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楼市崩盘后我们就买得起房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examrx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提示:2018/7/26,后续故事(三)


----原答案----

知乎小透明,有这么多赞,真的太高兴了,成为了对得起这个赞的数字,那就继续更新,下邊更新了并不是楼市崩盘下的故事,而是楼市回升期的故事,也就是04年到18年的故事。


---原答案----

除了海南、温州,在中国能答这问题大概就是香港人。答主是80后小叔叔,刚好经历97-03那段大日子。


先答问题,要看时间,97-98年房价暴跌一半,买房难不难? 难,因为利息高企,楼价跌但息不跌,而且房子由优良资产能成次级资产,银行不会主动借给买房人,借贷难度很高,不过各位楼多请注意,比起买房难,卖房更难,买家少不在话下,不少买家也无法借贷,想放售也根本没有对像,所以才有大量已获利炒家破产(房子很早时间买,本身已获利,由于成交低,根本无法放售,由于租金崩盘,租出只抵消了利息,每月供款还是要自己想办法,供不了,还是一样破产),黑字破产是很可怕的。


99-00年,楼市稳了,利息下调了,银行地产生意差了,这时间借贷变得很轻易,不单借钱易,有些夸张的,零首付,首2年免供款的楼盘都出现,无他,真真正正的去库存,发展商是无所不用其极,这时夸张一点说,有身份证可以买楼,有多难? (对,供款最难,要考虑自己还款能力)


01-03年,楼市又崩了,经济差了(比起之前,这时经济是能感觉到的差),有钱也用来压箱,租房是非常非常的便宜,那会买楼。


作为经历者,首先劝一句,楼升的时间买房难类房易,和楼跌的时间完全不同,那时最难不是买房而是卖房,你是炒房者,都会面对这个灾难的状况。


至于买得起房吗? 说句难听的,谁关心,现在楼的价值真是学区、医疗、工作、交通、娱乐等等等等因素吗? 最核心不就是楼价不断升值,房子是有价值的,然而你会不会买一个不断贬值的资产? 以香港的经验去讲,不会,真的不会,97年前有房是身价、是竞争力,是求偶的优势,97-03年,有房是包袱、负资产,那有甚么吸引力。有钱也的人也不会去买房子。那时买房客,最常见的不是首置,而是换楼。


另外,很多答主认为楼市崩、经济也崩,大面积失业,所以楼崩你更买不起房,按香港经济不太对,首先是发展商比你还急,真是到了楼崩你会发现甚么奇怪的卖楼手段都有


而经济差、失业多,买不买得起房子那是看个别,至少低下阶层总有办法求生,97-03那些年真正出事主要是高薪的管理人,经济差了,老板首先栽走是这批人,无他,生产力低,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梯队会保留到最后,如果你是低层的小市民,经济差的影响反而不大,物价反而低了,日子比起97前更舒坦一些。


----更新简体字修正----

感谢各位厚爱,如果点赞过百,说点楼崩后的故事,总对超出大家的想象。


----良心更新----

竟然破百,承蒙厚爱,那就聊点故事。


答主是相信周期的人,从来有高就有低,有升就有跌,没有甚么惊奇之处,而奇怪的是,人的记忆其实和金鱼差不多,在高峰时会忘记低谷的痛苦,在惨淡时会以为世界已经灭亡,而这只仅过了一年半载,如其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如说机会是留给记得历史的人。


在97年前,不论是发展商,传媒,炒房者都宣讲楼市不倒的理论,最奇妙的是1.中国政府是支持香港,不会让香港楼市出问题,2.有很多内地同胞想在香港买楼,因为这里的环境、医疗、教育都比国内好,炒高房子等他们接火棒,3.刚需,香港每天150人新来港,人口上升,房价那能不升,4.婚房,丈母娘是最大的炒家,没有房子就无法娶媳妇。


