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2 月 18 日湖北一高速公路桥面发生侧翻事故,已致 4 死 8 伤,目前救援进展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mao-qi-shi-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说单体梁不合适的问题,作为曾经编写过标准的设计师,想说几句。

设计标准本身就是一个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迭代的过程。单体柱支撑对于成本的节约是非常明显的,造价直接少接近一半。这一路几千个桥,那都是钱。

因为侧翻的情况,2018年新的标准废止了单体柱,过去的合法,但需要整改。本次翻桥路段恰好正在做防倾覆加固整改,所以有施工人员死亡。

另外对于超载的观念也是变化的,以前把超载定位为违法行为,把处理超载看成管理问题,桥梁标准的制定人是设计师,为什么要为违法行为的管理失职承担责任?

记得2010年左右,原单位派我参编水利部标准。培训时,有人就问业内顶级大佬:工程中有普遍的违规,规范不够用怎么办,要不要妥协?大佬说,标准是国家制定的,经过国务院的审批发布,这么多专家来参与,就是给大家界定责任边界。如果按标准做设计还得考虑工程的违规行为,那标准还请这么多专家,搞这么多流程干什么?无限放大的标准,猴子都能做设计,还要去大学读那么多年书干啥?

这话说的有道理。比如电气的接地线如果全部硬性规定16平方的铜线,确实任何情况都满足了,但全世界付出的资源代价是多少?能想象一下每个灯泡都接一根3*16平方的电缆是什么场景吗?

标准正是通过积累的专业经验,把不同情况下的地线粗细降低,绝大多数日用都是1.5平方,2.5平方,既能保证经济性,又能保证安全性,这才是知识价值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被称为设计师,而不是机械背诵标准条文的画图匠。

另外,网上天天有很多人攻击做技术的非要讲政治。但超载的问题由桥梁设计师来处理,就是一个政治考虑作用于专业科学技术的鲜活例子,社会效益是正向的,因为大家是真的会因为超载翻桥倒霉。

—————————————————

没啥好问的,被直接压着的就不用想了,没有压着的也不用担心了。

这件事很无语。

整个桥面翻下去,上、下、左、右是四个视角都是完好的,说明桥体本身没有问题。

因为很早就开始钢体梁了,看桥梁底部的金属色就能证明,这对于施工单位在连接处合龙非常有利的,没人会脑子抽了在这种地方动歪心思。

注意看连接处的视角,整个连接处那么多钢齿都没断一根,说明当时就是直接绕边线中心翻转,都没有滑动的过程,整个侧翻的过程是相当干脆的,没有一丝犹豫。

接近200吨的重量靠边走,要知道偏心弯矩计算是尺寸距离的四次方(备注:塌的很迅速,实际情况可能不是梁的弯矩为主),超出正常设计百倍。如果都按这个标准设计,整个公路的造价就是个天文数字,这公路网根本就没法建了。


正好这地方正在改造施工,做倾覆加强,还没完工就来这么一出,连施工人员都跟着赔进去。

侧翻年年有,不是沙土车,就是钢家伙,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轮子,腿都是抖得。

神TM烦这种没事天降大锅的,好不容易到年底,正在评绩效,安全一票否决,这他么找谁说理去。

现在十四五要求国企产值倍增,还不知道以后考核怎么过,可想而知以后安全审批得有多少事。

安全这种事,说重要确实人命关天,但安全投入是个无底洞,现实中只能是你懂我懂大家懂。最后是谁碰上,谁自认倒霉。

只能说工程行业高风险,要过年了,给自己求个神去。


user avatar   dian-ke-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视频里一眼看到这台牵引车

奔驰Actros 4160 SLT

V8发动机,16升排量,8×8全轮驱动还带联轴器和液力变矩器的大件牵引车

嗯,就是这玩意

以奔驰的宣传口径,这款车的牵引重量为200吨

从其他视频中看,一共有三台这样的车翻了下去

三台大件牵引车,前拉后推运的是同一件货物,从其他视频中看应该是大型变压器,二百吨打不住的那种。

这种车干活一般是这样的效果:前拉后推,专车开道,高速封路,收费站太窄过不去就拆他娘的

按理说特种超限运输需要一堆单位审批,能出这种事难说路线规划审批没问题,桥属实是太惨了……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率还是有车辆超标运营吧

基本上公路桥出事都和车辆超载或者超标上路有关系,本身是豆腐渣的其实不算多见

当年喷的最多的哈尔滨引桥垮塌最后查完也是车辆超载直接压塌


铁路桥能用几十年的关键原因是路、桥、隧、车和运营主体是一体的,不仅技术标准统一而且全路准军事化管理,定期巡检+及时维修+不超负荷使用当然寿命长

而公路上路、桥、隧、车和运营主体会出现完全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当然会出现公地悲剧了


user avatar   rnavisi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件运输车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5673117100638208

大件运输车,变压器本身190吨,加上三个牵引车头、两平板拖车一共4+15+3+3=25轴。全重可能得过三百吨。

跟图片这个差不多(图片里后面还有台备用牵引车)。理论上这种车就必须走在路中间,平地上也一样,甭管有多少车在后面堵着。不然别说桥,平地路基都有可能给你压塌方。

规划路线的时候肯定是按走匝道中间或弯内侧规划的。然后遇到了匝道弯内侧临时施工。这里借用其它答主图片:

现场决定冒(作)险(死)走弯外侧贴边挤过去(甚至压根没意识到危险!没有决定,直接不假思索的就开过去了)。

No Zuo No Die!Why You Try?

