献? 第1页

  

user avatar   li-xin-35-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回答肯定是偏题的。

古人类学,是古生物学研究中,被研究得最好的一块。一方面,古人类的材料保存了丰富的分子层面信息,这是其他古生物所罕有的,另一方面,古人类的研究被赋予了非常多的意义,无论是科学层面,还是社会学、哲学甚至宗教,都会格外关心古人类的问题——一个有关于“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起码对于古生物来说,我们这个学科似乎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存在的。

所以古人类学或许是古生物研究中最容易出成果,也是最容易出现谬误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超出科学之外的力量,在一同作用于这个问题之上。从这个领域容易洞察到科学,尤其是现代科学的困境——如果科学不再“纯净”,那么它们会面临什么?

如果一种“科学”要进入大众的视野,它们又会意味着什么?

我们知道,在学术上,相互驳斥是一种常有的事情,面对着科学的前沿,每个人都是迷茫的。我们不断地提出假说,想要验证假说,然后无数的假说被驳斥,最后的结果却是一种老好人式的不了了之——我们不能把话说得太死,因为我们深知自己的认识浅薄,但是这样一来,我们永远都“得不到”一个回答。从业者心知肚明:答案可能是这样,大抵是这样,或许是这样。这是一种学术上的周旋,我们依靠可能的渐进路线靠近或许并不存在的真相。但是这种回答是不坚实的,不是人们希望听到的。

所以就会有错位,而这种错位,往往会带来误解。而误解能否消解,我觉得需要更多的努力。

回到吴老师这边。

我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一个科学家,能够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并且用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去参与其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赞美和荣誉——他的人生是自由的,真诚的,纯粹的。我等后学除了羡慕,真的没有什么再多的话想要提及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种乐趣,说实话,或许生死真不能束缚半分。

所以吴老应该更愿意将自己当做一个“好古,敏以求之者”吧。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沉痛哀悼吴院士,我国古人类学研究的最后坚守者离开了。

————吴新智,让学术观点对立者肃然起敬————

作为一个生物学出生的人,也是在分子人类学课题组的成员,其实按理说,我的师门和吴老院士的学术观点是对立的,因为我的师门是从遗传学鼻祖谈家桢这一脉下来的,我们也秉承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继国际学界提出了人类非洲起源学说后,他们完成了中国人祖先非洲起源学说的遗传学论证(该部分在最后提)。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吴新智院士的敬佩,甚至包括师门内的大佬,虽然不认同吴新智院士的学术观点,但是依然不影响大家对吴新智院士的尊重。为何?

————吴新智,中国起源说的最后坚守者————

谈到古人类起源,相信你一定熟悉元谋人、北京人(那个遗憾消失的头盖骨)、蓝田人、许昌人等等许多中华大地曾经出现的古人类。

而最早研究人类学的人,往往是地质学和考古学的,比如吴院士所在的中科院北古所,就是当年挖出了北京人头盖骨的单位,裴文中等大佬奠定了北古所后来的脉络,就是以化石的角度来研究古人类。

吴老也是这样的,他们一直延续着对化石的发掘和研究,提出了古人类延续性的观点。

简单地说:中国猿人是连续进化产生的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个观点,就是吴老认为中国猿人持续进化,中间可能和来自欧洲、非洲地区猿人杂交,但是不是主流

他的结论就是化石连续性,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等,吴老坚定他的观点。

比如典型的是牙齿,

吴老一直致力于这个领域研究,也获得了不少证据,所以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权威。

—————被主流学说抛弃后的坚守—————

其实,说这句话,我心理还是有一点不舒服,但是,从学术角度,这一点的确如此,那就是:人类起源被大颠覆的时代

一直以来,在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之前,全世界的人类坚信各个地方人类独立起源,比如中国人认为祖先是北京人等,欧洲人认为祖先是尼安德特人,甚至曾经一度狂热的追求尼安德特基因,当然更因此衍生出了纯种人的追求,也引发了一些灾难。

