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东北将全面放开生育? 第1页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才是创新的根本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毛主席

老人和年轻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年轻人喜欢变化、喜欢新鲜事物,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而年级大了以后,体力下降、脑细胞运作缓慢,面对新鲜事物总是要颇费周折才能掌握的。

——凡是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必定是年轻人多的地方。

苏联后期制度、思想僵化,就是因为老人政治。勃列日涅夫70多、接替他的安德罗波夫68岁、契尔年科72岁。

勃列日涅夫长期犯心脏病和中风,走路困难。
安德罗波工作半年就要去住院。
契尔年科呼吸都是个问题,需要人从担架上面抬起来。
以上全部在任期内去世

这些人生活自理都是个问题,就更别提社会治理了,这些人最终也成功的送走了老大哥,为我国北方缓解的边境压力(泪目)。

而今天的美国颇有当年苏联风范,74岁的特朗普和78岁拜登竞争,今天60岁在美国国会都可以算少壮派了。

民主党传统领袖之一的佩洛西,属于40后,今年都80岁了,从很多美国人记事开始,她就一直在美国国会把持局面,不知道的还以为美国国会是世袭帝制。

民主党这几年最热门的“政坛新生代”候选人桑德斯,今年也快80了。

就这波人,能指望他们搞什么制度改革?都是思维还活在冷战的爷爷奶奶们,而且自己本身就是传统利益格局的深度受益者。

东北经济发展的问题也一样。

让东北经济发展遇见阻力的,并不是大老虎,而是无数个小苍蝇。今天这里卡你一下,明天哪里挖你块肉,时间长了,心就累了。网络上可以看见很多东北年轻人诉苦,诉说人情社会的艰难,办什么事情都需要托关系,甚至买个门票,也得托关系...

而在东北人情社会化的背后,本质上是因为东北是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老龄人口太多,社会就很容易板结成一块。因为人的社会关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年轻人人脉薄是正常现象,关系的熟络、乃至打点通道的打通,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这种现象在小县城特别明显,县城就这么大,老一辈在这里生活时间长了,基本都相互认识,就算不直接认识,稍微拐个弯也能找到关系,所以基层治理一直以来是一个硬骨头,在人人都多少有点亲朋好友关系的社会,很容易就发生法制失效的情况。

“啊,老王啊,那个xxx里面,你有认识的吗?我去办个事啊,有啊是吧,我就知道你认识,咱两谁跟谁啊,从小一起长大的,2、30年的铁哥们...”

社会关系就和血液一样,如果新陈代谢慢了,人际关系就会趋于稳定,过分稳定以后就会形成“血栓”,相互板结在一块。

年轻人创新能力的背后,有二个点往往被人忽略:

1、年轻人的抗风险能力强,就算踩了坑,年轻的身体扛扛也就过去了,年轻嘛,有的是时间去重新爬起来。

2、学习能力强,遇见新鲜事物,越年轻越容易学会,越老越看不懂。

相比之下,中老年人呢?首先身体就没有年轻人好,年轻人扛得住的社会毒打,中老年人可能就直接翻车爬不起来了。

学习能力呢?人越老,思维反应就越慢,老年人害怕新鲜事物的本质是学习能力下降了。

所以在一个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地方,创新本身就很容易被排斥,你一创新,那些中老年人的生计怎么办?产业和服务是升级了,但是很多人的饭碗也就没了。

就比如社区团购吧,如果说是年轻人在卖菜,遇见社区团购抢饭碗,他丢了这个生计,也还能去转型做其他行业,毕竟年轻,没什么是不能学的。

但是之所以前段时间的社区团购被批评,还不是因为他们抢的是中老年人的饭碗,菜贩子一般都是大伯大娘,这些人你要他们再重新找个生计,是不容易的。

类似的,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对新技术的态度,5G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有记者在日本采访,问日本人怎么看5G?

结果70%日本人对5G毫无兴趣,要么是不知道5G,要么是感觉4G就够了。

日本就是深度老龄化国家,老人过几年就会成为社会主体,年轻社会才会对技术进步有追求,老年人连智能机都不喜欢。

援引新闻:询问智能手机用户是否会更换5G时,回答“不清楚”的人达到30%。远远高于中国(1%)和韩国(4%)。回答“可以使用后会立即更换”的受访者在中国占36%,而日本仅8%。

所以日本也早已退出了全球科技竞赛,基本可以说缺席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在平庸化。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当社会老龄化以后,社会创新的动力就会大幅下降,毕竟更多的老人是怀旧的。

日本的智能机保有率是74%,而日本65岁以上人口是28%,老人的数量基本约等于不用智能手机的人数。

而且不仅仅是创新,老龄化地区人员的办事效率也往往非常低下。我相信大家看见、或者听说过这种情况:在办公室政治中,有时候你不能太“高效”,否则都让有些老同志很难堪。

大家都这个“速度”工作,就你“工作”这么效率,你是什么意思?让大家知道我们多么无...吗?

前段时间新闻在讨论东北地区是否要开放生育。

这个新闻出来以后,很多人留言说:先想办法留住年轻人吧,现有的年轻人都留不住,开放有什么用?


