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艾尔登法环》会成为2022年度最佳游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uo-xiao-53-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早就说过了。我知道有很多人看艾尔登法环,看宫崎英高,看FS社不爽,总是觉得凭什么,凭什么一个我玩不下去的游戏能有这么多人喜欢,能拿这么多荣誉,凭什么喜欢玩魂游戏的人有那么大的优越感——这一点,不需要魂玩家真的有优越感,因为你哪怕说一句“魂游戏需要坚持和耐心,如果你没有,那就不要玩这个游戏”,就会有一个人群认为你是“魂小将”,有“优越感”,从而进一步讨厌魂类游戏。


但现在的情况是,哪怕就是针对这个人群,我也希望他们能意识到,如果他们继续不屑一顾地说“艾尔登法环算个P的年度游戏”,他们也无法通过这句话证明艾尔登法环有多烂,证明他们玩过多少“好游戏”。这句话只能把今年剩下这几个待发售的游戏,当然主要是荒野之息2和战神5,架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游戏史上都令人头晕目眩的高度。 因为你想想看,艾尔登法环,一个全媒体好评,出分98稳定在97,96的游戏,能在这些人嘴里被另一款游戏,无论是塞尔达,还是战神,还是最天真的人才说得出口的星空“暴打”,然后毫无意外地被夺走年度游戏——我请你再认真地想一想,你到底在期待一款什么级别的游戏,你觉得这样的游戏,现在的地球人到底能不能做出来。


那不说这种很荒谬的事,就客观地评价的话,我觉得可以这么说,艾尔登法环拿年度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大概应该有70-80%的胜算。剩下的胜算基本上是给荒野之息2的,当然也有大概5-10%的胜算给战神5。


接下来我聊聊这几个游戏战胜艾尔登法环的可能性。


先说荒野之息。现在回头想想,荒野之息在17年能拿到年度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任天堂的马里奥奥德赛。奥德赛绝对是一款极高素质,对自我有很大创新的游戏,那么输给荒野之息我感觉还是创新力度相对不够。奥德赛把过往的箱庭扩大了几倍,做成了“世界”的感觉,但是相信玩过的人也知道,它本质上还是箱庭。而荒野之息的创新是实实在在地把整个塞尔达系列最底层的箱庭和线性流程都推翻了,做成了开放世界,把以往的玩家兴趣点(解密,获取新道具等)彻底改成了与世界的互动探索上。


但到了今年,荒野之息2将会以什么形式延续这种创新,或者说要到什么样的创新程度能击败艾尔登法环拿到年度游戏,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看点。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 荒野之息2再次超神,拿出可类比荒野之息1相对塞尔达系列前作的创新力度,并做得很好。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我的建议是以后就别颁发什么TGA了,直接成立一个新的奖叫“塞尔达奖”。未来这个奖就直接是游戏界最高荣誉。什么艾尔登法环什么战神,就可以都歇歇了,不用看。因为你们想想看这得有多恐怖,荒野之息那种级别的创新,能被一个制作组连续两次做出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帮人的创新能力,对游戏的设计理解已经形成了对我们能了解到的整个游戏业界的碾压。别说年度了,10年20年都不太可能有人能超过这个水平。

但是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我这么说吧,我看在荒野之息这个游戏的高质量和对整个制作组的敬意面上,给它个1%。相信我,这个可能性已经很高了。

但是搞笑的是,有很少一部分人,似乎认为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很高。这些大聪明的逻辑是,既然上次荒野之息做出了那种程度的创新,那么这次荒野之息2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能做出那种程度的创新。既然能做出这种创新,那就吊打老头环。

我当然承认如果做出这种程度的创新能吊打老头环。。。但是这。。算了,我只能说梦里啥都有。


2. 荒野之息2做一个加法。把荒野之息已经做出的创新(开放世界互动和探索)和以往塞尔达系列沉淀下来的经典设计(连锁,大型解密,大型迷宫等等)结合起来,然后把体量做得足够大。

这个方向是我在我以前的一个答案中就写过的。相对第1种可能的不切实际,我认为这一条的可能性就高多了,也很容易想到。毕竟在荒野之息1大获成功的同时,也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玩家表达了对过往的精巧大型解密和大地牢的怀念。我个人感觉制作组朝这个方向做的可能性大概能有个四,五成。