然而,这一些,在1987年,被彻底盖上了棺材板。

因为,那一年,一篇nature文章,石破天惊,宣告过去基于考古学之类的古人类溯源证据,都是错的。

人类的祖先是非洲,而且也就是20万年前左右,那么意味着什么北京人、尼安德特人啥的,根本就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线粒体是母系遗传,那意味着,理论上,线粒体是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祖先的。所以美国遗传学家Rebecca Cann等就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人类,然后检测他们的线粒体基因,然后追溯。

结果大吃一惊,他对全世界各地区共计147名妇女细胞的线粒体DNA全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个体的 mtDNA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均显示出非洲的根,即所有非洲个体均可划分到最古老的支L中,而 L 支所衍生的L3 支系则囊括了部分的非洲个体以及其他各大洲所有群体的 mtDNA 单倍型类群。其中由L3支系所衍生出的所有非洲以外的 mtDNA 谱系可分为M 和N两大支系。

这意味着,全世界的人,都是来自非洲,而且,这个时间,根据分子钟推算,最多20万年。

当时的结果可谓石破天惊,把全世界都惊呆了。

上面就是当年那篇文章,

上图是追溯祖先的结果。

这一结果出来,大家自然是不信的,于是各国科学家纷纷研究,我国也不例外,张亚平院士、金力院士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巨佬。

结果,却无一例外,都表明全世界的人,祖先都是非洲,这也就汇聚成了今天大家喜欢用的这张图:

而后续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科学家更是解读了Y染色体这个雄性特有的遗传,结果依然如此,:全世界的男性祖先,都是来自非洲。

所以在学术上,这两个祖先分别被叫做夏娃和亚当。

在今天,依据遗传学,基本上认定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沿着海岸线逐步迁徙来到了世界各地。

这就是我们的这个物种,智人。

很多问题也随之而解。

比如,尼安德特人的确曾经生活在欧洲,但是他们和我们是两个物种。

比如,在亚洲,曾经有另一种古人类,叫丹尼索瓦人。

再比如,我们和尼安德特人是有一些基因交流的(4%)左右。

再比如,人类的肤色出现也就是万年左右。

其他的诸如美洲印第安人是从亚洲过去的,日韩是中国人群迁徙过去的等等,都得到了证据,甚至连永嘉之乱、五代十国中国人迁徙,都在分子生物学上得到了体现。

可以说,这在当前,是主流看法,就是基于分子人类学。

—————观点之争,大家之风—————

可以说,吴老认为是从北京人到现在一脉相承,而现代分子人类学认为北京人和我们是两个物种,我们是来自非洲的智人种。双方多承认有一些交流,但不是主流。

虽然这两种观点可谓针锋相对,而近些年来,分子人类学基本上是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双方都非常的尊重对方,也从没有互相诋毁、打压的做法。

各做各的领域,吴老在考古,我们在分子,总体上是两条路,但是,吴老是非常有大家风范的。

所以,大家对吴老也是非常尊重的。


吴老走了,很惋惜,考古领域研究古人类的旗帜倒下了,接下来很难看到这个领域能够有巨佬擎起这把旗帜,而且北古所也引进了做分子人类学的科学家,可以说北古所也将在分子人类学领域深耕甚至走到前沿。

未来,也许我们只能偶尔怀念起人类起源的时候,想到曾经有这样一位巨擘坚守着中国起源学说。


但是无论如何,吴老在这个领域的贡献是无人能抹杀的,历史也会给他非常高的评价。


而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吴老,千古。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惊悉噩耗,我国考古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荣誉讲席教授吴新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4日19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吴院士开创并推动了我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导并参加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智人化石和古人类进化材料。对大荔、淅川、阿拉戈(法国)、柯布尔(澳大利亚)等地人类化石进行专门研究综合研究我国古人类的发展规律。1984年与国外学者对“现代人的起源”提出“多地区进化”假说,成为国际上两大假说之一。

