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的出现是不是个错误?二月革命后旧沙俄改良立宪或是资产阶级政府掌权会不会更好? 第1页

  

user avatar   peng-xiang-yu-67-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俄罗斯联邦1991年以后各种政治斗争反复折腾到完全放弃治疗的现代俄罗斯人认为是的。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安德烈·阿法纳西耶夫,《俄罗斯回答》节目的主持人。长期以来,在俄罗斯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当中,很少听到普通俄罗斯人的声音。我们有很多人发表着不同的意见,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能够代表全体的俄罗斯人。但是,最近在我们的社会,开始观察到令人信服的事实, 能够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改变。在莫斯科地区,举办了第二届“全俄罗斯发展与历史启蒙会议”,这是这个组织 第一次在现代俄罗斯出现。这是一个由关心俄罗斯未来的爱国者组成的组织。来自全国52个地区和5个其他分支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参会人员有的来自政府机构,还有的来自民间。
代表发言:“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传达这个理念:专制君主制是唯一合理的,符合 我们的传统和人类的自然天性的制度,它是最幸福,最光明的。俄罗斯历史的绝大部分阶段都处于君主专制制度下。我们认为, 这一制度是唯一一种有利于全体俄罗斯人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仅符合国民的宗教信仰,同时, 它也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负担最小的制度。俄罗斯帝国统治着人口众多并且面积广大的地区——疆域和人口都超过了今天, 但是,帝国花费在行政管理上的财富只有今天俄罗斯联邦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条件下,俄罗斯帝国建立了比今天水平更高的 教育体系,官员的道德水准也远远高于今天。官员们为实际存在的君主服务,而不是为虚化的政治实体服务,因此, 他们腐败和渎职的现象要远远少于现在。”
主持人:很明显,我们俄罗斯现在再一次进入了关键时刻, 今天的我们已经不能创造任何新的意识形态了。现代国家所依据的两大意识形态——西方自由主义和苏联意识形态已经全部失败了。这就是今天人民发出呼吁的原因——我们要重新吸收俄罗斯帝国的 成功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运用于今天的现实当中。
代表发言:“东正教的信仰告诉我们,只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才能诞生不可动摇的敬业精神。我们需要回想俄罗斯帝国的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时期。众所周知,在那段时间里,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增加了5000万,也就是增长了40%。是的,5000万人,在他当政的23年里。这意味着,在当时,每一个女人 可以生7个孩子。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0.5个。按照购买力计算,当时俄罗斯工人的工资要比现在高出一倍半。在政治方面,当时的人民享有真正的,而不是徒有其名的自由。俄罗斯帝国的黄金储备,在当时居于世界第一位。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在俄罗斯帝国,最富有的10%和最贫困的10%,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是5.8倍,但是按照今年夏天的调查,在今天的俄罗斯联邦,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了15倍, 在莫斯科市,这个差距更是进一步的扩大到了50倍。今天的人们要求没有阶层分化,广泛的正义得以实现的生活,回顾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100多年前的君主制俄罗斯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理想。”
主持人:这些数字和事实,说明力优于一切社交语言。在俄罗斯,人们对于社会正义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今天要实现社会正义, 我们只能去追寻俄罗斯的自身传统。请注意,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正义”指的是对俄罗斯人的正义,但是,在君主制时期,公平的社会政策适用于帝国境内所有的人。
代表发言:“俄罗斯帝国对外邦人非常尊重,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进行保障。在一些地方, 其他宗教的信徒可以按照自己的传统组织自治政府。俄罗斯帝国是一个宗教宽容的国家,并且在这种 情况下,一直保持着东正教的正统地位。”
主持人:这种事情仅仅在君主专制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政府是君主直接管理的, 政治权力的期限并不是4年、6年或者8年,而是一生。长期任职,并且自己又是俄罗斯唯一的掌权者, 因此君主除了治理好国家之外,无路可退。目光长远,行事从不短视,对国家负责到最后一刻, 这就是君主制的重要特征和最大优点。
代表发言:“俄罗斯社会应该被真正的爱国者所领导。过去是这样,未来的 俄罗斯也应该是这样。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就是君主制。君主制的俄罗斯有着光明的未来,同时还取决于, 我们吸收了多少俄罗斯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加重要的了——把我们的历史归还给我们的人民。我们将自己的协会命名为“俄罗斯发展与历史启蒙协会”, 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我们称自己的国家为“伟大的俄罗斯”,我们需要记住,这个词里面的 “伟大”是什么意思。我们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我们需要脱离20世纪两种意识形态的束缚,推动传统回归我们的国家。我们推动俄罗斯的古老传统回归,按照俄罗斯固有的历史道路 继续向前发展,以此创建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这只能通过自然而然的演变方式逐渐实现,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形式的政变,对于俄罗斯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代表发言:“政变的危害性实际上一点都没有减少。这是因为,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实际上缺乏忠诚意识——从来不对任何主体 宣誓效忠,无论是民主派(指的是认同前苏联发展模式的)还是自由派都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客们不会对争夺权力以外的任何事情感兴趣。现在, 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普京进行帮助, 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未来,我们应该重建俄罗斯的主权权力。而这种主权权力的载体是谁,就在前面,我们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们的千年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如何解决现在和未来的政治难题了。”
主持人:国家行政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平庸的政治斗争和阴险的权力游戏。俄罗斯国家应该重新觉醒,我们要重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身份,从最基层的国民开始,认识到建立政府这个机构是为了什么。现在,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应该为这项伟大事业做出贡献。我们国家的象征是“双头鹰”,小学的课本上有它,今天的视频当中也有它。但是,鹰可以有两个头,而我们的历史只有一条道路——重新找回我们的历史传统, 用我们历史上的政治智慧重新启蒙自身。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国家,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灾难已经严重到资本主义自己救不了,只能由社会主义来救灾了。

