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去了美国,在美国10年了,已经移民。已经过了激昂的年龄,平淡地生活着。随便说说。
好多人提的环境、条件、工资就不说了,大家都懂。基本上来说,环境更轻松和优雅,物质条件更好一些,工资性价比较高。其实可能最优越的一点大家也提到了,就是对家庭是最有利的。
其实抬杠一下,题目说的平淡不见得,这边工作和生活很有意思的;远离亲友也不见得,亲人有10年旅游签证,好友大多数也都是这边的中国人或是华裔。
我觉得移民的起因很简单吧,可能是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响,天然就容易被美国所吸引;然后年轻时碰到一些不爽的事情,自然更想逃离,然后就顺利走人。比如我读大学的时候看某些外国留学生住得比我好,我自然就觉得义愤填膺,很不爽。我觉得我能裸考进这种名校,就该我先,因为我是精英啊(有人觉得我自负,但是我跟那些垃圾比,的确是精英啊)。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没提到,大概是沉没成本。就是说,这条路上你投入越多,越不舍得退出,越没法退出,越没法终止。一旦退出,损失惨重甚至归零;如果坚持到底,好歹收获不少。这使得很多年轻人一熬10年,很快就步入中年,然后——发现自己的沉没成本已经太高,也只能接着走下去了。
比如一开始就为了GRE复习、额外出力学英语,为了出国申全奖不能做喜爱的职业和更多尝试,为了移民和赚钱只能学计算机,为了排绿卡不能胡乱跳槽只能在二流公司熬着。其实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当发现付出如此之多时,也只能等熬到身份甚至公民的时候再说了。
到近几年,我更是感觉跟中国社会严重脱节,不了解现状和做事方式。这不是说装X,而是不接触,自然就有种不熟悉和陌生感。而且说实话,美国的生活实在是太简单直白,把人都养傻了。中国的人和事复杂很多,有时候真的有点跟不上、需要适应。
其实最后看下来,基本上还是跟个人价值观有关:雄心壮志、能折腾、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喜欢热闹和人群的,基本上都海归了,或者拿到身份后回去;普通人、重视家庭、比较享受生活的大多数都留在这边混吃等死(其实很多人也在忙自己的事情,只不过大家一般认为都是混吃等死)。当然,这个前提是能留下。
总体来说,我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还是很正确的:其实经济大潮也好,黄金十年也好,如果抓不住,都是浮云,还不如追求稍微稳定安逸的生活。我对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情商还是有着比较正确的认知的。
而且如果非要理想化地说,我更认同美国人的做事方式和理念。有些事情无所谓对错,但是我觉得更绅士一些,更有同情心一些,至少也更简单直白一些,用英文表达其实更确切,就是更decent一些。
=====补充 Sep. 3rd=====
毕竟我乎国内网站么,我懂的。我说得已经很含蓄了。有心人懂的,不懂的再多看看别人的回答,装不懂的请路过笑笑。
看回复,觉得有些人还是太年轻。其实我最大的感受是:你们眼里的美国大概是真实的,但是其实那些事儿跟你们毫不相干。
前提是中国出生的亚裔。您要是黑大爷血统,当我没说,天气多好。
有人说美华受歧视、存在感低。其实说实话,99.9%的人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都是讨生活的,真正制约你的,是吃饭、房子、家庭、孩子、心情。当然,您出生在金钱不缺的家庭,也当我没说,就当我穷人见识短好了。
底下回复更搞笑,有人说美国警察对疑似罪犯就是一枪。我想说这是新闻看多了,幻想黑命贵附体了。你一个美国亚裔,想让警察随便给你一枪?有点难。那些被警察打死的某族裔人,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区域治安太差、攻击警察行为)。
其实这么多年,我对美国最不满的一点:
我过敏!我过敏!我过敏!!!我在国内时,不怎么过敏。
第二不满的是亚裔的孩子上大学时要求分数高。
年轻人吧,总容易被乱七八糟的毫不相干的事情干扰,却不知道看自己的路。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上班工作、下班休息、买房投资、抚养孩子、吃喝玩乐。——可以说这些方面,美国做得相当好。
至于三藩都是流浪汉、免费发针头,警察一枪撂倒老黑,川普又破口大骂,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原作者:东明居士3916
原出处:个人图书馆
原文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01/09/42579429_699932692.shtml
德国每小时人均工资30美金,美国约为22美金,泰国4美金,中国只有2美金(2018年5月更新),位列世界倒数第一。当然,我们也有排名第一的,那就是中国的人均工作时间一年高达2200个小时,而美国只有1610小时,德国1400小时......