但是如果真的是朝这个方向做的话,能不能打过艾尔登法环,我觉得还是不太好说。因为很明显,艾尔登法环相对魂系列的创新(线性箱庭走到一个有魂特色的开放世界),也就正好在这个创新程度水平。那最后拼的就是作品的完成度,以及一些相对细节的东西。那这里的可能性就太多了,因为也要看荒野之息2的大地牢和开放世界结合得好不好,怎么解决一些不兼容的问题等等。这个胜负肯定在五五开。我个人倾向的话,如果荒野之息2在这个方向上不出问题,然后体量足够(来TM十个大型地牢,再来个表里世界!),我会投荒野之息2(尽管我非常非常喜欢艾尔登法环)。从市场接受程度来看,艾尔登法环的战斗难度也可能会使其吃亏。(尽管塞尔达的解密难度也不是吃素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果这个情况出现,那今年对游戏玩家来说就又将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年份了。。


3. 荒野之息2承接上部作品的设计思路,继续稳扎稳打,进行稳步的游戏拓展和升级。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最有可能的情况。符合游戏开发的一贯节奏,符合塞尔达这个系列的发展习惯,同样也符合人们的预期。在艾尔登法环发售前,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荒野之息2将会是这样。但是,按照这个思路走的话,我认为荒野之息2有较大概率不能战胜艾尔登法环拿到年度游戏,除非这游戏的完成度等诸多小的方面实在做得太完美,这样才能和艾尔登法环扳一扳手腕。

但哪怕这样,荒野之息2的游戏质量也绝不可能低,只是败在今年的艾尔登法环太强。


接下来再说说战神5。


我不管很多玩家还有TGA的评审怎么看,我认为——就像我多次,反复说过的那样——战神在18年打赢大镖客2是不合理的。我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持同样的看法,哪怕这样的人也许在整个游戏圈里算不上大多数。

但这个回答的主题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尽管我对18年的TGA有不同看法,我也同样能明白战神的优秀之处在哪,而不是像某些极端分子一样一说到战神就是换皮怪,好像这游戏就一无是处一样。

我个人对战神的感受是,这游戏有着超一流,甚至是独一档的演出表现。这一点从奎爷开头在标题那一斧子砍下去就开始展露出来,一直到最后的游戏结束。演出是这部新战神的魂,而不是什么战斗,什么武器丰富,甚至不是剧情本身。

按照道理来说,战神的故事是一个非常TM的没有代入感的故事:你我这种普通人怎么代入一个杀人如麻的神?但玩过的朋友就知道,就那么怪,战神这游戏的代入感强的离谱,无论是初遇陌生人时打得天崩地裂的刺激,还是带着儿子,看他一路成长的过程,都让人身临其境。我对比过很多次战神和其他3A游戏,去看为啥战神的演出这么好,最后的结论是:战神的演出惊人不说了,而更重要的是它在不演出,就普通进行游戏流程时做了大量的工作让玩家不出戏。这包括你和怪物每次战斗的交互,包括你找矮子工匠升级武器时他说的每句话,动作,神态,更重要的是那个一直陪在你身边的儿子,他的行为,语言,动作,甚至是神态,都TM完全惟妙惟肖地演活了这个角色(尤其是他知道自己是神之后膨胀了那一段)。可以这么说,在这个游戏里,只要你自己不做什么出戏的事儿,那你就全程不会出戏,沉浸感爆棚。别看这个说的简单,做起来可极不容易。制作组要考虑到你在这个游戏里面精确到每分钟的行为,他才能设计出相应的环境反馈,从而让你感觉到沉浸。当然,也只有在线性流程的游戏中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我说这么大一段关于战神4为什么好的原因,其实也是在为它能否在今年战胜艾尔登法环做铺垫。因为,很遗憾的是,战神4除了上面说的独一档的演出水平之外,确实存在一些缺点。换皮怪就不说了,这里反映出来的是体量问题,要和艾尔登法环这样的体量怪物争年度,体量小了我相信玩家绝不会买账。另外的缺点——也许不能算缺点吧,就是相对荒野之息和法环来说,战神其实是没什么创新的。没错,它相对于自己的前作创新了,视角都变了。但战神4到战神5,这一点就自然不作数了。而如果把战神横向和其他游戏对比,那可以说他的创新就是0:所有的游戏内容,元素我们都可以找到参考物。当然,战神把它们都打磨得很好,但这不是能和荒野之息和法环竞争的理由。


那是不是说战神5就一定打不过野吹2和法环呢?在我看来也不是那么绝对。一开始我就说了,我还是会给战神5-10%的胜算。这个胜算在哪?

