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海本轮疫情和深圳疫情起点时间相近,为何深圳较快的控制住了疫情?两地防控政策有何不同? 第2页

           

user avatar   chen-chen-chen-47-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请不要恶意对比


user avatar   wakeup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不同角度的。

深圳这波虽然停摆了一周,但食材短缺只持续了一天多一点点,而且这短缺还是短期恐慌性购买导致的,第二天开始就随便买了,不过因为太多单要配送导致小哥不够,时效性受到了不少影响。还有就是盒马真的垃圾,麦德龙可以预订第二天配送盒马就只能当天,垃圾。

实际上除非长期封控,大城市本是不应该出现食材短缺的,毕竟消耗量也没变化。但奈何不了人们都会扎堆超量购买,导致原来的供给量不够,导致货架清空,于是之前没抢的也担忧了起来,加入抢购队伍。

深圳这次没有引起这种恶性循环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两个。一是显然在停摆前做过准备,供应量大了不少,二是之前有过一次类似情况,但那次临时调了三倍的供应量来填缺口。许多人应该记忆犹新,前一天扫了几千的货结果第二天货架又满了,很受挫败。于是这次大家扫货热情并不大。

另外,停摆那几天其实外卖是完全正常运作的,八合里出了全场半价,乐凯撒买一送一,但在我想点乐凯撒的时候发现他们美团上打烊了,打电话问才知道他们爆单了……

我还点了杯拉瓦萨的拿铁,所以看到说上海解封喝咖啡的时候,感觉自己头一次在品位上能摸到上海的屁股了。


user avatar   hua-xia-ying-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龄化,是一件非常需要进一步重视的事。

深圳60岁以上人口是94万(常住人口1756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36%),而上海是582万(常住人口2487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3.4%)。

老年人的数量绝对差距。

最近亲身感受是,医护和基层力量为了一个老年人所投入的精力和工作量,比10个甚至更多年轻人都多。

听闻深圳的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社区网格员上门要求做核酸。

一般来说,如果要求做核酸,年轻人大都积极响应,同时也是迫于工作生活需要,必须去完成并手持48h核酸报告——很多单位企业也都有要求。

可老年人因为不用上班,有疫情下也可以不坐公共交通,人就在社区周围晃悠遛弯,没有什么场合需要用到出具核酸报告,那么就有可能真的不做,黄码?黄就黄呗。而且也确实有失能老人的情况。——所以上门是确有必要的。

然后,老人可能还不会使用核酸检测二维码,你得手把手教。60来岁的老人还算年轻,基本体能和智能手机使用都没问题。可要是80岁呢——这个岁数的老人可能智能手机都没有,搞不好还要你用你的手机帮忙。

而且很多老人有基础疾病,要定期配药,乃至上医院定期治疗,都需要基层力量去解决——一个被封小区假如有500个需要配药的老人,有50个需要定期去医院的老人,那么又需要多少人力?其中是否会有疏漏拖延引发的悲剧呢?

我并不是说指责老年人,跟不上时代,没被必要约束就可能不去,这都是人性和现实。

当然,影响疫情控制的因素可能很多。我并不是说疫情前期管控没有疏漏——华亭宾馆的事在那摆着。

但仅仅582万老年人,可能就足以吃干所有医疗和基层资源优势,还补不上。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主要大城市中,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压倒性的超过其他城市,包括北京。

当然,有些小城市老龄化程度可能还要更高,但相应的,这些城市的人流物流相对较少,在疫情防控方面算是“功过相抵”了——可别忘了,如果谈起经济,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年轻人是生产力,是最遵守规则,最跟得上新时代信息化管理模式,沟通成本最小,交互争议最低,达成建设性共识最容易的群体。

年轻的人是最大的希望,是最优质的社会发展要素,希望社会能够用好他们。


user avatar   sun-hao-16-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句马后炮的话。

其实上海这次搞成这样根本就早有苗头。

那就是境外人员隔离期乱跑,导致小范围疫情扩散,然而上海根本没有从重处罚。

在这轮疫情爆发之前,已经出现很多次了,境外人员乱跑。只是我记得比较清楚就有静安奶茶店一次,七宝有个香港偷跑回来的一次,七宝那次弄得还比较严重,那个偷跑回来的人居然在七宝活动了好几天才被发现感染新冠,这个女的还去了很多地方,你可想而知这期间害了多少商铺。

