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双减」政策开始之后,作为家长的你,更注重孩子哪些能力的培养?2022 年你有哪些育儿计划? 第1页

  

user avatar   soundgirl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孩子没入小学前,对辅导班的体会不深,毕竟作为70后,我们那时候没这风气。

一入小学,才切实感受到了内卷的暗涌。

一年级的内容说是简单,对于0基础的6岁孩子来说并非如此。对6岁的小蓝孩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吧:调皮遇上捣蛋,才是哈士奇间最为纯正的友谊。总之,孩子们要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适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小学;从操场上疯跑、教室里闲逛到安心坐着听讲,吸收和掌握课堂知识…… 这已是非常大的转变了。

别的幼儿园我不太清楚,小皮的幼儿园是蒙氏的,孩子们上课就是席地而坐,一人一个小毯子或工作台,美其名曰工作,其实就是玩教具(沙、豆、木条、植物等)……然后吃吃水果,户外活动,午休,唱唱歌做做游戏听听故事,放学了。没有作业,也没有学习任务。蒙氏教学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孩子的天性不受压制,反而表现出温和、友好以及愉快的合作。

初进小学,小皮表现得很适应,也慢慢地交上了新朋友。我想着刚刚满6岁,在学校老实坐一天——现在的孩子课间除了上厕所和打水,不能跑跳打闹,我们小时候课间跳绳、扔沙包、挤暖暖、冲人墙的场景是不可能再现了。咱也不能单方面怪学校拘束孩子,毕竟现在的学校规模和村头小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只是在此把童年游戏给加黑了:我和我最后的倔犟~)

第二个月开始上拼音,我们是真正的0基础,一开始觉得小皮也都学会了,双减后没有书面作业我们也不另加任务。半个多月后皮姐夫和小皮玩倒读拼音表的游戏,发现小皮是按课本方位记忆拼音,也就是一离开课本上的方位,就不认识拼音字母了。与此同时,老师开始在课堂上听写、默写拼音或生字,时不时公布和表扬一下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小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队伍在慢慢壮大。

小皮自然不在满分行列,他对此倒是满不在乎。有天回来说:今天有9个同学没有(按要求)预习,连我们班优秀的同学都忘记了。我每一次作业都完成了呢!(因为不过度push,小皮反倒第二个月尾开始会主动要求写作业)

我说:呀,你们班优秀的同学是哪些呢(他说了几个孩子名字)……那你呢?

小皮自信地说:我是接近优秀的。

那好吧,看样子小心灵还蛮自在的。然而实际情况呢,实际上,小皮同学这边厢的拼音小测验,得了个0分——孩子睡后,我和皮姐夫笑着说这个0不够严谨,小皮明明还是写对了一个的……可这笑分明很心虚,不得不说,这一招对家长的震慑力很强啊同学们~(好的,大白老师,我坐下,我不激动不激动……)

这下咋整呢? 习惯了放养的小皮,还是不得不拉一下笼套。

赶紧安排上拼音故事和教辅卡片,又置办了生字卡(因为拿着课本的认识不一定是真认识,用卡片可以抽离课文)。学习的方式倒不拘泥,也不着急一下子弄懂弄会,周一到周五沿着学校进度走,尽量当天少欠债;到了周末,比如说去爬山的路上,掏出生字卡做猜字游戏;就连户外和爬山的时候,也可以认认植物上的标示牌啥的……当孩子情绪好的时候,一个周末能认会40个生字,这时候要注意时不时巩固一下,基本认会的字就稳了:

周五晚上玩「生字大闯关」,周末再巩固一下

令人心安的是,小皮有从小读绘本的基础,很喜欢语文,第三个月学课文后,老师也反馈他的理解能力很强,课文讲了什么不仅能理解也能用自己的话再表达。

总之,虽然入学后班级垫底(我觉得老师就是什么也不教,有十来个孩子一年级知识都是稳的^^),回到家我们也不批评。加上小皮自己也比较钝感,对成绩(似乎)不敏感,到目前为止,每天都很喜欢上学。

作为一名家长,从一个半月起,咱开始每天看孩子带回来的功课,认真观察了孩子的掌握程度——一年级的数学和英语相对简单,我们是跟着课堂进度即可。小皮一开始主要是卡在了语文的书写和拼音上,第三个月起语文的课堂进度加快,生字靠课堂也不能全部认识(我们没提前教认字)。对他个人来说,进步也是飞速的:

  • 书写0基础,到基本能以正确笔顺听写对拼音和生字
  • 如果不限定时间,能写对一大半注音;剩下的部分,开卷允许他自己翻书对照,也基本能自己填对

容易出错的我就自己总结一下,留待日后慢慢追补。这时候也渐渐了解到,课堂上的0分是因为他看到这种测试形式发蒙,一方面心里压根不在乎得多少分,一方面也确实对内容不太熟练和自信,怕写不完干脆不写了。我就愉快地说:哈哈,原来这样啊,那你能写多少写多少,写错也没关系,不会写就空着。

小皮拿回来的0分订补

这里再实话实说一点,就是家长辅导作业,真的挺不容易的

  • 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天然不同的:孩子见到妈妈,想到的是拥抱、读绘本、游戏、自由自在……
  • 妈妈坐在孩子的书桌前,孩子想到的是:向妈妈炫技,跟妈妈聊天,模仿老师批改作业……
  • 孩子回到家,想到的是:游戏,继续玩学校只捏了一节课的橡皮泥,玩玩具,看绘本……

