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程序员长期被妻子家暴身上布满伤痕?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che-z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郭楠从小受到的规训就是无条件服从女性,

对女性不能有任何打骂与不尊重

但女性却可以肆意羞辱郭楠

甚至还有一批龟男以耙耳朵为荣

但事实确是男女家暴比近1:1,如果算上经济控制与情感暴力,中国男性所受到的家暴远超女性,甚至世所罕见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婚内出轨率仍远高于男性

即便这样大批郭楠仍对男性家暴女性竭力声讨声嘶力竭,对女性家暴男性一笑了之

我一直在想,这一切到底为什么呢?

郭楠真就天生下等人?这种情况不应该利用舆论狠狠反击吗?

说到底,这个社会还是对普通男性太不好了

无时无刻不在规训男性做供养者,做龟男,心甘情愿挨欺负

但事实是,在进化心理学中,软弱与妥协的灵长类是不配有交配权的,在微博上反女权的小sama漂亮pao友没断过,可下跪的伯爵却被女性辱骂去割diao,就是这个道理

郭楠们大概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们的伴侣心狠与冷酷的程度远超乎他们的想像,一味地妥协只能换来无尽的折磨

郭楠们,认清自己,认清现实,这种时候也差不多该严肃一些了。


user avatar   a-hua-68-2-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信不信,被家暴的性别一换,下面的回答量会是这个问题的几百倍


user avatar   qiong-qiong-luo-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部分男性不愿意承认被家暴,所以男性被家暴真实比例会是调查数据好几倍。


user avatar   xin-ji-chi-bu-liao-xiang-bo-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放一句话在这:

号称“女权就是平权”的所谓女权主义者们,一个也不会过来这里声援程序员,甚至不会有人敢说一句反对家庭暴力。

以下正文:

我反对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暴力,精神控制,经济制裁,语言辱骂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user avatar   wei-jing-2-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男性被家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全球男权运动的核心议题之一,同时还是女权极力妄图掩盖的社会问题。



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数据,在对比后我们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两份数据的样本群体是不同的,前两项是社会调查,而第三项的调查群体是离婚纠纷中涉及家暴的人群,在第三类调查中,男性的家暴率往往远大于女性,能占到90%-99%。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班门弄斧,在为什么出现两种家暴数据的问题上,已经有很多人总结了。
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是指现在或曾 经处于婚姻或亲密伴侣的伴侣之间发生的躯体攻击或威胁、性 强迫、心理虐待和控制行为。亲密伴侣暴力中男性更具有攻 击性还是女性更具有攻击性,女性施暴的发生率是否与男性相 同,自 Straue 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提出女性同男性一样也会对伴 侣施暴的观点至今,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讨 和争论。 女权主义研究者认为在异性亲密伴侣暴力中,男性是施暴者,女性是受害者。他们基于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父权制是家庭 暴力产生的根源。这类研究的研究对象通常为庇护所、妇女 求助机构、医院就诊妇女、监狱等机构的受暴妇女。研究结果 一般表明有 90% 以上亲密伴侣暴力的受害者是女性。而以 Straue 为代表家庭冲突的研究者运用家庭冲突策略量表(CTS) 或类似测评工具,得出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施暴与女性施暴的 发生率相当,甚至某些研究得出女性施暴率高于男性。这些 研究一般以社区已婚、同居和高中、大学约会情侣为研究对象。 另外,有研究指出,尽管女性也会对男性施暴,但男性的躯体侵 犯更容易造成伤害。其次,有研究表明,研究结果也受反应 偏差和社会赞许度的影响。-亲密伴侣暴力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此外,80年代中期开始的约会暴力研究对“男性比女性攻击性强”的观点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Billingham等发现处于早期约会阶段的情侣 比已经正式订婚或正考虑结婚的情侣的暴力水平更 高。而其中女性又表现出了更多的轻度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即使女性的攻击性不是比其男性情侣更强,至少也和他们一样。White对高年级学生的全国性样本的研究发现,32%的女生和 39%的男生受到过其约会情侣的身体攻击。