我认为,还是要回到它的强项,演出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演出效果其实正好是荒野之息和法环这种日本公司作品的共同弱点,或者是他们刻意放弃的点。魂游戏一向对演出的全部理解就是“BOSS登场时做段CG”,而至于什么NPC对话啊,剧情发展啊,能让NPC脑袋跟着你转就不错了。而塞尔达系列就更不用说了,咱们这游戏就是打怪兽救公主。荒野之息给了一段四英杰的故事就已经是违反祖训了。

而圣莫妮卡和他类似的这种西方工作室,一向把演出看得比天还重,这才能做出战神,最后生还者这种游戏性一目了然,重点全放在演出效果上的游戏。典型例子就是奇迹2里艾莉脱衣服,还有那根简直离谱的绳子。

我知道有的玩家会说了,游戏性是最重要的,关注这些演出啊剧情什么的都邪道,凭这个得年度更是别想。但我倒不这么认为。演出能做到R星,圣莫妮卡和顽皮狗这种离谱的程度,是配得上年度游戏这个称号的。游戏行业的发展不能只有一个方向。日式对游戏性的追求当然是一个很好很正确的方向,但你不能说传统西方游戏对画面表现力,对剧情演出的追求就没意义。别的不说,我敢说一个游戏性做到极致的游戏,也许会获得所有玩家的赞赏,但它破不了圈,它还是个游戏;而一个把画面演出做到一个离谱的程度——我是说真正的离谱,比如以假乱真——的游戏,它是有可能破圈的,它是有可能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作用的。

当然以上就扯得有点远了。说回来就是,战神5我不认为他会在游戏性上有多大的创新,也不认为他能在这一点上和法环和野吹2有一战之力。但是那5-10%的机会在于他的演出能做得多好。能不能在战神4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能不能让我们看到,西方制作组对于基于他们对游戏的独特理解创造出一个更加离谱的产物。

这是一个和法环和荒野之息不同的方向,这条路上的前辈是战神4自己,还有最后生还者系列,荒野大镖客系列,神海系列,甚至还有底特律变人这种互动电影类的作品。我不认为这种游戏发展的不同路线有高低之分,但确实不好比较。然而,法环和塞尔达已经在他们的路上走到了最前面,那战神5要赢,至少也要走到自己这条路的最前面。这是毫无疑问的。很明显,这个可能性确实也不高。


至于其他游戏,我也随便说一嘴。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玩家对B社还抱有希望。我真的不太理解。我以前写过一篇骂B社的回答。现在我可能情绪没那么激动,更加平静了,但是我的基本观点没什么改变。B社这公司的上古卷轴5是好作品没错,但这个作品已经过去10年了。这10年里游戏界发展的情况我们有目共睹,我们见到了无数突破想象的优秀游戏。B社干了什么?B社做了一个辐射4,也许还算优秀,但能不能进这10年的前20都不好说。然后又出了个辐射76,这不是笑话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辐射76是不是对辐射4的素材复用?也就是说,他们这10年里,就弄了个辐射4+76,优秀程度离友商也有较大的距离。

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有很多玩家还在迷信B社,迷信“星空”能开启B社的新一个十年。我真的不是很理解。10年啊。10年前我才毕业没多久,现在孩子都2岁了。读这篇文章的你,10年前你在干什么?这10年你换了几次工作?到底凭什么认为10年前那个做上古卷轴的B社仍然是同一个B社,那帮游戏设计者就坐在B社办公室里面不肯走,他们还会给你做出同一个水平的星空出来?更不用说,B社这个制作组在很多时候让我觉得荒谬的可笑,Todd这个人给我的感觉也极不靠谱,例如我经常看到的关于星空的新闻是,“XX活动上将没有星空的新闻”。。。这都啥玩意儿啊?并且现在说11月发售,这只剩下不到8个月了,星空这游戏只有几张概念图。。唉,我有时真的很可怜B社的粉丝,尤其是对他们还抱有巨大信心的粉丝。