如果早点狠狠处罚,并广而告之,这次可能就不会闹成这样。


user avatar   tao-yu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天突然出现的“开放or封闭”的所谓讨论,本质上就是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优先级倾向。

认为宁可“不作为”也不要“乱作为”的人在一边批评国内管控时候出现的乱象,一边幻想一个有秩序的稳步开放然后大家和和气气的赚到钱,只有几个我不知道不认识的倒霉鬼死了的美好世界。

认为宁可“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的人一边分分析国外不作为导致的各种严重后果,一边劝别人忍受乱作为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

本质上都是一句话:没疼到自己身上关我屁事。

不作为让那些有余力的人也要面对生死,所以他们着急。

乱作为让那些快被折腾死的人顶不下去,所以他们着急。

可是两边撕的激烈,为什么就不能冷静下来想想,这世界上还有一条路,叫有效作为

明明能靠冷静高效的行动将每次突发疫情控制在短时间小范围内,为什么有些地方就是能搞出瞒报、躺平、精准防疫、疯狂引入之类的骚操作?

具体原因我有一个猜想,但是这个猜想说出来答案又要没,我就不费这个时间打字了。


user avatar   lin-lu-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竟然觉得他说的话好有道理!

武汉特么的当年封城是为什么!!!

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认识和勇气,到底是为什么!!!

大武汉这个农村跟大某地的差距真的是啊,质的差距啊!!!

因为上海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举足轻重,是牵一发而动全球的战略城市。

深圳就是个富起来的小渔村,有点吧子钱而已。

什么还有封过城的西安石家庄等等等等?

有点数好么,你们是什么资格跟上海提?

什么还有最惨的封城的武汉?

得嘞,你以为还是教员当年的三镇?早不算个啥啦!

以上手动狗头。


上海此次的奇葩之举,打破了我对它所尝试的社会生活与新冠最大化共存的模式的期待,你一个城市接种率如何,无症状如何,都不能去那你的锅去祸害别的地方。一直以来中国在应对新冠的一个有效举措就是健康码和行程码,风险区等级不同,对应的防控措施不同,现在的上海,已经是全国都知道那是高风险了,但是健康码和行程码不想知道。

好,我们回忆一下。

前几天,湖北十堰出现一例新冠无症状的人,来自上海,据说,这个人是从上海赶回来去当地最大的医院给父母签字做手术的,他的健康码行程码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因为十堰这个城市对外地进入的管理特别严,在高铁站出口有专人一个闸机口一个人盯着看的,所以他被发现是上海来的,于是隔离,隔离的当天,阳性。

湖北十堰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得益于他们一直以来严管,他们抓住了这个漏洞,不然等这个人到医院签了字,再查出来阳性,十堰就是完了,因为那家三甲医院是整个鄂西北最大的存在,还辐射到安康和淅川地区。这些地区比不上魔都,它们是没有办法应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的。

再对比一下武汉的防疫,个人觉得漏洞太大,迟早要再出事。

武汉的火车站,至少汉口站,出站是一窝蜂的,从来没有一个闸口一个专门的防疫人员顶着,只有两个保安和几个铁路的工作人员,还是负责看你的车票的,尽管树了个大牌子写着风险区的地方,要求单独申报,但是你申报不申报并没人管。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两码都是绿码,随便你来自哪里,尽管走,畅通无阻。

这在全国都遵守风险区划分的情况下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呢?漏洞就出来了,一个来自上海浦东(据说是目前疫情最厉害的地方?)的人,因为双码绿色,所以顺利进入武汉,开启自由行,完了又顺利返回上海,因为上海不像北京要做了核酸才能回去,于是,等这个人回上海之后的某一天的某种原因,他去做了核酸,成为上海的无症状者,而同时期的武汉,正因为突然冒出一大片的核酸阳性又查不到源头而处于暴走状态,只能再度宣布封区,全员核酸1234轮。

这绝不是武汉一个城市会面临的问题。

但这绝对是上海在这次应对中最过分的地方。

你自己怎么着都行,外地的惊讶你学也好,你鄙视也好,都是你的事情,你要考虑到你的行为给外地带来的巨大危险。

两码这个连北京都没有搞过,偏偏上海,把两码的信用度打到最低,非常非常恶劣,你想想以前,看码就行,现在?