Muehlenhard等的研究中有 63%的男生和 46%的女生经历过非自愿的异性性交。另一个对超过400个大学生 的研究中,只有17%的女生和27%的男生回答从未在约会中受到过胁迫。这些研究都表明,男性受到女性的身体攻击和被女性强迫进行性行为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对于持续存在的争论,Archer在2000年 整合了以往82个关注异性伴侣攻击的婚姻暴力和约会暴力研究,对这82个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 国家(其中美国的研究有72个)的研究进行了文献 数据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亲密关系里女性比男性 具有更强的攻击性,但是男性更容易使他们的伴侣 受伤;有淡化女性的攻击性的倾向;对伴侣暴力的 “男性受害者”应给予应有的重视。Archer的结论是 建立在82个研究数据之上的,应该说是作出了比以 往研究者更有力的综合分析,但他的结论既得到了 共鸣也受到了批评,对男性和女性的攻击性差异的 争论并没有就此而结束。-我国家庭暴力中的性别差异。

尽管关于家暴有两种数据,但是,以GTS(家庭冲突策略量表)为调查工具的的调查数据,在传播度上却不尽如人意。大众认知以女权主义视角为主,甚至出现了拿原本男女比例差不多数据断章取义的新闻。比如,在《 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的数据, 24. 9% 女性和 22. 8% 男性曾遭遇过不同形式婚姻暴力,但是到了新闻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女性数据。只能看到女性数据也不是问题,就怕新闻最后流传成了中国24.9%的家庭会家暴的稿子。40% 的夫妻在冲突中互殴的数据到最后变成了40%的家庭存在家暴的稿子,很多新闻往往故意模糊性别,只讲多少家庭存在家暴,因为只要是家暴,默认就是男性是施暴者,直接说多少的男性家暴,反而容易落下话柄。

国内的家暴调查结果如何呢?用CTS-2问卷在全国 8个地区抽取调查对象: 东部 (北京、 河北、山东 ) ;西部 (陕西、新疆 ) ;南部 (湖南 ) ;北部 (内蒙城乡 多地 )。 选取 8个地区的 2951名被试者 ,收回问卷 2899 份 ,有效问卷 2810份 ( 96. 9% )。所选取的被试均为正处于 /曾经处在亲密关系 (婚姻和同居 )中 ,并自愿参加本调查的成年男性 /女性。其中男性 1292人 ,女性 1518人

亲密伴侣暴力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第二例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一项 1999 2000 年完成的在全国范围内 有代表性的随机抽样调查 ———“中国人的健康和家庭生活调查” 。 2 该 调查以大陆内除了西藏之外的各省为抽样框架, 抽取了 5 , 000 个 20-64 岁的成年人。

城市夫妻间的婚内暴力冲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例 笔 者对上 海 市 区 50 0 对夫 妇 以 及 1 9 9 0 年上海 社科 院社会学所和上 海市 妇联 等对上海城乡 1 6 7 0 名 已婚男女 的多阶段分层 随机 抽 样的调 查统计数据

家庭暴力的发端——上海夫妻攻击行为的现状及特征

第四例 数据来源于 2010 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调查以 14—64 岁男女两性中国公民 为调查对象,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 不含港澳台) 采取区县、居/村委会、家庭户 三阶段不等概率 ( PPS) 的抽样方法收集资料,样本具有较好的全国代表性。本研究选取 14—64 岁人群中的已婚男女作为分析样本,样本规模 22025,其中女性 11093,男性 10932。

中国家庭的婚姻暴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家庭系统的考察

第五例 2001 — 2002 年,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 法,在湖南省湘潭市某大型国有企业抽取 3 294 个 家庭,在流调发现的暴力家庭中随机抽取 100 户进 行家庭暴力问卷调查,将夫妻暴力家庭中的 95 人 作为 2002 年组。2011 — 2012 年,采用同样的方 法,在相同地区抽取 3 579 个家庭,从暴力家庭中随 机抽取 100 户进行家庭暴力问卷调查,将夫妻暴力 家庭中的 133 人作为 2012 年组。

