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可能是「在中国长大的人」才知道的事? 第2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学体育课要进行严格的队列练习(不是军训),20世纪读小学的人应该大半都经历过。我刚上学的时候一度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站队的。


这个传统的形成和保持有很多原因, 比如小学师资和教具不足,没法进行复杂教学;比如说校方希望学生尽快习惯于服从纪律,便于组织大型活动等等。但追溯起来,和整个20世纪中国新式教育的军事化气氛有关系。

20世纪初废科举,开新式小学,之后几十年中国都是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弱国,所以办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强国抵抗外侮,从大学到小学,教育都笼罩着浓重的军事化色彩,体育课内容默认就是军事体育,至少也是军事体操。体育教师往往是出国留学的军人,或是这些军人的学生。毛泽东能组织师范学生去围剿溃兵,就是因为平时这些学生的体育课就是军训,而且学校里也有用来演习的仿真枪,拿出来还能能糊弄人。

★中国近代体育史
1903年清廷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各级各类学校急剧增多。这时体操教员的缺乏成为兴学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受"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当时各学堂的体操教员大多由中下级军官充任,这些人仅有一些兵式体操知识,所教体操,“既无初等、高等之区别,复无小学、中学之特殊”(《学部为邓莹诗呈请设立体操学堂劄》,载《四川学报》1907年第5册)。

当然,从理论上说,1922年北洋政府发布了壬戌学制,目标是从军国主义教育转向平民主义教育,从日系教育转向美系,以军事体育为主的体育课也随之改革。但实际上,北洋政府没有权威来推行,地方学校也没有资源落实,直到日本入侵,中国体育课还是带有浓厚的军事化色彩。

抗战期间 ,国共控制区的体育课重新军事化,日占区则推行日系教育,东北地区的小学入学率大大提高,都进一步给中国学生的体育课添加了军事色彩:


亲历者忆抗战时伪满生活
体育课,实际上是军训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武士道精神,课程内容就是日本的《步兵操典》。上课时,日本教官头戴钢盔,脚穿马靴,挂着战刀,完全是一副要上战场的模样。立正训练时,双腿要绷直,教官用马靴踢学生的腿弯,如果能屹立不动,就算过关,如果腿一弯,就要招来一顿暴打。王国栋为此没少挨打。音乐课则灌输了不少诸如“王道乐土”、“大东亚战争爆发了”、“爱马进军歌”等日本军国主义的歌曲。王国栋说,这些歌有很多他还能唱,印象抹都抹不掉,可见亡国奴式的教育流毒之深。

注意这四项运动的内容

建国后,很长时间内,师范教育无法满足教师队伍的增长,很多小学老师来自中学生,初中老师来自高中生,对中学生进行快速培训的简易师范也不太涉及体育美术等次要科目,所以体育课内容往往源于教师读书时的记忆,军事传统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

而且建国前几十年,整个国家实际上处于半动员状态,先后和两个超级大国玩冷战和局部热战,也强调体育课要军事化。在原来的军事传统之上,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我读小学的时候冷战还没结束,一项重要的体育成绩就是扔手榴弹,高年级似乎还有刺刀训练,起码器材库里有训练用木枪。上课前喊的口号是“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记忆。在这种背景下,小学队列练习直接照搬了军队条令:

体育课队列练习基本口令及动作

队列练习是体育教育基本内容之一。队列练习是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队列练习不仅在部队军事训练中广泛采用,而且在各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广泛采用。在体育课里所采用的队列练习,原则上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规定的动作要求进行训练


通过队列练习有助于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并能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协同一致的集体动作能力。



现在是21世纪了,中国自己是不是帝国主义还要讨论,但肯定没有哪个帝国主义惦记入侵中国本土了。所以20世纪的军事化教育传统逐渐散去,小学体育课也不再强调军事文化。但现在30岁以上的中国人,应该都记得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的严格队列练习。追根溯源,这是从欧洲传到日本,再通过中国留学生渗入小学教育的18-19世纪军事操典,也就是“排队枪毙”时代的步兵战术。(我们小时候都学了什么啊……)


相关回答:

中国哪些事,外国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 - 马前卒的回答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

这个世界上有足球、篮球等竞赛的转播,为啥没有数学、物理等竞赛的转播呢? - 马前卒的回答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马前卒的回答

从小学到高中你最喜欢的语文课文是哪一篇?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革命,保护____,预防____,________现在开始。


如果有人说在中国念过小学、中学。问这个填空题就知道是不是撒谎了。


user avatar   chu-xua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我记得某个博主测评过,好像叫“牛马杂货铺”他们拿好吃的,给狗看不给狗吃,把狗狗的口水骗出来,寄过去以后又被基因宝退回来了,说是检测不出来,要重新寄一份。[捂脸][捂脸][捂脸]


user avatar   lj31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wang-ye-feng70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baiy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第24届生竞国赛选手,银牌退役。

照这个说法我怕是被一只小龙虾挡在了北大的门外,真是呵呵哒。

媒体为了流量不要节操,寒的是热爱生命科学愿意在课业本就繁重的高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的竞赛选手们的心。我们勤勤恳恳看书刷题做实验,秉烛达旦全年无休,却被一句轻飘飘的戏谑抹杀所有努力,这TM怎么能忍?

至于那些所谓权贵二代的阴谋化言论我想说,学竞赛买书做实验集训可能确实需要一点点财力支持,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丰俭由人,过五关斩六将的考试凸显的也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与家庭背景毫无扯上关系的可能。脑残和喷子们不过是看到了一个爆点,让他们自己高潮去吧。

PS微博用户财经太极猫在此前的南大支教事件中就发表了很多不良言论,这次又出来蹦哒,看到的朋友烦请顺手举报。


user avatar   bozarsky-bre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看待?这种话他要是敢当着我的面说,我就敢当面打爆他的狗头。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如题主所述,到了大学之后,基本上那种过于浅显的科普书籍的吸引力就不大了,什么天空的蓝,树叶的绿和太阳的七彩,蜂窝和雪花的六角形这种原理都很简单,给中学生看还差不多。一些有趣的实验什么的,基本上能做的实验都太简单了,有趣的实验都做不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物理学当中依然显得有趣的,当属天文宇宙相关的理论了。思考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所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本质是什么,这些东西不管多大岁数都不会显得幼稚无聊吧。

1. 入门书籍,首推《时间简史》。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入门,虽然可能会觉得太简单了,但是趣味性还是有的。

2. 入门视频,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一维空间到十维空间”。这个稍微难懂一些,貌似也有一些错误(?),不过物理的乐趣不就是烧脑吗。

3. 入门网站,维基百科……我不是开玩笑,诸如弦论啊,大爆炸理论啊,费米悖论啊,单纯看维基百科就足以让人感慨宇宙真奇妙了。而且从一个词条开始顺着感兴趣的方向一个个点进去,绝对能让人受益匪浅。




     

相关话题

  大陆人如何应对「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如何提高自制力? 
  历史上,当一个新朝代建立时,其命名是如何决定的? 
  怎么样的人最难脱单? 
  民主的可行性与民众素质有关系吗? 
  如何看待酒醉公公在婚礼上强吻儿媳? 
  中国人在世界的形象是不是很敏感很小气? 
  哪一瞬间你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养了四年的狗和同居一年的男友不合,我该怎么办? 
  哪些话曾无意出现,却成为你的毕生信仰?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做科研就得忍受清贫的生活?
下一个讨论
你知道什么很甜的故事?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