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见过哪些假装努力的大学生?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不用多去哪里寻找了,知乎上大把。

昨天,我一个很久之前的回答下面莫名出现一个这种回复

吓得我赶紧就准备给人道歉,因为我知道,我的回答确实不乏抖机灵煽情绪炫技巧搞卖弄的成分,所以我对这种指责很是惭愧,希望他能理解这种吸引读者的苦衷。

然鹅,我看了下回答

一个询问僵尸怎么到来的题目

我瞬间就有些纳闷

僵尸这个东西,有严肃的空间吗?

我写篇论文,浅析一下僵尸的病理性治疗?

然后我点进了这位学术人的主页,想看看怎样不抖机灵还能吸引人阅读,然后我就看到。



合着您也不是很清楚什么叫做“价值”?

所以,知乎上存在着这么一部分人,他们会在很多娱乐性话题下痛心疾首,大呼人心不古,抖机灵严重知乎要完。

但是,真正到干货满满的回答下面,你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人的踪迹。

就说我吧,我的回答里也有关于口述历史、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科技文献数字化这些我本专业较为“干货”的东西,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们去看。

你说你要觉得不水平不行,那知乎里大佬多了我关注的就有:赵泠、首阳大君、赵学浩、猴老湿、攀缘井娃……这些领域涵盖历史古生物的“干货”多了去了,可我从没见这些痛心疾首的人去在那里哪怕点个赞。

这应该也是一种“假装努力”吧。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看到 @木棉959 的回答进来的。她的回答里面引用了一个图,把人分成了四种:

过度努力,避免失败,失败接受和成功定向。

过度努力可以理解为风险规避,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风险,那么就可能会花很大的精力来消除这个风险。

成功定向者不逃避失败,一心追求成功,这个人的效应函数应该是比较正常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失败接受者本来就不太在乎成功带来的效用,所以努力程度低也理所应当。

吊诡的是「避免失败者」。

故意不努力的人,比如考试前打游戏的,喝酒的,故意生病的,都可以看做是「避免失败者」。这个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理性的不努力」。假如我有一个信念「我很牛」。但是现在马上就要考试了,如果我考不好,那么就会证明我不牛。

怎么办呢?考试其实是一个信号,所以我就要主动的给这个信号掺沙子,降低这个信号的精确度,最好一点信息含量都没有,这样我就可以保持目前的乐观状态了。所以打游戏、喝酒和故意生病,都可以看做给考试这个信号掺沙子,降低其信息含量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前拼命打游戏本身也是努力,是一种避免失败的努力。

但是「假装努力」意义何在呢?上面这个模型就无法解释了。因为假装努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欺欺人,相信自己努力了;一种是知道自己没有努力,反正结果到考试的时候总是原形毕露。如果相信自己努力了结果考砸了,那么这个信息更新的结果只会更糟,让自己觉得更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如果知道自己没努力而考砸了,那么假装努力有什么用处呢?并且我也不认为「显得让自己更有能力」是一个合适的理由。如果真要显得让自己更有能力,那么应该在人前表现的不努力,说自己每天玩然后拿一个高分才对。

而假装努力是广泛存在的。所以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依然是掺沙子,只不过是给别人的眼里,而不是自己的眼里。

假如说,我每天晚上去上自习,然而上自习的时候就是在吃瓜子。这个在同学看来,我是比较努力的。于是当我没考好的时候,同学会认为这是一个较小概率的实现——因为我运气不好,而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一个大概率的实现。即便同学理性的预计到我可能是在装,但是因为同学不确定的知道我是在装,所以同学依然可能高估我的水平。

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或许可以做一个实验或者问卷来验证一下我上面提出的这个推论:假装努力的人应该更在乎其他人的感受,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会弱一些,相应的自尊心会比较低;而「故意疯玩游戏、故意考试前熬夜K歌」的人会更加自我,自尊心更强。


user avatar   witch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们其实不喜欢学习,并不渴望成功,所以不会真的努力;但又因为非常害怕失败,所以会假装努力。

我曾答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的学生喜欢假装自己「不努力」?

