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文艺圈讽刺男足二十年都没事儿,为何巩汉林这次却引起轩然大波呢? 第2页

        

user avatar   zhang-wen-chan-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以前无论怎么讽刺,总还是面子上的事。

如今突然提到钱,立即就炸毛了。

由此可见,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票子,至于面子、荣誉啥的,人家根本不在乎。

所以,20多年了,还真就应了范大将军那句话:

脸都不要了。”


user avatar   gorton-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十年文艺圈讽刺的是体制,而巩汉林和你们不敢讽刺体制,讽刺的是运动员。

因为文艺圈讽刺国足二十年是单单的讽刺而不是污蔑。

今天开始对国足所有的讽刺都成为了污蔑。


就像春晚保留节目,可以说潘长江个头矮,再怎么说他矮都没问题,但是突然有个政协委员说潘长江矮是因为他爹常年吃xx,说潘长江的矮给国家造成xx危害。

那谁不跳脚?

之前有这样的新闻

国内某市某小区,安装运营商的信号基站,小区居民不同意,说是基站有辐射。

这个新闻里的基站和国足一样,你想贬低基站你说点实际的,比如可能阻碍了生活出行,比如目前用不上之类的,但是你说基站对我有辐射,这就是尬黑。

国足也是如此,你可以说他菜,说他出不了线,但是你说他踢不过女足,踢不过青训,甚至踢不过小学业余队,那就是尬黑。

武林风方便,你可以说他实力菜,每年锦标赛都是第二,可以说他方跑跑,但是你说他打不过练跆拳道的小孩那就是尬黑。

以前是怎么讽刺的?现在又是怎么讽刺的?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

刘流:什么运动看起来最揪心?

宋丹丹:足球!

刘流:什么运动看起来更揪心?

赵本山:中国足球!

这叫讽刺。

你们那叫网络暴力加人身攻击。

赵本山为什么可以讽刺足球?

因为他带过辽足,他对这其中是懂的,他和王健林一样,对国足的愤恨始终是对体制内的不满,而从来不会上升到运动员身上。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嘲讽国足是正确呢?

因为中国国内说白了根本没人玩足球或者练体育。

体育的好苗子都在体制内养着。

说个难听的,中国根本没有任何一个非常成功的职业联赛,甚至业务专业赛事也不行!

不是中国办不了职业联赛,而是国人根本对体育没兴趣,他们有兴趣的是结果,是谁谁谁赢了,谁谁谁拿冠军了,拿了什么冠军,而对他们怎么拿冠军的,其中有什么技术可以学习一点都没兴趣。

今年冬奥不就如此吗?

看凌智和园姐的,有几个是真正看冰壶的?

是,没事跟着主流媒体为他们拿金牌喝彩,但是有几个是真正为这个运动感到高兴的?

所以你们就别装了。

国足在国内和其他运动是一个水平,甚至还超过了其他的体育项目一点。

你乒乓球打的好,我想知道国内有关注人数比较多的乒乓球职业联赛吗?

女排是精神,国内有关注人数比较多的女排职业联赛吗?

没有。

这个评论是中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下面的评论。

散打锦标赛并不是职业联赛,而是一个专业赛事,是体制内组织的,锦标赛之后,还有冠军赛。

但是不得不说,这几年的环境,国内的拳迷越来越少了。

曾几何时,锦标赛里的选手,国内拳迷都知道的数一数二,尤其是散打王时代,那更是一个巅峰。

但是现在确实国内没有人看散打了,看散打的基本都去看UFC了,都去看ONE了,都去看K-1,俢搏了!

但是要知道,中国武术发扬不起来,就是因为没人看!没人看,然后发展不起来,然后更没人看,如此循环。

足球也是一样。

都知道,美国职业男篮,美国职业拳击,职业无限制综合格斗,职业男网,似乎带上职业两个字就是代表着最高水平。

为什么国内就没有能叫的出手的职业联赛呢?