凡是该国的资本主义的灾难还没有严重到资本主义自己救不了,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问这个问题的童鞋,你能变出时光机去1911年把斯托雷平复活过来。列宁早就说过,斯托雷平不死、继续当帝俄首相,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

然而这个问题的童鞋,并没有时光机,在1917年,旧沙俄改良立宪或是资产阶级政府掌权,都不过是已经自我证明了已经是死路一条了的渣渣,哪来的 如果。。。会不会更好?!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二月革命本身就是一个混乱而复杂的过程,参与者众多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让尼二下台,而且参与者当中保皇党出力远远大于共和党。但是因为各个大公爵都先后拒绝接下皇位,导致势力庞大的保皇党群龙无首才让共和党能够组阁。实际上一直到十月份,对临时政府来说最大的敌人一直就是保皇党,尤其是军内保皇党,一直对高级军官团进行迫害(当然那种迫害其实在后来看来也是很轻微的)。到了十月初彼得格勒报纸上主要内容还是新任内政部长破获了保皇党反政府组织云云,结果导致临时政府和军方关系越来越差,到了十月革命前夕,满城几乎没人不知道布党马上要武装政变的情况下,临时政府只能在广播电台里呼吁军队来保护临时政府,注意,都不是命令,而是呼吁。最后临时来了数百哥萨克,几百军校生和二百多被骗来的女子挺身队。到了傍晚时分因为没人管饭哥萨克们饿跑了去找吃的,女子挺身队在第一轮枪击后也跑了。军校生后来被跑进冬宫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的数量吓到了,也放弃了抵抗……

权力在地上流淌,是个人就能捡起来这形容句,对中国人来说理解是很困难的……



做一些补充:

看了一下题主贴的资料,细节先不去纠结,一些结论是没错的。在过去苏联的官方历史叙述当中,过大的夸大了沙俄后期的黑暗面抹杀了其成就,这是没有太多疑问的。事实上苏联在七八十年代内部掀起的对于沙俄经济成就的争论,是苏联这座大厦底座下面最大的炸弹,破坏力可能超过其民族政策。

事实上,沙俄后期,也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期间,沙俄的经济工业军事科技各个方面都飞速发展。但是这和他突然在1917年崩盘并不矛盾,这就好比一辆马车在行进途中今天加装一台蒸汽机,明天换个金属轮,但是防震的轮胎还没安上而旧的润滑油灌到新的发动机里又不匹配导致冒烟了。最后的结果是要么蒸汽机功率输出太大把同时拴在一起的马拖死;要么是马飞起一脚把驾驶员踢飞让车速降下来。这就是后来尼二搞到举世皆敌的原因,因为他的行政改革把军队和教会这两个皇权的支柱都得罪了。

换句话说,沙俄死于急速工业化过程中步子太大扯了蛋,而不是面临马尔萨斯三骑士的日益没落的农业国。苏联在描述沙俄末期问题时恰好是按照后者的样子描述的,最后苏联在面临同样的工业化过程中困难的时候,大家翻开/回忆起历史教科书,觉得这苏联搞的和沙俄一样么,也该要死早投胎了。所以到了苏联解体的时候,只有一个上尉说绝不承认解体,把一艘巡逻艇来到海上号召大家保卫苏维埃,结果也没人响应,其实后来有人回忆,当时就老叶的形式,有一个团的兵力开进首都就能镇压了他。但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做,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历史教训,就是“建国神话别瞎写”。

别有人又蹦出来扯黄金十年云云的,首先近代中俄两国之间几乎没有可比性,苏联官方历史叙述符合中国近代面临的问题只是一个巧合,或者说中国的国运走上坡路了遇到的历史巧合。实际上中国开始大规模炒作民国黄金十年是九十年代,恰好是美国人研究苏联解体,发现七八十年代苏联关于沙俄经济成就争论的影响力后,给杨小凯之流的经费,让他们回国来炒热这个话题。但是因为实在没啥可吹的,只能把满洲国的数据算进来让人笑掉大牙。

回到主贴的问题,贴了一堆沙俄时代的经济成就问为啥二月政府坐不住天下……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连天选神授的沙皇小爸爸都翻船了,一群毫无实际行政能力和经验的嘴炮靠什么坐得下去?

