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前女记者自述遭遇家暴,其丈夫否认家暴出轨:「她来了个电话就说不过了」?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惜了,他俩本应该天长地久的。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文青嫁了假老藏,真是一对绝配,他俩这辈子不在一起那真是屈了才了。

假文青对商业包装出来的前现代社会异域风情怀有不切实际的向往,假老藏对商业包装出来的文化高知群体怀有不切实际的向往,于是假文青努力包装自己的文化高知形象,假老藏努力包装自己的异域风情氛围,两者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王八见绿豆,可算对了眼。

两个不切实际的向往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奇妙的家庭伦理荒诞剧,假文青相信了假老藏的异域风情,假老藏相信了假文青的高知形象,两者本以为可算是触碰到了心中所向,找到了命定道途,但阴差阳错之下,发现世事不尽如人意者十之八九。

毕竟,真老藏一般不叫谢德成,真文青谁进藏啊?

现在这事迷惑了,假文青靠着媒体话语权起手一波输出,想不到互联网时代话语权已经转移了,记者垄断不了发声渠道,其它媒体去采访了假老藏,假老藏一顿辩白,后发而先至,整个事情彻底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很好,都是成年人了,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user avatar   hehe-78-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破解女记者嫁入藏区被家暴事件

防杠提醒:先说一下哈,我就是个破案爱好者,尽量给大家还原真相,但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所以喜欢看的呢,就看看,看不惯的呢,就看点爱看的去……

本文根据目前网上可以查到的女主马金瑜、男主扎西相关文章、采访等整理,为方便阅读,我会按时间顺序展开,所有参考资料附后。

有些细节双方说法有出入,我个人倾向于相信不能通过表达受益的一方。这种主观判断我也尽量会少做,且只针对相应的细节,不会扩大推测。

-----------------

(一)背景

马金瑜,回族人,1978年出生在新疆,是兵团子弟,在“逃离大西北”的目标中长大,至少两个弟弟。她2000年进入媒体圈,曾在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南方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当了14年记者,获过亚洲新闻奖等媒体大奖。

百度百科马金瑜曾有一张挺漂亮的穿着灰色连衣裙的照片,那张照片我找到了出处,不是马金瑜,是一个80后作家。

马金瑜本人大家应该也已经看到了。

扎西,原名谢德成,汉族人,40岁(1980或1981年出生),13岁起就跟着父亲在青藏高原上养蜂。新京报2015年的报道曾说马金喻“嫁给了扎西,一位青海的藏族牧民”,央视2016年的节目致富经说“嫁给了草原上的藏族小伙扎西”。众所周知,结婚证上是会写名字的,所以……马金瑜一定知道和她结婚的是汉人谢德成。

据我之前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正规媒体发稿前都会让当事人确认内容,马金瑜本身又是资深媒体人,媒体肯定也是她的人脉联系到的,所以,“藏族”要么是她说的,要么是她默许的。

事实是,扎西虽然在藏区,但不是藏族。至于扎西这个藏族名字是在认识马金瑜前就有的,还是后续因为特产营销需要马金瑜给他起的,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扎西”非常喜欢藏袍出镜,不管是照片,还是在央视的镜头下,都穿着藏族的民族服饰。是他自己觉得好看,还是为了配合有的人讲故事需要,这个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据扎西口述,他140斤,马金瑜200斤。

-----------------

(二)闪婚

2010年7月,马金瑜因做关于环境和蜜蜂的系列采访来到青海,认识了扎西。

2015-2017年,马金瑜数次向不同的媒体主动披露了“47天”这个数字,比如新京报、喜马拉雅、央视、中新网、封面新闻……(在央视致富经说的是40天)。

直观感觉就有点像明星的那种宣传通稿,内容都差不多,虽然有爱情的滤镜,但基本上都是为了卖特产。

关于相识和闪婚,马金瑜采访稿里是这样说的:

“七月的青海很美,草原上开满油菜花,蜜蜂嗡嗡到处飞,让我晕晕乎乎的。两个人见面以后,马金瑜心里咯噔了一下,扎西也是同样的感受。他后来告诉马金瑜说,见了你之后,我去菩萨那里祈求,说这可能是我未来的媳妇,希望她保佑你一路平安。

扎西身上最吸引马金瑜的特质是善良,’他的心里特别干净,像山上的泉水一样’。

认识47天就闪婚,原因是扎西怕她跑了。直到现在,他们的结婚证都还被扎西藏起来,说永远也不让她找到,那边条件不好,很多姑娘嫁过来又跑了,这里的男人都怕了。”

扎西是这么说的:

“那一年她来采访,我们家是养蜂大户,采访的时候相互留了电话,我那时候一次交电话费最多50块,但她一下就给我交了800元,我觉得这个女人真的好。后来我们要把蜂蜜搬到山上去,她还在青海就来了。晚上的时候山上很冷,父亲给她生火取暖。第二天她又跟着我们看我们工作拍照记录,我就问她你有没有结婚,她说没有。后来她回广东了,有一次我喝了酒就在电话里给她表白,她答应了。过了几天她从广东回来我们就去领证了,领证后第二天她就走了。”

关于这一段,两个人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这段相识47天的闪婚,其实他们只见了三次面,中间还有很多空白。

第一次,马金瑜随团到青海贵德采访,见面。马金瑜晕了。互相留了电话,马金瑜给扎西交了800的巨额话费。然后她随团走了。

第二次,蜜蜂搬家,扎西给马金瑜打电话,马金瑜回来了。扎西问马金瑜结婚了没。之后马金瑜又走了。扎西酒后电话表白。其他文章里还有提到表白时两个人都哭了。

第三次,马金瑜回到青海贵德,二人领证。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他们相处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天,实际上远远不到47天。

青海藏区的客观条件肉眼可见。我相信在这个阶段,马金瑜是真的晕了,应该肉身是完全被荷尔蒙以及文青病驱使,停止了思考。

70后文青谁还没看过《撒哈拉的故事》呢……

回到现实,2010年,马金瑜32岁,扎西29-30岁。

一线城市女性32岁,虽然是高知,但是长相一般,择偶的压力应该也是比较大的,很可能也有空虚寂寞冷。

偏远藏区,男的,30未婚,应该算是妥妥的光棍了,对女人、对婚姻、对传宗接代的渴望,是不是大家也都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担心她跑掉”。

而且扎西虽然远不如新晋藏区纯朴顶流帅,相对于马金瑜,脸和身材都还是可以的,再加上有天然滤镜加持……

这两个人冲破世俗一拍即合了。

扎西终于娶上了媳妇,马金瑜也圆了自己的圣母梦。

-----------------

(三)婚后

扎西说,“领证后第二天她就走了。再后来她要么十天半个月,要么一个月来一次。直到老大出生。”

新京报2015年的文章里,马金喻自述:“2011年12月,扎西第一次坐火车离开青海,离开蜜蜂,那时候我已经怀老大三个月,还在北京工作。扎西在北京呆了两个月……”(马金瑜自己说错了时间,应该是2010年12月。)

2010年7月相识,47天领证。也就是说大概在9月结婚,12月时已经怀孕3个月。马金瑜在闪婚后,第一时间怀孕了。所以,生子和结婚一样,没有经过思考。

大约2011年7月,老大出生了。出生前除了在北京相处2个月两人一直异地。

2011年9月16日,马金瑜的大儿子在青海山区公路遭遇车祸,生命垂危。救活后也一直发育迟缓。

“生下老大,产假结束后,我开始了两地奔波的日子,每隔一两个月,我坐火车或者飞机赶回青海,在家呆一两天又赶紧跑。”“孩子8个月的时候,我回家抱他……他根本不认识我。”

所以二人婚后继续异地。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下,每个月夫妻只相聚一两天,还有个身体不好的小奶娃。感情基础可想而知。