原来大件运输是个比较稀奇的事情,大家还比较重视。现在因为这个利润高、门槛低(买几台车就可以干了),很多企业进来了以后,就开始“多快好省”了。很多大件运输公司真的…有些有恃无恐。线路规划做的相当潦草。根本不做现场堪路(现场堪路可以提前安排错开现场施工日期)。运输途中也没有先导(有先导车可以协商施工人员先撤离,让出内侧道路),更没有随车工程师(随车工程师可以现场评估风险,制止司机的冒险行为)。这三点只要做到一点,这个事故都可以避免!

安全生产在很多企业眼里形同虚设!

像过这种桥梁,以前做大件运输的都要先做承载试验。

如果试验提示有风险(尤其是独墩桥),还要做临时性加固。

所以,这不属于意外,也不是交通事故。是标准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六号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user avatar   zhu-feng-zhe-de-ji-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安全生产事故,路线不大可能出问题,特种车上是有北斗定位的。

2、这种三类大件车是有护送车和勘察路线路况的要求的,甚至在必要情况下需要请求交警和路政交通部门协助的。

3、主要责任路线勘察未尽到责任,是否向事故属地交通部门上报风险情况与处置方案。

要到事故调查结果出来才知道具体原因。











user avatar   huang-qi-g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本人只是业余的公路迷,附上桥梁实地位置和匝道跨线桥的参数,请相关专业的大佬们仔细分析吧。

提前声明:答主本人只是客观进行一个资料的搬运,并不带有任何个人主观情感抑或是问责倾向,目的仅仅是为各位相关专业的业内大佬提供更快捷准确的参考资料,避免主观臆测的答案误导大众。

实地位置: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王边村附近

事故侧翻桥面:花湖枢纽D匝道上跨G50沪渝高速主线跨线桥 ,桥梁结构是钢结构连续箱梁,平面线形为曲线,受用地空间狭小影响,跨沪渝高速的连续段下部在主线的硬路肩两侧波形护栏外与分流匝道内侧的波形护栏内各仅采用一个无盖梁的独柱墩支撑上部结构(在当时是合乎规范的)。注意观察下面航拍图中红圈部分。

目前沪渝高速、大广高速主线已封闭,仅大广高速-武鄂高速、武鄂高速-沪渝高速能够通行






----------------分割线--------------

补充一些信息,该桥于2010年9月28日通车,投入运营时间较长,可能因当初的设计的局限性选择了独柱墩型。在“10·10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的一年后,有关管养单位加固了匝道的第5联并非事故中倾覆的连续段,事故梁段及独柱墩的加固工程情况见下),以防止发生倾覆事故。

更新 感谢知友 @王特立 提醒:旧闻那个图纸加固的位置不是连续段,新闻出现倾覆的位置是在连续段,还要看后续调查情况。还不能说明情况,大家应该理智一点,现在从业人员没人会在结构上面偷工减料。

再更新:根据湖北省交通厅大广南、汉鄂、汉蔡高速公路独柱墩桥梁加固工程YXHB-QL-1标段施工招标公告,鄂州东互通D匝道桥的独柱墩确实列入了实施抗倾覆加固改造的名单,该工程计划于2021年11月10日开工,工期120日历天。2021年11月02日完成的评标结果公示中,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位列名次第一。若该工程按期开工,那么事发的独柱墩今天应该处于加固改造工期中,悲哀的是加固工作未全部完成便发生了事故。



----------------分割线--------------

更详细的参数

D匝道板材预处理检查报告

----------------分割线--------------

交工验收证书

----------------分割线--------------

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公司与中国十五冶金建设公司签订的A、D匝道钢箱梁合同书


user avatar   ma-hua-3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退役结构设计师又来回答桥面侧翻问题了。下面是本人2019年10月关于无锡高架侧翻回答。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单柱式桥墩确实是有安全隐患的。

