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出现的院线电影卖给网络平台算是特殊时期的特例,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 2020 年的疫情带来的改变无疑是深远的。简单粗暴总结,就是:
在未来三到五年之间,电影在流媒体平台上会开始成规模发行。
这里说的「电影」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院线电影。「发行」是指以流媒体平台为主要盈利渠道。(发布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我们就不讨论了)这个时间窗口只取决于电影局是否决定以及何时决定放开龙标电影在流媒体平台发行的限制。成规模发行就意味着流媒体平台收入也会计入官方电影票房统计数据中。
但是,有电影在流媒体平台上发行,并不意味着「只在」流媒体平台发行。在可见的未来,「电影」的销售方式和渠道会变得多样化,流媒体平台会成为一个和院线一样的主流渠道,但二者并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拓展的关系。
电影、影院、观众,三者构建了电影的商业体系,内容产品(电影)通过销售体系(发行和放映)卖给消费者(观众),然后完成资金循环。这个模式稳定地存在了一百多年,虽然不断地有变化和革新,但基本模式没有遇到根本性挑战。
但在 2020 年,这个电影商业体系终于开始遇到了真实的威胁。
产品(电影)和消费者(观众)都基本稳定,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那么变化就会从销售体系(影院)开始。一开始的变化还是一种商业尝试,比如 Netflix 和后续的各种流媒体平台开始投资制作电影并只在线上发行。而 2020 年的疫情对全球电影行业的影响虽然还在继续中,但未来已经显露端倪了。
影院放映虽然仍然存在着不可替代性,但在一部分特定内容的销售模式里,流媒体平台的便利性开始超越影院体系了。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一部分特定内容」。只有某些特定内容和类型的电影,适合通过流媒体平台发行并获得超越影院体系的利润。
比如很依赖视觉效果的特效电影,时间长度超过 2 小时的电影,观众有一定观影门槛的艺术类型片,等等,这些电影还是适合在传统影院端发行和放映,因为观众需要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和时间成本才能获得对应的视听享受,以及超越观影时长的娱乐体验。
而流媒体平台观影的观众,他们因为受到消费环境和模式的影响,是无法像影院观众那样长时间投入注意力进行消费体验的。所以适合流媒体平台发行的电影,一般来说时长会受到限制,或者在故事环节上需要简化以便观众分为数次观看而不影响理解故事。同时,这些电影必须要在类型化元素上加以强化,才能让观众在限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聚焦注意力。
上面这段话翻译一下,意思就是,观众在看流媒体平台电影时,一般都会用接近甚至超过 2 次的方式才能看完一部 90 分钟左右的电影,如果是 120 分钟左右的标准时长,那么观众就会用更多频次来观看。同时这些电影大部分都是强情节高概念的类型片,比如动作/科幻/奇幻/喜剧等。
通过观察中国的「网大」,以及国外以 Netflix 为主的流媒体电影,基本是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的。(当然二者之间仍然有明显区别,「网大」并不是流媒体电影,它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替代产物。随着国内视频网站开始推广「网络电影」这个概念,「网大」很快会成为过去时。)
观众在网络上看电影时,其实大部分会员观众并不会严格区分「网大」和「电影」。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在流媒体平台看电影的观众,还是基于「娱乐」而非「消遣」的目的。
「消遣」很好界定,它就是为了消磨时间填补空白的,娱乐点密集短促,随时可以中断,并且可以高频复制。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都是基于「消遣」为目的的视频内容。平均时长 15 秒-30 秒的娱乐视频可以快速满足消遣诉求,同时制作成本极低,可以通过海量UGC内容来覆盖尽可能多用户的消费场景。
「娱乐」目前就只有影视内容能够满足观众诉求。无论观众是在什么样的碎片化场景下观看,观众都是基于「娱乐」的诉求去消费的,因此对内容的娱乐性是有最低界定标准的。
所以之前国内的「网大」总结出来的很多创作经验,其实都是看着倒后镜开车的模式。他们为了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把轮子再发明一遍,总结出了许多神神叨叨的理论。但这事儿的本质,就是类型化生产能力不足,所以必须要跳大神。
解决方式就是提高类型化生产能力。这事儿说来简单办起来非常难,我就不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在Netflix刚公布的播放量排名前十的原创电影中,我们就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信号。
01《惊天营救》 (9900万)
02《蒙上你的眼》 (8900万)
03《斯宾塞的机密任务》(8500万)
04《鬼影特攻:以暴制暴 》(8300万)
05《谋杀疑案》(7300万)
06《不死军团》(7200万)
07《爱尔兰人》(6400万)
08《三方国界》(6300万)
09《乌龙小姐》(5900万)
10《饥饿站台》(5600万)
(备注:据外媒报道,Netflix统计口径里,播放量指的是影片上线前4周有多少用户观看。用户只需要观看影片的2分钟就纳入统计,但用户2分钟后是继续观看还是跳转到其他内容,Netflix并没有公开这部分数据。)
从类型上来看,动作片占优势,起码一半的电影主打动作,喜剧片有2部,有3部带有科幻/奇幻色彩。
在未来三到五年,能在平台限定成本内解决动作/科幻/奇幻/喜剧等类型的标准化生产,这些电影就有较大概率成为流媒体平台发行电影的主流。
标准化生产本身不难,好莱坞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能有足够冗余度做内容溢出。
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院线电影生产环节还没有完全解决标准化生产问题,如果要将这部分生产能力释放到流媒体电影生产,就势必会伤害到传统院线电影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能力。
这可能会是未来两三年中国电影面临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