湖南省工业地区夫妻暴力发生状况十年追踪调查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新闻中截然不同的家暴数据,而且我有理由相信,某群体绝不是没见过这些数据,而是进行了“加工”,来得到她们想要的结果。
拿结论找证据,一向是这一群体最常见的手段。

关于这一群体喜欢编故事的例子,什么上海女逃离江西,研究生被人拐卖,我在这里不多讨论,这种谣言太常见。

应该重视的是关于这一群体在数据上的造假。虽然一直有人辟谣,但每一次辟谣的转发量,往往只有谣言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这种谣言隐蔽性更强,往往需要查阅文献才能发现问题。
“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活得长,未婚女性比已婚女性活得长” “中国女性比男性自杀率高” 这些谣言,如果你真的求证过,你就会发现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现在这些谣言终有一天会被戳破,这些谣言流量越多,最后的反噬也越大。

公知们曾借助“日本夏令营”“美国护照”“德国下水道”这种故事在一二十年里收了一遍又一遍韭菜,这些谣言终积攒到了一定量,迎来了大面积反弹,有人将他们的谣言编成顺口溜:
“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印度恒河有疗效,日本夏令营呱呱叫,被泼咖啡撒切尔,蒋公诺曼底逞英豪。”

公知们靠假故事吸了多少粉,最后就被假故事锤的有多狠。公知一词成了不诚实的代名词。与公知相比,某群体的谣言隐蔽性更强,辟谣难度更大,数量也不如公知编的多。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某群体还是目前的水平,一定会有属于她们的顺口溜出现。

讲完例子,进一步深挖,我们能看到家暴数据更多的细节:
1.家庭暴力有性别差异,男女家庭暴力的方式,严重程度,应对方式也明显不同。

我国家庭暴力中的性别差异

我国家庭暴力中的性别差异

有学者指出,在家庭暴力中,伤害程度越严重,男性占比越多。也有人认为,家暴调查没有考虑到身体差异,相同进攻方式,男性由于力量优势造成的伤害往往比女性大,另外,身体差距越小的夫妻,家暴概率也越小。

由表4.2和图4.1可见,配偶暴力的性别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在精神暴力中,相互施暴与单向施暴各占一半。也就是说,在100对夫妻中,有50对是相互施加精神暴力,27对是妻子单方向丈夫施加精神暴力,23对是丈夫单方向妻子施加精神暴力。2)在肢体暴力和肢体伤害中,单向施暴远多于相互施暴,无论是在轻微、严重、轻伤和重伤中,都是相互施暴最多不超过1/4。换言之,在配偶暴力的性别分布中,往往是一边倒,而非相互混打。3)随着暴力程度的加大,一边倒的趋势更加明显。如在轻微肢体暴力中,相互混打占22%;但在严重肢体暴力中,这一比例下降到13%;在暴力造成的轻伤中,这一比例为11%;在重伤中,比例锐减为2%。4)一边倒与丈夫单施的趋势重合,即,越是一边倒,暴力越严重,丈夫越成为单向施暴者。如在轻微暴力中,丈夫单向施加的可能性是妻子单向施加的1.06倍;在严重暴力中,这一比例扩大到1.16倍;在轻伤中,迅速扩大到1.45倍;在重伤中,则达到2.22倍。尽管本调查无法了解最严重的配偶暴力――谋杀,国内也极其缺乏这方面的性别统计,但从美国司法部(2005,p1)的调查来看,在谋杀配偶这一最严重的配偶暴力中,被杀害的妻子数量是被杀害的丈夫数量的4.9倍。可以说,暴力越严重,丈夫越垄断暴力。只笼统地来看“严重肢体暴力”的话,会掩盖其中的性别分布差异。在这一暴力种类中,丈夫单施只比妻子单施多6个百分点(46% Vs 40%)。但如果细分严重肢体暴力中7种具体暴力行为的话,会发现,在踢、用能造成伤害的东西打这两种暴力(即表中的“严2”)中,夫妻各自单施所占比例为1:1,但在严重程度显然高于严2的严5(即:推到墙上,狠打一顿,卡脖子使对方窒息,动刀枪,故意烧烫)中,这一比例急剧地扩大到5.6:1。6)从暴力的平均频次来看,互施的平均频次远高于单施时的频次,前者达后者的两倍以上;接着是丈夫单施频次;最后是妻子单施频次。