过去苏联叙述史当中一直强调彼得格勒苏维埃和临时政府的矛盾,这个确实是没错的,但不是唯一的问题,实际上到了六月份的时候彼得格勒苏维埃就被分化收买的差不多了,而且自身也陷入了嘴炮内讧的状态。当时面临的众多内部矛盾最主要的是以军方为首的保皇派和临时政府里的共和派的矛盾,其次是莫斯科金融集团和彼得堡金融集团的矛盾,再往下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和士兵厌战是联系在一起的,每十二年一次大分地的日子到了,谁耐烦蹲在战壕里打仗?当然布党说他们解决了土地和战争问题也是一个建国神话,私分土地在整个1917年如火如荼,早就分完了,列宁只是口头承认了分地的结果,这事后来也是一团乱帐。

这种“改革到了深水区很容易翻船”的状态下,以临时政府的能力是无论如何控制不住局面的,到了七月份彼得格勒最流行的话题是我们玩够了闹够了,该把沙皇小爸爸迎接回来让他枪毙了临时政府这帮王八蛋了……


在补充一下:苏联的出现绝不是偶然,或者说出现在沙俄绝不是偶然,而是“苏维埃模式”本身就是孕育在沙俄的体内。列宁和第一代布尔什维克只是偶然利用了这一历史资源,甚至自身也没有完全理解这一进程。

沙俄末期的经济发展,并非是维特或是斯托雷平的个人能力,而是依靠一个规模宏大的改革蓝图。简单点说尼二才是国家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奠基人与推行者,包括著名的五年计划在1913年由帝国首相卡卡科采夫在下议会当中提出,而且提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构想,而是之前有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不断的修改调研讨论,已经是成型的执行方案。虽然因为一战没有使用,但是一战期间因为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又做了大量修改,最终这一份五年计划还是实行了。

没错,历史的诡异在于,如同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方案实际上出于幕臣小栗上野介的手笔,他被明治新政府砍头后他的改革方案却被照章执行,多年后司马辽太郎甚至称他为“明治之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初方案,实际上是尼二时代制定的。1918年内战爆发后布党大量启用前沙俄行政官僚,这些人一方面在战时开始恢复停顿的经济,又在二十年代后期开始重新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一直到二五期间他们的影响力才开始下降。当然简单说斯大林主义就是沙俄的翻版是不对的,斯大林通过修正马列主义把沙俄时代的隐形经济,孕育了沙俄民营资本和企业的本土企业模式和中央官僚指挥的计划经济融为一体,而这种俄国特色的企业基础在于企业财产为企业集体所有。

沙俄崩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国家资本的代表彼得堡金融集团和民营资本的代表莫斯科金融集团的激烈内讧造成的。而“晚期斯大林主义”,又或者叫“成熟斯大林主义”则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因此迸发了无以伦比的爆发力。一直持续到1958年赫秃子彻底掌权开始搞纯而又纯的马列经济模式,苏联经济发展突然被急刹车乃至日渐陷入停滞……



再补充点:当时立宪会议之所以时髦,很大程度上是罗曼诺夫家族自己给自己惹的祸。早年他们家得位不正,为了宣传正统不断灌输和夸大士绅选皇大会的作用和意义。几百年下来给人们洗脑特别迷信这个选皇大会,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又把这种崇拜投射到了西式民主议会的模式上,说白了就是祖宗坑死了重孙子。而在实际历史当中士绅大会起到的作用不是选皇,而是各个地方派遣代表参与中央行政,进而达成了地方与中央的平衡,列宁时代的苏维埃起到了类似的作用。所以说研究历史当中“名实之辩”很重要。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解体十年后,罗斯福新政遗产大半玩完。

苏联解体十七年后,又一次大萧条。。。。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说,俄罗斯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国家,最好的情况就是苏联,最危险的情况是现在的俄罗斯。

为什么这么讲?