至于星空能不能拿年度。。。。那我这么说吧,我认为星空这游戏能按时推出的可能性在10%。星空推出后,能拿年度的可能性在10%。也就是说,星空拿年度的可能性在1%。当然了,如果我被打脸了,我会很高兴地看到又有一款新IP神作。

不过目前,我甚至认为 霍格沃兹的遗产拿年度的概率都比星空高。。至少霍格沃兹的遗产拿出了实机演示,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而我也是哈利波特的粉丝。。。哈哈。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才 3 月。我觉得判断年度最佳游戏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毕竟,今年还剩四分之三的时间,完全有可能出现更厉害的游戏。


user avatar   dio-7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摇杆&TGA双料最佳的可能性很大

金摇杆不用多说

之前都把历史最佳给了黑魂1

老头环不是金摇杆年度最佳才是怪事

至于TGA,他们也不是什么学院派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

这次FS和马丁的跨界合作是业内难得一见的奇景

全世界(尤其美国)那么多老爷子的粉丝

人这么大年纪又是第一次参与原创游戏的开发

而且这游戏本身的品质也并不拉胯

全球半个月狂卖1200W份

这是一个多好的行业传奇故事

如果你是TGA的主办人和评委,你会让这种作品陪跑?

我觉得如果不是疫情,他们可能都会请马丁去现场

这么好的提振知名度的机会傻子才会放过

其他游戏品质再高也很难有这种效果

而且这可能会鼓励更多的游戏厂商进行跨界合作

让更多文学和影视界的人才加入这个新兴行业

甚至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电子游戏业的影响力

从这些角度来综合考虑的话

TGA已经内定老头环为年度最佳我都不会感到奇怪


当然这一切对于万代和老贼来说其实不太重要

事实上他们已经赚麻了


user avatar   aced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2年年度游戏竞选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四个种子选手最大的对手不是彼此,而是自己的前辈

游戏界冠军有个不成文的规律:续作输三成,指的是如果有两款游戏综合素质相近,其中一款是完全新作而另一款是成功IP的续作,那么冠军大概率会给前者,一是因为鼓励创新,二是因为续作大多是在现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出生起点就比同龄人高一大截,相对于靠着丰厚资源获得成功的富二代,人们往往更欣赏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更现实的是,《荒野之息2》和《战神5》的前作都是年度游戏,换句话说这俩天生就是富二代中的天花板,过高的起点会使他们的优秀变的理所应当,只要这两作的核心玩法变化不大,《艾尔登法环》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新青年胜出的概率就很高

一款游戏的内容基本都可以拆分为剧情&玩法&美术效果三大块,《艾尔登法环》的剧情是新的(并且很不错,不过要去贴吧&B站看完整的解析),玩法是新的(虽然有魂系列历代作品的影子,但至少不是魂1→魂3这种升级),美术效果是新的,所以在各方面来看都是一款继往开来的作品,很有冠军相

作为战神老粉,当年玩《战神4》基本和最近两周玩《艾尔登法环》一样暗无天日连轴转的通宵,再加上《战神5》是北欧篇的终章,我相信它会是一个很棒的游戏,但是更多的是在前作基础上优化&进步,剧情&玩法&美术效果应该都不会给人以“卧槽”的进步程度。其实索尼的游戏近年来都是这样,只要玩了初代就可以猜到二代的升级程度,包括但不限于《最后的生还者》《地平线》,以及还没出的《对马岛之鬼2》《漫威蜘蛛侠2》……优点是稳定,缺点是很稳定

同理,《荒野之息2》的美术&剧情应该也不会有相较于前作颠覆性的进步,决胜的点在于玩法这一块老任能不能继续整出点惊天动地的新玩意,说来有趣,《荒野之息2》最大的缺点很可能是前作太优秀所以进步不明显

《星域》,虽然它是目前种子选手里唯一一个定档的游戏,但是公布四年以来截止目前没有一个实机预告,能找到的只有原画+不疼不痒的开发者访谈,各位可以去starfield吧看看,由于消息十分稀少+粉丝过于饥渴,这四年来吧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已经快从玩法机制到故事背景YY出一个完整的游戏了,最近逐渐有疯魔的趋势,开始考虑在游戏里抠脚是用alt+F4舒服还是shift+鼠标左键符合逻辑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成为GOTY现在下定论太早,毕竟还有其他游戏今年要出。

