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语中一个汉字的读音有好几个,该如何有效地记住? 第1页

  

user avatar   mai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习日语汉字音,你会经历很多个阶段。

初级阶段:

1.1. 在五十音图还没背熟的阶段,只能死记硬背(从题主把ち打成了ら来看,也许题主还处于这个阶段)。

1.2. 五十音图背熟了之后,你会发现日语中汉字的读音有两种,一种叫音读,跟汉语有点像,另一种叫训读,跟汉语没关系。你也会大致掌握音读和训读的使用场合:一般单个汉字用训读,多个汉字连在一起用音读。

中级阶段:

2.1. 你会发现有些字的音读和训读还不是唯一的,似乎可以按意思区分。比如「楽」字的音读,读「がく」的时候是音乐的意思,读「らく」的时候是快乐的意思;「空」字的训读,读「そら」的时候是天空的意思,读「から」的时候是空白的意思。

2.2. 你会发现很多单字的读音在连成词后会发生变化,比如连浊(中国 ちゅう + こく = ちゅうごく)、连促(学校 がく + こう = がっこう)。

2.3. 你会发现有些多字词的读音是没法拆分到每个字的,比如「明日」(あした)、「紅葉」(もみじ)。

高级阶段:

3.1. 你会发现有时候仅凭意思并不能完全区分汉字的多种读音。有时候还要看汉字在单词中出现的位置,有时候则完全无法区分。题主举的「日」字的多种读音,就是在这个阶段才能完全掌握的:

a. 音读,有「にち」「じつ」两种:
a.1. 当「日本」讲的时候,一律读「にち」,「ち」可能与后面的音节发生连促,例如「日米」(にちべい)、「日産」(にっさん)、「来日」(らいにち);
a.1'. 「日本」这个词本身有「にっぽん」「にほん」两种读法,前者是规则的连促,后者是不规则音变;
a.2. 当「太阳」或者「天」讲的时候:
a.2.1. 若在词的开头,则读作「にち」,例如「日常」(にちじょう);
a.2.2. 若在词的结尾,则读作「じつ」,例如「翌日」(よくじつ)。
b. 训读,有「ひ」「か」两种:
b.1. 当「太阳」讲的时候,一律读作「ひ」,常见的几个词不连浊,如「朝日」(あさひ)、夕日(ゆうひ);
b.2. 当「天」讲的时候:
b.2.1. 单用时读作「ひ」,比如「子供の日」(こどものひ);
b.2.1'. 「日々」连浊,读作「ひび」;
b.2.1''. 「年月日」连促,读作「ねんがっぴ」;
b.2.2. 与前面的汉字构成复合词时连浊读作「び」,比如「記念日」(きねんび);
b.2.2'. 特别地,「曜日」读作「ようび」;
b.2.2''. 注意与 a.2.2 的区分:此条中去掉「日」还是个词,a.2.2 里「日」是词的一部分;
b.2.3. 接在 2~10、20 以及 10*k+4 的数字后面时,读作「か」,前面数字的读音也需要记忆;
b.2.3'. 「1 日」指每个月的第一天时,读音特殊,读作「ついたち」;指「一天的时间」时,读作「いちにち」;
b.2.3''. 「30 日」有「みそか」的读法,但现在只用于「おおみそか」(大年三十)了。

3.2. 你会发现音变的发生并不总是有规律的,比如「中国」连浊,「韓国」就不连浊;「夕暮れ」连浊,「夕風」就不连浊,似乎只能背。

3.3. 你会发现有些词明明有正常的读音,有时却硬是读成另一个词,并开始自己使用,比如「宇宙」读作「そら」,「地球」读作「ほし」,「季節」读作「とき」……恭喜你得了中二病。(这条本来想放在下一阶段的,但它的发病期往往比较早)

走火入魔阶段:

4.1. 你会发现汉字的音读分为吴音和汉音,它们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恭喜你掉进了音韵学的坑。

