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校长提出的「双千计划」?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3.19更新:官方回应出来了。黑子们脸疼不?


更新:武大现有教职工7200余人,每年退休上百人也很正常。这个数字在排名靠前的高校中算很大了,就目前来说,武大确实存在“大而不精”的问题,“瘦身强体”没有任何毛病。

新闻里的“双千计划”明显和预聘制无关,压缩一千人说的是固定教职,是靠教师退休以及减少新入职教师数量才能实现的。现在武大60 70后即将退休教师的数量也非常大。其他匿名回答的,恐怕不是利益相关就是博士毕业/在读、想找教职,或者就是跟风黑。请各位不要再带节奏了!

原文如下:

国内找教职的难度已经不像从前了。不说武大,全国高校都是这样,复旦博士想留复旦,南大博士想留南大,基本上都留不了(不是说没有,但需要很高水平)。这是国内各大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各大高校教师编制基本饱和等因素共同造成的。为啥到武大这里就这么大争议?还不是觉得前几年能留,这几年突然不能留了接受不了。关于这个问题还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想,那些反对的大多都是利益相关。手握几篇高水平论文,还能担心武大不收你吗,拿着比同类高校好得多的待遇来武大香得一批。

武大以前招的很多老师(尤其是理工医科)水平确实不行,在窦校长任上总算有所改善。再不优化师资,武大拿什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窦校长是从科大过来的,他不过是把在科大的做法搬到武大来了。现在武大的要求也不比科大,南大,复旦浙大这些高吧。建议揪着武大不放的多去冲冲这些学校

评论区有说武大招大量青椒的,我只能说这两年淘汰率已经很正常了。之前有过高淘汰率,这谁也没否认,确实18年窦校长刚上任时和前任校长没有对接好。

但新闻里的“双千计划”明显和预聘制无关,压缩一千人说的是固定教职,是靠教师退休以及减少新入职教师数量才能实现的。现在武大60 70后即将退休教师的数量也非常大。其他匿名回答的,恐怕不是利益相关就是博士毕业/在读、想找教职,或者就是跟风黑。请各位不要再带节奏了。

对于手握高水平论文的人,欢迎来武大施展才华,武大给的保障和待遇明显比同档次高校要好。新闻里的原文:过去5年,武大的“国字号”人才从238人增至649人。这么看来再用5年达到1000人也不是不可能


窦校长的原意是随着大量老教师退休,学校会减少招聘人数,不求量而求质,精挑细选,引进高端人才,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窦校长来这几年的成就有目共睹,引进了大量顶尖人才,也为学生做了不少实事。武大这几年崇尚学术的风气也越来越浓了。

武大近几年的人才引进政策成效显著,事实就是2017年以后武大新入职的师资水平和15 16年相比上了一个档次,新引进人才里发nature,science正刊,cs领域发顶会的也不少,以前科研水平这么高的有多少呢?

看来窦校长的改革触动到不少人的利益了,这几年经常看到有黑武大、黑窦校长的。学术本来就是看科研实力说话,再像以前那么搞近亲繁殖,武大真的要完。

相信大部分武大人都支持窦校长的改革!希望窦校长还能留在武大多干几年,武大在他的领导下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user avatar   wen-wen-er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粗略帮武大算了下,达到五年内国字号人才达到1000人,每年要搞几个。如果只算杰青,优青的话,武大现在官网列出来的杰青76人,优青没见详细列出,粗略按杰青人数3倍估计。这俩合起来就约300。大千人似乎这几年不搞了,青千归到优青了,国字号还剩院士,长江,青长,院士太少就不算了。如果长江,青长同等规模估计,考虑中选人数略微重合,现有500。那接下来每年100国字号,杰青+优青每年需要多50个。按官网公布的2020年,新增杰青7,武大有希望!!只需要翻一倍,持续五年就达标了。再列个参考,清北每年杰青大概能到15,复旦浙大8个左右。所以武大目标确实是第三名/手动狗头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不相关,非武大人。

看了这个新闻第一个印象就是,校长该聘俩保镖了,或者防刺服买好。

仔细研究一下内容,这种做法对武大短期有利,长期有害。

短期有利不需要解释,长期其实就是不尊重科学规律,不尊重年轻人的成长规律。

此外国字号人才需要多那么多,很难。靠培养又不愿意长期投入,毕竟校长任期有限,那只能挖。除了海优算挖国外墙角外(实际上在他们眼里,海优算不算国字号人才还不好说),其他国字号人才在全国数量是有限的,你挖了别人,别人就会少,就会骂你,长期口碑就会变烂,而且国家政策现在明确不支持这种做法的。

此外挖人就得拿钱,那就会削弱现有人的投入,正中下怀,反正武大又不想要现在的人。不过按照一般的尿性老人和行政又动不了,那又得挥刀向年轻人。

最后武大拿着国家的钱挖人,只是人得到了流动而已,一切都没改变,还促进了高校间军备竞赛和内卷…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行为变成了一个经济学问题,不过我不学经济学,搞不懂。还是留个相关人员研究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湖北省提出“一芯两带三区”的产业布局计划? 
  武汉封城意味着什么?目前武汉物资物价、居民情况、医疗资源饱和度等方面情况如何?外地人在武汉如何居住?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风真的很差吗? 
  湖北华师一附中有哪些好老师? 
  为什么方方的武汉日记就被批判,而芳芳的纽约日记却一片叫好? 
  武汉人很骄傲自豪(自大)和排外吗? 
  如何看待网曝武汉数十位快递员倒欠网点一百多万元,公司核查账单后表示账目问题不大? 
  为什么方方的武汉日记就被批判,而芳芳的纽约日记却一片叫好? 
  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和去年相比,你有哪些变化或感触吗? 
  武汉的你,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酒店打扫人员是怎么知道我不在房间的呀?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兰州大学本科生发表 31 篇论文,这些论文是什么水平?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