假装不努力的人想欺骗别人,而假装努力的人想欺骗的是自己。


很多人都会在课堂上拍PPT或老师的板书,但有的人,拍完之后照片就再也没看过;

快期末的时候,图书馆总是爆满,但有的人,坐在图书馆一天也翻不了几页书……

有人一下课就围着老师问问题,听着老师的解答频频点头,但其实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这些“假装努力”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我真的很怕失败,又不愿意接受自己无能”| 自我价值理论[1]

假装努力的人,内心其实可能也很紧张,看起来在图书馆淡定地划了一天水,内心说不定已经崩了。

他们太害怕失败了。

如果把对成功掌握知识的向往画成横轴,把对在测验中失败的回避画成纵轴,那么他们就是右下角的“避免失败者”,他们其实不喜欢学习,并不渴望成功,所以不会真的努力;但又因为非常害怕失败,所以会假装努力来安慰(欺骗)自己,除此之外,他们还可能会幻想考试取消,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或骗自己“考试根本不重要”。

对失败的恐惧,归根结底是对自己无能的恐惧

我们会竭尽所能维护自己“有能力”的形象——无论是在别人眼里,还是在自己心中。

如果我们假装努力过了,万一没有失败,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果然有能力”,假装努力一下就能成;如果失败了,那在失败反思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欺骗自己,更顺理成章把失败的锅推给运气等因素、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这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以“在自己的心中维护自己有能力的形象”。

除了假装努力的人,图中还有其他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尤其是右上角的矛盾体“过度努力者”,一方面渴求成功真的努力,一方面惧怕失败而假装不努力,想让人觉得“他有能力到不复习也能考好”;

就连左下角的“失败接受者”,虽然看起来最“佛系”、对是否成功漠不关心,考试也阻止不了他们拼命划水、放飞自我,但这种提前自己放弃的方式,其实正避免了别人对他们“无能”的评价

该如何“拯救”这些痛苦的“演员”们呢?

这要看他们是否想改变、想如何改变。

如果觉得自己只是对这种状态有点迷茫,自己还是想学、能学的,那就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学,当你觉得理解和掌握知识好像有点爽,而成绩排名和他人眼光无所谓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容易再陷入到假装的陷阱里了。

但这种假装努力的状态很容易伴随着焦虑,如果已经焦虑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了,那就不必先想着努力学习了。

接纳自己,躺平一会,也没什么。

我在其他平台(微信/微博/B站...)的名字都叫「心理学生看点啥」,欢迎搜索关注。

参考

  1. ^ 陈琦, 刘儒德. (2007).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230-23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user avatar   yan-hua-yi-leng-82-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个朋友是典型的“假装在努力”的人。

他是他们寝室唯一没有逃过早课的人,即使昨晚熬夜甚至通宵,他也会拖着疲倦的身躯去教室睡觉。

他是最常泡图书馆的人,他甚至在图书馆看完了一部美剧和全年的《格言》。

他是最少待在寝室的人,他宁愿在食堂玩手机,在活动室打游戏也不想回去和室友开黑。

他是熬夜写作业的人,其实只有他知道他已经抄了一学期的答案。

他和别人总以“我写作业去了”做聊天结尾,其实他只会继续拿起手柄。

他白嫖别人答案时总是装得楚楚可怜,像是努力却永远听不懂的样子,其实他网课划水两个月不知悔改。

他不甘与室友一起颓废,却又自甘堕落。小时候不承认天资低,长大后不承认不努力。我和他非常熟,我们每天都能在镜子前相遇。


user avatar   wan-men-da-xu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住在我对面寝室的一个女生,大学四年一直在努力,却一直没成绩。如果只是做表面工夫也还好,但她总是在找到目标后的隔几天,又换了新目标。


首先来说说她在学习方面的“努力”。

大一时候号称全班唯一预习过C语言的人,课上笔记做的特别好,老师也不止一次说她听课认真,可课后作业是抄的,期末挂科也是真的。

大三阶段“考研热”,她也在跟风考研,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朋友圈打卡,中午吃食堂朋友圈打卡,晚上挑灯夜战朋友圈打卡,结束之后的书几乎全新转卖。

大四开始找工作,她犹豫是靠专业赚钱,还是靠爱好赚钱,因为她觉得自己这两样都可以做到。这一纠结就是两年,也在家呆了两年,终于在今年初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再来说说她在生活上面的“努力”。

大一加入排球社,隔几天就会在朋友圈打卡合照,如果不是那次看她比赛,我会一直以为她每天都在努力训练。

会拍照、会画画、会穿搭、会跳舞、爱运动、懂美妆、玩滑板、听说唱、会唱歌、爱极简生活……你能想到的所有赞美人类的词,几乎她都有。

她从大一开始打卡健身,今年毕业一年,不说胖了,瘦是一点没瘦;每次在朋友圈晒完精致下午茶,晚上就会抱怨自己没出息,吃太多;

外人看她的生活只有羡慕,怎么可以有人会那么多东西,但现实就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能发展成爱好的就那么几样。

