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 第1页

  

user avatar   dao-xue-fu-p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卒之伪游云梦而缚信。夫以豁达大度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凭着一个豁达大度的开国君主的身份,所作所为竟然如此,韩信终于图谋叛乱,看来萌生这种念头是有原因的。)
——《容斋随笔·卷十四·汉祖三诈》

慎阳 为淮阴舍人,告淮阴侯信反,侯,二千户

禾成 以卒汉五年初从,以郎中击代,斩陈豨,侯,千九百户

这两个一对比,你就会发现了慎阳的功劳比禾成的功劳高,为什么?

韩信肯定谋反,否则汉王朝不会发这么大的代价,封一个人为候。韩信已经降为侯,如果没有谋反告发他的赏赐不会这么高。萧何也不会因为杀韩信,而“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原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韩信的性子,韩信忠不忠心刘邦,我有一个帖。zhihu.com/answer/130614


韩信的死亡要么归结于吕后,要么归结于刘邦,但很少人想到,其实韩信也是在求死。

韩信其实他的政治水平是有的,但是他为人和同僚之间的相处就非常的失败了。

韩信已经平魏破赵降燕灭齐,结果龙且还瞧不起他。这就说明韩信在项王帐下时多么失败,立下这么多功绩,还为人看不起。

韩信在赵军、齐军的时候,都被刘邦夺兵了,这同样也说明他的一个处事缺陷。

韩信做楚王的时候,没有人向刘邦劝解,也没有人向他通风报信,而所有的将军都想“亟发兵阬竖子耳”。

韩信为淮阴侯,羞于樊哙、周勃同列。

韩信攻齐害郦食其,而这时候正是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得势的时候。郦商的威势让田横都害怕“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韩信已经失掉了权势,他难道还能继续委曲求全享受胯下之辱吗?

丢掉权势又不为皇帝所信任下场是什么?

周勃“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周亚夫“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审食其“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往前边有白起、吕不韦自杀。

除了造反,他还有其他的出路吗?

刘邦在世还能让他有一些颜面,等刘邦走后政治斗争更加残酷,他活着只会生不如死。刘邦还是听劝的,到后边的皇帝可就没这么好说话。

韩信造反成功的几率都没有1/10,就算造反成功之后夺得天下的几率1%都没有。

但不造反生不如死,只是保全家族而已,也未必。

刘邦求士之心甚长!曾因此在太子之位上向刘盈让步,他对“野有遗贤”很恐惧的。韩信失败了,但也破坏了刘邦“厚重长者、求士用士”的好名声。


user avatar   yue-la-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把这个问题一分为四比较好

一.韩信有没有考虑过叛汉自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局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原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

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韩信考虑过叛汉自立,但是权衡得失之后,否决了这个念头。


二.韩信有没有反心

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欲发兵反,说明反心是有的


三.韩信有没有谋划反叛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唆教陈豨造反,自己谋划袭击吕后和太子。


四.韩信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发兵造反行为

结论是没有,因为自己尚在谋划阶段又被人告密了,然后被吕后和萧何计杀了。


回答还比较潦草,容待补充。




  

相关话题

  如果轴心国成功阻止了当代定义的二战转折点的发生,是否意味着轴心国可以取得二战胜利? 
  如果上世纪60年代苏联把援助给印尼的海军装备给我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解放台湾? 
  为什么越南要去汉字化? 
  现在的君主立宪制,例如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难道真的一点权力都没有吗? 
  西夏和高句丽,辽金和突厥哪个更强? 
  长期来看,东亚文明是否会因为人口萎缩以及土地面积狭小,而在世界上成为次要的文明体?应如何应对? 
  有哪些照片或视频是在「被拍摄者」临死前拍的? 
  古人如何铸造青铜? 
  历史上有哪些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小人物? 
  历史上什么时候是台湾“反攻大陆”的最佳机会? 

前一个讨论
。。。。。。鞍?
下一个讨论
魔王的徒子徒孙混进了佛祖的庙宇、歪曲了佛的经书,普通僧人该如何破解呢?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