但进入候选是铁定的。

法环做GOTY的概率是很高的。GOTY和奥斯卡有点像,有点学院派,对游戏本身对行业的推动和创新很重视,而不仅仅是好玩、火爆、声大、砸钱。

当年大表哥2落败于战神4,塞尔达旷野之息无争议横扫,以及争议巨大的美国末日2,其实就是这种GOTY学院派标准的体现。法环对开放式世界这一模式有所创新,首次展现了黑魂式的箱庭式关卡放到开放世界的尺度如何处理,在GOTY是有加分的。

而地平线2和战神诸神黄昏,拿GOTY概率很小,这两作都是四平八稳的续作,最多拿几个技术奖。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离完美的全能本还差几步?——华硕 天选3评测(i7+3070版)

天选系列从诞生至今,一直有着极高的讨论度和不错的销量。无论是二次元属性的天选姬,还是备受好评的「魔幻青」配色都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天选系列的前2代总有着特殊的引发讨论技巧:

1代面世时除了其首发AMD的4000系CPU之外,那块45%NTSC色域的144Hz屏幕也成功打破了「高刷屏都是好屏幕」的定律,QLC表面固态硬盘也是2020年华硕非常独家的特色;

2代改进了屏幕刷新率,换上了TLC固态,但性能释放沦为了2021年游戏本基石单位,不支持独显直连更是进一步奠定了其稳定的地位。

这些并没有妨碍天选系列不错的销量,也好在产品经理没有躺在销量数据和拥趸的支持之上,在这次的3代做出了不小的进步。

独显直连有了,性能释放好了,机身还更轻薄了,青天就有了!(x

购入渠道

这次的首发供货非常少,京东渠道出货不到1万台。我是从咸鱼加价400入手的。(可能是经历了去年,居然感觉加价400完全可以接受…)

配置一览

表格漏写了,机器网卡是Intel的AX201

对这样高功耗的i7-12700H、RTX 3070,同时还能有90Wh的电池,机身做到了2.05kg,重量控制非常好。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起到部分全能本的职能。

最遗憾的是不支持PD充电。

故外带时要带上1斤4两的240瓦适配器,出行重量骤增。

测试环境/跑分原则

室温保持在24.0°C~26.0°C之间(空调调温,没法做到恒温,望见谅)。

机器在控制台中有3个模式可以选「安静模式」、「性能模式」和「狂飙模式」,可用Fn+F5进行切换。

若无,测试均采用「增强模式」。

除了续航测试使用「集显输出」(iGPU)之外,其他测试均开启MUX的「独显直连」选项。

「独显直连」图形性能更好,「混合输出」续航更好。

所有跑分、帧数测试都会重复5次,每次跑完后静置5分钟再开始下一次,取最高分。

外观

英特尔版天选3的3070显卡只有「日蚀灰」配色可选,无魔幻青。黑色有个小缺点,就是手上的油容易沾染,看上去比较明显。幸好比较好擦。

A面有LOGO「TX」代表天选(和企鹅没啥关系),位于上部。

B面&屏幕素质

B面为一块2160*1440分辨率、165Hz刷新率的屏幕。没有采用16:10的屏幕稍有可惜,下巴2指宽。

屏幕来自京东方。

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色域容积142.7%sRGB、101.1%DCI P3;色域覆盖99.9%sRGB、98.9%DCI P3。

sRGB基准下,色准并不理想。有条件的话最好自行校色。

屏幕最高亮度为310尼特,边缘仅250尼特左右,在同定位&同价位游戏本里明显偏低。


C面键盘布局

键盘布局方面,风格延续上一代,WASD采用了反色设计。方向键半高。空格左半部分的突出被取消。数字小键盘相对完整,Delete和小键盘切换按键被做到了一起,对我来说需要适应。键盘手感回弹偏软。

最大可开合角度如图。

机器有运输模式,不插电无法直接开机。

CPU:i7-12700H(90W)

之前已经测过了,而这也不会是最后一台,应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时间内很熟悉很主流的CPU。

15轮R20:稳定分6622

除了开头2次之外,之后基本稳定在6620分左右,取后5轮中位数6622。

观察功耗可以发现,第一次较高,第二次逐步下降到100W,第三次出现波动,第四次开始比较平稳,打包功耗90W,IA大约83W,符合跑分曲线。

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频率,橙线小核频率)

