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红楼梦》中有哪些可悲的细节? 第1页

     

user avatar   sephoenix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黛玉进贾府,所有人穿的大红大绿,虽然说不上要给出嫁的姑姑守孝,也至少穿的素一点,才够修养吧。

从黛玉出发到进贾府,至少也有十天半个月吧,没有一个房间专门整理出来,当天晚上要睡觉了才临时隔断了宝玉的住处。

宁国公荣国公抢了黛玉上天会亲友的机会给了宝玉,希望警幻能让宝玉跳出情、色、欲的迷人圈子,归于正路。结果警幻让可卿睡了宝玉,送宝玉出去的时候,宝玉刚好被夜叉海鬼拉进了迷津。不上天怎么会掉入迷津?

薛姨妈进京一是为了儿女前程,一是为了生意,去查账,顺便借亲戚的势震慑掌柜们。结果到了京城,依附了贾府,贾府的教育环境比薛家还要差。薛蟠反倒如鱼得水。

薛家刚来是住在国公爷养老的地方,住着住着娘娘要省亲了,宝钗没选上,贾府买了十二个小戏子,薛家又给戏子腾地方。

宝玉被贾环烫伤,王夫人一边心疼,一边害怕贾母责骂她照顾不力,宝玉(十岁不到)就说:“我告诉奶奶是我自己不小心”,言下之意不会扯到当场任何人(王夫人、贾环、凤姐、赵姨娘),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贾蓉老婆被自己老爹睡了,贾蓉屁都不敢放,说不定还乐在其中呢。

秦可卿刚死,秦家就从30两都拿不出来的贫困户变成了有3000两存银的有钱人,秦钟还在姐姐葬礼上睡小尼姑,气死了老爹,自己也病死了。秦钟一边病重,一边还要应付着那些到他家打秋风找遗产的叔叔婶婶们。

蒋玉菡在外面偷偷弄了个宅院,告诉了宝玉,但是宝玉被王府管家一诈就说出来了。

金荣靠给薛蟠睡赚钱,他娘还洋洋得意。

凤姐被周瑞的儿子下了脸面,就要处罚他,结果世袭大管家赖大家的倚老卖老的将凤姐教育了一通,这事就算了。主不主,奴不奴。

贾琏拿着刀要砍死凤姐,贾母拦下凤姐之后话里话外就是:这是小事。不但凤姐接受了,所有人都接受了。

老尼姑说的是这样的,张金哥被官二代看中了,就去求亲,张家没同意,张金哥未婚夫家派人来张家门前辱骂金哥不守妇道被官二代看到了,金哥父母赌气非要退掉这个婚。

薛宝钗听到小红的秘密,宝钗想这个姑娘眼大心空刁钻古怪,可不能让她狗急跳墙了。小红说要是宝姑娘听到倒不打紧,林姑娘听到就完了。(林姑娘想,这尼玛关我什么事。)

薛宝钗安慰痛失爱婢的王夫人,王夫人说我想送她衣服,可惜只有给林姑娘生日做的衣服,林姑娘是个多心的。宝钗赶紧说我也有衣服我来送。王夫人握着宝钗的手泪汪汪好孩子好孩子。(林姑娘想,这尼玛又关我什么事。)

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宋嫂向凤姐告密了,平儿告诉了麝月,被宝玉偷听了,宝玉告诉了晴雯,晴雯赶走了坠儿,宋嫂还使劲为了坠儿向晴雯求情,结果坠儿各种感激宋嫂。

宝玉向黛玉表白两次,黛玉每次都先走一秒没听见。

尤二姐给贾琏当二房,贾珍各种支持,趁贾琏不在去贾琏外宅,二马同槽。后来尤二进大观园了,贾琏有了秋桐,将尤二忘在了脑后。贾珍出差,交代贾琏:你要搞好你后院!贾琏各种赞同,回去就看了下尤二,然后尤二孩子就掉了。(完了,我阴谋论了。)

芳官被王夫人赶走了,王夫人顺便赶走了所有小戏子,包括黛玉、宝钗、探春、宝琴、湘云身边分到的那个戏子,除了贾母和尤氏身边的戏子,王夫人没有权力动以外,无妄之灾。ps,当时贾蔷带三万两主要买的就是戏子和彩带,彩花←_←