那年有摩货抄房(未完成交易就已经获利出售),按间一房套现买多间房子,有排队类楼花的故事


是不是很熟悉的配方,很熟悉的味道。在97年前香港最流行的就是这些故事,那年香港甚么都炒,除了房子、股市、邮票、玩具甚么都有人炒,挺疯狂的社会。


然后一场金融风暴甚么东西都变了味,刺穿了泡沫,在利息高企下,虚高的价值不是打回原型,而是跌入深渊。


------更新2,继续码字------


作为过来人,我觉得现在和97年很像,那年故事很值得参考


楼价疯了不可怕,人心变了才可怕,那年楼市旺、股市旺,令很多人着迷,看着身边的人轻易赚钱,很难不心动,有机会建议大家看看《星期日档案 1997/05/18 炒风下》和《星期二档案 1998/02/10 炒风后》,看看那年老板在炒卖、员工在炒卖、学生、煮妇、穷的、富的都在炒卖,整个社会做起一夜暴富的梦,然后忍受高昂物价,极高的生活成功,用黄子华的话,「那年香港很励志,要么就是发达(暴富),要么就是睡街(露宿)。」


楼价高了,对实业影响很大,开厂的商人,辛苦一年的利润,不如楼市一个月的升幅,很多做实业的老板被认为是傻子,要么将厂撤出香港,要么直接做房东,靠炒卖维生。而当楼价高了,业主能不加租吗? 开店的要么疯狂加价,要么疯狂减低质量,要么做良心企业交不起租,关门大吉。


当抄卖能赚钱,那会有心思做实业,当「个个都去炒楼,边个炒个蛋治(炒蛋三文治)」(黄子华语),这个社会就很危险。短视逐利的社会是没有人考虑长远的问题,容许我吐一句糟,香港现在发展远远落后其他一线城市,原因就是这样,香港的衰落源于政府、商人、企业家都只是想赚快钱,没有长远计划。这种想法是很可怕的根深柢固,香港学生读书只会去学习考试的内容,其他不考的,就被视为无价值的东西,直接无视,当你接触香港的学生,发现很多绩优的学生根基弱功底差,成绩和能力成反比,高分低能这怪现象。


说回正题,在楼市、股市畅旺的时候,这些弱点是被人刻意遗忘,作为小市民,只会感慨一间小店倒闭,接手的店质量下降、价格贵了,然后工厂倒闭,失业率静静的上升,然后发现身边的人资产上升,债务也同时上升。危机就在这热烈气氛中俏然而至。


是不是很熟悉的味道,不知道内地的状况,现在香港现况又是如此。


97金融风暴的详情就不多讲,已经是教科书式的内容,讲一点人性的故事,大家肯定意想不到,危机来的时候,炒家倒是异常的乐观,要么认为是一个短时间的冲击,不会伤筋骨,很快又回到升浪,要么就是政府会出手拯救,不会眼白白看着经济崩溃。


是不是很熟悉的配方,很多答主就是抱着这个想法。


说句难听的,炒卖对经济影响是非常可怕的,几年就够伤筋骨,所以一旦炒风崩了,经济影响就会浮现,希望其他答主注意,不是楼崩了令经济变坏,而是经济差,投资成为唯一的获利途径,而炒卖对经济伤筋入骨,挖开假面具,真相就会走出来。当年香港人在崩了才发现,经济原来是这么差。


想政府出手相救,首先政府那有这种能力,当年香港利息非常高,供楼的压力非常可怕,有多夸张?
10%年息那时是低息,借100万每年利息就要10万,已经是很便宜,13%以上利息也出现过,所以楼市一旦转向,不要说持货很多大炒家会倒,小炒家也无力支付,你是政府最快救市的手段时甚么,当然是减息,但汇率一直被攻击,你会保汇率还是楼市,泰国输了汇率,结果楼、股、经济全倒。


容我大胆的预测,美国正在缩表加息,资金正在此时流出中国,人民币的危险不低,你是政府,会关心楼市还是汇市?