首先,这片土地上建立国家的民族,就不是一个有高度政治智慧和长袖善舞的外交手段的民族,你不能指望资产阶级的智商就突然变异比布尔什维克高,或者是沙皇及杜马那些人的脑瓜子就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人更灵光。这不可能。

其次,俄罗斯广袤的土地,恕我直言,虽然是自资源丰富,但是绝大多数却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俄罗斯这些资源,偏偏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去开采,这一点迥异于沙特,因为沙特的土地也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沙特的资源只需要较少的人力就可以开采出来。况且,避热比避寒容易。

再次,俄罗斯的人口,从来都有配不上他的国土面积,这就导致了它集中使用人力资源搞东进非常困难。

综上,沙俄卷进了一战,沙皇领导下的俄罗斯油尽灯枯,资产阶级因为和英美资本家的密切联系,是不可能退出一战的,在此基础上,资产阶级也必须背负根本还不起的巨额外债。如此,俄罗斯会被放尽最后一滴血,而且还欠一屁股债,要推进工业化?对不起,既没人也没钱,没有工业化的俄罗斯?信不信三德一波就能把这样的俄罗斯刷掉?所以布尔什维克上台后果断退出一战并且赖账是极其英明的。

纵然苏联有各种各样的黑点,但是还是那句话,这片土地上的这个民族就这个性格,好歹苏联还能完成工业化,打赢二战,在冷战中穷兵黩武呢,你瞅俄罗斯现在这德行就知道了:

苏联不好,但是其他的政权更烂。

你问为啥?俩字:

不配。


user avatar   lh2-0-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因为不会有什么俄国了。

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政府会榨干沙俄最后一滴血。(毕竟连厨子,面包师傅都要被送上前线)

就算是沙俄赢了一战,二月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由于城市人口短缺而大量贫农涌入城市,同时大量地主占有土地却没有人去耕种土地的窘境。

加之资产阶级政府不可能像苏联一样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农业机械化。

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沙俄必然爆发比苏联更惨的大饥荒,然后要么走十月革命的路线,要么分崩离析


user avatar   andre-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知道这个问题下会群魔乱舞。

比如:

一五计划底子?一五计划是你托派搞的么?然而一五计划就是斯大林排除了托派的干扰后才搞的。

托先知的“超工业化”?把戈比都拿出去支援欧洲革命了,把农民都余粮征收饿死了,然后我们的先知又宣称俄国无产阶级丧失了活力。那么靠鬼来实现工业化?还是千里转进去印度搞工业化?

皇俄这么ХУЙ,YOUR尼古拉二世爸爸知道么?

工业发展欧洲第一?明明是世界第一好么?!“ 1885-1913年,英国制造业年增长2.11%,德国4.5%,美国5.2%,帝俄达到5.72%,1906-1908年,三年间总计增长44.9%,1909-1914年五年间增长率更是达到惊人的174%。1913年俄国证券市场年增值率稳定在7.2%的水平,同期美国只有6.2%。"

然而(很不幸地,这里要说“然而”),农奴制改革前的1861年,帝俄人均国民收入为德国的40%,美国的16%。1913年,经过工业的高速增长后,帝俄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德国的32%,美国的11.5%。

这段俄国研究者的呈述里引用了美国研究者指出的帝俄后期人均国民收入与发达工业化国家差距的拉大,反驳了某些认为“帝俄经济高速增长,即便没有苏联,俄国也能实现工业化“的荒谬观点。

(PS:某人口里“25年后才追上沙俄工业水平”的苏联1939年人均国民收入却达到同年美国的40%)

所以帝俄经济增长都增长去了哪儿呢?

在一战前,俄国金融市场上近40亿卢布的大银行“活动”资本当中,有3/4以上,即30多亿卢布属于实际上是作为国外银行的子公司的那些银行;它们主要是巴黎的银行(著名的三大银行:巴黎联合银行、巴黎荷兰银行、总公司)和柏林的银行(特别是德意志银行和贴现公司)。俄国两家最大的银行俄罗斯银行(俄国对外贸易银行)和国际银行(圣彼得堡国际商业银行),在1906-1912年间,把资本由4400万卢布增加到9800万卢布,把准备金由1500万卢布增加到3900万卢布,“其中有3/4是德国的资本。彼得堡各最大银行的全部“实力”为823500万卢布,即将近82.5亿;确切些说,各个国外银行的统治,划分如下:法国银行占55%,英国银行占10%,德国银行占35%。在这823500万职能资本当中,有368700万,即40%以上用于各辛迪加,即煤业公司、五金公司、石油工业辛迪加、冶金工业辛迪加、水泥工业辛迪加。

所以呢,我们看到工业确实增长了,资本确实实现了高增益率,然而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却越拉越大。因为财政资本被外国资本控股,帝俄的工业增长的实际利润流进的谁的口袋还用得着讨论么?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我们知道要实现工业增长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消费推动,一种是投资拉动。