唯一稍微有知名度的,就是CBA和中超,但是论影响力,CBA和中超和国外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国内压根没人把体育当回事,然后掉过头来骂体育为什么出不了成绩……

作为一个曾经的体育人,我是觉得挺悲哀。

我作为一个散打运动员,曾经在省里打过两年锦标赛,没打比赛之前,我以为擂台下全都是慕名而来的观众,但是打比赛后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观众,观众都是其他的代表队。

什么全民足球,全民搏击那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啊,你看到体育场里有小伙子在打篮球,你适当的给他们点鼓励,他们是目前体育圈里的新火苗。

什么时候能做到全民体育,那我们才是体育强国,然后全民健身都做不到。

再说个笑话,若干年前,哈尔滨举办了马拉松比赛。

但是和我们这种需要上班的社畜没有关系。

你就看到公交车一会儿停一下,一会儿停一下的,上来下来的全都是参加马拉松的大爷大娘。

特别耽误我们其他人的上班时间。

终于有个小伙忍不住了,大喊

你参加马拉松不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吗?就这两步道你都得和我们抢公交车,你参加马拉松有什么意义?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说,过去的文艺作品骂国足,只是单纯出于对未能看到期待的比赛结果的失望,是“就事论事”的骂。但在互联网至移动互联网时代,“骂国足”成为了“网络迷因”(Internet meme),相关言论完全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成了一种“病毒式传播”的网络现象(Viral phenomenon)

而本轮骂战正是引出了一切“网络迷因”都要面对的社会学问题——那些(被迫)成为“网络迷因”当事人的人,究竟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

=========================

我们先来看看“网络迷因”这个概念。按国内的习惯语境,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理解成“梗”“鬼畜”“恶搞”。但从这个概念的创造者,1976年作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著《自私的基因》里的本质角度,“迷因”代表的是某个人物/团体/事件产生了“群体无意识传播”,传播往往只基于当事内容中的某一段特征(话语/形象/情节),加以无限的夸张化、扭曲化,但其原始的语境往往被刻意抹消;同时,迷因在互联网媒介中的传播带有近似于“基因增殖”“病毒扩散”的类生物学特性,使得迷因往往会无缘由地产生,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爆发,参与传播者也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动机

六年前我曾专门总结过“文艺圈讽刺男足”的记录(见:相声小品里的国足史)。从这里面写到的例子来看,至少在春晚的时代,文艺圈提及国足的方式是善意的——至少很难认为是在“讽刺”。比如几个国足包袱的例子:

中国足球队才是好样的,十几年就是不冲出亚洲,那是咱的谦虚!
这一年看完甲B看甲A,最可气的世界杯!天天喊着能出线,到后来,狗戴嚼子瞎胡勒!
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足球!什么运动更揪心?——中国足球!

可以看到,这些包袱起码是“就事论事”的,包袱的出发点是“本应得到相应的结果却未能得到”(天天喊着能出线)。那么,只要在某一时刻得到了相应结果,比如2001年的五里河出线,人们都会立即报以善意的回馈。甚至说,早期中国足球内部的态度也都还是“我们承认踢得不好,愿意让全国人民骂”,比如上古时代牛群冯巩讲北京亚运会的相声里,就还专门引用了当时主教练的发言:

那什么话最伤人?——有些球迷的话最伤人,说,“中国足球队脚太臭,不如回家卖土豆”;
什么话最感人?——主教练高丰文和他们队员们说的话最感人,他们说“是我们伤了球迷的心,只要他们解气,哪怕拉出去把我们打一顿。只是别把我们打死,因为我们还要踢球,还要为祖国尽一点我们的微薄之力呀!”

=========================

那么,“迷因”化后的国足和“就事论事”时代有何本质区别?

根据中文互联网上出现的其他网络迷因案例,一个事物成为“迷因”,一般会呈现出以下特征:

  1. 事物的原本属性被刻意简化,只留下少数能触发传播的内核。比如“国足”这个事物迷因化后,就已经完全剥离了足球,而是简化成了“长期失败者”“高投入低回报”等极具普适性的标签。
  2. 迷因的传播过程往往会为了强化传播效果而刻意添加大量无逻辑但带煽动性的“修饰”。这一点的例子就不用多说了,“男足打女足”“业余队打国足”“死刑犯打国足”“高考考足球”“所有人围球一圈”“买国足输三十年可以买房”“白斩鸡”“多一个国家国足排名降一位”等等,三天三夜都数不完。其实,这些言论的实质就是“迷因”的扩散——从主体身上抽象出一个极简单的特质,利用猎奇、挑拨、煽动性语言,激发人群中的“无意识传播”,这也就是“病毒式传播”的原理
  3. 迷因的爆发往往毫无征兆,这是近年的国足舆论区别于过去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国足的舆论往往爆发得很诡异,经常是没啥比赛、没啥大新闻时,国足突然就被拎到台面上骂一通。这一次大幅出圈的舆论便是典型:按说输越南的比赛都过去一个月了。用“迷因”的理论解释,这其实就是“群体无意识传播”的结果。对巩汉林来说,谁都知道他根本就没想说国足,只是在表达“投入无回报”的语境中,他无意间做了一次迷因的传播而已。

