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是个很有意思的公司。
它有意思在哪里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因为属于后发国家,产业发展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还是单纯的生产产家,哪个分类市场有空白,那么就新工厂开工,产品怎么生产?技术问题怎么办?没关系,山寨一下,或者是请几个专家,过来指导一下,然后疯狂的增加产能,市场空白的时候,大赚特赚,市场饱和了,就疯狂打价格战,打到其他人都倒下,绝大多数人血本无归为止。
这种粗放式的企业模式,其实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腾飞。
如果有兴趣去研究企业,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销售团队都是最重要的部门,甚至有的到了没有之一的地步。
而这几十年来,优秀的销售人员和营销团队在企业里,也几乎到了呼风唤雨的地步。
每一个人都崇尚着销售的文化,你跑去书店里,摆在货架上的书籍,除了公务员行测、申论的资料,最显眼的就是教你怎么练习口才,如何营销,怎么和客户打交道了。
不不不,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营销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许多企业主都深信,产品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一群死的能吹成活的营销团队,企业的经营才能节节攀高。
就好像以前流行的传销和现在的微商一样,人们相信,就是一坨大便,只要组建团队,就能拉来无数人头,然后这些团队中的首脑们,则日进金斗。
华为不同之处在于,它和一部份企业有深深的忧患意识,他们明白,这种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侧重于营销的模式,是无法长远的。
于是他们在侧重营销的同时,也在暗中,将大规模的资金,丢进研发里。
研发需要钱,需要无数的钱,而且可能你投入了几十几百亿,把大量的利润丢进去,最终也未必能化为成果。
而相比于注重商业模式的公司而言,这是很冒险的举动,我不只一次次的看到许多企业家的目标,无非就是打开门做生意,然后滚雪球一般开设分店,之后融资,最后上市,这一步步的走下来,最终,企业主走向人生巅峰,迎娶高富美。
研发是风险最大,也是最需要耐心的一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看到某企业资产太重,研发投入太多,都不免会望而却步。
而华为的模式,其实更像是一次尝试,是告诉所有的企业,其实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从前那种疯狂的滚雪球,其实,在中国,只要肯精耕细作,照样可以得到超乎想象的回报。
很多人总把小米的商业模式,当作是新企业的发展方向,可事实上,我觉得不是,小米本质上,和以往的传统企业并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它第一次,将传统的经营方式放在了互联网而已,披着互联网的皮,和开满了分店成功融资上市的所谓国美又有什么分别?
对于雷总而言,他是成功的,这一次无论他的企业上市能估值多少,他一定会是无数粉丝敬仰的存在。
而我却认为,真正的中国新型企业,也即2.0、3.0版中国企业,是华为。
它的存在,给许多企业提供了一个方向,也证明了,这种经济模式虽然前期走的艰难,可一旦你能走过去,那么未来你的道路会越来越宽。
商业上的神话,到头来,会被新的商业神话打败,当初的国美、苏宁模式,又何尝不是商业上的创新,可现在,又如何呢?
而技术的创新,不断的投入,还有对技术壁垒的修筑,才是一个企业能够坚持一百年、两百年的基础。
华为的Gt技术,只是开始而已,小米当然可以应对,可接下来呢,当一个个技术丢出来的时候,小米还靠什么应对呢?总不能年年尬吹高通,或是将博通的技术拿来吹几个小时吧?
如果你仔细去发现,小米投资的许多产品,如果遇到那些技术壁垒性不强的行业,或许凭着它的互联网模式,可以销量大增,可是一旦遭遇到某些技术壁垒性较强的行业,则最终只能铩羽而归,如果大家没记错,小米的无人机,曾想颠覆大疆,可结果如何呢?
华为的技术优势之下,小米唯一的路就是重走华为曾经走过的路,接下来,其实就是看小米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毕竟,路很难走,反正比融资上市圈几百亿几千亿要难得多。
其实...有人认为我是华为海军,可事实上,我支持的不是华为。
我所支持的,是每年几百亿的研发经费砸下去,那些走出校园,可以一展所长的技术和研发人员,我相信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不该是造导弹的不如卖红薯的。我更支持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知识,可以得到体面的生活。
越多华为和大疆这样的企业,社会才有越多研发的经费,科研和技术人员才能得到更好的待遇,任何一个社会,自然会有贫富差距,可是清贫不属于科学家,也不该属于技术人员!
好吧...其实如果看了我的资料,其实...我是文科僧,写到最后,居然有一种自掘坟墓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