R23跑分:多核16619,单核1803

功耗表现如图(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橙线小核)

显卡:RTX 3070(140W)

RTX 3070是我心目中笔记本最值得选购的旗舰级显卡,处于一个性能与价格的甜区。

跑分

TimeSpy图形分 10261分

FSE图形分:13134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6637

游戏表现实测

网游

测了DOTA2、CSGO和《彩虹六号·围攻》3款网游在1440P和1080P下的表现。

DOTA2:全最高特效,比赛编号6040722034,完美世界视角。

CSGO:开多核渲染,其他全部最低,创意工坊BenchMark。

彩虹六号围攻:全最高档,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网游部分的1080P和1440P分辨率下,帧数基本非常接近。可以任意按照自己喜好开高。

单机游戏

对比上面的网游,单机中,1440P和1080P分辨率下,帧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帧数和清晰度不可得兼。

续航测试

机器电池为90Wh。

把机器切换至核显输出,系统为「均衡模式」,中心亮度150尼特,开WIFI,关蓝牙,PC Mark 8的Conventional测试,办公场景下的中高负载,成绩比较接近实际使用。

实测续航为5小时15分,Conventional 3.0 Score为3572分。

还好买了个延时相机,现在拍续航方便多了,不再担心错过

烤机/散热测试

室温在25°C附近。

单烤CPU

使用AIDA64中的Stress FPU单烤CPU。

20分钟后,CPU功耗为90W,温度为87°C,大核3.6GHz,小核2.9GHz。

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小插曲:单烤CPU期间,桌面突然变成一片白…我寻思又不是海涛,给我看一片纯白干甚…之后在任务管理器启动Explorer才恢复正常。

单烤期间功耗如图。

前期会冲到115W左右,前3分钟会保持在约100W(中间有过瞬间掉下去),之后稳定在90W。


单烤显卡

使用Furmark 1.10.6(比较老的版本了,只不过我之前电脑都用这个烤的,所以暂时还没换新版本)。

关抗锯齿、1920*1080、勾选Burn-in和X Burn-in。

20分钟后,GPU温度75.8°C,功耗139.5W,频率1260MHz。

除了偶尔掉到过125W左右,其他时间基本全程在140W左右。

双烤

同时进行上面2项测试。数据取20-30分钟的平均值。

CPU功耗48W,温度为82°C,大核频率2.54GHz,小核频率2.29GHz。

GPU功耗115W,温度78.1°C,频率837MHz。

CPU功耗、GPU功耗与总功耗如图。

从110秒左右开始区域稳定,达到CPU 48W加上GPU 115W的功耗水平。

测试时电脑和分贝仪有固定位置,大概是在这个位置关系,比较接近人耳所听到的噪音,可能会比其他测试者的数据低一些。

烤机全程最高为52.3分贝,总体还算可以接受的水平。

此时键盘表面温度如图。

腕托为室温,WASD区域仅30°C附近比较低,键盘最热的区域在上部,键帽最高温在F8按钮名为48.4°C。中间有一个倒三角区域相对偏热,其他的地方温度都不算很高。

另外,这台机器用瓶盖垫高机身之后,双烤成绩上除了CPU和GPU的频率稍微提高,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致,可能是原本已经有4个出风口充分散热的关系,底壳基本不出风。


拆机

拆机不难,机器底面除了右下角的螺丝之外的11颗螺丝全部拧下。

注意拆的时候右下角一颗螺丝是和后盖一体的,无法取下,但一定一定也要拧松。

先从这个螺丝周围开始撬开,右边撬开之后就比较方便可以拆下了。

机器为双风扇、五热管、四出风口的散热设计。贴纸下面有硬盘和内存。

内存

我这台机器内存是三星的,跑分如图。读写都在56GB/s左右,延迟102.3ns偏高(DDR5目前的通病)

硬盘

硬盘为美光的3400,大文件读写的跑分如图。

ASSSD的10GB读写跑分如图。

CrystalDiskMark的32GB读写跑分如图。

硬盘初始状态没有分盘,全部在一个C盘下,还剩余396GB(图为393是因为我装了测试软件)

机器总结部分

优点

1.机身轻

一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机器总体的重量比以往任何一台15.6寸的3070游戏本都要明显轻,这种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在这样的机身重量下,双烤成绩弱于部分更重、更大的游戏本,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游戏表现达到主流水准