你可能会问,国足的舆论是什么时候发生这样的转变的?其实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带起初代互联网恶搞迷因风暴的同时,正好陷入韩日世界杯后第一波低谷的国足就已经成了初代网络迷因的代表,贡献了初代网红视频之一《中国队勇夺世界杯》。彼时产生了两条亚文化路线:一是将国足中的某些元素“消解”,剥离足球内核,成为互联网的通用文化,比如从“大帝”外号演化而来的李毅吧,以及后来的范志毅、退钱哥等。二是将“骂国足”本身变成亚文化,一开始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就是不射”,以及“郑智把人变成郑智化”这类低俗化创作,这往往是开启迷因的标志(就像退钱哥视频能火显然很大程度归于里面的口吐芬芳),然后就是上一部分提到的各式“低端黑”例子。“骂国足”迷因化的典例是2010年春晚上冯巩的小品《不能让他走》,这个小品可以说是春晚被诟病“搬网络段子”的开始,不仅冒出了“神马都是浮云”“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这类当年的迷因流行语,也出现了一大段的国足“烂段子”:

——老爷子,我们就要赢了!对方,已经罚下俩球员了!
——就是罚下仨,咱也赢不了!你挡不住咱踢假球往自己门里吊啊!
——没错,咱们的队伍里,潜伏着他们四个余则成呐!
——唉老爷子,咱们赢了!东亚四强赛,男足,三比零,胜韩国队啦!
——真的啊!对方,不是女队吧?

这里面,女队、潜伏对方之类的包袱,已经开始走无逻辑迷因的路子了。但在当时打破三十年恐韩的大背景下,冯巩临时加入了一句“找补”台词,使得节目立意最终还是正面的。

后来的十二年,虽然大环境并没有什么改变,中国队也并未重返世界杯,但很显然,迷因化的“国足”已经和真正的国足脱离关系了。要说这十二年间的中国足球有没有正面新闻?至少连续两届能够进入十二强赛,2015年亚洲杯小组全胜,2016年世预赛绝地复活,2017年在萨德事件背景下世预赛力克韩国,甚至就说本届世预赛第二轮的收官四连胜,加上金元足球带火的中超和恒大的两次亚冠冠军……真要论正面新闻的频次,2010年代比丑闻不停的前十年多了去了。然而,迷因中的“国足”早就和真正的国足不是一回事了。迷因的传播者压根就不是本位面国足的受众,甚至都不是国足的出现负面比赛结果后“骂”的那群人(比如范志毅、退钱哥)。他们只是另一个独立的传播体系下,由“长期失败者”“高投入低回报”两大“触发器”激发的迷因传播者而已。

=========================

到最后,则是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也是本次文艺圈与足球圈骂战中暴露出的核心问题——

那些被迫成为“迷因”当事人的人,究竟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在说:当一个有着明确社会属性的个体,要被迫和“群体无意识传播者”对抗,甚至对面传播的是对自己的恶意、诋毁乃至侮辱时,究竟该怎么办?

我看了这个频道制作的“网红奇人录”系列视频(月巴哥GO的个人空间_哔哩哔哩_Bilibili),也找了一些近年中文互联网上爆红迷因的当事人故事。结合近年的例子,按迷因本体的性质,网络迷因一般分两大类:

中性迷因——传播的触发点来自源内容的怪奇情节、奇特造型、独特语言或台词、魔性旋律等,这类迷因往往激发了受众心中的某个积极的情绪点,或是能消解掉负面情绪(以各种带口吐芬芳的梗为代表),使之愿意参与传播。典型例子如:华强买瓜、二仙桥大爷、杰哥不要、退钱哥、黑人抬棺舞、doge头像、柠檬头、黑人问号等等。

