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像CNN这样对比较年长的名人提前写好讣告新闻在媒体界是普遍现象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记者盖伊·特立斯写过一本书,叫做《被仰望与被遗忘的》,描写那些不为人知和脍炙人口的人物。其中有一个章节为我们介绍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媒体细分领域:讣告新闻记者。

与一般的新闻不同,讣告新闻报道的不是刚发生的事件,而是从未来报道过去。本书提到了一位专门从事讣告新闻写作的记者,奥尔登·惠特曼:

“当提前写好一篇优美的悼文后,他往往会按捺不住身为作者的得意之情,迫不及待地期望文中主人公尽快去世,这样他的大作就可公之于众了。必须说明的一点是,虽然这种想法会有损他的浪漫气质,但它确实在大多数悼文作者中极具代表性。”

书里还提到,从事讣告写作的圈子里还流行着一种“赌亡灵”的游戏,大家一起来打赌,看自己笔下讣告的主角那位先离开人世,一笔赌注可以达到300美元。

听到这句话,也许您会觉得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很冷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想,棺材铺老板,做寿衣的裁缝和入殓师,何尝不是如此呢?更何况,讣告记者所做的,绝非写好一篇讣告,然后日盼夜盼主角离世。讣告新闻,既然是一种新闻,就要考虑时效性和新闻价值。对此,本书写道:

“很自然,总有这样的一些人,惠特曼认为他们将不久于世,为他们写好了悼文,而他们却年复一年地活着;或许他们对世界的影响力或重要性日益下降,可他们却一如既往地活着。在这种情况下,用A. E.豪斯曼的话讲,这些人的名字就先于人死亡了。那么,惠特曼则保留对其悼文进行更新修正的权利。”

关于讣告新闻这个行业,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则:绝不能让任何人提前读为他们写好的悼文。美国记者埃尔默·戴维斯说过“人一旦读过自己的悼文,就决不会再与从前一样了。”

也正因为这一重要的行业原则,那些因为写讣告而在媒体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名记者,从来没有读过自己的讣告。《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一书提到,奥尔登·惠特曼曾经因为心脏病入院,在医院中,他忍不住开始琢磨,自己的讣告会怎么写:

“奥尔登·惠特曼,《纽约时报》员工,曾为世界上的许多名人写过悼文,昨日突然因心脏病发作死于他位于西一百一十六街600号的家中,享年52岁……”

如此说来,讣告新闻从业者也许会有一种遗憾:终其一生,他们也没法让世界上自己最信任的人,来写自己的讣告。


user avatar   wu-ya-wu-ya-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以色列炸毁加沙地带美联社等媒体机构大楼遭批,以方为何要这么做?会造成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美媒在报道黎巴嫩爆炸时,提到事故与一艘俄罗斯货轮有关? 
  如何看待柯洁对奚梦瑶生子上热搜做出的评论? 
  如何评价崔永元在复旦大学与复旦生科院卢大儒教授就转基因问题的激烈争辩? 
  请问央视新闻既没有立法权,又没有执法权,为什么很多人要@央视新闻? 
  穆斯林为何对美国如此仇恨? 
  面对广大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信任,中国学术界、媒体和政府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如何评价凤凰卫视? 
  如何看待多家外媒争相报道「中国网民因新疆棉花问题烧耐克鞋」后,视频发布者称消息不实? 
  为什么台湾的媒体总是喜欢夸大大陆的负面信息,而台湾人还一点怀疑都没有,随声附和,把它当成实事? 

前一个讨论
若「14 岁女生与男生早恋开房」发生在美国,父母会如何处理?若殴打至女儿尾骨骨折,父亲会承担什么责任?
下一个讨论
美剧里呈现的生活方式会误导我们理解真实的美国生活方式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