由于帝俄官办工业的低效率(类似满清的官资和官督商办),20世纪初特别是斯托雷平改革后,帝俄就想把这些官办产业私有化以提升效率。而且当时俄国私营工业确实比官办工业效率高,这甚至影响了到帝俄的扩军备战(普季诺夫工厂造战列舰的报价比海军部船厂低一大截,私营工厂为了争夺订单和奖金也更愿意用各种手段确保工期和质量)。但是俄国资本家手头没那么多资本,只能从欧洲金融市场上融资。同时为了搞西伯利亚铁路这类大工程,俄国又大肆发行国债。结果就是俄国金融资本的盘子基本被外资控股,帝俄的工业化不过是喝着自己的血扩大投资砸出来的海市蜃楼(相比之下,被许多左圈人士吐槽“买办经济”的后世某东亚大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后,金融资本主体依然由国资控股)。

至于某答主所谓的什么“莫斯科金融资本集团”,压根不存在的,这背后是英国,法国,德国的资本。什么集体所有的俄国企业传统更是子虚乌有的发明。不错日后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项目确实有不少是续建帝俄的半拉子工程,然而帝俄工业化道路本身就是一条死胡同,苏联不过是给它擦屁股罢了。什么苏联一五计划是帝俄专家制定的?是说康德拉季耶夫么?关于这位前面帖的东西里已经吐槽过他了。

什么80年代苏联某些皇俄、自由派对帝俄末期工业化的再解读(事实上70年代就有了),导致苏联意识形态崩溃更是个荒谬的脑补。苏联老百姓从没希望国家解体,更没几个精神正常的人希望皇俄复辟。哪怕苏联寡头也是宁要西方那套没人希望搞帝俄那套。

纠正苏联早期对帝俄经济的片面解读的事情斯大林时代就在做了,苏联官方叙事也没有说帝俄是落后农业国,而是说帝俄是半工半农业国,即承认帝俄的资本主义经济,城市工业经济获得了相当的发展。但由于土地改革的不彻底,它的广大地区和人口仍然为自然经济所支配,人均发展水平出于非常低的状态。

许多人认为苏联工业化是高积累的投资拉动,然而相比帝俄的工业化,苏联工业化更侧重消费——或者说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投资。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1927年,苏联工业产值已经恢复到了1913年水平。到30年代中期,苏联轻重工业和农业生产都远超过帝俄最好时期。由于农业的集体化和人口的工业化,苏联消灭了俄国历史上长期困扰的饥荒,增加了消费品特别是商品粮的供应,苏联在1936年就取消了票证。

这里先不帖工业数据,就帖被皇俄苏黑经常挂在嘴上吹的帝俄农业

所谓完爆苏联的帝俄农业在哪儿呢?要知道30年代苏联领土面积可是小于帝俄的,俄属波兰,西乌克兰这些帝俄的农业区可不在苏联境内,然而3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还是踢爆了帝俄。

再看看工业:

发电量

棉织品产量

汽车产量(不好意思因为你皇俄的汽车产量为0,只好帖苏联的产量)

你皇俄事关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工农业生产方方面面都不及苏联,而又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利息支付给外国资本,试问拿什么跟苏联比人均发展水平?

苏芬战争打成狗屎?换你皇俄,这仗打一半国内就炸了。苏芬战争这种地形和气候你打一个试试?德国人打三年都没啃下列宁格勒,算不算狗屎?

什么几百万人惨死?拜托小清新们用用脖子上那球形的部件,再不用就要报废了!

1914年俄国人口死亡率是3.02%,1939年苏联人口死亡率是1.73%,1914年俄国人均寿命只有36岁,1939年苏联人均寿命达到54.5岁。

俄国人均寿命

你皇俄每年都要比苏联多死几百万人。

小清新眼里永远看不见帝俄社会里这些挣扎着生活,短暂过完自己一生,却没有过一天属于自己生活的老百姓。

人均寿命的增长,文化水平的提高,死亡率的下降,这些不是凭空出现的,恰恰是苏联将工业化成果及时反馈给人民,相比帝俄的血腥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才是真正造福于人民的,靠内需消费推动的,人道主义的工业化。

二月革命后旧沙俄改良立宪或是资产阶级政府掌权?可能吗?完全不可能!科尔尼诺夫兵临彼得格勒的时候,是谁惊慌失措求助于赤卫队的?难道不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么?组织动员能力糟糕到这样程度的一个政府,拿什么来产生凝聚力将被各种阶级,民族,经济矛盾炸裂得分崩离析的俄国社会重新凝聚起来?保皇派?立宪派?就那些1917年喊着列宁是德国间谍,1918年又叫囔宁要德国占领,不要布尔什维克,然后一个个被布尔什维克注入武德的费拉玩意?靠发行比常凯申金圆券还烂的西伯利亚币,然后把自己后方搞崩溃的高上将?还是靠嘴上承认土改能救白军,实际到完蛋都不敢操作一下的邓尼金,或者靠滚进克里米亚才缩手缩脚试一试还是然并卵的弗兰格尔?要不靠在英美出兵直接支持下强势进攻,然后华丽地打出GG的尤登尼奇?看看这些白色领袖,撑死都不及常凯申的政治、军事、经济水平,比布尔什维克更好?说出来他们自己信么。