恶意迷因——触发点来自源内容中的负面因素,集体传播的目的带有明显的攻击性,也就是“恶搞”乃至“网暴”。“恶搞”始祖《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恶意迷因。近一些的例子包括从娱乐圈产生的“吴签”“鸡你太美”“闹太套”“你叉叉”甚至早年的“春哥”“曾哥”,以及马保国,潘嘎之交,最近的羊胎素等等。显然,迷因中的国足也是这之中的一员。

但实际上,无论迷因的起点是否恶意,当一个人必须面对“群体无意识传播”的时候,无论乐不乐意,你也都只能“坦然面对”“虚心接受”,因为在无形的互联网和上面数以亿计的活体节点面前,你连可以“抗辩”的对象都没有。你能做的最多也就是“无视”或“沉默”。

其实单就中性迷因的当事人来说,产生病毒式传播基本是可以接受的,很多当事人也都乐意主动迎合迷因的受众,比如专门开设官方账号(当然也有一些当事人的确不希望自己被过度传播,比如上面频道提到的nice爷爷,还有去年的“学霸题”事件,但这些情况通常会由平台方出面干涉)。但对于恶意迷因的当事人,其态度就很微妙了。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当事人的态度大概分如下几种:

一,本就是故意博眼球的“黑红”,比如前年的马保国,当然我们知道他直接被镇压了。

二,保持沉默或“虚心接受”态度,比如爆火时人在监狱的周立齐,“网红奇人录”提到的“我有特别的朗诵技巧”当事人梁逸峰,以及去年的“你叉叉”组曲中的诸位艺人,等等。这其实也就是面对网络迷因时最普遍,也是最安全的做法。

三,直接回击,典型自然是当年陈凯歌起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以及2019年蔡徐坤给B站发律师函等。但在病毒式传播面前,当事人越是敢回击,反而越会激发群体的反抗,所以上面两个例子都以当事人不了了之告终。

回到国足的话题。其实在国足迷因化后,互联网上早就爆发过多次“中国足球该不该骂”的论战,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了贺炜的“你的痰盂我的圣杯”言论,2020年又冒出了美团王兴和范志毅互怼“国足跑不了3000米”论战。但这些论战都是如范志毅所说——换汤不换药啊。因为本就是两个压根不相往来的领域间“鸡同鸭讲”的争论,迷因的当事人以为自己可以“声泪俱下”地回击无意识传播的群体,可对方只会放出万年不变的“菜就是原罪”“踢得臭还不让人说了”,反而热度被抬起来后,还让已经启动的病毒式传播更加变本加厉。

今年的这波论战相比以往,最大的特征是全面的短视频化,论战当事人的操作几乎都以短视频平台为发布主体。另一点则是,在国内足球环境已经极度不景气的大前提下,过去当了十几年迷因当事人的业内人士还可以“淡然处之”,但这一波论战风波中,业内人士开始大规模地“哭惨”,指出联赛的严重财政危机,尤以当事人冯潇霆的长文为代表。

但很显然,在“群体无意识”及“病毒式传播”面前,你说得自己再惨——没用。短视频本就是互联网迷因传播的最高形态:平台算法以极低的时延,捕捉到网络中生成的传播趋势,再以极高的速度分发的几亿人的流量池中;甚至已经不需要借助用户主动转发,只需简单的点赞评论,就可以在算法的掌控下大范围扩散——这可以说是“病毒式传播”的终极形态了。

所以,对当事人来说,你已经处在网络迷因当中,那就已经失去“反抗”的权利了。你就算再“惨”,无意识传播的群体也根本产生不了任何共情——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干了什么。你越是想对抗群体,就越是会激化传播的热度,到头来只能恶化自己的处境。对你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迷因传播来得快,去得也快,等舆论风头过去了,在下一波起来之前该干嘛干嘛。

参考阅读:

相声小品里的国足史

如何看待足球评论员董路「你们应该感谢中国足球,没有中国足球这身怨气无处发泄」的言论?

如何看待通信专家项立刚评论国足:「足球能和美团相比吗?中国人很多离了美团过不了日子」?

国足世界排名为什么这么高?


user avatar   yiyi08080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以骂国足没有荣誉感,因为他们确实没有!

你可以骂国足白暂鸡,因为确实有人白斩鸡!

你可以骂国足没技术没水平,因为国足上场确实在整体摆烂!

你可以骂国足青训体制不行,因为真的正经踢球的就没几个!

甚至你可以骂足协不行,因为从上到下确实烂到根!