“一直到孩子11个月,扎西去挖虫草,老父亲养蜜蜂,家里没有人看孩子,我用背篼把孩子兜在胸前,带着他一起去杭州采访。”这时是2012年夏天了,孩子也够遭罪的。

“2012年春节,扎西把一点虫草和草原野生黄菇带到广州找我的时候,我也没有半点留在青海的心思。”

这里说的2012年春节,应该已经是2013年的2月。到这时,马金瑜仍然“没有半点留在青海的心思”。哪怕有了孩子,哪怕孩子出了车祸,身体很差。

马金瑜也没有避讳过她和扎西的无法沟通,以及婚后的各种矛盾。当然,这在她说来,都是让爱情看上去更伟大的砝码。

-----------------

(四)创业

2012年,夫妻二人“从青海富硒蒜种植基地收购了几吨富硒紫皮蒜,晾干后在网上销售”。马金瑜说“防癌”。

这是他们创业的开始。

“2013年他们通过外地考察,开办了微店草原珍珠,主要销售青海特色产品,如牛羊肉、黄菇、洋芋、大蒜、花椒、小菜籽油、青稞、燕麦等。因为诚信经营、商品货真价实赢得了很多顾客的称赞。“

“于是我们在这样的村庄收购油料榨油,又到偏远牧区拉运草原野生黄菇;在山区农村种植老式红皮土豆,收购当地妇女房前屋后种植的花椒;在扶贫村收购村民用延续上百年的工艺手工制作的土豆粉条,组织当地的藏族妇女帮我们包装发快递……因为有这样安全的来源,很多的信任,来自孕妇和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有的食材是给九十多岁的老人和一岁多的孩子吃的。”

这个……有一说一,在偏远藏区,九十多岁的老人和一岁多的孩子吃的东西,也不能代表啥……当地人还不是有啥吃啥,你看马金瑜的描述里,她自己的三个孩子都不怎么管,基本放养。

所以从马金瑜的各种“真爱+天然+纯朴+信誉”通稿里,我其实并没有get到什么和其他微商特别不一样的东西。说故事当然是有利于销量的,故事说得也挺好,帮助农牧民也有功德,但是,逻辑上很站不住脚,甚至有点信口开河,我并没有觉得马金瑜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旦商品附带情怀一起出售,通常都很贵……

2014年5月,两人的第二个孩子出生。

2014年10月,扎西榨油腿受伤,马金瑜“带着两个孩子,照看网上的一摊事”。

2015年1月,马金瑜终于决定辞职,结束了14年的记者工作。

也就是说,其实到这个时点,她才真正的“嫁入了藏区”。之前她虽然结婚了,生娃了,娃出车祸了,但是“没有半点留在青海的心思”。

所以,促使马金瑜下定决心留在藏区的,并不是爱情,也不是孩子,而是事业。

很多人说,马金瑜是回族人,所以骨子里就是认同挨揍,就是圣母,就是喜欢舍生取义。其实我觉得就还好,可能有一点点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她冲动,但没那么傻。

2015年2月2日,马金瑜注册了“深圳扎西和卓玛的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00%股权,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监事是马金琦,应该是她的弟弟。从经营范围上看,这个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她说的“手工皂”。

这个手工皂的宣传也和普通微商没啥区别,简单点说,就神乎其神,特别绿色,特别高级,虽然这个东西就是马金瑜本人发明的。

“过去女工们不懂得护肤是什么意思,只知道,粗略地在脸上涂抹一些动物的油脂。但马金瑜教她们用牦牛奶自制一些护肤品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用牦牛奶手工皂清脸,让冻伤的皮肤得到恢复。“

反正说来说去,马金瑜就是一个文明和财富的传播女神吧。

2016年,谢德成,也就是扎西,又注册了一个“贵德县草原珍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马金瑜是监事,业务范围涵盖了他们微店的一切。

-----------------

(五)家暴

马金瑜的《另一个“拉姆”》里,关于第一次家暴的描写是这样的:

“2015年,一次酒醉之后,他半夜回来,开始找事,询问是不是和他的藏族朋友(男子)有事,暴打是突然开始的,我的眼睛登时模糊了,拳头不断砸在我的头上,头发被抓着,动不了,只听见孩子大哭着,孩子父亲喊着:‘你看着你的阿妈!’头被击打的瞬间,我的小便失禁了。“

去医院治伤,发现怀了老三。

然后从这个时点开始,她经常被打,每次都很严重,没还过手,也毫无还手之力。(注意,我没有说还手不对,我只是在探求真相。)

最离奇的是,她在频繁被毒打中坚持生下了老三,虽然老大和老二也没带好。

但2016年央视的致富经说,“可一次收黄菇之后,两口子竟然动起了手”,马金瑜是这样说的,“就是拥作一团,他把我抓住,不让我打,但是我又急得很,我就叫,就骂他,两个人反正是很狼狈的”。

注意,“不让我打”,她自己口中,好像她才是动手打人的那一个……

我想,就算是粉饰爱情,营销特产,也没必要硬把自己说成是主动动手打人的泼妇,对吧?真没必要。

所以我倾向于她这句话是真的,也就是说,马金瑜也挺厉害的,虽然是知识女性,但是,会动手,也会在被按住时,叫,骂他。

扎西是这样说的,“我打过她一巴掌,只有一巴掌。有一年的端午节,父亲喝了点啤酒,她就跟父亲吵架,我把父亲拉到屋子里,但是她还是喋喋不休。我就打了一巴掌。我想问一下她打我算不算家暴?我的鼻子被她打歪了,我的嘴巴现在还留着疤痕。有一次我跟朋友们在一起,她从窗户外面一拳头把玻璃打碎,玻璃渣把我的嘴滑破了,我的鼻子被她打歪了,她体重差不多两百斤我一百四十斤左右。我就打过她那一巴掌,她也打过我那一次。”

关于家暴,我个人理解,如果可以锤死,马金瑜至少可以多一半的胜算,但是至今她未曝光一张受伤照片。

注意,马金瑜是知识女性,有手机,能上网,因为开网店还经常摄影,是有条件留下伤情照片和诊断证明的。历次家暴事件上热搜,照片都是标配,我也期待后续可以看到马金瑜提供这方面的证据。

关于有男性朋友过来看马金瑜,扎西会吃醋这件事,马金瑜在多次采访中都说过。关于出轨,扎西否认了,说是误会。

-----------------

(六)抢娃

马金瑜说,“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孩子们在哪儿,从2017年7月开始,有段时间我们总吃挂面,被不同的房东赶出来过两次”。

扎西说,马金瑜带走三个孩子的时间是2018年7月。

他俩说的时间对不上。

但是马金瑜又说,带走孩子前,“5岁的老二拿着通着电源的电钻,在墙上钻着,3岁的老三在一片狼藉中,拿着吃肉的利刃挥来挥去”。

按照马金瑜说的2017年7月倒推,5岁的老二是2012年生的,3岁的老三是2014年生的。这显然和她之前接受采访时说的准确时间完全对不上了。

所以……马金瑜要么脑子还是和闪婚时一样“晕晕乎乎的”,要么就是媒体人讲故事讲惯了,只求意境,不求细节。

看马金瑜的文章和采访,我整体的感受是,时间线特别乱,可能是文青特有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很写意,但你只要看多了,就会发现到处都是自相矛盾。

真的逼疯强迫症……

麻烦你有话好好说,有证据直接甩出来好不好……

家暴是不对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家暴,都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实锤,还有一堆互联网记忆,又要强行绑定藏区、拉姆、家暴这些热搜G点,恐怕就有点蹭流量之嫌了。

何况涉及商业利益,此前又一直大发通稿……

主要现在网友也学聪明了。之前苟晶实名举报高考成绩被两次顶替,把全国人民耍得团团转,也才不到半年多的时间。

-----------------

总之马金瑜这个事,槽点还是太多了。

1、结婚时非常草率,没有感情基础,也没有脑子,恐怕只有荷尔蒙。

2、婚后责任感也不强,很少管孩子,现在又拿孩子抢占道德至高点。

3、营销的时候说谎,引导大家为“藏族”消费,现在撕B,还是引导大家关注“藏区”,引导大家把藏区普遍打老婆作为思考的预设前提,这……你倒是整点新鲜的啊?