贾琏告诉薛蟠自己纳了尤二姐当二房,薛蟠鼓掌大笑好好好应该的早该如此了。实际上贾琏跟薛蟠没有丁点血缘关系,反倒薛蟠跟凤姐是真表姐弟。

柳五儿马上要被卖掉,宝玉想将错揽上身,袭人话里话外就是不同意。晴雯一说:贼是彩霞。刚还在一本正经讨论柳五儿的东西是芳官给的还是贼赃的平儿和袭人都说,全家上下谁不知道这个事实啊,不是要给探春面子嘛。呵呵。柳五儿就不知道。晴雯你说出来了,还怎么装傻不提彩霞保住探春面子啊。


user avatar   huang-min-d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书里有一回,讲袭人回家,家人商量要赎她回去。袭人这才吐露了当时她被卖掉的情景:

原来袭人在家,听见他母兄要赎他回去,他就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一娘一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因此哭闹了一阵。


在元妃省亲的时候,发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觉又哽咽起来。


不管是家徒四壁也好,还是“烈火烹油,繁华着锦”也好,遇到要卖女儿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无能为力。区别是袭人家还能想想办法,家境好转了把女儿赎回来。贾家看着女儿去了“不得见人的去处”,连提都不敢提,偶尔见见面都是沐浴皇恩了。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正在看红楼梦,看到五十多回了。。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是凤姐生日那天贾琏偷情,被凤姐当场抓奸,结果后来贾琏反倒恼羞成怒,持剑追逐凤姐一路至贾母屋中,被他母亲夺下剑后仍然不依不饶(不过当时他确实喝了酒),直到被贾母训斥说再闹下去就让他父亲来处理,才负气回到书房。第二天贾琏酒醒,后悔不迭,去贾母房中向凤姐弯了个腰陪了个不是,这事情就算完了。贾母还说“凤儿再不许恼了,再恼我就恼了”。

几点感想:

1.凤姐这么个厉害角色,也有被丈夫持剑追杀,向贾母求救的一天;而贾琏犯了这么大错,在老婆生日的时候出轨居然还有脸这么大闹,闹完以后居然陪个不是就完了;这一方面反映贾母溺爱子孙,重男轻女;另一方面也着实反映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凤姐的风光和强势,都是表面;她本质上还是夫权下的工具,和玩物。

2。贾琏持剑大闹,一屋子女眷,包括贾母在内,竟没有一个说得上话,镇得住场的。贾母虽是长辈,毕竟仍是女性,最后还得依靠男人(贾琏父亲)来狐假虎威,才能喝退贾琏。当然贾琏当时确实处在半醉状态,但这种状态下人的表现更真实——他认同自己父亲的权威,甚过对祖母权威的认同。

3。后来偷情的女方自杀了,贾琏私底下赔了些银子就完事了;抓奸的时候凤姐也只是死命打女方——现代社会老公出轨老婆打小三却不反抗老公大概也是继承了这里的吧~~而她对贾琏可是碰都不敢碰,事后还得客客气气地询问(而不是质问):“你为什么和那淫妇说我是夜叉呢?”——我哪里做得不好,你说出来我改啊——哪还有凤姐平时行事的半点犀利?

看曹公把贾府的大部分男人们一个个都写得这么奸淫无耻,难怪他要感叹男人都是泥做的了。。


user avatar   fromprofessorcrab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第十九回,有一个姑娘叫万儿(卍),和小厮茗烟偷情。



宝玉见一个人没有……刚到窗前,闻得房内有呻吟之韵。宝玉倒唬了一跳:敢是美人活了不成?乃乍着胆子,舔破窗纸,向内一看,那轴美人却不曾活,却是茗烟按着一个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训之事。宝玉禁不住大叫:“了不得!”一脚踹进门去,将那两个唬开了,抖衣而颤。

看描述就知道,男女之事对她不是特稀奇,没有反抗,没有痛哭,没有控诉,是“呻吟之韵”,可见不是首次,也不是第二次。应该是很熟练的。

但是茗烟对她的了解程度呢?