这完全就是把逻辑搞反了。

并不是因为东北经济不振、营商环境差,所以东北人生存艰难,连孩子都不想生了。

而是正是因为东北地区生育率太低了,年轻人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太少了,老年人太多了,“社会流动性的血液就板结了”。

所以经济才会不振、所以营商环境才会越来越差。

而且同样是落地地区,年轻人口数量庞大的地区,更容易吸引投资。

比如,蒙古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没有资本馋蒙古国的发展前景?相反,投资印度的还有不少。因为蒙古国就300百万人口,根本孕育不出大市场。

三星在中国竞争乏力以后,就把主要目光锁定印度了。而Uber、亚马逊,沃尔沃,Facebook都极其重视印度市场,马云更是在印度已经投资了40个亿。

印度就算目前再稀烂,就算哪怕几十亿印度人就只有一亿人体面点,也是超大规模的市场,总有很多机会,哪怕会碰壁,资本大佬们也愿意去试试。

老龄化深度的地区,资本连过来闯一闯,来试试的兴趣都没有。

如果东北人人口凋零没了,和对面俄罗斯远东一样都看不见人的话,经济活动基本也就停止了。

如果东北要振兴,就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人口,靠吸引外来人口只是饮鸩止渴,也很难吸引到外来人口,唯一真正可以长期根本性振兴东北的方法就是,振兴东北人口。

东北的未来,终究要靠人口复兴来拯救。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年轻才是创新的根本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看,生孩子本来是本能,生孩子本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家庭亲情。但现在要被人劝了。

就像水自然是往下流的,但现在不往下走了。

问题在哪儿呢?

一定是有一个阻力出现了,让人们压制住了本能。

事实上,人家现在别说全面放开了,就连首胎指标都未必用得上。

所以,这绝不是说生就生的事,更不是你让我生我就生的事。

生孩子不是就怀胎十月。生完了,父母就得考虑他的成长,尤其是培养培训,这才是重头戏。父母肯定不会希望他野生土长,爱咋咋地。

但所有这些投入一要自己有钱,二要有相应的公共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可是你看现在东北各地的样子,当地政府像是有提供高效公共服务能力的样子吗?居民像是有支付孩子成长成本能力的样子吗?

如果有,居民就不用逃离东北,东北就不会人口变少了;而外面也不会把“投资不过山海关”当做信条了。

换言之,东北人口减少不是因为人家不想生,而是你的配套不足以支持人口意愿。

但我怀疑当地政府把顺序搞反了。他们以为你先生下来,等人多了,经济自然就好了。

这倒未必是因为搞不清逻辑,而可能只是单纯地习惯了用行政文件来解决所有问题。

但搞错因果逻辑的政策,是不可能有效果的。这也是东北经济每况愈下的原因。

希望他们能更积极一些,更有魄力一些,从自我要求开始,按照因果关系来设计政策,不要迷信政府文件的力量。

再回到问题,你要是想让人家生娃,不用去要求,只要把地方管理职能做好了,打消人家的顾虑,人家自然会生。


user avatar   sun-wu-kong-93-21-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方行政机关与百姓都会想一个问题:

考虑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如果生育收益高于成本,不需要鼓励。

每个人自己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有机会选择别人出不出生。

如果就业岗位不够,只会增加失业人口。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面放开东北生育,增加的是海南的人口

┑( ̄Д  ̄)┍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想可笑,这就像房子,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任何税费,你随便买,可是有钱的自不必说,没钱的始终买不起。生孩子这事亦如此,有钱有精力的会想办法生,没钱的你倒贴他不敢生,更多的人是连结婚的钱都没有,找谁去生呢。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东北养老金吃不消了。

但现在开放,就算东北人和生育机器似的,也赶不上啊!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经典流氓霸权主义国家,这是正常操作啊。而且这就完了么?

有脑子的都知道这核污水不能排,你以为排了之后美帝不讹诈你钱去赔偿?谁让你他喵的把放射性物质扔到西海岸的?

虽然环保主义啥的现在没动静,等污染物随着洋流到西海岸之后你看还有没有动静?说讹诈你几千亿美元就讹诈你几千亿美元,说让你交钱你就得交钱。再讹出来个广场协议都不是事。

所以说光看在这一条,我要是菅义伟我都不敢排。脑子早就掉进马里亚纳海沟里面去了都。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user avatar   she-hui-ke-xu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


user avatar   feng-lang-jun-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理解:显卡产生了200幅画面(200FPS),而你显示器只有120HZ刷新率,所以并不是所有画面都会显示出来,是有跳过的,但整体上你看到了更多的内容,所以这也是流畅度的提升
比如说30FPS的游戏明显没有60FPS流畅
但如果是显卡能做到200FPS,144HZ显示器会比240HZ显示器感受更差一些,是因为240能完整呈现每一帧画面,而144是跳跃式的




  

相关话题

  中国年轻一代生育意愿下降。如何从生育动因出发,依照当下人口和经济现状,制定真正切实可行的政策? 
  我国生育率低是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 
  为什么结婚后女人比男人多付出了生育成本却还是要出陪嫁? 
  北京二孩及以上家庭直接配租公租房,首批选房启动,将以直接发放选房通知单的方式组织选房,将产生什么影响? 
  国家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经济负担重」占 75.1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生育抉择?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4.1亿人,针对大学生2.1亿人,农民工的人口数据是多少? 
  河南 44 年来出生人口首次跌破 80 万,人口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按规定生育三孩,享额外生育奖励假 30 天,配偶享受陪产假15 天,会对生育率有影响吗 ? 
  如何看待专家文章《2021年财政供养人口至少超过8000万》? 
  男性多少岁生孩子最聪明? 

前一个讨论
相比于黄岩岛事件时期,为何感觉现在的菲律宾一边倒向了中国?是什么原因?
下一个讨论
中国为什么支持伊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