说句题外话,银行方面我不是很熟悉,奇怪的当年楼市崩了,银行影响不明显,没有听说大规模挤提,银行倒闭,估计很多房子被银行收回作银主盘拍卖,实际损失有限,而老美当年是将楼按债券化出售,引起次按风暴,看来要个别讨论。只可说,如果是单纯的楼按是不会令银行倒下的。


说回心态故事,楼市升可慢可快,楼崩肯定是快,不论你用任何方法都阻止不了,因为升是需要一买一卖,成交后才会上升,而下跌,你放售,不一定有买家,银行资金紧张,不会轻易放贷,当年富荣花园就发生过因为资金突然紧张业主无法完成楼贷被迫挞订的故事。而且当楼价每天都比昨天便宜,就算是刚需也不会心急,不防等待一会。只是买家能等,炒家不能等,所以楼市下跌,多半就是崩盘。


说起来挺可怕的,由人人追买楼,供不应求,别说买楼,连看楼都要排队轮候,到楼市一潭死水,无人问津,这种风向转变,可能只是短短几个月。


-------更新3 继续码字------

香港楼市首先被一记金融风暴刺破了经济幻像,右边又适逢美国加息,被经济下行加高息口夹击,应声下跌,那年的确算是崩盘,由最高到最低,半年间平均跌了三成至五成,这还是第一波的跌浪,这个跌浪很多人都预计到,但幅度远超于预测者的想象。


那当时发生甚么事,其实人性都是差不多,都是那些熟悉的味道,在闹地产、闹政府,样样都有,希望政府可以帮助他们损失少一点,渡过这个难关。


然而没有,政府的反应当时是比较慢,然后就是评论讲到的跑路、破产、自杀频仍的现象,当然的新闻是触目惊心,不断的听到企业破产,失业率高企,很多中高层被栽员(注意是中高层,这是关键),然后还要面对高额楼贷,楼又无法卖,一方面是交投量低,根本没有买家,连地产都要结业,二是楼价已跌穿贷款价,成为负资产,要卖楼,你首先要将差价补上。(简单说明一下,原先楼价是100万,首付30万,70万贷款,现在楼价60万,卖楼后还有10万的贷款未还,银行需要你先补回那10万差价才可卖。)


这时买楼难吗? 当然是XXX的难,首先工作朝不保夕,除非你很有信心,大多数人都会将钱压袋,另外,卖家急卖楼是因为利息高,连每月供款都应付不了,买家也是如此。


然后,神奇的事就发生,香港人在99年忘记了这些状况,对,是忘记了,99-00年是一个下跌的上升期,无实力的炒家被赶走,楼价腰斩后就停了下来,同样的破产企业早就破了,栽员早就栽了,适应了两年,也开始习惯了,股市又开始旺起来,那年科网股多少有点97前的影子,非常吸引人,楼市也开始回升起来,这年人们不是在买楼,就是在买股,人的记忆真的有点像金鱼,气氛差的侯就忘记之前的好景,认为世界未日已到,气氛好的时候,那个崩盘根本就是个梦。


后来科网股爆破,楼市又爆破了,开始长达三年的下跌周期,这时的经济气氛一天比一天差,整个社会好像陷入静止当中,又是因为炒炒卖卖,又出现了破产、跑路、自杀的新闻和故事,直到一场非典将次跌浪推到顶峰,然后在中央政府出手相救开始了新的升浪故事。


说点具体点的故事,00-03年买楼是非常易的时间,利息下行,供楼基本没有甚么利息,买楼放租收入已抵上每月供款,那是非常有回报的事,而且楼价低,只是97年的一半左右,不过,买楼的人没有多少,无他,就是社会气氛问题,新闻又好、朋友又好都摆出一面未日的样子,人们就没有信心去为未来投资。