4、不管是公开秀恩爱,还是公开撕B,涉及太多商业利益,什么东西一沾上钱,就没那么纯粹了是不是?

最后,马金瑜最大的槽点,就是,不管挨打是不是真的,后悔都是真的,但她却在2017年去大学里演讲,告诉一群毕业生:

“你们要相信爱情,不要怕冒险,哪怕下一步是悬崖,不要怕,跳!”

这tmd就怎么洗都洗不白了。

--over--


最后,我今天真是累死了!所以我不想核稿。谁能想到我今天一口气装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净水器、厨宝……就是一边联系收货,一边联系和接待安装,一边写下了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


《女记者远嫁藏区开网店助当地农牧民卖特产》,新京报,2015年2月20日。

《草原珍珠》,中国青年报,2015年12月7日。

《采访完一个藏区蜂农,47 天之后我嫁给了他》,马金喻口述,喜马拉雅,马金喻说她38岁,推测是2016年的音频。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致富经,2016年9月7日。

《嫁给高原的女记者:将藏区珍宝卖向全球》,中新网兰州,2017年3月10日。

《夫妻微店“草原珍珠”》,青海日报,2017年4月11。

《马金瑜:远嫁青海蜂农,从女记者到明星店主的路有多远?》,封面新闻,2017年7月25日。

《另一个“拉姆”》,马金喻,真实故事计划,2021年2月6日。

《金瑜丈夫谢德成资料照片否认家暴并称警方已联系他》,澎湃新闻,2021年2月7日。

《前女记者自述遭遇家暴,丈夫发声:家暴出轨都是没有的事情》,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2021年2月7日。

《对话马金瑜老公谢德成:我打过她一巴掌,她打断了我的鼻梁》,2021年2月7日。

《自述遭家暴带孩逃离的前女记者再发声:曝光是为了重新爬起来》,2021年2月7日。


--over--


又快又稳,不吹不黑,专业律师,技术吃瓜~


user avatar   he-n-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很多在藏区长大的答主的回答,我倾向于马金瑜的说法,并且她的文章中有第三方人士的佐证。

如果说家暴,是力量悬殊造成的降维打击;马金瑜对舆论的影响力,是反方向的降维打击。

也就是这样一个能把事情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有文化、有赚钱实力的马金瑜,才是那个承担得了任性的后果,从悬崖跳下去还爬得上来,走上弯路还能回头的人,一般的女生不一定可以。

拉姆最终也没能逃离魔爪,她跑不远,跑到哪里都被找到,被抓了回去,最终成为悲剧。

还有千千万万被家暴的女性,发出不了任何声音,求助也无门,经济无法独立,保护不了自己也保护不了孩子。

力量上的天然弱势得靠其它更强大的力量去弥补,这也是一种势均力敌。

文化和背景上的差异,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潜濡默化、深入骨髓,很难被撼动,也不可能因任何人而改变。不要对爱情、对改过自新、对痛哭流涕和承诺抱有任何幻想。


user avatar   maiks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节奏这么快么,之前都是转天出反转的新闻,这咋半天就出了。。。希望马上快进到直播带货的部分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事不好!

他是汉族!是蝈蝻主体!

在某些滤镜下汉族以外都约等于老外。本来这事在她们看来是假老外做的。

现在发现他竟然是一个Coser?


