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父母是公务员的家庭过得都很富裕?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盯着的是那些有钱的人,自然会觉得公务员家庭都很富裕。

这里面的高赞答案说的还像模像样的,说什么开店暗中受贿之类的。我随便贴几个人的回答,看看他们说的都是什么:

有实权+配司机,这在体制内是什么级别?我爸司法部门几十个公务员,能有这待遇的一个手都数的过来。

在一个县政府中,能混成副县长,那是多少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母亲正科、父亲副局,这级别家庭你在公务员系统里能找出1/20我直接跳楼。

你盯着公务员头部的那一堆人看,人家过得能不好么。

然而,公务员虽然是一个大的系统,可里面是分三六九等的。决定这个里面等级的,一是部门,第二是级别,第三是岗位。

先说部门,有的部门天然离钱就近,而有的离钱就远。交通、工业、税务等等这些部门,每天都要过手大量的钱,只要稍微动点心思,自然可以用不违法(不违法不代表合法)的方式给自己获取点利益。可档案局、文化局、妇联残联等等这些单位,就算你让他放开了捞,能捞多少?你自己回忆一下,过去几十年能源、交通、基建这些领域落马的官员有多少?你又听过几个档案局局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抓进去的?

第二是级别,这个更好理解。通常来说,一个部门中的人权力越大,获得财富的可能性就越高。但问题在于,在公务员系统中,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就是副科就到头了。所谓“父母是公务员的家庭都很富裕”,这种话你让那些父母都是普通科员的家庭怎么看?

第三是岗位,即便是同一个单位中,不同的岗位也有不同捞钱的道路,并不见得一定就是权力越大挣钱越多。比如,之前某市的住建部门有个人受贿上千万,但这个人并不是部门的领导,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印员。这个打印员为什么能受贿?因为按照当地的规定,很多审批的文件必须在单位内部打印,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就可以。可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晚一天审批,银行的利息都要多交几十万,所以很多开发商就给这个人塞钱,让这个人优先出自己的材料。再比如北京某个派出所,后来查出来受贿最多的并不是派出所所长,而是一个负责登记各地上访人员的普通片儿警。至于原因——因为阻截上访是各地方政府的KPI,他登不登记可以影响地方上很多人的考核成绩,进而影响别人的仕途。

不过,归根结底来说,在当下的公务员系统内,大多数人的最大优势也就是稳定的就业以及相关福利。如果家庭本身比较一般,指望当公务员来升官发财——即便你有这个想法,大多数人也就是想想而已。因为大多数人当公务员,既进不到有权的部门,也当不上有权的领导。在中国,乡镇、街道这些基层的公务员才是绝大多数。像我爸的同事,丈夫是公务员,妻子是中学老师,两个人每月收入加起来有1万左右,县城有套房子,家里有辆车,生了两个孩子。到目前为止,每个月到手的钱基本都会花完,他们的大儿子今年高考,但估计最好也就是考个二本。现在他们也在为孩子考不上学怎么办、之后帮他找什么工作而发愁。这其实才是大多数公务员家庭的常态。

当然,如果你说为什么父母都是公务员的家庭过得很富裕,这其实还得说一个很多人并不算太了解的事情。那就是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实行至今也就是20多年,最初的那批公务员并不是大学生考试考进来的,而是原本就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一部分人转过来的。按照当年的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这部分人本来就在学历、职位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转成公务员以后,待遇也比非公务员提升了很多。你的同学如果父母是公务员的话,那么他们应该是最早的这么一批公务员。跟同龄人相比,他们也算是很出色的了。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当年的公务员的平均水平是要比今天高的。这一点可能有些人觉得不相信,认为说当年大专毕业生就能当公务员,我现在985都考不进去,怎么就他们比我强了?

但是算不能这么算。就拿我爸来说,他毕业的那一年是1987年,那一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总人数是55万人,而1965年我国出生的总人口是2600多万,也就是大约只有2%左右的人才能获得高等教育学历。而2017年我国双一流院校的总招生人数是50多万,1999年出生的总人口是1900多万,也就是差不多同龄人的3%可以考进211。在这个方面上说,至少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里,公务员凭借更好地见识,是有进行投资等的优势的。

另外,在合法的收入内,公务员有没有钱也要看眼光。比如当年我们县城房价1000多的时候,我们家有一笔5万块的存款,我爸妈没有动,就放在银行吃利息。如果那时候他们选择贷款买房的话,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每月也只需要还200多块钱。后来过了10多年,房价涨到3000多的时候,他们终于决定买房了,这时候不但还得多拿几万块当首付,每月要还的钱也涨到了1000多。而现在,我们县城的房价已经到8000多了。假如说当年我爸妈在房价1000多的时候买了房子,那现在他们每月只需要还200多块钱,而如果眼下他们要再买我们这套房的话,每月要还3000多块钱——200多跟3000多,这压力能一样吗?