美国的行政费用占GDP的3.4%,日本占2.8%,中国占25.6%。
美国教育医疗费用占GDP的21.5%,日本占23.35,中国占3.8%......
中国五项社保的法定缴费之和已达工资水平的40%,有些地区已接近50%。中国社保缴费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然而即使这样,社保仍存在巨大亏空。
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是商品本身价值的1.8倍。
在中国,如果你月入一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的医疗失业险,合计3800元,剩余6200元;若你再拿这6200元去消费,则需要为你所消费的商品埋单17%的增值税,28%的各种杂税,约为2800元......
所以,一个月入一万的人,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养政府,而且你还无权过问......税收全世界第一,福利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德国,农业人口占1%;没城乡差别,大小城市一个样;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住院费100%报销;房价20年不涨;几乎没有假货,没有各式腐败与人工加毒食品;大中小学全免费;发行量前十名的报纸期刊与执政党无关;民选总理撤不了民选州长,以此州长撤不了市长,市长撤不了镇长。
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1%。该国公民如果失去收入来源,单身每月可领取500-700加元,约合4000元人民币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1300加元。如果一直没工作,这笔钱可以一直领下去,直到死亡为止。
冰岛一直以高税率和高福利著称,生育假9个月,拿80%工资,小孩8岁之前的育儿假为480天,不到18岁的孩子每个月从国家领钱,上学和看病基本不要钱。失业补助每天87.8美金,但是这也是高税率支撑的。总理自己继承了一笔财产转移到国外去避税,总额几百万美金,结果愤怒的冰岛人疯了,总理被迫辞职。
日本政府给有孩子的家庭发放补贴,3岁以下小孩每月1.5万日元,3岁以上每月1万日元,每4个月合并发放一次。有两娃的家庭,一共10万日元,按现在的汇率折算大约6200元人民币。外国人也有。日本的公立小学一般会提供免费午餐,称作“给食”。菜单由专业的营养师依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精心搭配,既要考虑到营养健康,又不能让孩子吃腻......
印度人的财政收入是2000亿美元,解决了12亿人口的免费医疗。中国的财政收入是2.2万亿美元,是印度的11倍,却至今解决不了13亿人的免费医疗问题,为何?看看被中国人嘲笑的印度“阿三”到底什么样:取消了手机漫游费,大学学费只相当于人民币48元/年,公路不收费,坐火车不买票,住院看病不掏钱,知识分子不说谎,教授专家敢于向权力说不,官僚直系亲属不移民,没有强拆......
台湾95年推出“老农津贴”,每位65岁以上的农民每月可领取3000台币,如今已涨到了7000元新台币。台湾一位普通老人在医院住了12天,出院后总计花费24330元新台币,合人民币5000多元,其中自费才35元新台币,合人民币7元。这才叫医疗保险,这才叫社会福利。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令国内热血青年燃烧沸腾的俄罗斯:
1、在俄罗斯,一万美元就可以买一辆从日本、西欧、美国进口的相当不错的原装车,而在国内,同等车的价格至少在40万人民币以上;
2、俄罗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国民看病统统由国家买单,一旦生病,医院会派车把病人接到医院,一切费用全免。
3、俄罗斯所有的居民楼24小时冷热水供应,供暖更是从9月底直到来年的5月底,居民做饭几乎全部用电,市话几乎是免费的,一个月下来,按国内的标准说几乎是在浪费的情况下,水、电、气、费用才100多卢布,合人民币40多元;
4、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即使是大学生在读期间同居生下孩子,政府也一律负责抚养,普通居民生孩子越多,政府给予的补贴也越多;
5、从幼儿园到大学(私立大学除外)一律免费,不仅免学费,还免费供应午餐。
看了是热血沸腾、怪眼圆睁,还是心胸坦然呢!
