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你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教给一个HiFi初烧? 第1页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问几个“为什么”。

看紧自己的荷包, 如果里面是自己的血汗钱。

当然,家里有矿或者信用卡永远不用自己还的话,请忽略以上的话。


“身边没有人玩HiFi,没人领进门啊”

想想为什么。 为什么身边没有人玩? 难道别人家都很穷?难道别人家不听音乐?

为什么番禺和海印那些传统的音响器材城死气沉沉,老细都在拍乌蝇?

为什么要人领进门? 真的有门吗?

人都是 46 条染色体吗?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 点水成酒是真的吗?

。。。。。。




“1,SACD这类资源可以在哪里找”

恭喜。 图书馆, 例如广图,广州图书馆。


“2,如果想买高品质音乐哪些网站比较方便,资源比较全(我只知道mora,但是有些歌还是没有的,另外这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

豪气。


"3,如何提升听音经验(因为没有足够的听音经验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声音)"

因为钱不是问题, 所以不妨把音乐家请到自家客厅表演, 听现场。

让钱换种方式陪着自己。

当然也可以上学, 星海音乐学院。


”我不想被高三一年磨平了我对HiFi的爱好!“

Bravo~~~有文化。

“四有新人”是1980年5月26日,小平同志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中演变而来的。

有文化

文化包括多方面。文化要为实际工作服务。应根据需要学以致用。要为自己制订一个长计划短安排的计划,一步步地去完成。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学习是如此,工作也是如此,要时时刻刻算帐(检查),亏了早点补,赚了要总结经验,有了成绩要找不足。这样我们就能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文化素质也会一步步更加提高。所谓“文化”就是要以文(思想)来化(当然不能脱离物质的东西),把自己真正化成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真正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去开展工作。

在 2019 大家不妨加上 “有耳机”、“有HiFi爱好”等等细节。


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教给一个HiFi初烧 ?

一定不要让老婆/配偶知道自己实际花了多少钱。







老麦你怎么总是没有结论? --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俺把耳机/音响发烧圈的神论盘点一下,大家可以用下面的列表逐个对照看看您关心的作者是什么立场。**“【】”里面是俺的观点/结论, 是否正确✔ 有待您的思考和实践。


老领导说, 任何讨论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事实错误,什么是不同观点,否则就会在不需要争论时混战一团。


耳机要驱动到远超世卫组织和欧盟建议的安全值来保证“动态” 【谎言 + Over Kill】

换线如换机 【谎言 + 隔靴挠痒 + Over Kill】

煲耳机肯定改善耳机表现 【谎言】

加耳放肯定改善耳机表现 【隔靴挠痒 + Over Kill】

人能靠听觉分辨相同长度及电阻但不同类别的金属 【谎言】

蓝牙无线耳机不能听 【谎言】

大师的耳朵是金耳朵而您的耳朵是木耳朵 【谎言】

大师能听出ppm级的区别 【谎言】

大师能听出供电的区别 【谎言】

再生电源比机内的稳压电源更有效 【谎言】

人能听出皮秒级的 Jitter 问题 【谎言】

医院级插座比家用插座电流容量更大 【谎言】

什么都要煲 (线、插座、手机、播放器、脚钉、架子、量子不干胶贴纸等等) 【谎言】

否认磁带和黑胶唱机里面固有均衡电路 【谎言】

插座压缩声音的动态 【谎言】

集成电路的封装影响声音 【谎言】

电源插座能调节耳机的声音 【谎言】

EQ 是不好的 【谎言】

测量麦克风不用校正或者能靠意念校正 【谎言】

耳放存在推力这个“单位”(量纲) 【谎言】

人能分辨生理侦测极限以下的失真 (0.3%THD) 【谎言】

用在 SPDIF 互联,电视机的75欧电缆比不上所谓的发烧 75欧电缆 【谎言】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随金属材料变化 【谎言】

充纯氮气的传输线比含氮气70%的国标空气芯传输线更好 【谎言】

不干胶贴纸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保险丝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脚钉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家具(架子)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单位长度相同几何结构的金属导体的分布电感随金属种类不同而变化 【谎言】