这段话送给所有历史唯心主义者。


user avatar   zhang-yi-zhi-49-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1917年十月革命没有胜利,斯大林党就不会窃取无产阶级的国家,俄国的苏维埃也许像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政权那样,像巴伐利亚的无政府国家主义者的苏维埃那样,像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那个苏维埃那样,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迅速消逝的幻影,列宁和托洛茨基也许会在身后被像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一样评价:“这是最后两个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人”。斯大林也不会成为后来那个官僚层的领袖、红色沙皇、工人阶级的拿破仑,也许会像台尔曼那样成功洗白,得到一个人民的英雄一样的形象。

从历史感情上说,确实很适合。

然而这不是我们说“革命不成功的好”,它就不会出现。

首先,题主说沙俄十分稳固。然而事实如何呢?

俄国无产阶级在专制国家的政治条件下迈出了自己最初的步伐。法律禁止的罢工、地下小组、秘密传单、上街示威、同警察和军队发生冲突——这就是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与迟迟不肯退出自己阵地的专制政体二者结合创建的培训课堂。工人集中于大企业,承受无比沉重的国家压迫,最后还有青年和新近加入无产阶级队伍的那些人的冲动,这一切导致了在西方十分罕见,而在俄国却成了斗争基本形式的政治罢工。
年份                            参加政治罢工的人数
                                (单位:万人)
1903*………………………………………………………………………………………8.7
1904*………………………………………………………………………………………2.5
1905……………………………………………………………………………………184.3
1906………………………………………………………………………………………65.1
1907………………………………………………………………………………………54.0
1908………………………………………………………………………………………9.3
1909………………………………………………………………………………………0.8
1910………………………………………………………………………………………0.4
1911………………………………………………………………………………………0.8
1912………………………………………………………………………………………5.5
1913………………………………………………………………………………………50.2
1914(上半年)…………………………………………………………………………105.9
1915………………………………………………………………………………………15.6
1916………………………………………………………………………………………31.0
1917(1—2月)……………………………………………………………………………57.5
*1903年和1904年的数字是全部罢工的参加人数,其中无疑多数是经济性罢工。
——《俄国革命史》第三章 《无产阶级和农民》

在布尔什维克党还没有成为领导力量的时候,革命已经在萌芽了。这可不能责怪我们。

至于一战之中的沙俄,其状况我想大家都很了解了。

仿佛是命该如此,开战的第一天,俄国军队很快就出现了不仅缺少武器弹药,而且缺乏长筒靴子的问题。在日俄战争中,沙皇军队已经暴露出它处在怎样一种状况。在反革命时期,专制王朝在杜马协助下充实了军需储备,给军队的漏洞打了许多补丁,其中也给它所向无敌的声誉补了不少破绽。1914年,严峻得多的新考验终于来临了。
……
  在军队的供给和经费方面,战争时期的俄国很快就暴露出自己对盟国奴仆般的依附性。这不过是它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全面依附在军事领域的反映。可是来自盟国的援助并没有挽回局面。弹药匮乏、生产弹药的工厂太少以及运送弹药的铁路网过于稀疏等等弊病使俄国的落后性转译成了失败这样一种通俗语言。这失败提醒俄国的国家自由主义者,由于它们的先辈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以致他们的后人因此对历史欠下了一笔债务。
……
大家都在寻找,该把罪责推给谁。有人总是把它归罪于从事间谍活动的犹太人。同时肆意攻讦那些带有德国姓氏的人。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司令部就以充当德国间谍的罪名枪毙了宪兵上校米亚索耶多夫,可是看来他并不是一个间谍。陆军大臣苏霍姆林诺夫也被逮捕了,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而又不修边幅的人物。
……
 从加利西亚撤退的时候,俄军总司令发布了一道秘密命令:对犯有开小差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士兵要施行用树枝抽打的刑罚。对此,士兵彼雷科是这样描述的:“对犯有最轻微的过失,比如擅自离开队伍只几个钟头的士兵也开始用树枝抽打,而有时简直是为了借助树枝来提振士气,随便采用鞭刑。”
……
本来,已经被拆散的革命危险分子在军队里几乎销声匿迹了。可是,随着不满情绪的普遍增长,他们又浮现出来了。作为惩罚,当局把罢工工人遣送到前线,结果增添了一大批宣传鼓动人员,而溃败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讲台。有一份密探报告写道:“后方特别是前线的军队充斥着这样的分子,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成为暴动的积极力量,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只是拒绝参加镇压行动……”
——《俄国革命史》第二章 战争吋期的沙皇俄国

题主问我们,走一条中间道路,改良立宪,或者是克伦斯基做艾伯特式的人物,建立一个魏玛式的国家,好不好呢?