你自己如何风轻云淡都没问题,你提高你的确诊标准也行,但是好歹想想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三线四线城市,没有那么高的人均床位,没有文武双全的专家,没有那么高的疫苗接种率,你可以骂他们素质低不打疫苗,但是这都不是你把自己的人祸转给人家的理由。

谁不养家,谁不拼命活着呢?

最后,不要因为某人就说了句喜闻乐见的党员先上,加班要给钱,就捧上天,不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啥,一天到晚的嘴瓢。


user avatar   xblackfai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区别简直不要太大,深圳居民,刚好在上海过了一个春节,然后2月底至3月11在上海出差了两周,结论: 深圳防疫做的更好。

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疫情真的可以说是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前后,我全都经历了。

在深圳,如果小区内有出现密接,会立刻封楼+全员核酸,大概从年后吧,别的城市还在讨论绿码出行的时候,深圳其实已经实行48小时核酸,后面直接24小时+扫码打卡,基本一天一检,嗓子都快被捅冒烟了,但大家也毫无怨言,狂风暴雨天寒地冻都在排队,只求别再新增耽误搞钱。

然而上海,入沪和出行只看绿码,甚至大部分压根都不看(离深和入深需要48小时,机场落地直检核酸)同阶段的3月,深圳超过48小时就会变黄码,进出基本出示核酸+打卡,在我刚到上海粤康码超过48小时变黄的时候,随申办依旧绿意盎然。

春节那会,深圳和上海情况都差不多,但深圳进任何场合出示绿码至少有一年以上了吧,然而上海,大年三十去吃年夜饭,进入大楼时,我们主动出示绿码,人家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们……印象中除了去海洋公园和迪士尼,任何场所就没有需要绿码的。

在3月上海疫情爆发期时,整个区域竟然都没有核酸检测点,只能靠自觉去医院(深圳到处都有检测点),而且在3月10号之前,自觉去做核酸的人寥寥无几。Ps: 做核酸时还发生一个小插曲,因为没几个人排队,看着有两支长签,就问了一句,是要捅鼻子吗,结果医护人员把拆开的包装往桌上一扔:你做不做,不做就去那边退款……这跟在深圳当一次“小队长”医护人员等你拍照还会笑称要发个朋友圈的态度简直不要太明显。

很多人说上海是精准防控,但实际上呢,我所在的区域,同小区隔壁栋出现了密接,还是无意中下楼遛狗的时候发现的,但也只是封控了那一栋,其他人该干嘛干嘛,进出小区依旧连绿码都不看,想做核酸还是得自觉去医院,莫名会让人有种不安的氛围笼罩感,然后在我离沪的第二天,那栋楼被确诊了,小区被隔离至今,如果不是家人后面告知,我们可能压根不知道这里发生过疫情,为什么会外溢严重,大概这也算是一种原因吧……

这期间,经过了湖南一趟再返回深圳,再经历深圳停摆一周,这一周说恐慌我其实是没有感觉的,除了通知的当晚听说超市空了,我们隔天去超市也还算正常,停摆第二天的菜还比以往更多更新鲜了,深圳的朋友圈都是群嘲,在外省人看来深圳封了,但我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只是停了堂食和交通,这周的日常就是居家办公,下楼做核酸,买菜做饭,对于打工人来说,甚至还有一点点爽……所以今天看到浦东超市这个热搜很感触。

再就是,11号从上海飞湖南,湖南也是落地直检,回老家呆了两天(均有报备),以及返回深圳之后,不管是老家的派出所,还是深圳的社区,都会各种工作人员电话一一核实跟进,但上海是没有的……当然啦,作为一个合格的深圳市民,无论是在深圳还是在外地,核酸检测,没有停过。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码黄了,因为我10号11号均做了核酸,湖南的政策是137,我理解的是11号,然鹅刚过了24小时,我就黄了,当时在老家医院发生了戏剧的一幕,医院保安和登记的医护人员,一听我们是深圳上海来的又是黄码,噼里啪啦对着对讲机一顿轰炸,然后给我们开路去停车,又喊着医护人员跟随,那阵战我们都吓到了,路人也是一脸懵的看着我们……