”宝玉因问:“那丫头十几岁了?”茗烟道:“大不过十六七岁了。


茗烟连她的年纪都说不清,感情自然是谈不上的。

在宝玉眼里,这个“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之处”的女孩,是可怜的,因为:“连她的岁属也不问问,别的自然越发不知了。可见她白认得你了。

这是红楼梦里一个极普通的女孩,她身份是普通的,一个丫头而已。

她的相貌普通,只是白净而已;她的地位也是一般的,不如袭人那样是贴身大丫鬟,也不是鸳鸯那样是老太太跟前的人;乃至她的个性也是一般的,不像金钏那样有气节,因为一巴掌会投井。她和茗烟这种小厮嘿嘿宝玉撞了个现场,宝玉提醒她“还不快跑”,她就飞也似的跑了…

她也不泼辣,所以才会脸红耳赤。她也不似司棋那样运气,遇到潘又安这样愿意为她殉情的人。

这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年轻女孩,十二钗五附册中的小角色,尤氏的侍女,没有更多的笔墨。

她在这样繁花似锦的天地里,唯一被念想的是母亲生她的时候梦见繁华不断的卐字锦。可是所有的锦绣与她是无关的。外貌,职位,身份,地位,甚至情感。而最终她的私生活也没有可圈可点的。

起码袭人是与了宝玉,起码晴雯在熬夜补孔雀裘的时候心里有对宝玉的信念的;起码金钏还用自己抗争了,起码…彩云经营的对象是贾环,就算庶出也是个主子。

其实,卐儿反而代表了真正的大多数。没有任何主角光环,没有任何所长,不曾得到任何偏爱。我们并不知道她少女心的结束到底是从谁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她浪荡的生活会从谁结束。

连让她“呻吟之韵”的茗烟也不曾真的在意她,转身就陪主子出门了……只有宝玉一人,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只是在口头上说“可怜”。

宝玉真的觉得她“可怜”吗?

是的,但是宝玉也并不在乎,因为宝玉说完可怜忙着他自己的事了……因为宝玉接下来去寻袭人了,而袭人关于“被迫出嫁”的苦恼一部分是宝玉在分担着。

所以,真正可悲的是什么?

不是这人吃人的贾府,不是她稀松平常的身世或者外貌,甚至也不是不把她放在心上的各种小厮——茗烟并不一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而是她自己,对自己。算是放任了…所以整部红楼梦再没有她的下文。

自暴自弃、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或者不安、没有个性,对人生不经营、对生活不打算,得过且过,享受廉价的肉欲的女人,有谁会真的在乎她们的命运和结局呢?

而这样的人,往往是正常的大多数。


user avatar   shi-ying-2-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邢岫烟的衣服】

雪天诗社,众人穿得好不华丽: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与宝玉)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史湘云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薛宝琴则是披着贾母珍藏的斗篷。众姊妹也都的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映着大雪好不齐整…………………………………………………………独独邢岫烟穿着旧毡斗篷,并无避雪之衣。越发显得拱肩缩背,可怜得连平儿都看不下去,在给袭人置办回家衣物时,将一件大红羽缎的“顺手拿将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朱门酒肉臭,也有冻死骨。


【邢岫烟的当票】

“一语未了,忽见湘云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当票,口内笑道:'这是个帐篇子?'黛玉瞧了,也不认得。地下婆子们都笑道:'这可是一件奇货,这个乖可不是白教人的。'宝钗忙一把接了,看时,就是岫烟才说的当票,忙折了起来。薛姨妈忙说:'那必定是那个妈妈的当票子失落了,回来急的他们找。那里得的?'湘云道:'什么是当票子?'众人都笑道:'真真是个呆子,连个当票子也不知道。'薛姨妈叹道:'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那里去有这个?便是家下人有这个,他如何得见?别笑他呆子,若给你们家的小姐们看了,也都成了呆子。'众婆子笑道:'林姑娘方才也不认得,别说姑娘们。此刻宝玉他倒是外头常走出去的,只怕也还没见过呢。'薛姨妈忙将原故讲明。湘云黛玉二人听了方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不成?'”