新闻中再出现“谢德成说”这样的字眼,一点儿也没有心灵之旅和嫁给爱情的甜美了。

刚刚眼前那可可西里的牦牛还隐约可见,穿着皮袄的康巴汉子一脸城市没有有高原味仿佛牵着牲畜朝你走来。

“谢德成”这三个字就足够某些别有用心的自驾游女性精神阳痿。心灵也净不了,城市也逃不走了,从天津心心念念向往西藏的天路,刚出发就折在蓟县农家院了。

其实吧,有些悲剧一开始就可以避免。

就像某些cosplay圈的男男女女,有时脱掉衣服比穿着衣服更让人冷静。

如果他一开始就姓谢,那必然谢天谢地,那一开始就不是“净土”,而是真正的“土”,没有穷游,没有搭车,没有嫁给爱情。

非要叫扎西,事后怎能不扎心呢。


user avatar   wang-rui-8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新闻:

马金瑜是前《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部的记者,2010年前嫁给了认识不到两个月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一位养蜂人扎西,这一事件是传媒圈的一个传奇。女主到过高校宣讲曾说:“相信爱情,不要怕冒险,就算下一步是悬崖,不要怕,跳!”

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被冠以“诗与远方”美名的事件竟会以扎西的家暴以及马金瑜带着子女离开作为结束,给大众留下一地舆论的尘埃。

今天男方又出来否认自己的家暴历史和出轨,再一次点燃了舆论。


家暴——一直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无法忽视的严重问题。

有这么一组数据:

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30%的妇女遭受过家暴,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


关于家暴我一直都有关注,而这其中对于家暴的定义我比较认同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家马皑老师的说法,马皑老师将家暴分为三种:

1.情绪暴力,往往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由于其他事件引发,宣泄于家庭内部,又是比较偶发,危害性并不是很大。

2.态度性暴力,根本原因是对配偶不满意,直接原因往往是很小的事,经过调解或者磨合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3.人格暴力,和施行家暴这个人本身具有的人格障碍有关,表现是在实施暴力过程中缺少共情,而且难以矫正。

对于三种家暴的应对方式,马皑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放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对于情绪性的家庭暴力,家暴者容易隐瞒自我,即戴着面具面对外界,压力得不到释放,而家庭是他们最放松的一个地方。

于是,家暴就成了他们放纵宣泄的错误方式。

马皑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法:夫妻双方更多宽容理解。而其中一个重要抓手是:共同目标达成一致。

2.面对态度暴力,因其对人不对事的特点,看不上配偶,体现在情感上为“不接受对方”。

而解决方法,马皑老师给出的建议是“重新培养感情基础”,并且给出一个非常有用的标准:

3.对于人格暴力型的施暴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具有这三种人格障碍的人往往特别容易甚至是必然施行暴力。马皑给出的最佳建议——是离婚。



回到问题,我们都知道,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观念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稳定的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回到当事人,从不少答主的回答以及可确定的二人公开经历来看,女主是一个相信爱情的“傻白甜”,而男主则生活于经济和思想都落后于当今现代社会的地区,女人和男人不平等这一观念成为了他在家庭中无端诉诸于暴力的根本原因。但不平等的男女观念往往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就比如在不少答主提到过的在当地,“打老婆”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很难外界干预而改变的。

而新闻中的男主扎西,如报道属实,则可以堪称同时具有三种家暴倾向:外界评价与家庭表现严重不符,男女不平等观念深入他的思想,面对怀孕妻子仍拳打脚踢。

综合起来,正如马皑老师所说,对于已经作出许多让步与改变的女主马金瑜来说,离婚——的确是最好的方式。


user avatar   tk110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家伙。

男方眼神纯净,雪域圣地的高贵居民。

女方南方系记者,白左圣母。

嘿嘿,我看你们这下怎么站队。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为什么我极其厌恶消费主义。

因为这会带来非常恶心的一个副产品——营销思维。

我敢说,很多乱象都跟这玩意儿有关。

说得好听点叫“营销思维”,但实际执行起来,不可避免会充斥着吹牛,装逼,包装,赶鸭子上架,打肿脸充胖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就会害人害己。

就拿这个事件本身来说。

如果一开始写的文章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差,生活水平较低,当地青壮年面临很大的婚恋压力”,还至于接二连三的文青头脑发热投身“原生态”吗?