导电性提高个位数的百分比导致听感几个数量级的提升 【谎言】

耳机线(电缆)能“调音” 【谎言】

USB线比电脑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网线比电脑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电源线比稳压电源以及不间断电源UPS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SATA线比硬盘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发烧线材造成的改善都不能测量,只能耳朵收货并且只能由大师的金耳朵收货 【谎言】

发烧线材的改善大师的金耳朵收不了货的时候,Audio Precision 这个仪器突然就能收货了

【喜剧】

Audio Precision 这个仪器不是人造的 【喜剧】

发烧线材尽管里面是 MADE IN CHINA 的芯, 但是需要量子棉布调音 【喜剧】

发烧电源线发烧排插没有通过国标安规强制标准 【谋财害命】

耳放是系统的瓶颈,反而不是耳机这个关键的电声转换设备 (Transducer) 【谎言】

电源滤除 EMI 和尖峰靠的是电源线, 反而不是共模电感X电容Y电容压敏电阻 【谎言】

稳定的电源供应靠的是手动调节电处,反而不是依靠机内自动的稳压电路和放大器的PSRR

【喜剧】

煲耳机会让它变好,三频不均衡变成三频均衡,但是卖的时候却强调证书上的数据不会改变

【喜剧】

耳机行销人员能提供大量及翔实的照片证实厂家在煲耳机, 但是改善的证据总是扭扭捏捏拿不出来, 也不敢发表到专业期刊 【喜剧】

某些毒文总喜欢说YYY推XXX推到了七八成, 似乎它们真的有个 100% 的参照物似的。但是这个 100% 的参照物永远存在传说中 【喜剧】





。。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槽点了,我给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你们就知道槽点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温代唐来作为五代起点的话,那么后梁开国是907年,北宋开国是960年,北宋灭北汉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汉是220年,司马篡魏是266年,西晋灭国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发现问题在哪了么?

问题就在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在时间长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好吗?你认为五代十国碎片化,那么请问难道早期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从一个几百年的时间长度里拎出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然后跟只有几十年长度的五代做比较,问为什么五代更碎片,这是没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你首先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分裂这么久”(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讲点干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等到了五代这,南方裂成好几块看着就比较诡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开发度不同啊亲!

汉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为孙策据有江东是整个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么?不是的,孙吴政权的精华就在长江沿线,当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岭南地区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根本没法分裂成那么些个小国……你看看南汉的地盘,在魏晋时期那有几个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灭北齐时大概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近千万;北齐有户三百零三万,口近两千万。那么南陈呢?

户五十万。

所以传统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几个地区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属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个。刘宋大明8年时扬州有24万户,人口总数接近当时刘宋总人口数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几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在开天时期,天下还是这个样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这个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人口密度终于算是上来了

所以说五代给人一种“更加分裂”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南方的开发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经济也更发达了,所以就能够同时出现好几个小国了。三国时期孙吴还在卖力地开荒拓地,甚至从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这些野人的后代终于成为了农民(当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换了一波人),能够愉快地建个小国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们就比较悲惨一些,一千多年了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该怎么互殴还怎么互殴。

啊,果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参考

  1. ^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相关话题

  为什么国产耳机吹得人那么多? 
  2020年圣诞节,送哪款耳机会让男朋友惊喜? 
  铁三角的ATH-M50X值得购买吗? 
  森海塞尔hd600为何受到耳机发烧友们普遍且很高的赞誉? 
  可以推荐一下1500以下头戴式耳机吗,音质第一? 
  如何评价麦文学? 
  为什么动圈扬声器不能播放谐振频率以下的声音? 
  漫步者耳机推荐? 
  DT770 PRO搭配什么解码耳放一体机适合? 
  想购入一只监听头戴耳机,舒适度第一,素质第二,请问有什么推荐? 

前一个讨论
2019 年,有哪些推荐给大学生的耳机?
下一个讨论
18岁了,还听不出耳机品质,究竟是我"木耳"还是没有经过训练?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