众少爷小姐都不认得的当票,却是邢岫烟当了过冬的衣服而来的。心疼邢姑娘。


【邢岫烟的丫鬟】

平儿道:“那日(镯子)彼时洗手时不见了……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起来是有的,再料不定是你们这里的……”

只因穷,偷盗失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邢姑娘知道了的话也很难堪吧?


【贾环的地位】

凤姐评价他:“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得两个人来。”

凤姐说到他的亲事:“环儿哥娶亲有限,破满着两三千银子,实在不够,哪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

但凡见过冬天钻火灶的猫,都知道那多可怜多冷得奋不顾身。有个众星捧月的哥哥和众人敬佩的姐姐是怎样一种体验?大概是不太想有的体验吧……


【黛玉的未来】

紫鹃笑道:“倒不是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著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丫鬟真心话,这很可能是黛玉未来的大冒险。


【石呆子的扇子】

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就打起来了。

轻轻一段,带出一个倾家荡产、抵命守护却终归失败的命案


user avatar   jiangxiao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私以为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与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最悲。



【群芳夜宴】

群芳夜宴为宝玉庆寿抽花签那一回。

熙攘的庆寿喜筵,众姑娘们在美好的憧憬、喜庆的花签、嬉闹的氛围中笑着道出的,是各自的凄惨结局。今日言笑晏晏、群芳齐聚,明日流散各地、生死不知。




宝钗

......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宝钗抽到了“艳冠群芳”的牡丹签,题诗为“任是无情也动人”。曹公特地点明此为“一句唐诗”。

此句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用“任是无情也动人”来形容宝钗可谓恰如其分。“艳冠群芳”和“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无疑是为了突显宝钗之美,同时点明了宝钗居于贾府的原意是为进京待选做准备,落选后众人才有了促成金玉良缘一说。

然而虽是“艳冠群芳”,却也终究“辜负秾华”。此处的“辜负秾华”一是指宝钗落选,未能如愿进入皇室成为真正艳冠群芳的王妃;二是指金玉良缘最终以宝玉出家、宝钗孤老为结局。签上诗句明明是褒扬其明艳动人,谁知恰恰却道出了徒劳无功。


(题外话,后文中“芙蓉”明确指代黛玉,因此“芙蓉何处避芳尘”这一句放在这里就显得非常有意思了,“避芳尘”为何“避”、何处“避”,大家见仁见智,不做过多解析以免引发口舌之争。)


而后宝钗命芳官唱了一支《赏花时》。在诸芳云集的夜宴上,安排这样一支曲子打头阵,别有深怀。此曲唏嘘人生虚无,昭示此宴诸芳命运无常,且曲牌名“赏花时”与花签游戏相呼应,赏的就是在座众芳;此时美景美人俱在,但好景不长,此夜赏完便已春去百花寂。此章回过后,全书语调彻底转凉,落花逝水,万境成空。




探春

......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探春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湘云拿着他的手强掷了个十九点出来......




“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原句: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诗中“倚云栽”、“秋江上”等句,联系前文太虚幻境中探春的画面与判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云:才有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贾探春要飘洋过海,远嫁天边。而句末的“怨未开”与“一梦遥”已经清楚揭示了探春远嫁一去不复返的结局。


文中写到探春被众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众人断不肯依”、“强掷”等词,也暗示了后文探春是被迫远嫁。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灯谜谜面中有一句“莫向东风怨别离”,其谜底为“风筝”,正与此相互呼应,脂砚斋对此有夹批言:[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签注“必得贵婿”,然而夫婿虽为“贵人”,却未必是探春的“良人”。




李纨

......便该李氏掣。
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
竹篱茅舍自甘心。
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说着,便吃酒,将骰过与黛玉。



李纨抓的是一枝老梅花,上题“霜晓寒姿”和一句宋诗“竹篱茅舍自甘心”。“霜晓寒姿”暗喻李纨青春丧偶,终生守寡的贞节。李纨其实并不老,但是梅花前面却加上了一个“老”字,喻指其年轻守寡、青春枯寂。

