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学习法律让人变得理性的同时,是否也会让人变得冷漠?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min-d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冷漠,这是法律没学通透。

我觉得学法律一开始,是“看山是山”。学了刑法、民法,基本入门之后,往往会深深折服于法律体系的博大精深,甚至感觉没有什么问题是法律体系解释不了的。

别说是个事实相对清楚的杀人案件,就是千年难遇的奇案,也未必不能用巧妙的法律解释方法得出结论。之所以你觉得你冷漠,因为你的关注点根本不在当事人是谁、他家里有多惨上。满脑子想的都是正当防卫五个要件,每个要件的构成有几种理论,哪有功夫想别的。

别说杀人案了,就是在售货机买五瓶可乐,也能物权行为、债权行为的琢磨半天(例如,买五瓶可乐的事件到底包含了几个法律行为?)。

在这个阶段,可能还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出对不学法律的人的优越感,觉得他们都不懂法,只靠内心朴素的情感判断事情。甚至由此倒向法律教条主义。知乎上很多所谓法律人的争端,不少来自于此。

我必须要说,对于一个立志成为专业人士的人来说,这样不带感情的搞清楚法律怎么适用,是绝对必要的。这也是区分你作为一个法律专业人士,和那些看了几个法条就跳出来白扯的公知,的最大区别。因为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背后有理论、有要件,你对法律的理解,更接近法律应该有的样子。

但是这些法律体系内的思维体操,始终无法解决两个问题:法律为什么要这么规定?以及,人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这就回到了你在法理学第一堂课里学的东西:法是什么?

不管对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大家都不守法,那么法律就是废纸一张。

所以当你渐渐认识到现实中的事情往往比法律规定的复杂得多,哪怕是最简单的一个借贷的案子,合同法一下子就解决了,最后可能也执行不了,你会开始对法律产生怀疑。

虽然说起来朴素道德观好像不太严谨,但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一直讲天理、国法、人情,几千年也都这么过来了。反而我们现在追求的法治,只有几百年历史,在中国正视“法治”二字也不过三十多年。法治就一定高于朴素的道德观吗?


甚至最后想到了宪法,虽然宪法没有赋予公民革命的权利,但如果政府推行的都是恶法,公民能不能借由革命推翻这部宪法呢?

如果你对所谓灯塔国的法治体系有了解,更会发现灯塔国宪法的守护者,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个法官时不时会做出和宪法原文差很多的解释,甚至某些时期的法院会主动涉入全国性的政治事件中。----那么这是法治,还是不是法治呢?

这种对法律的怀疑,我觉得可以叫“看山不是山”,我现在也处于这个阶段。

但我觉得还应该有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经历种种对法治的怀疑、探索之后,最终发现在现阶段法治仍然是最合理的治理国家的方式。但在这个时候,你既能非常专业的运用法律技巧解决法律问题,又能跳出法律的框架,想想怎么才是对整个社会最好的选择。当法官的时候铁面无私,脱下法袍又能保持最基本的同理心。我觉得这样又上了一个档次了。

我自己也不过是个刚入门的小律师,和你共勉。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惯了世道的残酷,才领悟真情的可贵,可惜迷失在觉醒前的人太多太多……




  

相关话题

  「梅姨案被拐儿童找回后,将生母拉黑,至今未回老家」,养育经历对人影响有多大?被拐儿童家庭如何面对重逢? 
  如何看待民警老陈通过直播的形式宣传反诈火遍全网以后登上央视新闻,这波反诈宣传能起到多大作用? 
  为什么民众“判案”大多数都有“重刑主义”的味道? 
  审判专家对华政“借虎杀妻”案例作者分析提出不同意见,对其如何评价? 
  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的有效要件和单独虚伪表示有效情况冲突吗? 
  如何看待「维权车主张女士起诉特斯拉及其副总裁陶琳,要求赔偿 5 万元精神损失费」? 
  如何看待中青报评论王思聪事件,其行为是否涉嫌骚扰女性?应否承担相应责任? 
  婚龄应降到18岁,这个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如何看待陕西女工程师帮村民举报污染后获刑,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如何看待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征用学生宿舍时行为粗暴,擅自扔掉学生的私人物品的行为? 

前一个讨论
出版社编辑是如何判断一本小说的?
下一个讨论
在大城市工作的你,有哪个瞬间你是感到幸福而快乐?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