提起这一幕,只是想起之前网上很多说要共存的声音,能生活在大城市,确实能看到世界的多样化,但可能不明白对全国小城市来说疫情意味着什么。

PPs: 13号从湖南自驾回深圳的时候,进入深圳区内,连服务区独立的公共厕所都有专门人员看守,单看绿码和行程码都不行,必要求24小时核酸,因为异地核酸码不会那么快显示,如果不是最后在医院的公众号上找到了核酸检测结果,我们可能连厕所都上不了……

现在过去半个多月了,想起来都还会有一种后怕,如果不是刚好11号离沪,我可能已经被隔离,如果不是期间坚持做核酸,我可能已经成为老家的罪人,在上海那两周的感觉,与其说是精准,不如说是放养不管,有时候也很不明白那些共存的声音,明明共存带来的后果,比防疫的后果要更严重,可能我只是个普通人,但至少在两个城市的对比下,让我觉得深圳会更有安全感。


更新一下。

前几天跟上海的家人视频,问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家人说27号的时候短暂解封了一小会,猜测四月初有望解封,然鹅,刚到了4月1号,之前有密接的隔壁栋,直接又确诊了两个,继续喜提14天隔离。

家人说目前买菜没有那么难,也就是每天早上五六点起来app下单,然后送过来……

而我这边的情况是,这周又连续有龙华和民治以及我们社区的三波人来做流调,第一波差点要通知我隔离,但是看我回深圳已经半个多月了,加上我之前几乎每天都有做核酸(貌似第三波是因为我超过48小时没做核酸?)那边能看到我的日期,然后鼓励我继续每天做核酸。

再就是回深圳这段时间,做核酸比以前更严格了,因为之前有出现代替做核酸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做核酸的时候除了基本信息,还要求出示身份证,这大概也是深圳独有了吧。


user avatar   database-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精准、优等生的名声 耽误了上海。

而实际的 上层规划安排+基层管理执行 水平,决定了实际效果。

就难度来说,深圳上海都有大量的闭环管理的正规入境人员,但深圳更有 每天上千人次的跨境货车司机(不服从管理),还有漫长水陆边界偷渡过来的人(根本管不了)。

谁都想精准,但能不能精准是客观条件(病毒传染性毒性,自己的流调能力,当时实际的散发程度)决定的。

刻舟求剑害人(外溢)害己(+2+2+2,医院挤兑暂停)。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才是好猫。

精准全民,能控制住疫情的才是正确做法。

精准能控制住,是省钱的好做法。

精准控制不住,是高估自己的错误做法,延误战机:越晚越难控制,扩散越大 控制的成本越高。


user avatar   xiao-bo-7-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疫情#

简单地说,到今天3.30为止,上海的防控策略,仍然不是“尽可能地减少感染”,而是“在不得不封控的情况下,仍然会造成大范围的感染”(不是说这是主观愿望,而是说现行政策的结果)


首先,


沪式鸳鸯锅,东西政策各不相同。东侧封测,西侧在自由……


西侧没有传染源吗?如果有,为什么不先封控?做不到还是不想做?


好,你可以告诉我检测能力有限,这个我理解并接受。但是,为什么不能先同时封浦西???为什么要放任浦西自由传染五天???封控可以限制传染源,可以切断传播途径,可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什么不做???


嫌感染人数太少?准备最终感染多少人?现在马上封,最终感染总数大约会达到10万(应该只多不少)


嫌封控压力太大?准备让多少人支援上海?十万够吗?要不要帮你申请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嫌⋯算了


对,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嘛,所以居民有感染的自由!


躺平就不影响居民生活了?谁教你的?哪里的数据显示放任新冠感染损失不大?哪个躺平的国家经济在恢复?你说出来先!这不是不讲实事求是又是什么?你是生活在欧美吗?


或者,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得不封控,但又特别想躺平,所以放任尽量多的人感染,万一到时候封无可封,嘻嘻嘻,就躺平共存了。”


又或者,医保资金买2300的进口药买得不够多,买准确率60%的自测盒买得不够多。呵呵……


总之,就是有人想共存+有人小市民思想+有人思想大滑坡


其次,


当然,这里会有很多人来杠“探索(精准防控)防疫新措施”,“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呵呵,得了吧,别找借口了。


区域封锁+核酸检测+流调排查,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有效三件套。这个套路为什么可以成功?