“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琪的诗《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签注“自饮一杯”,李纨自己也说“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虽是竹篱茅舍自甘心,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却也终究难逃一损俱损、中年折子的命运。




湘云

......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

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众人都笑了。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这里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是出自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原诗喻意是不忍春光短促、好景难留,所以夜里都要点烛赏花。湘云后来的遭遇正是如此:虽有洞房花烛照红妆的新人之喜,可惜转眼就“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春光别去了。

“香梦沉酣”虽是香梦,意欲沉酣,终究梦醒一场空。



下面是酒令,令人及其不解与诡异的一幕出现了:

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前文并无宝黛二人不胜酒力的铺垫,且前后文中遇到需要饮酒的花签时宝黛均同众人一道饮了。偏偏在此处毫无预兆地,一个只饮了一半,一个悉数未饮。

这独特的一幕放在全书未有一处闲笔的红楼梦中,只能理解为曹公又在此埋了个伏笔,暗示宝黛二人终究有缘无分的结局。由此,私以为高鹗续写的第九十七回也有一定道理,宝玉以为自己即将迎娶黛玉,连新娘随身的丫鬟都是黛玉从老家带来的雪雁,掀开盖头一看才知晓所娶之人并非黛玉,而此时早已姻缘缔结,悔之晚矣。

宝黛二人在这将饮未饮之时,已经暗地里错过了彼此的姻缘,虽是木石前盟,终天人永隔。





麝月

......湘云便绰起骰子来一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极盛”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
开到荼縻花事了。
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宝玉的丫环麝月抓的是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极盛”和一句宋诗“开到荼蘑花事了”。

“韶华极盛”字面上看着像是好签,然而一个“盛”字,再加个“极”字,韶华太过,《易经》有云 “亢龙有悔”,丕极泰来,讲的都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宋人欧阳修的《秋声赋》也把这个道理说的直截了当:“物过盛而当杀。”所以“韶华极盛”隐含盛极而衰,不是一句好话。


而一句“开到荼蘼花事了”,百花凋零才会“花事了”,这里的“花”当然直指大观园内的众姑娘了;虽是“韶华极盛”,只是盛极而衰、花事将了。

接下来是酒令,“在席各饮三杯送春”,本回目章节名为“群芳夜宴”,“群芳“本应开在春天,却齐聚“送春”,作者又指明此为“夜宴”,尽数说明好日子已到头,群芳即将迎来各自的悲惨命运。


原本红楼便是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故事,“在席各饮三杯(悲)送春”,而熙熙攘攘的席间众人浑然不觉,满怀希冀、言笑晏晏饮下自己命运的转折点,饮下各自悲惨结局的开端。

联想起前文秦可卿点明的“三春过后诸芳尽”,细思极恐,一身冷汗。

至此,全书论调由喜转悲,由极盛转入衰败流离。

这是我觉得全书最悲的一幕。




此外,花签上“开到荼縻花事了”一句出自王琪的《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天棘”多见于寺院,也有言“出莓墙”意指出家。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在诸芳春尽后,宝玉最终选择出家做为自己的结局。



香菱

......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
连理枝头花正开。
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




香菱抓的是一枝并蒂莲,题着“联春晓瑞”和一句宋诗“连理枝头花正开”。“联春晓瑞”暗示苦命的香菱进了大观园得到众位小姐的友情与爱护。“连理枝头花正开”指她嫁与薛蟠为妾这段关系。


“连理枝头花正开”出自宋代朱淑贞的《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萃苔。


这句看似喜庆的话,实则全是作者的狡狯,真意全在后一句——“妒花风雨便相催”,喻指薛蟠正妻,善妒悍妇夏金桂。“花正开”就遭遇“便相催”,一生孤苦无依却对自己婚姻始终抱有美好期望的香菱,婚后没过多久好日子,便受到夏金桂千方百计地折磨,薛蟠也受其百般挑唆不时对香菱怒目而视、拳打脚踢;最终导致香菱“血分中有病,加以气怨伤肝,内外挫折不堪,竟酿成乾血之症,日渐羸瘦,饮食懒进,请医服药无效”。一时好景,不多久便花开成败。