我们一点一点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同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资产阶级在二月革命之中,在他们还占据俄国革命领导权的时候就在尝试保卫立宪制:

首先,在二月革命之前,就有贵族想要政变,而资产阶级支持这类政变。这个在《俄国革命史》的第五章 宫廷政变的念头里面提到了。

而在二月革命的前后,杜马的成员是打算怎么处理他们的国家呢?

27日早晨,被迅速发展的事态吓坏了的杜马代表举行例会。他们当中大多数只是到会后才知道杜马已经被解散。看来这事尤其出人意料,因为昨天还在进行心平气和的谈判。对此,罗将柯自豪地写道:“虽然杜马服从了法律,但是依然希望找到摆脱错综复杂局面的出路,因此没有做出拒绝解散与强行开会的任何决定。”部分代表自行举行临时聚会,倾吐无能为力的心情。温和的自由主义者希德洛夫斯基后来不无幸灾乐祸地回想起极左的立宪民主党人、克伦斯基未来的战友涅克拉索夫提出的建议:“建立军人独裁,把全部权力交给一个有声望的将军。”那个时刻,没有出席部分杜马代表临时聚会的进步联盟的首领们也在采取实际行动试图挽回局面。他们把米哈伊尔大公请回彼得格勒以后,建议他实行独裁,“强迫”个别政府成员辞职,并且通过电报直通专线要求沙皇“恩赐”一个责任政府。就在第一批近卫团队发动起义的时候,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领袖们为借助皇族独裁把起义镇压下去进行了最后的尝试,同时企图通过牺牲革命来同君主制度达成妥协。罗将柯抱怨说:“大公的迟疑致使错失了有利时机。”
……
按照右翼立宪民主党人曼瑟列夫公爵的说法,出席2月27日上午临时聚会的众多代表中没有一个主席团成员,没有一个党派领导人,也没有一个进步联盟的首领:这些人已经得知了解散杜马的命令,也知道发生了起义,他们认为还是尽可能久地不抛头露面为好。何况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大概正在与米哈伊尔进行有关建立独裁的谈判。
……
资产阶级是在人民的背后获得政权的。它在劳动阶级中没有任何支持者。但是连同政权一道,它间接地得到了类似于支持的东西:被群众推上高层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把信任委托书从自己手中转给了资产阶级。
《俄国革命史》第九章《二月革命的离奇现象》

资产阶级竭力把政权送回贵族的手里,他们竭力想把沙俄维持在菲利普王朝那个“钱袋子王朝”的状态下。可是这计划却破了产。

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在乎过自己的政权,他们先是乞灵大公和将军保护自己,再是借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妥协派”的手把政权拿到手里,他们怎么自保呢?

至于克伦斯基这个为许多“瑞典道路”支持者所顶礼膜拜的人物呢?他在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伟大”攻势输得一塌糊涂(谢天谢地,那种惨状我无以评价,叶利钦在车臣的失败的惨烈远不及克伦斯基先生十分之一!)之后,他是这样应付局面的:

当坦诚秘密的时机来临之际,克伦斯基本人供认,哥萨克、军官和资产阶级政客圈子中间有人不止一次建议他实行个人独裁。“但这是把种子播在不毛之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克伦斯基的地位都是这样的:反革命的领袖可以不冒任何风险同他交换有关国家政变的意见。据邓尼金说,“最初谈论实行独裁的话题是以试探意见的轻松方式进行的,”这事是在6月初也就是准备在前线发动进攻的时刻开始的。克伦斯基经常参与这类谈话,当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对于克伦斯基来说,最主要的是他本人将处于独裁政权中心。苏哈诺夫很中肯地谈到了克伦斯基:“他是一个科尔尼洛夫分子……不过这只是在他本人担当科尔尼洛夫分子首脑的前提下。”在前线进攻崩溃的那些日子里,克伦斯基对科尔尼洛夫以及其他将军许诺的东西要比他能实现的多得多。卢科姆斯基将军讲述道:“亲自到达前线后,克伦斯基鼓足勇气,并且与自己的随行者多次讨论建立强硬政权、建立执政内阁或者说把政权转交给独裁者的问题。”基于自己的性格,克伦斯基把没有定型的、粗疏不细的和漫不经心的成分带进了这些讨论。相反,将军们则向往司令部的完整计划。
克伦斯基随意参加将军们的谈话似乎使军事独裁的思想合法化了,出于谨慎对待尚未被扼杀的革命的需要,他们多半给这种独裁政权赋予执政内阁的名称。这里很难说关于热月政变以后法国政府的历史回忆在多大的范围内起了作用。可是,撇开纯粹言辞上的伪饰不谈,执政内阁一开始就具有那种无可争辩的便利:它能容忍各人的野心同时并存。在这个执政内阁中,不仅应该为克伦斯基和科尔尼洛夫,而且要为萨文科夫甚至为菲洛年科找到位子,总之是要为具有“钢铁意志”的人,自认为是独裁者候选人的人找到位子。他们当中每个人心里都怀抱着从集体独裁开始,然后转变为个人独裁的想法。
——第二卷 第八章 克伦斯基的阴谋