每次大家提起她,都会说她好像什么都爱,但又说不出来她在哪项领域有过成就。

四年之后,说起张三,会调侃他只爱学习不合群;说到李四,会说他整天泡吧不学习;说到这个女生,只会说“她是个好人”……

大张伟不是说嘛,看得到的努力都是肤浅的努力,但似乎又不能说她是假装努力,毕竟她在努力活成朋友圈里的样子。


这里也建议所有大学生,如果你感兴趣的事情太多,就选择一到两个去钻研它吧。

手里有一把种子,开花的几率是很大,但你不浇水不施肥,它永远都开不成花,还不如找一颗优质种子培养,就算开的花再丑,那也是花啊。


看了评论区大家都会觉得,小万是以结果为导向而判断一个人是否足够努力,但大家似乎搞错了重点。

首先,这个问题问到“你见过哪些假装努力的大学生”,小万只是就问题而回答,并没有鄙视任何人的努力成果。

其次,在之前的回答中,小万的侧重点并不是“一个人努力了就要有结果”,而是“你可以没结果,但要真的在努力”。

不管你是想明着努力也好,偷偷努力也罢,总之在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后,你都要为它付出一些东西,这才叫做努力。

如果只是今天把理想昭告天下,明天就说做不到而放弃,或是做几天样子给别人看,这样自欺欺人真的有意思吗?

小时候班级里总是有学习了,但成绩就是不好的人;也有假装学习给老师看的人。小万会更敬佩第一种,因为他是真的为自己目标付出过努力。


user avatar   jojo-91-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首先要有条件改户口,跟前清统治阶级挂上勾才行。


user avatar   sa-gang-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举报女友吸毒,自己反而被判刑六个月…”


今天的推送我觉得是所有去夜店蹦迪、电音节的人都应该看的一篇文章。


tututu先讲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主人公是个白纸男孩,我们就叫小白吧。


小白去蹦迪认识了朋友的朋友Yuki,Yuki是个留学生、老夜店玩咖,一看到小白跟个宝藏男孩一样,就疯狂的去倒追小白,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在一起之后,Yuki就经常会去小白家里睡觉。


但因为Yuki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喜欢飞叶子(大麻),每次事后就喜欢在小白家里自己卷上一根。


一次、两次、三次…小白实在受不来了,他是个小白纸啊,咋可能找个会飞叶子的女朋友啊?


两个人就吵架,小白说:“你以后不能碰这种东西了。”


Yuki就跟他说美国叶子合法之云云,两个人越吵越厉害,小白气坏了说我现在就报警叫警察抓你!


结果Yuki也是个岔道B,她说你报警就报警,我他妈现在就自己举报我自己。


警察就来了,一到现场,好,看到叶子了,给小白和Yuki验尿,小白没事,Yuki倒闭了,警察跟说Yuki得被关进去十四天,完了Yuki就进去了。


行政拘留十四天,第一次吸毒被抓都是这个处理结果。


接下来就到了这个故事最他妈精彩的部分了——


小白知道自己没事啊,就问警察叔叔说我要不先回家了?明天还得早起去上班呢。


警察叔叔笑了笑,就跟小白说你更走不了。


“吧哒”,一个手铐跟呼啦圈一样拷小白手上了,“您因为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请配合调查。”


那一刻小白的心里真的是日了大狗了。


两个月后,法院判决结果出来了:


小白在三次明知女友在自己家吸毒的情况下,仍然容留她,为其提供吸毒场所,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有期徒刑6个月,罚款5000元。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在扯犊子?


你会觉得,WTF??小白连他妈碰都没碰,他简直太无辜了!


但对不起,这个故事就是现实中的判例:


而且判的合理合法,没有任何错误。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容留他人吸毒的量刑标准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跟你吸不吸没有任何关系。


你说那我假如夜店认识了一个女生,我把她带回酒店满分,但她却要打气、飞叶子,我根本不碰这些东西,我就是在旁边守株待兔玩手机呢,我这也得被判刑么?