买楼是一回事,经济上是另一个故事,经济差了,人们买不起楼? 不是的,工作职位的经济敏感度有所不同,有些不受经济影响,升跌和他们无关,有些是被经济直接影响,举些例子,公务员、公交司机等类似工作,基本不受多少影响,经济差人只会少用电、少用水、少出门,但总需要这些服务,反而购物零售、中价消费、旅游的影响就非常明显,那年电影市道之差,是大家难以想象,所以东方好莱坞在此时倒下。


另外,企业倒下,职位的消亡时间也不是相同的,首先被栽的,当然是那些中层管理层,无他,薪金高生产力低,公司都就快倒闭,还在乎员工的人事管理、公关形像,其次就是紧缩生产线,最后就是核心管理部,而清洁工是伴随核心管理部倒下的。无他,薪金低但可是公司中的刚需位置,难道叫老板去扫地抺碗。


所以经济下行,首先影响是那些伪中产,说来可悲,付出很多时间心力金钱的他们,不断的进修、勤奋工作,高昂的中产消费,结果一个浪下来,倒下的就是他们,相反,说来讽刺,社会上的低层,本身已经输无可输,经济差,政府补助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举个例子,食物银行就是那时建立的,只要你有需要,就可以免费拿取食物),而且租金下跌,生活成本也随之下跌,超市、百货公司优惠越来越多,很多中高消费商店消失,取之代之是中低消费的商店,如果你没有甚么追求,那时生活成本之下,生活之容易,是97年前不可想象的。


故事大体就到这里,之后看大家需要要定期更新,推荐一套香港电影,吴君如主演的金鸡,非常值得一看。


最后以过来人讲,人的记忆是短暂而且非常受大环境影响,而历史怪异的是会不断的重复,其他城市情况不是很清楚,答主身处的香港,又回到97年的状况,生活成本不断上涨,公交、水电等基本上每年加价,租金很高,不断的压迫基层、中层,状况比97年更坏,一间正常的租屋费用,基本就是一个人的工资,企业不景气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倒闭偶有发生,商店基本换血成针对特定消费群的存在,最可怕的是很多老店关门,那些可以在97/07经济危机下坚持下来的商店。


我已经嗅到危机的味道,剩下来只是时间问题,祝各位好运。


-----良心更新,讨论1-------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障碍,傲慢才是。」《三体》


以下的说法可能很难听,但冒犯还是要讲一讲,作为韭菜应该有韭菜的自觉,从古到今都是富不过三代,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危机,一个浪打过来就是一批批食利者的倒下,就连皇亲贵胄也无法例外当个富贵闲人,今天的房东那来这样的自信。


看看红楼梦,荣国府可是富可敌国,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三代下来就已经淡出权力核心,想要保存家业,贾老爷花了不少心思,左手要节省开支,限制那群纨绔子弟,右手要考取功名进入权力核心,中间要和其他豪门联姻,然而贾宝玉一代还不是认为自己家大业大,不会败在自己手上,何苦辛苦这些俗务,结果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虽然红楼梦是艺术创作,现实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这可以封闭的旧社会发生的故事。


还是老句式,人的记忆像金鱼,十年就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间,二三十年就是一个轮回,因此韭菜才可以一波波的割,回望一下历史,会发现楼市那有甚么根本性的优势,在楼价低的时候,好像到处都是空置,楼市价值只在市区核心地段,没有人关心老破小,那些市区外围根本不值个钱。


新中国立国可以打土豪分田产起家,作为不事生产的房东,不应该担心一下自己处境吗?


楼市会不会是在通涨之中,房子随浪而涨,滞涨的时候,房子成为获利的洼地,吸食社会剩余财富,然后泡沫爆破,一切回到应有的位置。不防研究一下日本的案例,对比一下。


评论提到对危机的预测,明天码字,冒昧的发表一下意见,答主只是学历史的,不是经济专家,打脸不痛。


------良心更新------

本來想更新經濟問題,幾個討論的貼子都被剛了,風聲有點緊,還是回避一下。說點題外話。


首先,拋一個看淡中國的房地產的思路,經濟中心和國策有直接關聯,還是老句式,人的記憶是很短的,在立國初期,經濟核心在東北,人都往東北走 現在人都離開了,東北卻高呼藥丸,在改開初期,長三角和珠三角那個是經濟中心,然後風口突然一轉,廣州停滯不前,東莞沒落,而上海浦東興旺至今。