因为区域封锁范围足够大,可以覆盖传染源可能污染的环境、可能感染的人。


因为核酸检测足够及时足够全面,可以尽早发现新病例,减少传播。


因为流调排查足够迅速,可以控制密接次密接,减少万一他们感染之后的再次“三件套”工作量及资源消耗。


上海干了什么?上海为了“不影响生活节奏”,这三点一个都没做到…或者说,“抱着侥幸心理,不科学地减轻了防控强度。”


其实,封控不彻底,等于彻底没封控。为什么自己复习中学生物吧。


也不要吹什么“上海是躺平式共存的实验地”。这就是推卸责任!上海的医疗资源是任何二三线城市可以比的?上海的经验,谁可以用?上海万一实验失败,再次清零的损失,比在其它城市实验小?上海实验过程的经济风险,比在其它城市实验小?上海做实验,不需要一个止损线,非要日增近5K才回到全面封控?哪有这样实验的?


防控的关键是什么?是所有手段够快,比病毒传播快。omicron代际间隔2天,你就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检测、流调,封控。否则,你只能追着病毒,看看指数增长曲线。


这里多说一句“探索精准防控方式”,看看深圳怎么做的。


深圳会围绕确诊病例的行踪划三区:


封控区:病例住处楼栋。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管控区:病例所在小区或类似范围。足不出区,分时出行。


防范区:病例小区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正常生活,加强检测。


相对来说,这样做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已经很小了。这次为什么觉得很大影响,其实是因为偷渡后躲藏起来的人,在城中村造成大范围传染。相应的,大白逐户确认人口,无人房屋贴封条,所有人48小时不核酸赋黄码。这几个办法都很有效。


总结一下,就是即不随意缩小封控范围,保证封了就有收获,也不需要次次全城停止。


再次,


上海差在哪里?


志愿者?没有听说有组织的


社区、物业配合?没有听说有像样的


政府民众一心清零?没有听说上海思想统一


深圳是有网络员明确地负责范围的。这个非常容易学,政府、街道安排一下,几天就熟悉了。


深圳有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员工,就地转社区工作人员,帮助社区工作。物业、居委会、志愿者分组协作、主动任事。


深圳能通过大数据,主动联系确认风险点情况。这个小城市不太好学,但是上海不应该做不到。


今天,还没听说上海政府有对应的安排,除了发动了一些民兵,还算好的。疫情第三年了,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组织,基本完全没有准备预案?我党最重要的手段“发动群众”,似乎是忘得一干二净了。


再再次,


谈一下部分人心心念的“西方已经当病毒不存在,我们只要躺平就能回到2019”,“防疫伤经济,躺平大发展”,“经常性封控,不是人类可以承受的”。


1、关于“躺平就回19年”


对于大多数智商不够高,信息不充分,思维不全面的人来说,当他有一个愿望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去寻找一些理由。只要这些理由指出了一个可能实现他愿望的方法,他们就会忽略这个可能性的大小,甚至不关心这个可能性是否存在,只会盲目地冲向这个可能性,嘴里大叫“我的愿望是好的,这个方法是可能的,不照办就是打压我”。


所以,才有“懂所有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学会所有炒股技巧,却炒成股东”,等等。一点不怪别人,只怪自己太主观。


对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唯心主义”。


2、关于“现行防疫政策影响与国际交流”


那么,请问一旦国内放开,欧美可能会是什么反应?


称赞中国与国际接轨?你要这么说,只能送上一句“幼稚”。


他们会马上大肆宣扬中国大爆发,断航、旅行禁令、媒体报道死亡人数(即使只有一个)。


与中国互相开放?你做什么清秋大梦呢?


天真。这水平,不要参与政策讨论了吧,欠缺基本认识与能力。


3、关于“防疫伤经济,躺平大发展。”


那如何论证躺平之后人们的社交、消费如旧,不受疫情影响?大家生病了仍然正常工作消费?这不就是“我只要赚我想赚的钱,哪管谁生病来谁去死”。


又或者,躺平的国家,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哪个超过我们?噢,如果你非要说“中国数据不可信”,那只能当你是耗材,拉黑了之。


4、关于“omicron是流感化的,可以不用专门防控。”


已知,美国基于百万人次的研究(详见 公众号“三个老爸实验室 ,拍照稀烂帮帮主 ”,他们引用的数据我反正信了):新冠病毒感染不存在终身免疫力,所以不可能群体免疫。躺平国家的人,每3-6个月会因抗体下降有机会重复感染。每次感染,5%重症,0.1%死亡。只要感染无论轻重,存在以下基础病可能:一年内2%新增糖尿病;肾功能约下降30%;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等等。而基础病会大大提高重症/死亡概率。


基于上述情况,问:多少次感染之后,死亡率提升致50%。(虽然这样问很不专业,但这可能性谁愿意赌一把?)