“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萃苔。”美好的期望落空,最终依然落了萃苔,好花成泥。



黛玉

......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光,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风露清愁”是芙蓉花的写照,也是林黛玉的写照。而“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实则是为了引出前半句的“红颜胜人多薄命”,明明白白点出了黛玉的泪尽早逝。诗句中“狂风日暮起”的处境与黛玉所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何其相似;“飘泊落谁家”既指黛玉幼年失怙、漂泊无所依,也指黛玉逝去后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无人怜”,联想起黛玉葬花时哭述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心伤至极。


签注为自饮一杯(悲),牡丹陪饮一杯(悲),可见黛钗命运交织之深,这同悲同喜的二人或者都已经预见到了“红颜命薄古今同”的未来,而她们许是都在平静的等待这一切的发生。




黛玉看明白了这只花签,因而最后“黛玉也自笑了”,这该是一种平静接受命运的释然一笑。而“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实为黛玉对着自己所说的话。




袭人

......于是饮了酒,便掷了个二十点,该着袭人。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
桃红又是一年春。
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钟。”于是大家斟了酒,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探春笑道:“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说的众人都笑了。



花袭人抓的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和一句宋诗“桃红又是一年春”。 此句出自宋末谢枋德,是历史上有名的忠义之士,其诗名为《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暗示了袭人最终嫁与蒋玉菡,从而避过了贾府破败“家亡人散各流离”的结局。

但这看似圆满的结局,实则却也并不如人意。倘若贾府并未式微,袭人会顺理成章成为宝玉侍妾,文中早已点明“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而袭人做为宝玉的大丫鬟,和宝玉二人素来也是一心。

虽嫁与蒋玉菡,避过了贾府的灾难,但古时以娼妓、奴婢和戏子等职为贱籍,而蒋玉菡身份为优伶,袭人嫁与贾府嫡孙宝玉为侧室同嫁与蒋玉菡为妻,这在古代是有云泥之别的。

以袭人的心机与心性,这个结果她未必是满意的,但做为古时的女子,尤其做为丫鬟来说,她无法选择,只能听天由命。所嫁他人的袭人心中一定还一直有着宝玉,所以才侍奉宝玉夫妇有始有终,也因此有了忠义之诗的形容,但她对宝玉究竟是忠义,还是爱,恐怕只有袭人自己明了。



袭人最后的签注是:“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黛玉、宝钗、探春、晴雯、香菱、芳官、袭人同饮,至此,宴中未抽花签的与抽了花签的一同喝下这万艳同杯(悲)。之后,众人纷纷散场,恍如帷布落幕,人去宴席终。





【芙蓉女儿诔】


晴雯病故后,宝玉撰诔吊唁。曹公借芙蓉女儿诔一事,明唁晴雯,暗祭黛玉,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黛玉生时同宝玉一道撰诔,一道祭奠,对黛玉来说不知是悲是喜。


诔文起手便是: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太平不易之元”、“无可奈何之日”,“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脂砚斋对此有评语曰[年便奇,日更奇。试思日何难于直说某某,今偏用如此说,则可知矣。]

可见作者故意隐去诔文详细年月不提,又刻意隐去晴雯名讳,只以“芙蓉女儿”代称,此举实因为吊唁另有他人。而红楼各处均点明“芙蓉”喻指黛玉,且在宝玉念完诔文、祭奠结束后,黛玉便从山石之后的芙蓉花中走出;后文脂砚斋也直接点出[又当知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可见,芙蓉女儿诔确是为黛玉所作。


曹公想必爱极了黛玉,明知后文黛玉故去时孤寂无依,无人祭奠,于是让黛玉生时便与素日最亲近的宝玉同撰诔文,提早祭奠,也算命运差强人意中安排的另一种圆满了。



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放着现成真事,为什么不用?”宝玉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听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极,是极!到底是你想的出,说的出。可知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妙事尽多,只是愚人蠢子说不出想不出罢了。但只一件:虽然这一改新妙之极,但你居此则可,在我实不敢当。”说着,又接连说了一二十句“不敢”。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宝玉笑道:“论交之道,不在肥马轻裘,即黄金白璧,亦不当锱铢较量。倒是这唐突闺阁,万万使不得的。如今我越性将‘公子’‘女儿’改去,竟算是你诔他的倒妙。况且素日你又待他甚厚,故今宁可弃此一篇大文,万不可弃此‘茜纱’新句。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是惬怀的。”


