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激光的光路,是因「丁达尔效应」所致。在空气中,充斥着尘埃、微粒,与空气构成了气溶胶,可以散射光线,从而让人看到激光的光路。
没有散射,就无法看到光路。在真空中射出的激光束,若不指向人眼,人就无法看到光线。此时,光路之上必须得有些阻碍,使得光线的方向调转,转而指向人眼。这样,人才能看到光线的形态。
夜空之中,激光光束突然消失,应该是触及了「大气边界层」(Planetary boundary layer)。这一层与字面意思不同,其所指的恰恰是大气最接近地表的一层,厚度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而在夜里,这个高度还会更低,接近100米左右。
在大气边界层中,由于与地面接近,所以尘埃、或谓气溶胶的密度较大,散射更强,所以看到的激光束也就更亮。此层向上,空气流速则明显加快,其中的气溶胶密度也大幅降低,所以便无法看到激光光束了。
NASA曾经就利用这个现象,靠激光的背散射率,来测量大气不同高度上尘埃的密度(DIAL计划,Differential Absorption Lidar)。
可以看到,在一千米左右的高度上,散射率出现了突变。在其下,散射更强;超过这一高度,散射则陡然减弱。(其中白色代表散射更强,图里写的relative aerosol scattering应该做过倒数或是其他数学变换,使得值越低散射越强)
NASA DIAL计划的Edward V. Browell博士也解释过这个现象:
我们多次向天顶发射激光,也多次看到了同样的现象(译注:即本问题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大气边界层中的气溶胶密度(大气层微粒)较大,提高了激光散射到人眼的强度。大气边界层之上的气溶胶相比之下就极为稀薄了,在夜里,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可以变得非常之低(<100m)。激光束突然在边界层顶部结束,也正因如此。我们所用的激光雷达则更为灵敏,可以探测到大气边界层之上的散射现象。这说明,激光束并没有在那里就停下,而是继续前行。你若有兴趣,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查到激光雷达的图像(http://asd-www.larc.nasa.gov/lidar/lidar.html)(译者注:网站已挂)。
文章/回答精选集:
公众号/微博:「复杂鱼塘」,complex-zyb
Bilibili: 复杂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