单柱式桥墩最大的缺点是横向抗倾覆能力弱,远不如双柱式桥墩。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单柱式桥墩在设计时都是符合当时的规范的,这点毋庸置疑,参考2019无锡高架侧翻事故调查报告。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为:两辆重型平板半挂车严重超载、间距较近(荷载分布相对集中),偏心荷载引起的失稳效应远超桥梁上部结构稳定效应,造成桥梁支座系统失效;梁体和墩柱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和转动,从而导致梁体侧向滑移倾覆触地。
关于事故桥梁设计情况,调查报告结论如下:
“1.专家组认定:事故桥梁上、下部计算书完整,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及依据符合要求,计算结果可信。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对桥梁事故段工程设计的复核结论为:‘本项目第BU03联桥梁,上、下部结构总体满足设计期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在2018年颁布的最新的《JTG_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里,明确要求进行横向抗倾覆设计,现有的很多单柱式桥墩都无法满足这一规范,所以近几年多地都在开展单柱式桥墩加固工作。

关于本次湖北高速公路桥面侧翻事故,通过拼接各个新闻报道的情况,大致可以还原出以下场景:3辆运输特种设备的牵引车前拉后推运同一件货物,事故桥恰好此时正在进行内侧道路维修,于是3辆牵引车驶向外侧道路,荷载分布集中,桥梁支座系统失效,导致侧翻。

参考无锡处理结果,湖北交通有人今晚要睡不着觉了。

12人被采取刑事措施,17名交通部门负责人被处理
调查报告指出,无锡市“10.10”312 国道锡港路上跨桥桥面侧翻较大事故是一起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公安机关已对包括成功公司实际控制人、成功公司法定代表人、肇事司机在内的12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对于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认定,调查报告提出,长宏国际四号码头生产操作部经理丁某因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严重不力,未遵守有关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对四号码头长期以来外来货物运输车辆超载装货作业的行为失控漏管。建议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良栋因分管路政、运管工作,兼任无锡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建议给予政务警告处分。
惠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孟栋,因临时代管交通运输等工作,建议给予诫勉谈话。
无锡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黄联君,因分管路面勤务(含“治超”)工作,建议给予政务警告处分。
其余13名交通运输负责人也分别建议给予政务警告、党内严重警告、免职处理等处理意见。
对于涉事公司的处理,调查报告提出,成功公司未执行有关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安全管理严重缺失,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未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超成本价恶性参与运输市场竞争,放任唆使员工超量装载,导致公司运输车辆长期超载运输,对本起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由应急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其相应的行政处罚。
长宏国际及其下属四号码头置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于不顾,长期惟客户需求开展货物装载作业;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虽然制定了公司货物装车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但形同虚设,既未对从业人员进行装载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也从未在公司内部执行安全装载的相关规定,导致违法装载作业的行为长期存在,对本起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由应急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其相应的行政处罚。

user avatar   MATHmodel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看事故,就知道原因:独柱墩+超偏载!

类似事故:在2019年10月10日,国道312无锡段锡港路上跨桥桥面也发生了侧翻事故,事故最终认定为运输车辆超载。

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事故事发匝道桥是独柱墩桥,事发时桥梁没有施工,但有三辆货车同向行驶,其中一辆是大件运输,重量为190吨。 从事故现场视频来看,涉事桥梁体完整,未见折断,未见跨中和墩顶严重损毁现象。因此极有可能又是独柱墩的桥梁结构,加上严重的超载偏载造成的。

当多辆严重超载货车或重型车辆一起沿着独柱墩桥梁的单侧行驶,会引起桥梁严重偏载。在超载和偏载的双重作用下,桥梁梁体会产生扭矩而发生扭转。刚开始桥梁的自重可以抵抗这一部分的扭转,但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大,就会出现支座脱空,达到负载极限后,桥梁就会发生倾覆。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在一艘船上,一个特别重的胖子,坐在船的最外侧,而另外一侧坐着一个瘦子,那么这艘船,就会侧翻。”


user avatar   dou-bing-yu-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是弯桥加独柱墩这种对抗倾覆相当不利的结构

被一辆货车给带倾覆了确实不对劲(确实不是一辆车,由于植物隔离带遮挡视线,没能看到后面的车。但我想保留我在条件不充分情况下推出的观点的过程)

没图纸没模型没计算,不敢对事故原因妄下断言

只是在19年无锡事件过后,全国对这种单支座独柱墩做抗倾覆加固做的如火如荼,这里漏的我不太理解(修正消息,事故桥梁好像做过了抗倾覆加固,在盖梁和梁体上做了一些加固,图放评论区了,但是貌似由于超过了加固材料抗拉强度,直接断开了)

更夸张的是,盖梁受压一侧的混凝土直接被压碎了,也不排除是落梁过程中破坏的。虽然在取样和现场检测前不能排除施工质量问题(程序必须走),但是大概可以一探当时承载有多重

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及时把下面的路封起来,这样了还敢走心挺大的

各位可以看看框起来的部分

锥桶加黄马甲工作人员,当时应该桥面有一条车道在进行封闭作作业

删除了错误推论,避免导致误导。这个推论在更多条件补充后被证明并不正确,也证实了我最开始感觉不对劲是对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才会比较贴近可能的事实