但问题是,文章不能这么写。这样毫无营销价值,鬼看。

你就得写成“夕阳衬托出西域的壮美,就连远处伫立着的背影都被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色”。

你说这不是过度美化么?

管他的!你还要不要点赞,转发,稿费,粉丝,流量,广告?

事情炒成今天这样,流量,热度都有了,连夹带着卖货的都来了,谁在乎过他们家那三个孩子?

其实,不止这一件事,好多事都体现出营销思维的恶心。

什么牛都敢吹,什么Buff都敢叠,什么胸都敢拍。

越来越不敢说实话,越来越不愿意说实话,也越来越不愿意听实话。

你只看莆田系医院的广告,上至癌症,下至脱发,没有治不好的。谁老实说“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谁就是不受欢迎的傻x。

有些律师同行也是的,那边厢都要砸脚镣了,这边还要对当事人家属拍胸,“我最高院有人!”

债主堵门,进出只能走窗户了,ppt上照样展示“三年上市,五年占据北美市场”。

反正,无论如何不能露怯。随时随地都要“推销自己,展示自身价值”。

包括这个问题下活跃的“女权”,同样如此。

可惜,营销只能解决市场问题(还不一定),却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吹牛吹到最后只能是吹破。

吆喝半天,还不是要靠无辜者买单?

男人为了“划清界限”,少不得表忠心,证明自己是爱老婆(女朋友)的,口红,衣服,包包,车子,学区房,秋天的奶茶……总要有拿得出手的吧?

女人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失败”,也免不了咬着牙做人。熬夜,加班,吵架,争房产,要彩礼……你看,老娘也不是软柿子!

何苦呢?都不当老实人,飚着劲内耗。

然而,真正的恶人,治得了?真正的塔,冲得动?

贫困山区拐个“媳妇”过去,关在羊圈里围着打,腿打断,只保留生育能力,这就不担心逃跑了。

一个女人,先是因为生不出儿子被婆家打死,后来连骨灰都被娘家卖了配阴婚。

阿拉伯世界明目张胆的大男子主义。

以上种种,你“女权”营销一个试试?

不顶用了吧?对牛弹琴了吧?

当落后到没有“市场”可言,也就没有比较,他人无法评判,没法“营销”,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user avatar   li-bi-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鲍威尔终于承认了通胀可能不是暂时状况,但紧接着拜登又抛出了一个新提法:通胀已经见顶了。那么参照历史,接下来的话术我们都可以猜到了:

1,房价没涨。

2,房价确实涨了,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就会降下去。

3,房价上涨不是暂时的,但房价的涨幅应该正在见顶。(we are here)

4,房价虽然还在上涨,但涨幅的增加速度正在减慢。

5,虽然房价上涨的越来越快,但房价上涨的势头正在被遏制。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许家印在 2017 年超王健林成为中国地产新首富? 
  怎么看待江苏19岁女孩长期卧病在床 被亲生父亲杀害? 
  面对社会大量地痞、流氓、罪犯、巨婴、关系户,普通的正常人该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价值 15 万清代龙袍报关申报为「棉质刺绣女装上衣」被海关查获?相关人员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公务员的收入到底高不高? 
  如何看待美国暴动已经席卷32个城市,并且加拿大,英国也相继发生游行,会发生变革吗? 
  在我国法院,是否刑事案件的被告人都需要戴手铐? 
  六一儿童节到了,有哪些细节是你长大后才意识到小时候自己被欺负了?你想对那时被欺负过的自己说些什么? 
  有哪些阶级越相近却歧视越严重的例子? 
  如何看待原产于美国的750亿美元将增加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从小信佛的我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汽车行业很少看到技术方面的专利诉讼?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