5、你们想躺平之前问过自己的爸妈、爷奶们吗?问过他们愿不愿意去试试20%甚至更高的老年人死亡率吗?你们凭什么替他们做决定?


呵呵,真可孝。


6、你们想躺平感染换个无敌于病毒,自然有人不想感染。


你们凭什么用自己的愿望,剥夺他人的权力?


因为你们会写文章煽动情绪?我呸!


最后,


去复习一下传大领䄂的神作《论持久战》吧。


当年与现在何其相似,只是敌人从日本侵略者,换成了新冠病毒。


这本来是一场战争,不可能速胜。我们需要时间来观察国外的情况、需要时间来等待药物研发。所以要统一思想,用已经证实有效的防疫手段争取胜利。我们已经用防控争取了两年全民疫苗的时间,这难道不是阶段性胜利?


天天吹“病毒长期存在,晚放不如早放”,不就是在说“日本人太强大,早投降还能曲线救国”。脸不会红还是姓汪?


抗疫两年了,大家应该对现实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了,放弃侥幸心理吧。真正平静地接受病毒的存在方式:起码在未来几年,都应该是“国内保持足够强度的防疫措施以便清零,国外该有的交流不拉下”。情况有明确变化再说吧。


即然抗疫是场战争,就不要幻想“经济不受影响,生活回到从前”,损失是必然的,只要继续抗疫的损失,比放任躺平的损失小,都应该坚持下去。胜利只会属于敢流血的人,或者说“任何低熵体都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然国家的确有责任重新调整社会分配方式,向部分社会群体倾斜政策,这个也刻不容稳。抗疫与抗战一样,离不开广泛的统一战线。


以上,

对于团结抗疫,讲一句圣母最让我佩服的话:“只有在这个选择中,人是大写的”。

希望你的人是大写的。


user avatar   xuan-yuan-mu-jian-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2020年新冠爆发以来,我们从各国疫情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真知灼见就是:“新冠病毒不讲政治”

早期我们不考虑政治经济因素,该怎么防疫就怎么防疫,成功把疫情压了下去。而相反的例子欧美各国也帮我们示范了一遍又一遍。

如今为什么疫情又在国内卷土重来了?因为有些城市试图跟病毒讲政治。

年后香港疫情爆发,随后深圳疫情爆发。深圳核酸测了一轮又一轮,确诊人数始终压不下来,上下沙天天都在新增为什么?我人在深圳,我认为深圳人心里都很清楚,当时政府顾虑zz因素下手是不够坚决的,直到后来封城(官方不承认那个是“封城”)时我判断他们是下了某种程度的决心,这才把这轮疫情压下去。

我不知道上海市政府现在在顾虑些什么东西,我只能说如果你试图跟病毒讲政治讲经济的话,那你后面疫情泛滥成什么样我都不意外,因为前车之鉴太多了。




           

相关话题

  这次疫情给中国带来哪些正面影响? 
  1 月 23 日山东济南新增 2 例本土确诊病例,系北京病例密接者,具体情况如何? 
  为什么部分人瞧不起深圳? 
  上海市政府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原局长龚道安受贿案一审开庭,将会面临哪些处罚? 
  如何看待山东各地支援上海蔬菜瓜果? 
  如何看待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报告:43 名新冠康复男性中 25% 出现精子减少,其中 20% 绝精?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去上海发展? 
  1 月 19 日北京新增 5 例本土核酸检测阳性,海淀、朝阳、房山、丰台相继出现感染者,目前情况如何? 
  如何评价文章《经历、情绪和思考,留学生逃难全记录:此生难忘的一路》? 
  去深圳当中小学老师的硕博高材生们,你们后悔了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张文宏发言,上海阳性感染者数量指数级增长趋势被打断,这意味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那么多预设立场的问题能登上热榜?有没有可能你在客场作战?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