—————————————————————————————————————
昨天忘记复制标题了,今天补上
从数据中发现真实的谎言——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研究
是有数据不准,这点我承认,当时正好在跟人聊这个话题,就复制这篇文章发知乎上了;
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在此说声抱歉;
至于骂我的,咒我的啥的,我只能呵呵了,毕竟上知乎的人都比较高级;
2018/08/27 记录
—————————————————————————————————————
刚刚上线,首先发现私信爆了,骂我的,举报禁言,再屏蔽;
骂是没什么用的,骂要是有用,两桶油都不会涨价了,所以请各位看官为了自己留点口德,骂人只会贬低你自己,也会降低知乎的逼格;
我也没想过这个回答会引来这么多人,当初只是随手复制而已,不过看到很多答友指出里面的错误,我表示感谢;
很多人叫我把回答删了,给了各种理由,也有很多人举报了,但我不会删,算是给自己一个教训吧
2018/08/28 记录
——————————————————————————————————————
以下内容为本人亲身经历:
我是一名国企的工程师,07年入坑,电气机械方向,软件涉足的少,主要为底层固化方面;
想当年,我也是一腔热血,大展宏图,那时候隔三差五地在公司内网上发布心得体会,经验交流等等,但往往石沉大海;
不过具体转折点,在2010年的一次工程师技术等级考核上,2010年公司举行了一次工程师技术等级考核;
既然要考核,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90分A级,80分B级,以此类推,题目出好,保密工作最好,如果嫌麻烦,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做(比如前程无忧),他们经验丰富,效率高;
而我们公司,或者说我们公司领导,采取了一种匪夷所思的方法:所有工程师,已省为单位,相互评分;
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吐槽了,那干脆改名叫工程师人缘关系等级考核算了;
考核结果出来了,那封邮件我到现在还保存着:
截图:
为了避嫌,我把涉及的人名,联系方式做了处理;
D级是什么概念,从高往低分别是A,B,C,D,E,其中E为实习期员工;
那么我就问你们,谁会是A级?
聪明人肯定已猜出,猜不出的不急,答案往下翻;
没错,所有的领导都是A级;
确切地说,领导A级,省级办事处(位于省会)的同事,全是B级,向我这种三四线小城市的,都为C级D级,同时,领导的办公室一般也在省级办事处,这下大家心知肚明了吧?
以下为高能,小粉红,自干五请绕道;
按照常规逻辑,你领导技术既然是A级,那么你就应该跟我们一样,来一线装机修机,或者去专家组,去研发部,你干吗要当领导呢?这不就跟某国胖子一样,三岁骑马,五岁开坦克,七岁开飞机,既然你七岁就会开飞机了,那么你不应该努力做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为国防做贡献?非要去当什么领导呢?
更搞笑的是,这些得了A级的领导,还在企业内部报纸上发表获奖感言,什么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再接再厉啥的,可惜那会知乎还未出来,否则我定拍下来发给你们看;
你说你每年评个优秀员工,先进个人啥的,常年几人垄断也就算了,这种技术等级考核,也来这一套,太TM搞笑;
所以相比之下,什么奶粉,疫苗出问题,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我想起了学生时代,那时候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或者前三)当班长,班主任就这么认为:学习好的,管理班级也一定好;结果班长管理的方法就是打小报告,你们可以回想一下,毕业那么多年了,有多少人喜欢当年的班长,或者班干部?