但是你不能骂他们收入高!!!!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水平不行,但是他们不傻,白给的钱为什么不要??

况且巩汉林除了小品大腕还有一个身份,巩委员是真的有建议权的,这话不是随便说说,骂一下就完了的!

所以说,那帮人只是踢球差,没脸没皮,好逸恶劳,但是他们并不傻!


明知海参敏感,依然往枪口上撞,我不太知道某球员这波操作是向球迷示威还是力挺海参供应商?反正这种操作手法,但凡义务教育阶段认真读过书的人,应该都干不出来!


user avatar   gao-xin-yu-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批判苏联的共产主义精神,行!

践踏苏联的logo,不行!

形式主义那套玩明白了属于是。


user avatar   wo-zhi-wu-bi-shi-jia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mu-xue-du-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极限挑战,3个月自学雅思4-6分我都可以做到,你2个月5到6自学更没问题了!!本文是纯小白经验帖,大神劝退!


我在12月3号刚刚完成雅思首考,老规矩,先上分数。


很幸运的拿到了6分,因为我只用于国内申请博士,这个分数暂时够用了。不过在此说明,虽然要的分不高,但我真的拼尽了我所有的力气和能量,含泪说,太不易了。

听力比较拉垮,不过阅读和写作尚可,口语从一句话说不出到首考5分,我也算对得起这么久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了。

接下来我就从听力的反思,阅读、写作和口语的备考经验,再到备考心态谈谈自己的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英语基础

先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情况,从初中到高考我的英语基本在及格线左右徘徊,因为河南高考不考听力,所以对于听力的基础是真正的零。四级考了457之后十几次六级,只有一次堪堪考到了425

在最初找到好裘队长做计划时,听力4,阅读5。复习时间是从9月1号到12月3号,中间请了4天的假,学习时间为3个月,每天学习为8小时左右


听力

我的听力成绩怕是大多数同学都能轻松超越,所以关于听力我就总结反思一下吧,希望同学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听力第一个教训是要经常进行错词复习。我在9月听写了王陆老师807的词汇,当时就只是一遍听写了过去,第二天也很少进行复习,对于听不到、写不出、总写错的词虽然有收藏,但是也没做好复习,导致在进入真题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的写错词。


血泪经验告诉大家,在打基础阶段,一定要多多复习,踏实的啃硬骨头,千万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复习。


听力的第二个教训是,在进入真题阶段一定要每天都听,做好复述跟读。我在10月份进入真题阶段后因为疫情反复及考试取消等问题,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焦虑,急切的心态中。复述跟读两篇之后便急切的想看到效果,效果不明显时便擅自降低了复述跟读的时间和要求,以至于导致后来听力的悲剧。在此用亲身经历告诫大家,听力错词常复习,复述跟读认真做。就算我们一时赶进度可以欺骗自己,成绩会把你打回原形。


阅读 7

阅读7分还算有点小小的发言权吧,毕竟是从5分赶上来的。我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背单词我是用墨墨app背阅读单词的。它会自动帮你规划你的复习,对于我这种复习逃避型选手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最开始因为单词很多不认识基本上300词要背3个小时,后来基本稳定在2个小时400词左右。

背单词这事贵在坚持,每天起床就背,任务一定要完成,看着自己的学习曲线一直上升,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还有墨墨还可以用云词库添加别人创建的云词库,我后期也背了一遍刘洪波的538词汇。


2. 长难句解析长难句在基础阶段看了好裘队长要求我看的长难句分析课程和语法课,还做了针对性的句子分析的练习,特别适合语法不好的小伙伴打基础。在后期做阅读的精读和长难句解析时,这两门课程给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3. 做题技巧阅读课看得是Jack老师的阅读技巧。Jack讲的东西很多,在最开始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扯,这么多技巧又记不住。但是在做题受困于6-6.5的瓶颈时,我才发现Jack老师讲的真的很有用。

于是我将Jack老师的技巧进行了截图和汇总,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把所有的做题技巧给背了一遍,按Jack老师教的看题型就知道什么题,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做,会有什么样的坑。

感谢好裘队长,用Jack老师的课上讲得方法,此后阅读顺利上7。


写作 6.5

写作是最让我惊喜的一门,我这个基础居然写作能上6.5,感谢判卷考官,感谢好裘队长这的写作老师,感谢小鸭子和小鹿老师。我没有上任何写作课程,只是批改了几篇作文。


大作文心得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语法基础如果你和我一样连简单句都不知道有几种,更别提从句了。那先踏踏实实的看语法课,练好句子翻译吧,世上是没有捷径的。