是的,如果缉毒警察突击进来,那你就拉闸了。


要是她还带了几个女生一起,是在你酒店房间高轰趴,那情节更严重,还得加刑。


你得被判半年,那个害你入狱的岔道B,没准被关了14天就出来了,还能去监狱探访你呢。


她还会隔着玻璃跟你说,兄弟你太惨了,我就是被关看守所里而已,环境还不错呢,你咋就进监狱了呢?等兄弟你出来之后我请你蹦迪好吧!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昨天朋友跟我吐槽了她以前一个蹭住的朋友,那个朋友就天天蹭住在她家里,她那个蹭住的朋友不仅每天带不同的男生回家,还玩东西。


我朋友给我吐槽的时候,她就根本不知道她已经触犯了刑法里“容留他人吸毒”这条罪名。


这也让我意识到,大部分的蹦迪选手也好、电音节Raver也好,其实都缺乏法律常识的,不知道有一条罪名是“容留他人吸毒”,总觉得“我不碰,就一点关系都没有”,真别等到自己被关半年,才后悔自己是个法盲。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正确的:


但根据2019年国家禁毒办发布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是214.8W名,这个群体其实鱼龙混杂,人们总觉得吸毒的都是黑社会、站街女,其实不是。


富二代、女艺人、留学生、网红、导演、金融…各行各业都有,所以如果你常去电音节和夜店,总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这类人。


这是很常出现的一种情况:


你知道对方吸毒,对方却不会像电影里一样教唆你吸毒,反而是在你好奇的时候严厉呵斥你,让你别碰这种东西。


而你自己也有一定的自制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碰那些东西。


你会发现对方也并不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精神错乱,反而温和有礼,跟你还很聊得来,而且人家还有正当工作,并且杰出优秀。


于是你们渐渐的变成了好友,你们会一起去电音节或夜店,之后你们还会一起在酒店的房间里轰趴、小酌。


他有时候还会来你的城市,你会直接让他住在你家里,因为你信的过他的人品。


他会在你的酒店房间、你家玩点东西什么的,当然每次你好奇的时候,他都让你别碰这些。


结果有一天恰好是电音节的时候,一个瘾君子被警察抓了,他又跟警察报出了很多他知道的名字,于是你朋友就被点了,警察来抓你朋友,直接敲开了你酒店房间的门。


一进门,你在沙发上玩手机喝酒上头呢,你朋友在那里玩东西。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你朋友被关14天,而且他是行政处罚,你得被关半年甚至更久,你这个叫刑事处罚。


所以我希望所有蹦迪选手、Raver都能记住这一点:


不管你碰不碰那些东西,请务必不要收留任何人在你家吸毒。


也别随便让吸毒的人来你家,你咋知道人家会不会因为你抢过他的小哥哥/小姐姐,所以故意接近你,去你家吸毒,自己举报自己,然后跟你来个同归于尽呢?


最后我想来理性的谈谈毒品和法律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吸毒对于灵感创作、人生顿悟的帮助,比如许多画家、作家、音乐人都通过毒品创造了传世的佳作,比如柯尔律、济慈、勃朗宁、伯勒斯、梅勒、金斯堡、迪克、卡林、斯蒂芬金,甚至连白求恩都是经过一段毒品、糜烂的生活后,才寻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但须知,世界上没有对错,所谓价值观即是多种利益之妥协,法律乃是社会契约所成,法律的本质目的在于维系社会的稳定,在大部分人生命权益的自由和小部人创作灵感的自由中进行取舍是困难的,这就像“电车难题”一样,从来不会有一个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主观的。


但如果我是立法者,我仍然会坚定的在毒品和枪支两件事上以重刑。


很多自由派会批评社会过于追求稳定,但须知一个人生在中国,他大可以在凌晨三点放心的出门,他不用担心自己乘坐的地铁会突然爆炸,更不用担心自己的办公室会突然遭到枪击,甚至连新冠流行你都会像没事人一样轻松。


但生在其他国家,你必须为这些事情担心,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兼顾到所有人、所有事的法律,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任何一种法律和制度都是在各种问题上进行取舍得出一个答案而已。


很高兴认识你,我是tututu、一个从衡中考到上财之后不务正业的蹦迪博主,并莫名其妙写着写着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蹦迪公众号,如果你想看更多有趣的蹦迪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满分激光枪




  

相关话题

  网传一学生未称呼某学长为学长疑似被罚抄名字 50 遍,实际情况如何? 
  进了小公司的应届程序员如何翻身进入大公司? 
  有哪些社会现实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 
  大学时你的室友是如何堕落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坊发文「名校生焦虑几率更高:天之骄子的价值困境」,反映了哪些问题?该如何走出困境? 
  怎么在大学把舍友关系处好和拿到奖学金? 
  你吃过最好吃的方便面名字叫什么? 
  江苏考生,河海大学和四川大学该如何选择? 
  你愿意分享出曾经那些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吗? 
  大学怎么规划未来?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自称永远十八岁的人这些人有哪些特质?
下一个讨论
常写错别字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