吴院士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在逆境中的坚守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精神。

太难过,不知道自己的爪子在敲什么东西了,摘录一段以前写的关于吴院士的内容,等情绪稳定一点的时候在重新写。

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人起源的问题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其中对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两大相互对立的学说:多地区起源说和非洲起源说。早期的研究者主要通过古人类化石进行该问题的研究。但已发现的化石材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故两种学说在论证上都面临着很多困难。

比如吴新智院士与沃波夫(Milford H. Wolpoff)、索恩(Alan Thorne)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他们认为人类并不是单一的非洲起源。非洲起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替代说”,就是说虽然全世界在某一时期都出现过古人类,比如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等等,但是后来这些人类都灭绝了,只有非洲走出来的智人成了人类的主宰。

但在当时西方世界分子学考古研究中否定了这一假说,支持“非洲起源说”与“替代说”。比如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的Cann等分析了145位不同人种妇女胎盘mtDNA样本,提出了“线粒体夏娃学说”,认为现代人类在距今140,000 ~ 290,000年前起源于非洲,后又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完全取代了当地人类,从而验证了人类非洲起源说。1997年,Gibbons等又根据Y染色体研究结果提出了“亚当学说”,认为最早的男性出现在非洲,与“夏娃学说”相吻合。此外,科学家们还对不同人群的mtDNA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其结果均支持“非洲起源说”。

其中给了多地区进化说致命一击的,是1997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的Pääbo领导的研究小组对1856年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Feldhofer山洞内、距今约4万年的尼安德特人样本进行了研究,认为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祖先相距甚远,是介于现代人和黑猩猩(chimpanzee)之间的过渡类型,并支持现代人非洲起源说。这项研究被《Science》评为1997年的十大发现之一。

吴院士的研究假说在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研究,据吴院士回忆,当时在美国做这方面研究的同行都得不到研究经费了,因为学界认为他们的研究是错误的。

可以说,吴院士当时的遗憾,也是中国分子考古学的一个遗憾。我国虽然早在1980年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古人类DNA工作,但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国际上如火如荼的进行古人类DNA研究的时候,中国是缺位的。

近代的分子考古学,就是在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才学术上有着越来越多的发现,学习新的知识,拥抱新技术,才能让这门学科更长远的发展下去。

曾经在1997年给了吴院士的假说致命一击的分子考古学大佬Pääbo,在2010年联合了,包括美国、英国、克罗地亚、俄罗斯、西班牙、爱尔兰、中国等国科学家合作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长篇论文,证实了尼安德特人与现代型人类的祖先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这一研究又给了替代说致命一击。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使得两种不同的人类起源假说开始融合,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新的假说。

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吴院士在70岁的高龄时,还在学习分子生物学内容,那为了以后中国的考古学上不会有更多的遗憾,我们这一代人要怎么做呢?


user avatar   han-yi-shen-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邢立达等古生物学者在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毛茸茸蜗牛? 
  我想看「已经灭绝的动物」,哪些博物馆值得去?为什么? 
  中科院院长特别奖是什么水平? 
  2021 年 12 月 4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逝世,他有哪些值得铭记的学术贡献? 
  如何看待自动化研究所乔红研究员当选2021年科学院院士? 
  为什么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却没被评上院士? 
  请问广西大学与中科院纳米中心联培怎么样? 
  恐龙灭绝后人类出现前的地球,曾经出现过哪些生物圈霸主? 
  如何看待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2020 年科研经费突破 33 亿? 
  给你一千万块钱,规定你以后都不允许接触任何动物,你会愿意吗? 

前一个讨论
场景是恐龙化石馆里,小女孩问爸爸妈妈:“他们变成了化石,那他们还活着吗”,需要一个浪漫的回答?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古币收藏能盛行?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