双烤47+115不算特别出色,但已经完全不拉跨了。相比于上一代天选2的3070,那这一代进步非常明显。

游戏的表现也都达到了主流水平。除了个别像2077这样优化不好的游戏,或者像《全战·三国》这样同屏单位多的游戏,其他大部分单机游戏都能1440p开预设的高档位拿到60帧以上,这个成绩是很令人满意的。

3.散热和隔热还行

键盘的键帽温度热区在中间,基本避开了WASD部分,而且腕托很凉快。

同时,噪音比想象中要小很多,也不是特别吵的那种,使用体验是OK的。

缺点

1.屏幕素质有待提高

当价格来到五位数的时候,我认为屏幕最高亮度至少也得有350尼特吧…310尼特真的有点拿不出手了,这点真的不得行啊。

机器的其他硬件已经都没啥问题了,硬盘、内存都没缩,网卡也是AX201,但就是这个屏幕给了个300尼特屏…淦…

同时,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在色彩管理上基本没花心思和力气,非常放任。

2.不支持PD充电

这点其实是我感觉特别难受,要是这台机器支持PD,那我就不出二手留下自用了。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明明ROG是支持PD的,而且之后会发售的天选Air也是支持PD的,天选3不支持PD完全是有意而为之的选择,真的感觉很不爽…

这样一来,机身轻的优势完全被不支持PD给削了一大部分。

左:65W GaN;中:100W GaN;右:天选3适配器

我要是出趟门,你猜我更愿意带这三个充电器里左边这两个,还是右边这个?

尤其对我这种有紫米20充电宝的,我就更希望会支持PD了,这样找不到插头还能用充电宝应急。

3.i7+3070版目前只有一个配色

不是很清楚为啥机器没有天选3经典的「魔幻青」配色。倒不是我多喜欢这个颜值,只是黑色真的容易看起来脏。

而且锐龙版3070也有,怎么这Intel版的3070就没这个颜色了…很奇怪。

缺货,需要加价

这个没啥好说的,英特尔版京东放货7000台,锐龙版甚至不到5000台…目前需要加价购买。

购买建议

总得来说,天选3是天选最均衡的一代,这次测试的3070版表现也远超个人的预期。

由于个人原因经常在多个城市之间来往,手头的17.3寸笔记本多有不便,今年也一直在考虑换一台笔记本。天选3差一点就成了我的落脚处,可惜最终由于屏幕不够亮、不支持PD两个主要原因,算是擦肩而过了…

总得来说,如果你对天选系列的外观垂涎已久,那天选3就是目前最值得购买的一代。

如果你需要当一个便携的全能本来用,那记得要把适配器重量也考虑在内。

如果上面提到的2个问题你不在意,又需要换一台12代的新3070游戏本,那目前天选3的3070版是值得考虑的。


至于上面提的2个主要缺点,大家多吐槽吐槽,按照天选以往每年的进步来看,说不定天选4就会更好。


这台机器,原价10299,我10700入手,按惯例一般是自刀300。

不过这台机器涨价买,而我无论如何都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二手价高于首发价,会有点良心不安,因此折价500,按10200出。

等我视频做完就会放上海鲜二手平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蹲一下。




  

相关话题

  只狼为什么不认识弦一郎和永真? 
  《艾尔登法环》都有哪些不实用的武器? 
  如何评价《只狼:影逝二度》的剧情? 
  《艾尔登法环》到底讲述了怎么样的一个世界? 
  只狼第一个武士大将死了二十多次没过,朋友死了一次就过了。这个游戏是不是不适合我? 
  为什么从《黑暗之魂》系列到《艾尔登法环》,防火女们都有眼疾? 
  《黑神话》有希望达到《艾尔登法环》的水平吗? 
  如何看待游戏《艾尔登法环》Steam 同时在线人数突破 76 万,列 Steam 史上第七? 
  游戏《艾尔登法环》推出 1.03 版本更新,你如何评价这次更新的内容与优化? 
  《艾尔登法环》都有哪些不实用的武器? 

前一个讨论
《原神》玩家不会觉得丘丘人很可怜吗?
下一个讨论
听说现在腾讯的新游戏立项都是用ue4引擎是真的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