很多知友都說,中國房地產會因為政策而永遠走下去,那麼又有誰記得,改開前中國經濟中心在東北,一直努力發展多元中心,改開後集火發展珠三角,後來長三角火速發展。而又有誰肯定這是永久的國策,特別是國家提出一帶一路規劃後。


不論珠三角和長三角都是對外貿易而興旺,川帝開始打貿易戰,我們將要面對和美國分道揚鑣的時間(至少經濟上),熟悉一帶一路就知道,重慶、西安、蘭州是路線中心,西南和西北這些地方會不會迎來經濟的春天,而珠、長三角則面對經濟寒冬? 如果人口流出、工作機會減少、資源減少,又有誰會確保上海、廣州、深圳房地產是永遠的一線,而不是西安、蘭州、成都、重慶? 就像當年的東北。


還有兩點趨勢值得討論,包括產鎖合一生產模式以及3小時經濟圈建立,都是我們值得看淡現在這種一線吸血的房地產模式。


-----偶發性的良心更新-------

人的記憶像金魚,遠小小的事忘記得一乾二淨。包括我這條小金魚,近來有兩個有趣的事。

事件A:窮困的百萬富翁。

前陣子有篇文章提到,今天香港樓價,普通單位要500-600萬不等,首付要150-200萬,再升多一輪,就要700萬起跳,那就要300萬首付。我心中一個震驚,答主小時侯有個節目叫《百萬富翁》,在十多年前(咳咳,答主只是三十多的小叔叔),百萬就真的是富翁級別的存在,放在今天,百萬富翁都不用想買房子,要做流浪漢。

問題是,答主身邊,有百萬現金的人,一個都沒有,就算加上六個錢包,還只有小數。這個樓市真是太魔幻了。

事件B:消失的鬼城

大家有沒有印象,兩三年前,中國房地產最流行的新聞之一,不是樓價大升,而是鬼城,就算帝都,也有類似的大型樓盤,空無一人,根據統計,中國的房數是大於中國的戶數,就算中國人口突然增加一倍,也有房子剩下來。

看看現在樓價的瘋狂,鬼城這個名詞逐漸離開了我們,不過這絕對是隱憂。

------油管資源更新------

星期日檔案 1997/05/18 炒風下

星期二檔案 ; 1998/02/10 炒風後


----良心更新,后续故事(1)----

首先讲一个幸福的小节点,04-07年的时间,这几年算是香港以至香港人的「反弹」期,03年恐怖的事接踵而来,楼崩、股崩、经济萧条、栽员这些只是恐怖的背景,而名人接连死亡,「沙士」则是对人心的直接攻击。最后以政治危机结幕,或许人需要一个理由,或者危机需要一个高潮,某天50万人上街,控诉对现实的不满,最终特首下台求去,一切负面消息也俏而停止了。(别多心,我没有表示,如果有经济危机,需要拉倒几个领导祭天)


然后04年开始,人们发现一个美好的世界,尽管没有多少人注意,股市开始回升,不论楼价租金都很便宜,而且生活用品也很便宜,打工的发现工资升了,如果不升,转工也是容易。开店做小生意也在租金低,市道转旺的环境之中。


物价便宜是最直观的,当时答主是学生党,正在大学读历史,在没有打零工状态下(-_-,是的,是我懒!),单靠生活费也没有感到消费紧张。(当然,把妹就不用想,所以答主把妹后还是打零工了)


说大家关心的,刚需的发现,房子真的很便宜,给大家一些数字,答主的住家,家人是在2000年换置的,由小房子换大房子,当时是215万,03年最低约150-60万(没有关心,大约就是这个数字)。