我不想再摘录下去了,因为我自己已经快呕吐了。

事实证明俄国资产阶级带不来任何民主。把国家交给这些人,你会得到米哈伊尔大公的“没有尼古拉的罗曼诺夫王朝”,克伦斯基做兴登堡甚至克伦斯基当毕苏斯基搞俄国版萨纳奇的畸形俄罗斯共和国,甚至俄国被德国彻底打败,建立20世纪的伪季米特里政权。

在回答题主的第一个问题的方面,《俄国革命史》确实是一本好书。我建议大家都读一读,它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细节。

现在我们来回答下一个问题。

官僚层是否一定窃取布尔什维克的政权呢?我的答案还是如果西欧革命胜利了,则俄国政权必不会官僚化。

至于1930年代的粮荒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一次了。见:

俄罗斯人民在没有(斯大林党的)农业集体化的工业化中会否过上更好的生活呢?我想未必会。甚至俄国根本不会工业化。它仍会走沙俄的老路,成为英法的工业品输出对象。

或许俄国还会有一点“工业化”。如果俄罗斯共和国彻底法西斯化,一个比昭和帝国还虚弱的法西斯国家或许会出现在俄国的地平线上。那是最坏的结局。

俄罗斯人民会过得好吗?也许过得比如今的俄联邦还糟——俄联邦好歹还有一点家底。

然而我们不是为了“家底”去革命。支撑我们斗争的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至于是什么,只要看我这篇文章的人是一个真心诚意的国际主义的革命社会主义者,他就会明白。

最后,我还是那几段老话:

那些企图避开布尔什维主义而“回到”马克思主义去的“左派”们,通常都把事情归结为某些灵丹妙药:抵制旧工会、抵制议会、建立“真正的”苏维埃。在战后不久的热潮之中,所有这一些看来可能是极其深刻的。但是现在,从已有的经验来看,这种“幼稚病”甚至已失去新奇之感了。荷兰的果特和潘涅库克,德国的某些“斯巴达克分子”和意大利的波尔迪加分子[5],只在于人为地夸大布尔什维主义的一个特点而和它的其它特点相对立,才显出自己对布尔什维克的独立性。这些“左的”倾向不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都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是一个间接的但是重要的证明,证明布尔什维主义在自己的时代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形式
布尔什维克党在实际行动上显示了高度的革命胆略和政治现实主义的结合。它首次在先锋队和阶级之间建立了唯一能保证取得胜利的相互关系。他以经验证明,只有在政治上打倒传统的小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和城乡小资产阶级被压迫群众之间的联盟才是可能的。布尔什维克党向全世界表明了如何举行武装起义和夺取政权。那些以苏维埃的抽象概念来对抗党的专政的人应该懂得,只是由于布尔什维克的领导,苏维埃才得以爬出改良主义的泥潭而成为无产阶级的国家形式。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内战争中实现了军事艺术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的正确结合。假如斯大林官僚竟至顺利地破坏了新社会的经济基础,那么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所进行的计划经济的实验也将永远作为整个人类的最伟大的阅历而载入史册。只有那些因自己挨了揍而抱屈便把背对着历史进程的宗派主义者才看不到所有这一切。
——《斯大林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论第四国际的历史根源与理论根源问题》

先写到这里,有需要的话我会补充。


user avatar   zheng-long-shuai-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不合时宜。现在不是资本主义全球胜利的1991年,而是经济危机日益加深,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2018年。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相关话题

  邱吉尔的租借法案是维系了英国,还是饮鸩止渴,让英国彻底衰落? 
  俄罗斯真有实力打乌克兰吗?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俄罗斯军事相比苏联退步了? 
  印度 2015 年的国家现状和种姓制度现在究竟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泽连斯基改口加入北约? 
  高晓松为什么反俄? 
  请尝试评价查理五世-菲利普二世的世界战略对当代世界史的影响? 
  十月革命为什么要杀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 
  有人说易中天在历史界没有地位,那么他写的历史书怎么卖那么多,远比历史专业的人写的书卖的多? 
  印度 2015 年的国家现状和种姓制度现在究竟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如果美国和外国势力持续几十年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中国的后代们会做出像苏联那样的解体错误吗?
下一个讨论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在黑海擦枪走火的,去俄罗斯旅游还安全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