4.2. 你总结出了音变的一些规律,比如「ん+は行」几乎一定会连半浊;比如当后一半已经有浊音的时候就不会再连浊(3.2 的「夕風」就是受这条规律限制);比如吴音喜欢连浊,汉音不喜欢连浊……恭喜你掉进了词法学的坑。

4.3. 你会发现有些词的读音似乎能拆分,但是汉字不按拆法写,比如「向日葵」(ひまわり、日回り)、「狼」(おおかみ、大神)。恭喜你掉进了词源学的坑。

4.4. 你会发现有好多平时写成假名的词居然有汉字写法,比如「囁く」(ささやく)、「饂飩」(うどん),然后你会去故意搜集、记忆这种词。恭喜你可以去参加「汉字王」大赛了!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按汉字多音产生的原理来分情况讨论,对日语汉字而言,产生多音的机理不外乎四种:

1. 音读/训读分别 2. 同字多个音读 3. 同字多个训读 4.音变现象


第一种,音读/训读分别,难点主要在两个以上的汉字组合后是按音读还是按训读来发音,比如在初学时常用来举例的生物(せいぶつ)和生物(なまもの、いきもの),以及接头、接尾词在组合中的发音,尤其是音读词汇+训读词缀(如血液型けつえきがた),或是训读词汇+音读词缀(如申込書もうしこみしょ)这种。

对于“生物”这一类的问题,采用训读的一般是能从口语中自然组合出来的概念,很多都可以把字拆成一句话,比如动词+动词复合(动词是连用形,如申し込み),以及名词+动词(动宾结构,可以加を),动词/形容词+名词(修饰结构,可以在中间加振り仮名),名词+名词(限定结构,可以加の)。而采用音读的一般是非口语自然产生,而是抽象地形容、描述某一个事物、动作、状态的词语,尤其是近代以来为了翻译西方事物而创造的大量抽象性词汇。音读词汇中的字很多时候无法连接成一个短语,甚至会出现违背日语规律的词语,如結婚、帰宅、禁煙、乗車这种动+宾语序的短语。另外对于名词+名词构成的词语,一般并列结构的短语也习惯说成音读(否则容易理解为中间有の),比如初学时常见的形容方位时的東ひがし+南みなみ,并列时要变成東南とうなん。

但是这个并不是绝对的规律,现实中两个字组合时按音读发音的几率还是比按训读发音要大,尤其是有些习惯上应该是训读的词语最后演变成了音读,比如心得り(こころえり)是训读,心配り(こころくばり)却变成了音读しんぱい。所以对于记忆来说,把按训读发音的词语特别拿出来记就行了,尤其要重点关注一些意义比较基础的汉字,比如名词的本、目、方、身、人、物、場、所等,动词的行、見、合等(行在复合词中一般读ゆき),形容词的大、小、高、長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现训读词语的字。另外接头、接尾词的音/训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只要记住其发音一般都可以类推,不论它们接的中心词是音读还是训读。


第二种,同一汉字不同音读,这个分两种情况:

其一是汉字在汉语的演变历程中本来便有两个独立存在、含义不相干的发音,比如乐的le和yue,觉的jué和jiào,率的shuài和lǜ,这在汉语和日语中都不常见(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不同音的多音字是单一发音的语音演变或文字的假借导致的)。日语中楽的らく和がく,率的そつ和りつ,区别和汉语完全一样,而覚的jiào音基本没有引进。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区分的难度。

其二是所谓的“吴音”和“汉音”区别,这个其实没有必要关注这些术语,你需要记住的是,哪个读音早,哪个读音晚?(吴音早,汉音晚)直观上可以判断,出现得比较早的概念,典型如古典文化术语或佛教术语,比较可能发吴音,而出现得比较晚的概念,尤其是近代引进西方外来概念创造的新词,以及用于翻译西方的人文和自然科学词语而创造的术语,就很大可能要发更晚的汉音。比如人間/人類,两个词意义相近,但“人間”是佛教术语,出现得早,所以人发にん,而“人類”显然是近代的科学术语,所以人发じん。

然后,最好能够从一个读音中辨别出吴音还是汉音,两者各自的特征还是挺好记的,要结合两种发音的实例对比来记住基本规律:

1)拗音长音为吴音,清音长音为汉音,如:行 ぎょう‐こう 生 しょう‐せい

2)鼻音声母为吴音,浊音声母为汉音,如:人 にん‐じん 物 もつ‐ぶつ

3)さ、た行声母,浊音为吴音,清音为汉音,如:大 だい‐たい 地 じ‐ち

4)入声ち韵尾是吴音,つ韵尾是汉音;yaku尾是吴音,eki尾是汉音;iki尾是吴音,yoku尾是汉音(这两个正好相反),如:日 にち‐じつ 役 やく‐えき 力 りき‐りょく。

同样,吴音和汉音的规律也不是绝对的,但一般来说,当两者存在区别时,其中一个会是主流发音(多数是汉音),而另一个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只要专门记忆数量较少的特例就行了。当然也有像“大”字的だい和たい这样几乎是各占一半且看不出什么规律的(然后还有一堆读おお的),这个就只能死记了。实际来说上面四条规则里面的3),即浊音和清音的吴音汉音分别一般会比较反早晚规律。


第三种,同一汉字不同训读,这个作为中国人来说应该没什么困难,因为即便不同训读也不会脱离汉字在汉语中的含义太多。而且训读有一个好处是,容易出现一字多训的一般都是非常基本的字,而这些字所对应的训读音通常还会存在几个比较高级的汉字(动词训读最常见),对于中国人来说,多把训读发音放到输入法中检验,借助输入法提供的其他同训字就可以很容易区分一字多训的用法了。常见的一字多训,比如上、下、生、空、閉等,这些应该都不难掌握。不过要注意同音训做不同字时不一定会表示同一个意思,但一字多训的字在其训读中一般会有一个镜像字存在。

也有一个字多训读但意思差不多的(可能还是有很微妙的差别),比如好く和好む,幸い和幸せ这种,这种就只能结合实际应用来区分了,不过一般考试之类的不会在这上面死抠。也有些是一个字除了常用训读音之外还有某个比较生僻的冷门训读法,这个训读有可能完全是一个意思,也有可能会是某个非常生僻的含义,这种一般也不需要去记。

训读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熟字训,即下手へた、明日あした、お土産おみやげ、吹雪ふぶき、流行る‐はやる等无法按单个汉字来标音的情况,这些也就只能死记了。一般出现熟字训的都是一些比较日常的事物,按常理来说应该直接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但有些事物实在找不到一个汉字来精确概括,于是就只能多用一个汉字了。这个其实先完全无视汉字,记住假名部分的读法,看到汉字时把它当一个整体来认读就行了,毕竟熟字训的情况还是很少见。另外,与熟字训相反的是多个训读概念复合后按一个汉字来表记,比如遡る‐さかのぼる,承る‐うけたまわる等。


第四种,音变问题,一般就是促音便和浊音便,这个就不细说了,网上有很多文章讨论。这两个都有一定规律,但有都有特例存在。音读的音变一般比训读的音变有规律,比如促音和浊音不能共存(包括转外来语时也适用),か行和さ、た、は行碰到时一般不促音便(用语音学的概念解释就是前音在舌根后音在舌尖/嘴唇,发音通道还是畅通的),汉音的音读一般不出现浊化,这些规律还是比较普遍的。




  

相关话题

  ていく 和 てくる 有哪些区别? 
  日本是如何翻译化学元素的? 
  学习汉字文化圈内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体验? 
  高三一年如何从普通985走向清北? 
  对日本逐渐失望,精神上也开始厌烦,我该继续学习日语吗?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日语学习方法? 
  请问这句话两里的「もう」分别表示“已经”还是“再”呀? 
  如何看待许多大学生宁愿听网课,也不愿意自己看书? 
  日语能不能在N1考试开始两个小时后马上学会然后拿满分? 
  为什么《人間失格》要翻译为“人间失格”? 

前一个讨论
2021年5月14日,著名数学家王元院士去世,他对中国数学界有哪些贡献?
下一个讨论
《红楼梦》程高本、癸酉本、刘心武续红楼,孰优孰劣?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