可在当年,就是有一些人瞅准了机会,如今坐拥几套甚至十几套房产,但每月要还的房贷只有两三千块钱——这还不如一套房子的房租。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高薪养廉效果显著。同时公务员作为国内收入中位数左右的群体,子女过得好不是很正常?整个中国大部分人都是过得非常幸福的。

一方面,现在的gwy恪守本分。在纪检委和百姓的监督下,各类公务员无大规模宴请,无送礼攀比,基本上也不沾烟酒,更不会出入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钱自然攒的起来。

另一方面,公务员的公积金收入较高,可以比较好地负担房贷,住房压力较小。

至于什么官员受贿,靠拆迁消息致富,走权钱交易……这种肯定早就进去了,他们的子女也肯定没法待在国内只能去受疫情肆虐的美利坚和地广人稀的苦寒之地加拿大,或者去英国囚犯的流放地澳大利亚忍受折磨。这些人,不配叫公务员。

反正我身边,但凡四十多的公务员,那种副科正科级别的,全都是靠自己每年十几二十几万的工资,帮子女买了两套房和车这样。那种三十岁左右就升团市委副书记的,也绝对就是靠自己辛勤努力和上级的不拘一格当上的。

而且公务员的平均素质也非常高,毕竟考试难度堪比司考。公务员的朋友也非常多,经常会有各种叔叔阿姨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到忙。这种高素质,高福利,高道德的“三高”家庭,子女焉能不幸福?

我真希望自己出生在公务员家庭。


user avatar   soviet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不富裕的家庭你们看都不看!


user avatar   ling-yun-4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财富分配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没有反应过来。

其实题主这个疑问我原来也有过,14年的时候我跟家里人聊起未来的想法,考虑要不要出国留学。当时我觉得出去读个PhD,时间太长而且不见得能毕业;读个硕士倒是短平快,可家里哪有这个钱?没想到家里人当即表示:没有问题啊,你想读我们支持你啊。

当时我就惊了,因为在我的认知中,“自费出国”这事是富二代的特权,我们这种普通人家哪里有条件掏这个腰包?

然后我得知,我家06年前在市政府附近,总价16万多贷款买的小两居,现在已经可以卖70万了。当年买的时候一个职工工资三千上下,房子大概2300:平米。14年一个职工工资5000,房价却已破万。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感受到房价上涨的威力。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放弃了出国的打算,他们便把那套房子买了,赶在房价飙升前换了套更大的。)


早年体制内单位的人员,普遍公积金高而且有福利分房————在我家乡直到10年前后还能分完整产权的房子,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单位分小产权房。而且当年租售比高,往往租金扛完房贷还有余,于是正常操作就是分一套(如果夫妻不同单位可能能分两套),公积金+房租扛一套;攒几年钱,赶在16年那波翻倍前再来一套。周围的双职工家庭,一套房算奇葩,两套房的算胆小,三套房是正常水平,四套算是胆大敢加杠杆。五套以上才有必要考虑一下灰色收入的问题。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大多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会刻意把收入说的较低? 
  四月三十美国警察击毙一名黑人陆军上士具体情况和后续怎么样?产生的影响? 
  如何看待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区长孙连城喜欢天文? 
  刚刚考入体制内,偶遇一把手,他突然笑着对我说了一句:你这么大年纪考进来也不容易啊。请教,这是啥意思? 
  准备给老爸老妈买点好吃的,不用包装华丽,口味至上,有什么月饼推荐呢? 
  如何看待父母干涉自己的大学志愿? 
  已解决。 ? 
  「教师子女」是种怎样的体验? 
  26 岁硕士毕业进公务员队伍,30 岁博士毕业进公务员队伍,晚么?(专业085400,学校top2)? 
  一家三口有房有车有保险有千万现金在一线城市能否实现财富自由? 

前一个讨论
政协委员磨长英建议,主流媒体适当减少娱乐栏目比重,让科学家霸屏而非流量明星,你支持吗?
下一个讨论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会不会后悔没有实行国共合作?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