孩子渴望的是游戏与自由,这是非常天然的,也是合理的。我们内心里承认,渴望游戏的孩子才是天真烂漫不受压制的,爱与自由不完全等同于放纵,只是遵从儿童的天性。自由的孩子是愿意坐在书桌前的,当他们自主绘画或想弄对一件事时,你会发现坐姿也对,握笔也对,不会晃来晃去也不会动来动去。

但受制的孩子,是不能完全专注的。他们只想快一点完成,好从任务中脱身

这正是中间难的地方——内卷,使得同年龄段的一般化标准被整体拔高,给所有孩子的童年都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比如说我养母看到小皮写的字,满手老茧的老人惊讶地说:小皮的字写得比你和你哥小时候好多了,你们小时候一开始写得那不像个样子

我嘴上说:可能是小皮偶尔画画对写字有帮助。但心里也明白,他的字在班上孩子中仍达不到一般标准,为什么呢?做家长的心里都明白啊,现在他的小伙伴还一放学就进各种练字班呢(就不提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这一茬了)。

对这件事我很犹豫,内心里我并不想6岁的他写得整整齐齐,报个班却可以立即帮他获得短平快的提升,而这无疑,会帮助他在学校获得更好的体验感:

小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但无疑与班上领先的孩子有差距

还记得小皮入小学前写的数字吗?有许多是反的:

进入小学后的第二个月,他的数字基本都能写对了:

这仅仅是三四个月的时间,一个孩子的进步还不算快吗?

况且他们还同时学着那么多功课:体育、音乐、美术、社交、语文、英语、科学、数学……

所谓的丰富多彩中,也充满了被动——一个孩子没有太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而我宁愿留给童年更多的宁静和空白。所以我们每个周末抽一整天带孩子去爬山。前段时间有个小朋友问「明明是走,为什么说爬山」,小皮哥哥可能会回答说:确实是手脚并用的爬山啊——

因为不得不承受来自课堂的束缚,我们抽更多时间带他去大自然:

有石头有水,一个孩子,就可以兴致盎然又自在地玩上一整天:

抱歉啊,童年的孩子,抱歉爸爸妈妈不能给你一个永远的伊甸园。

抱歉我们频频打扰你,催促你,束缚你,干扰你——

抱歉大人们总在不自觉地提倡正确与完美,使用各种杠杆来督促你。

抱歉带你来到这明媚的世界,你从故事里知道天使拥有着翅膀,却不被允许胡乱飞翔。

抱歉我们圈你们进教室,在白天学习,在傍晚温习再温习,又在睁开眼的时候,就准备好去学校。

抱歉,背起你们的小书包——唉,我怎么能厚着脸不承认:它是多么重

我们只能尽力,亲爱的孩子,尽力把力道调转得柔和一些。

你看,你们一个个多么了不起,昨天还在妈妈怀里撒娇,今天就拿起笔来与知识做游戏。

我真的想我们有更好的方式,更亲近于你们的天然与内在,不惜为此挑战大人们的智能、勤力与创意的极限。

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校园,是所有的你们,雀跃着要奔赴的课堂,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大人们的集体责任。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不能昧着心否认,否认你们脚上戴的从来没有枷锁和镣铐。我们不能假装一个小小的孩子,不应该对飞翔的蝴蝶有兴趣,而天然只想要做对一道又一道题。

我们也在努力,谢谢你们的笑脸,谢谢你们像一万只振翅的鸟儿那样欢快,谢谢你们不嫌弃我们的暴躁、疲惫与粗砺。让我们给彼此时间,还童年以童年,带天性回归。

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而愉快。今天我们亲自一个个送你们进校园,也相信你们在未来,会让未来的小小孩子们感受到更多快乐:

我没有什么计划。

只想让一个孩子,能感受到朝阳升起时的瑰丽,也感受到暮色低沉时的静谧。

只想让他仍拥有着一个一个,小小的间隙。

让他的童年,于混沌中留下蝴蝶的扑闪——他可能像我一样,不再记得童年的课堂和作业本,但记得校园那亲切的钟声。

当——当——当——

小小的孩子们不想迟到,他们懵懂着走进校园。

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那亲切的脸。

这是幼小心灵的摇篮,他们不止被知识和竞争浇灌,也感受着爱和友谊。


继成语之后(课堂上被老师激活了兴致,感谢可爱的老师们❤️),小皮又因课文对笠翁对韵产生了兴趣。上知乎搜推荐版本,发现大家太含蓄了,居然也没人挂个链接……唉,自试一下这个版本吧:




  

相关话题

  孩子上幼儿园每天沉浸在动画片的世界里,对别的事情一律不感兴趣,我该怎么办? 
  上大学的那年,父母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举动? 
  如何回答孩子「30℃洗澡水有点凉,30℃的气温却很热」? 
  面对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是怪游戏,还是怪孩子? 
  2 周岁的孩子看电视停不下来,强制关电视是可行的吗,应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孩子? 
  如何看待某一幼儿园发生疑似虐童事件? 
  当孩子问,聪明和努力哪个重要,你会如何回答? 
  孩子在幼儿园被男生表白,我该怎么做? 
  有哪个瞬间,让你感觉到孩子很爱很爱你? 
  想买学区房,总想给孩子更好的,可是钱又不是很充足,现在的家长都焦虑,您觉得孩子教育更应该注重什么呢? 

前一个讨论
手术切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男子换肝引发精神病后跳楼坠亡,家属向医院索赔 43 万,换肝为何会引发精神病?医院应该对此承担责任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