那年算是美滋滋的,在这个状态下,人才会对诗和远方有兴趣,答主当年专心读书,没有多少考虑就业、买房的问题,有空就是看稀奇古怪的书,更关心的当然是如何把妹,对比现在很现实的年轻人,那些年的年轻人还是很中二,而最重要的是社会容许你如此中二,没有人迫在学的学生,去思考买房、就业、养家的问题。甚么刚出道社会的年轻人也可以浪几年再思考生活。


直到06-07年,开始有人发现股市升幅,又开始造起那暴富的梦,当时情况挺有趣的,答主是06年毕业(暴露了年龄),连我等学生党也投身股市游戏。


然后~~世界那有这么善意,容许人不劳而获,游手好闲,一个金融危机就回到解放前,刚出社会就清一次袋,那种感觉挺难受,不过庆幸那个教训,才建立我对经济的了解。


又是那个老套的话,配方就是那配方,味道就是那味道,97年玩过一次的,07年又来一来,而人的记忆真是太短了,或者讲,人真是太天真,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自己是幸运的一个,然后倒在这资本游戏中。


送幾句话给大家,「千万不要迷失在纸上富贵,认为炒两炒,升几个价位就是财富,只要你未离开游戏,仍然未分胜负,现在这个游戏仍未完结,在资本游戏中,一个浪就会打回现型,输突的大多数」施永清 (大意如此)


暂时更新到这里,之后会开始07年后的世界~~~


----良心更新,后续故事(2)----


这次更新是题外话,说一个大家遗忘的课题。


07年,在歌舞声平,人人暴富的梦中,股市崩了,一场经济危机突如其来,纸上富贵全部消失,这个浪倦走了很多人的财产,唯一庆幸的是,灾难是平等的,我等草民输光身家,富豪们也是如此,个个都损失惨重。


根据当时某一些讲法,这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超级灾难,是资本社会平衡自己的一种手段,接下来会进入一个中期的经济衰退期,然后才步入升轨。


高高低低是资本社会的正常周期,每次金融危机会平等地消灭大多数财富,除了最聪明的人能逃过一刦,大多数人都无法幸免于难,这样其实是有好处的,以往社会是通过战争去平衡过剩的东西,达到刦后重新,现在没有战争,经济危机就会定期地消灭过剩的资产。


百年老店,世家大族总有其过人之处。获得财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管理好财富,除了最聪明的人,谁也在定期的灾难前死去(失去财产),以完成收入的再分配。


如果人为地消灭这个灾难,會發生甚麼事? 有本书叫《资本主义21世纪》,就是讨论这件事,当资本进入漫长的累积,就会产生可怕的力量,资本会慢慢形成寡头,通过财力进行兼并,垄断资源,同时利用资本去影响传媒和政府,打击对手,最终会形成一个阶级垄断。


是不是很熟悉? 当房价脱离了购买力,最终会出现甚么局面,购房需要借贷,要么通过很多人合力买房,要么通过抵押房子去买房。然后有房的人,就可以买更多房子,没有房子的人,就只有望房轻叹。而房东则可以通过房租过上美好生活,剥削租房者。


中国或者是处于太长的经济上升期,人为地压低一次次灾难,令太多人获得超过自身智慧的财富,形成各种经济、社会的乱像。如果金融海啸没有被人为地阻止,我估计现在世界会正常很多。


对于一介草民而言,请不要担心经济危机,而且也轮不到我们担心。


-----拖更,后续故事(三)----- 人是有坠性的,更新一拖就是一个月 ~呀~哈哈~

继续说故事模式,07年到10年,震荡中的三年,07年的那一跌,整个香港各阶层都感受到,那年的新闻时事都告诉我们,美好的未来已终结,末日已经到来,然后,随着联储局出手,危机又突然静止下来。