2. 逻辑学完语法课就可以尝试写作文了。大作文我认为逻辑很重要,这个逻辑不是很深刻的道理,而是把我们的思维降智到初中生左右那种简单的逻辑。最常用的是因果逻辑,在拓展的时候把补充因果加上简单论证就可以了,备考时在B站刷到了“是布鲁布鲁”up主的视频,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 一定要找专业的写作批改老师做批改,不是英语好的老师,更加不是英语好的学生,最好是专业的雅思写作老师,有一个好的写作批改老师才能快速进步,肺腑之言!!!


在有了逻辑之后我便踌躇满志的写了篇大作文给了队长这边的写作批改老师,每改一次都有明显的进步。不是说老师能给你讲多少课能给你多少句型和模版,而是她能站在考官的角度,告诉我们失分重点在哪,你该怎么改进。


自从老师给我说那句“站在考官的角度批判看自己的论点”,醍醐灌顶,之后我每次写作文都会换位思考,这对我帮助真的非常大。


小作文:小作文当然是看simon啦,自己按照段落总结句型和词汇。看完simon可以去B站看一下“便便要变富”up主的小作文视频,有一个小作文的句式变化总结很不错,适合自己总结能力不强的同学。


口语 5

口语从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到能有5分,我的经验只有一点,那便是针对不同的问题总结相应的回答逻辑,固定好要使用的语法,到时候只换词。


比如,比较模版,compared with sth, I find that什么什么could let me feel relaxed;不过用模版的坏处也显而易见,在考场上,当考官第N词听我说起compared的时候眉头直皱,这或许就是我5分的原因吧。


相比最开始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口,唯恐说错,幸亏这一路有督导老师不断push我说,在口语批改中给我指出具体问题的时候也会鼓励我多开口,这个成绩我很满意。


口语是我相对花的时间最少一科,但我的基础太差,准备时间太紧张了,我不可能每个科目都面面俱到。本来医学生学雅思时间就已经是牙缝里各种挤,各种想办法了,所以只能有所取舍。如果口语想要6分及以上的,我的这个方法就没什么借鉴意义了。


备考心态

我是要用6分的雅思来走国内高校博士的申请考核制。从9月份备考开始一开始计划10月23号去西安考试,然后10月20号左右,西安疫情取消。

之后10月31号报了湖北武汉,我所在的城市郑州又有了疫情行程码星标绿码哪都不能去又取消。11月开始报了郑州的两场,不出所料的取消。11月23号的青岛考试,自己怂了又取消,直到12月3号才首考。


而这是第一次考雅思,也是我最后的机会,胜败在此一举。取消,取消,再取消,我相信在这个时间段着急要成绩的考生们肯定和我一样体验过那种心理防线不断崩溃的经历,每天都过得很焦灼。眼看着马上就要到成绩提交ddl了,但又一直被取消考试,根本无心学雅思还要硬逼着自己学,害怕哪一天能考了自己却能力不足,简直度日如年。


那时候我每天除了学雅思就是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如果实在静不下心就会找队长和学习群里的督导老师们聊一聊,舒缓下情绪会好很多,又接着硬着头皮学。感谢那段艰难的时光,督导老师们每一次语音及时沟通指导我的学习问题,群内给我做心理建设,舒缓情绪的安慰和鼓励,给了我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让我坚定地走到了最后。


作为一个大男生,这期间我竟也偷偷地躲起来哭了好几次。不过哭归哭,该学习还是要学习的,哭过了接着学,沉下心来学。


我也一直在给自己打气,只要什么事我还没放弃,那就不算失败。记得刚开始找好裘队长做计划的时候,队长看了我的基础和我的备考时间,如实地告诉了我这么短时间到6分非常难,可以再考虑下。但如果这确实是我非常想做的事,可以陪我拼尽全力试试,不然怎么知道结果。这和我的做事风格不谋而合,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放弃。


在初期因为基础薄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进步很小的时候,我选择坚持;当我压力大到失眠,甚至忍不住情绪崩溃大哭时,我选择坚持;当考试不断被取消,我很可能会因为没办法按时提交合格的雅思成绩无缘读博时,我还是选择了奋力一搏,继续坚持到最后。所以,我内心很感谢那么不顾一切拼尽全力的自己。


最终能拿下6分,真的感谢这一路走来在每个关键节点有靠谱的好裘队长帮助,还有群里一直鼓励我的督导老师。


关关难过关关过,同学们,稳住加油。我都可以抗住这么大的压力把雅思惊险考过,你也可以,坚持!