借宝玉之口,将诔文作者变为黛玉,而实际上到了这里已经相当于黛玉自诔自祭了。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


至此,为黛玉而撰的诔文已成。芙蓉女儿诔实为“黛玉诔”,正如脂评所述此为“阿颦作谶”。


宝玉这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点出了宝黛二人结局的殊途,而“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也指明黛玉红颜早逝的悲剧。聪颖过人的黛玉定已感知到此间结局,因而忡然变色,未免宝玉多想却连忙含笑点头说“果然改的好”,但这一改,指向的却是自己悲戚的命运,最悲不过一言成谶。




完。

(注:答案涉及内容以前八十回为依据)

==============================================

P.S.

向各位爱读书爱学习的知乎er推荐一个公众号:七柒月(ID:julyart7)

一天读一本书的公众号,每隔两日将书中内容整理发布为精缩版书籍。

进入公众号➡菜单栏➡读书系列(目前已经发布至第五本书,持续更新中)


user avatar   ying-shi-tong-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书中,李纨是一个活得小心翼翼的人物。她在荣国府里时刻注意保持和别人的距离,既不占旁人一点便宜,也不愿吃一点亏。

开诗社的时候,李纨找王熙凤要赞助,后者笑着说:「你一年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却不肯拿点钱出来陪这些小姑子玩玩。」这话虽然有调侃打趣的成分,但也体现了她一毛不拔的性格。

李纨的这种处事风格是能理解的,毕竟孤儿寡母,只有金钱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她所求,无非是儿子贾兰出人头地,自己低调不惹是非。在她的影响下,贾兰也养成了类似的品质。

《红楼梦》第九回里,私塾中一众顽童撒泼打闹,飞来的砚台砸在贾兰的桌面上,他的同桌勃然大怒,跳起来正要发作。贾兰却劝他说,「好兄弟,不与咱们想干。」在当时喧闹的场合下,还能够保持如此冷静的情绪,着实不易。

在元宵宴上,众人都来齐了,贾兰却没有出现,他的理由是老爷没叫他来,他便不来。直到贾政特意让贾环去请他,他才肯露面。

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贾兰敏感而沉重的性格。他从不与人争执,也不参与任何事非。他深深牢记母亲李纨的教导,明白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在贾府的几个孩子中是最用功的。

最后贾兰的结局如何?从《晚韶华》这首描写李纨一生的曲子里可以略窥一二。

曲子的首句为「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镜里恩情指李纨丈夫早亡,夫妻恩情短暂,而「梦里功名」四字颇值得玩味,似乎也在说功名的匆匆即逝。

后句的「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也很可疑,似乎是李纨的不积阴骘,为子孙带来了不幸,否则为什么要偏偏提这句呢?

再往后的「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是写贾兰出人头地,荣登高位,穿戴着华贵的服饰。

接下来笔锋一转,有「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句,这里应该就是明写贾兰在高中时死去了,因为前文「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是用来形容贾兰的,这里的主语按道理不会变化。

最尾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说的是李纨大可不必望子成龙,到头来不过一场虚名罢了,这也暗示着李纨的盼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一个人在母亲的教育下,放弃了本该属于童年的欢乐,隐藏了孩子固有的玩闹天性,苦心孤诣的为功名利禄默默付出,却在本该苦尽甘来的鼎盛时刻死去。

用一生的隐忍为母亲的梦想买单,到头来却是一场镜花水月的虚妄,《红楼梦》里这种埋藏的伏笔,总让人唏嘘不已。



user avatar   mu-a-t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宝玉是个痴情种子,他盛赞女儿家是“水做的骨肉”,是极为清爽干净的。

黛玉,宝钗,晴雯,袭人,等等。

看看红楼整本书,除却那些个姑娘奶奶不谈,有名字的,均是没有出嫁的丫鬟,一旦出嫁了

就变成“鱼眼睛”了,再也不是“珍珠”了。

鱼眼睛是不配有名字的。

只是宝玉知否,他极厌恶的李嬷嬷,各色婆子媳妇等人,焉知当年不也是袭人晴雯之流的好女孩儿?