然后股市又进入一个恢复期,来一个快速的上升,然后欧债危机又来一轮快速的下跌,这个快速的高低震荡,看图表并没有甚么,亲身经历感觉就强力好多,07年自己手上的资产被腰斩,然后重创下都卖光,然后上升,就立马入市,再腰斩一次。对亲历者来讲,会出现一个印象,下跌仍未终止,小心小心。

而房地产也适时的下跌了一轮,但比例上远低于股市,香港股市在07年是由3万点跌到1万4千点,而房地产则跌了2成多一点,尽管现在看来,这个时间是入市的好时间,但下跌的观点已建立起来。这就是那些年人们有能力买房子,但觉得房子贵,没有购买的原因。

对应这个题目,房子崩的时间,你买不买得起房子,大多数人会活在下跌的恐惧中,不会去买房,所以楼市崩盘的时间不是买房难,而是人们在下跌的恐惧中不会选择买房,而人生的赢家就是战胜恐惧的那一群。很可惜,答主就是那群失败者之一,所以才在这里作总结。(正好相对的,在升市时克服贪婪,觉察到危险,卖出房子的才是赢家)


----實用工具,CCL,中原地產指數-----

如果想知香港樓市走勢,最直接工具就是CCL,中原地產指數,這個指數是以97年為基數100,很直觀地知道香港樓市的走勢,推荐大家。

95年時CCL是50,97年是100,可見2年間整體升了一倍,而整個升幅98年已經吐了出來,然後穩定下來,大約00年開始又下跌,一直到03年的40點低位,現在187,也就是說由04年到現在的14年間,升了近5倍,是不是很魔幻。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房价必须崩溃。当然不一定是急速崩溃,也可以受控崩溃——以一定的速度慢慢降低。

现在中国贫富差距极大,富人的很大一部分资产被楼市锁定,而其他产业和市场被楼市吸干了资金,老百姓背负了沉重的房贷债务,没有余钱在其他方面消费,实体经济面临崩溃。所以楼市不崩溃,其它行业就要崩溃,经济危机就要到来。

刺破房地产泡沫,将资本泡沫挤干净,经济秩序才能恢复正常,大家不会一窝蜂的去投资房地产,实业才能得到真正的资金,恢复活力。

简而言之,老百姓普遍缺少余钱,都让楼市吸干了,其他产业产品卖不出去,工厂要关门,工厂要倒闭,这才是真正的崩溃。

现在必须进行调整,不仅仅是改善分配比例。而且必须就是让富人、资本投资的楼市的资产缩水,恢复到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

有人说:楼市崩,其他行业也要崩。胡扯八道!就是因为楼市没有崩,其他行业才会要崩。

断供银行倒闭?都是国有的,怎么倒闭?那些贷款都是一个泡沫数字,不见了就不见了。都亏完了,小麦亩产也不会减一斤。到时候债务重组,该冲销掉冲销掉。

楼市价格至少需要砍掉2/3,中国经济才能恢复活力。到时候人民不仅买得起房,也可以买得起车和其他产品,有余钱进行消费。

否则这么继续印票子下去,大家什么也不干继续炒房,楼市继续对其他行业吸血,实体经济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中国经济早晚得陷入不可控的经济危机。与其那样,不如在一定的控制下让楼市崩溃更安全一点。


user avatar   wei-ba-84-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上。集邮爱好者一枚。




  

相关话题

  关于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是根据什么对各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如何对不同的银行定量呢? 
  离婚率高是社会的进步吗? 
  如何看待 3 月 13 日 A 股开盘,深成指、创业板指跌超 5%? 
  李嘉诚作了哪些恶? 
  当何种迹象出现时可以表明经济周期开始下行? 
  有哪些「看似无关,实则有很大因果关系」的例子? 
  离开了白人,黑人能不能治理好国家? 
  如何评价2021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 
  996 对国家和社会而言,是利大于弊么? 
  机械专业就业怎么样啊? 

前一个讨论
美国的实业处境比中国好很多吗?如果真的差距很大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差距?
下一个讨论
现在有在高峰期将地铁改造成动车运行的案例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