我是陪你自学雅思到7分的 @好裘

一个陪你从零基础到雅思7分,自学烤鸭的聚集地~


【高效方法】——听力

雅思听力如何复习?

雅思听力如何在三十天之内获得显著提高?


【高效方法】——阅读

雅思考试据说技巧性比较强,听力和阅读都有什么技巧呢?

雅思阅读速度应该怎么提高?有没有什么上网课的老师推荐?


【高效方法】——写作

雅思写作书选谁的好?

如何在短期内提高雅思写作?


【高效方法】——口语

雅思口语如何短时间提到 6 分以上?

雅思口语考试要怎么准备?

还有一个月如何备考雅思口语?


【是否需要报班】

雅思建议自学吗?

网课学雅思怎么样?靠不靠谱呢?

雅思培训班哪个好?

雅思有必要上一对一吗?

雅思保分靠谱么?

学雅思需要多少钱?

作为雅思过来人,你有什么话想告诫雅思小白的?


【全科学习方法】

雅思想上 8 分,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一个半月备战雅思 首战想上6.5 每天大致怎么安排?

一个半月备考雅思应该怎么规划?

零基础,想考雅思,要从哪里学起?

如何在3个月攻下雅思?

雅思怎么学才能到 7?

如何用一个月的时间备考雅思?


【在职备考雅思】

如何制定雅思复习的计划?

在职如何准备雅思合适?


【学习工具】

有哪些「雅思备考书籍」值得推荐?

作为一个考雅思的烤鸭,有什么好的公众号推荐一下吗,晚上可以看一下听一下的?

不出国考雅思有意义吗?

学雅思有什么好的app可以推荐吗?

参加雅思机考是怎样一种体验?



【留学】—— 找中介

对于申请留学,中介与DIY你更推荐哪个?

大家都被哪些留学中介坑过?


【留学】—— 体验

有什么建议给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

在澳洲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在澳洲租房生活的过程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英国硕士真的特别水吗?

有什么建议给去香港留学的人?


user avatar   ceng-yun-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user avatar   lin-shan-huai-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早起浦东先封4天;4天后浦东解封,浦西封4天(不过比浦东早2个小时)。

不过通知第二条“封控区域内,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那么会不会有人今晚从浦东投奔浦西,然后3月31日晚从浦西再投奔浦东,逃避疫情管控?

坐等看看今晚以及31日晚的人流方向


user avatar   lan-hu-bi-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不少动物中有一部分雄性会采用这样的繁殖策略,外表和行为上和雌性相似,接近雌性,不容易引起雌性配偶的警觉,然后趁机与雌性交配后跑路

人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明朝的采花大盗桑冲

所以对外表像雌性的雄性警惕,可能是许多动物的本能

想象一下如果之前北师大电梯事件,同楼的男生里有女装大佬,女生肯定会更愤怒,觉得女装大佬肯定是想混进女寝的楼层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国足归化前锋艾克森发表感言:「我是中国人,我要回报这些年来你们对我所有的爱与关怀」? 
  如何看待齐达内在 2019 年春重返皇马,担任主帅一职? 
  如何评价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 1/8 决赛卡瓦尼头顶脚踢梅开二度带领乌拉圭 2:1 淘汰葡萄牙? 
  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德国队该不该让一下身为东道主的巴西队? 
  如果 18-19 赛季利物浦英超欧冠双冠,金球奖会是萨拉赫么? 
  梅西是不是代表了这个时期足球这项运动的技术上限? 
  中超跟日本J联赛谁的技战术更厉害? 
  1 胜 3 平 6 负排名小组倒数第二,如何评价国足在 2022 世预赛 12 强赛上的整体表现? 
  有哪些让人无语的事情? 
  中国足球职业化最初思路是什么?为何中国球队离开冠名费难以存活,而日韩球队却可以?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都不愿进工厂?
下一个讨论
男朋友家条件一般,父母极力反对该怎么办?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