走入社会也一样,我们都认为,领导肯定干什么都行,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就跟勃列日涅夫一样,勋章多的能把人砸死;
有人说我们人格缺陷,也有人说我们没有自主的判断力;
其实在我看来,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都是中国式逻辑的受害者,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心理疾病,扭曲的三观,并传给下一代;
我始终都是要走的人,为了我自己,家人,孩子,今天我走不了,我还会去努力,直到走的那一天;
最后提一下我的一个师兄,现在已经变成尸兄了,他当年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去了某为,大前年走的,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心脏病,据说是长期累的,庆幸我还在国企,至少可以苟活着;
2018/08/31 记录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http://pj.ninjal.ac.jp/gairaigo/)。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发在别处的日记,好像挺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 ー ー
昨晚7点多钟出门去图书馆准备明天的考试,出门的时候发现宿舍楼下common room在开趴,披萨可乐加音乐,大屏幕放着直播助兴,一片欢声笑语。
2点多觉得看得差不多了回宿舍,发现楼下还是那么一批人,披萨吃完了可乐喝完了,音乐也不放了,个个面无表情一片死寂地盯着屏幕……
那时候好像PA已经泛红但还没定锤,真好奇浅红变深红的那一刻这帮人是什么表情……
到了今天真的是……魔幻现实。教授还没开始讲课就泪眼模糊,哽咽着说了几句对大选的评论(川普坏坏,美帝药丸)之后强忍着哭腔讲课,底下的学生也红着眼圈好几个热泪盈眶。下课的时候收到另一个教授的通知——我收到了好多同学给我发的邮件,他们被大选的结果震惊到,身心都受到了严重伤害,因此我决定推迟明天的考试。希望大家可以挺过这段难熬的时间。(于是我何苦复习到两点……)
……哟。学生们的小心脏都受不了了呢,美帝都要亡了哪还有心思上课考试啊对吧。据说别的课有直接休课的,有取消作业取消考试的,讲道理啊这架势已经堪比恐怖袭击之后了吧。
对了这节课来了差不多一半的学生,下课的时候教授继续哽咽着说大家应该都彻夜未眠,还有这么多人来上课我真的好感动,抱歉没有取消今天的课程。
……至于吗?你们真的没考虑过哪怕一点点川普获胜的可能性吗?
……事实证明原来他们真的是一点点都没考虑过的啊。因为会给川普投票的人,他们一个也不认识,一个也没见过。不过是没受过教育的农村粗鲁红脖而已,又怎么会在意。
日语课上教授给我们发了日文大选报道作为临时阅读材料,说早上起来她的两个儿子一边哭一边问,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教授和他们抱在一起说,我也不知道啊……
教授继续说,我在Penn呆了22年,一直都是投民主党的。周围的所有人也都是投民主党的。支持川普的人我一个都没见过,我还以为没有人会给他投票……居然有这么多人真心希望川普当总统,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浑身恐惧,无法入睡……这种人居然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美国,真是无法相信……
底下的学生也附和着说,对啊对啊,到底会有什么人支持川普?
我一直以为这次大选无论谁获胜都只能是险胜,没想到还是被打了脸,这哪是险胜啊,是吊打。
然而对于这些藤校的精英、美国的未来而言,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希拉里获胜,不可能有别的可能性。这个结果,他们是真的不懂,真的费解,从来没想过,世界观整个崩塌掉。
美国社会的割裂,大概如此吧。
吃午饭的时候翻某校刊,看到某个社评提到川普在中国的匪夷所思的人气。该作者认真思考之后总结如下三个原因:
1. 中国人歧视女性。中国人总是纠结希拉里的健康啊邮件啊腐败啊这些问题,忽视川普侮辱女性这种更严重的问题。
2. 中国人被洗脑。【建议修改的内容】通过抹黑希拉里,抹黑美国来达到控制国民的目的,所以在中国媒体上才都是希拉里的负面新闻。无知的中国人无法接触到美国媒体,只能【建议修改的内容】。
3. 中国人向往西方政治。对于长期生活在【建议修改的内容】中国人而言,嘲讽、恶搞【建议修改的内容】都是禁忌。而美国选举的公开化、娱乐化在从没接触过这些的中国人看来非常耳目一新,所以他们通过调侃川普来满足【建议修改的内容】的渴望,体验一把【建议修改的内容】的感觉。
最后总结,HK的舆论和大陆不同,是支持希拉里的。中国民主灯塔在HK。【是不是应该感谢你还肯把HK算作中国一部分……】
……
对于无法解释的他人的行为和选择,只要说一句「他们蠢」就能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解脱。为什么川普赢了?因为投他的人蠢啊。为什么川普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因为中国人被洗脑惯了嘛,更蠢啊。啊,周围的蠢人这么多,怎么办!崩溃了!
……嗯,没毛病。
最后放一张今天(11/10)的校报头版吧。一图胜千言……
https:// issuu.com/34st/docs/11. 10.2016
↑ 顺便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校刊,由众多学生对这次大选的评论组成,亮点颇多……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