曾记得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谈起曾经见过年轻时候的王夫人,是“极为爽利的一个人物”,读时无甚感觉,掩卷却觉悲伤,王夫人年轻时大抵和探春一样,有着爽快的性子,也是个爱恨分明的人物,然后呢。

成了“锯了嘴的葫芦”“泥胎做的菩萨”。木讷,少言,当然还可以说是个恶毒的人。

时也?命也?悲乎?

除开姑娘们不谈,书中也曾说道,贾政年轻时候也是个“诗酒放荡”的人物,熟悉么?

能和那个痛打宝玉,畏畏缩缩的“假正”联系起来么?

瞧瞧。

一切仿佛都是一个无解的轮回。

读了很多遍红楼梦,也读过很多衍生的各种东西,我始终觉得,这就是部悲剧,不仅仅是所谓的封建时代的悲剧,而是不管重来多少次,开再大的金手指,也无法避免的悲剧。

宁荣不衰败,不抄家又如何?

晴雯袭人会不会也变成李嬷嬷?黛玉宝钗会不会也被磨成了王夫人?宝玉会不会也变成了贾政?

那么在下一代,会不会又有宝黛钗,会不会又有晴雯麝月袭人?

这个时候,珍珠是谁,鱼眼睛又是谁?


user avatar   sui-kuang-feng-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楼梦》中最可悲的细节,来自一首诗和它的脂批。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这首诗大大有名,任何一位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对此诗耳熟能详,读之一股强烈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也不知作者究竟是承受了何等样的痛苦,才写出这样悲悯的文字来。

诗就罢了,那段脂批,才是真正的重点。

这段脂批是畸笏叟写的,开篇第一句便是“哭成此书”,这本书,是作者一字一泪写出来的,可见作者著书时心中之悲伤。

第二、三句,“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芹,是指曹雪芹。

这句讲出,雪芹一直在写书,只是一字一泪,终究油尽灯枯,泪尽了,文字也就尽了,书未成,芹却已撒手人寰。我经常为雪芹而哭,我的眼泪,也快要流尽了,我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接下来“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我经常都在想,到青梗峰上再问问石兄,这书的结局是什么,却遇不上癞头和尚(给我讲解),万般惆怅。希望造化主再降下雪芹和脂砚斋,将这残缺的红楼补完。

这一句中,明示石兄就是书中的癞头和尚,二者是为同一人,并且表明脂砚斋和雪芹一样,都已逝去。

“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这句极其关键,和上句没有关联,而是单独的一句话,没有没脑的,我也是研究了很久,才知畸笏叟他讲的是什么意思。

“是”,为“正确”的意思,“本”为“根源、源头”之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书最初是怎么样的呢(指增删修改前的底稿内容)?你们(指脂砚和畸笏痛恨的某个势力)是追查不到的,哈哈哈,我们两人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甲午八日泪笔。

个人认为,这是红楼一书中最可悲的一段之一,从诗到批注,都透着一股强烈的悲凉之气。脂批中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对敌人无可奈何之下,写书,正是弱小之人对强权的无声之最后反抗!

以上。


user avatar   blackdog-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题未说明“学习艺术”是作为一个爱好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答主们请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


     

相关话题

  为什么我觉得红楼梦主角三观不正,在你眼里红楼梦是巨著吗? 
  为什么林黛玉得知晴雯死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元妃省亲的时候那些女眷有诰命的都是谁? 
  《红楼梦》里有你不能理解的人物吗? 
  你认为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谁拍得最好? 
  要是贾珠娶了王熙凤会怎么样? 
  《红楼梦》中有哪些隐晦的性关系? 
  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比邢夫人地位更高? 
  《红楼梦》里后40回有什么地方的发展明显跟之前矛盾?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大名可能叫什么? 

前一个讨论
电视剧《大宅门》中,为什么英明一世的二老太太坚决不接纳杨九红?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地陷总是圆形的坑?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