事实也说明了,没得到全部条件,没事别下结论,感谢各位发我其他角度的图

事发当时至少3辆重型货车行驶在上面

结合前文有一条车道封闭的猜想,事故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匝道桥左侧车道封闭作业让多台大车在右侧车道排队缓行,造成原本就不稳固的单支座桥梁失稳

由此来看的话,又是一个偏载导致的倾覆事故

请注意,这并不是事件真实结论,而是一个结合现场情况做出的推论,因此,本文拒绝转载以免产生误导



时隔2年,又是一起相似的事故,独柱墩是在当年的经济建设条件与规范规定下的一种设计,这些年,对独柱墩桥梁的验算,检测和加固一直没停下来过,我就做过好几个独柱墩的相关项目,业主和各类管理单位都很重视,这次的事故并不是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多个问题叠加导致的责任复杂的事故,在交通部专家的结论出来前,争论责任没有太多意义

土木行业几乎是国内最成熟的行业了,真的希望大家不要一出问题就把我们想想为妖魔鬼怪吧


user avatar   yamamoto-NUM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是偏心荷载作用下,桥梁抗倾覆力矩小于外部荷载形成的倾覆力矩,结果桥梁发生侧翻,通俗说就是桥梁自身扛不住侧翻的力,就翻了。

桥梁发生侧翻,其受力模式很简单,就是杠杆原理。当桥梁左右对称时(直梁),自重是对防止桥梁侧翻有利的力;但当桥梁平面是弧形时,其自重对某些支撑点来说,反而是对防倾覆不利的。

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各种不利荷载布置,要确保结构在每种荷载作用下都是安全的。满载就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不利荷载,是必须要验算的(一把设计人员都不会忽略这个),也就是说桥梁要满足上面布满车辆时仍然安全的要求。

对于单跨梁来说,一般情况下,满布荷载比非满布荷载更不利,如下图所示,左侧的满布荷载比右侧的半跨荷载更不利:

但是,对于连续梁来说(不是分段拼凑,而是整体很长的一根梁,中间有多个支点那种),沿梁全长满布荷载并不是最不利荷载,沿着梁长隔跨布置的荷载更不利。如下图所示,下部的隔跨荷载作用下,比上部满跨荷载更不利,桥梁的内力更大。

对于有倾覆危险的桥梁来说,例如仅仅中间一点支撑,或者虽然多点支撑,但支撑点外部仍然有悬臂的桥梁来说,沿桥梁宽度满布荷载作用下,桥梁处于对称受力状况,不容易发生倾覆;但在单侧受荷载的情况下,反而更容易倾覆。这也比较容易理解,如下图所示,无论是单点支撑还是多点支撑,在沿桥梁宽度方向,仅一侧有荷载时,更容易发生侧翻:

以上是基本的受力概念。实际工程中,荷载情况千差万别,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受力概念、可能出现的荷载以及长期总结的经验,对各种不利荷载都要进行验算,而不是仅仅验算满布荷载时的结构安全性。

结构受力计算、荷载取值都有成熟的算法和规定,按部就班建模计算就好,一般不会出啥大失误;唯独最不利荷载布置,很难做到完全的穷举,只能靠多次试算的结果、设计人员基本结构概念以及经验的积累,稍不留意,就会忽略某个或某几个最不利荷载分布的计算,而如果设计时的安全裕度没有取足,现实中真的碰上了这种最不利荷载分布,那悲剧就会发生,例如本次桥梁侧翻事件,很有可能就是不均匀荷载作用下,桥梁发生了倾覆。

以上仅是抛砖引玉的简要分析,桥梁具体倾覆原因,还要等调查结果出来,希望少死伤人吧。

要从根本尚解决桥梁侧翻,也不是没有办法,如下图,沿着桥梁宽度方向,把支点设在两端,则不管是满载还是半载,都不会侧翻,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太费钱。





     

相关话题

  中国有没有可能解除禁限摩? 
  我国铁路服务差一定是因为没有竞争吗? 
  为什么广深高速出入口设计这么独特? 
  铁路隧道方面是否曾被公路隧道借鉴,或有值得公路隧道借鉴的地方? 
  寰行中国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桥的故事? 
  武汉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 
  如何用共享单车数据来做城市规划? 
  如何看待公交车到终点站女子拒绝下车,脚踩椅背怼司机:我不下车关你什么事,你算老几? 
  为什么中国不推广按钮式红绿灯? 
  你见过哪些设计很坑的地铁站? 

前一个讨论
湖北黄石一高速公路桥面发生侧翻事故,目前具体情况如何?事故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中国日语高考生数量快速增长,2021 年全国高考日语考生人数约达 20 万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