2种严重暴力”是指:用能造成伤害的东西打,踢。

5种严重暴力”是指:推到墙上,狠打一顿,卡脖子使对方窒息,动刀枪,故意烧烫。-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以1035名大学生调查为例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以1035名大学生调查为例

2.家庭暴力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农村>城市,收入低>收入高,学历低>学历高,恋爱>婚姻,恋爱中的女性比男性有攻击性,不同省份也有着明显差异

七省市家庭暴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报告



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调查与暴力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调查与暴力影响因素研究

恋爱暴力行为的男女差异一直是众多研究关注的重点,因此对男女生的暴力

行为从暴力发生率、发生频率和暴力行为中的施暴受虐角色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恋爱精神暴力与恋爱躯体暴力行为(包括轻度躯体暴力和重度躯体暴力)中,女生的施暴发生率或者发生频率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受虐率或受虐频率高于女生;在暴力角色中,单纯施暴者中女生占多数,单纯受虐者中男生占多数,同时具有施暴受虐行为者男女差异不明显。在躯体伤害行为中,男女生相差不大。据此比较结果,女生的精神暴力和躯体暴力施暴行为高于男生,这在其它研究中也有此现象。

与Archer一分析结果一致,女性的暴力行为更多。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暴力?本研究只做了暴力现象的描述,并未对暴力行为的目的和原因进行研究。有学者认为女性使用暴力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但也有研究发现排除自我防卫等因素后,女性的躯体攻击行为仍高于男性。女性暴力行为可能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伴侣关系可能是其影响因素之一。在婚姻关系建立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女性施暴行为高于男性,男性受虐更多;但在婚姻关系中却恰恰相反,男性施暴率更高,而女性更多受害。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是另外的可能因素,“白领”阶层中的女性暴力行为高于男性,在社会地位

较低阶层中男性暴力高于女性。因此,在不同的群体中男女暴力行为是不相同的,不能简单地推论成为女性比男性更暴力。此外,也有人提出男女暴力行为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女生更倾向于暴露暴力经历而男生更多未暴露。社会对男性施暴行为的行为更难以接受,因此男生更不愿意报告,因此存在性别应答差异。也有人认为男性报告率较低是因为男性更倾向与将暴力责任归于对方,而不认为是自己的施暴行为。但也有研究通过对伴侣双方访谈发现,无论是自我报告还是对方报告,暴力行为仍是女性高于男性。

精神暴力和躯体暴力以女生居多,而性胁迫与精神躯体暴力结果相反,男生的性胁迫行为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是性胁迫的主要受害者。躯体暴力可以导致男性和女性受虐者的伤害,但胁迫性行为造成的伤害几乎都是影响女性。性胁迫行为不但增加女生的精神压力,还会增加女性患妇科疾病的风险、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甚至导致意外受孕。这对女性尤其是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个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男女生在不同类型的恋爱暴力行为中存在差异。大学女生的精神暴力和躯体暴力施暴多于男生,男生的性胁迫行为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恋爱暴力的差异提示,两性暴力行为表现形式的不同可能是来源于二者暴力行为发生机制的差异。因此,在恋爱暴力研究中,充分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调查与暴力影响因素研究

在家暴问题上,往往认为男性比女性强,所以女性无法对男性造成伤害,而男性不只是身体强,攻击性也更强,以至于有人在面对家庭暴力男性受害者占比很高的情况下,认为男性受害者多指的是男孩受父亲打的多,而非妻对夫的暴力。尽管这是在对家庭暴力概念不清楚下的臆想,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依旧不能证明男性攻击性更强。

对河北省某县A中学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 暴力与防治对策

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高于女性。 在在厦门地区 , 39 1名男童中 , 63 . 7%的人曾遭受家庭暴力; 4 56 名女童中 , 57 . 2%的人遭受过家庭暴力。但在遭受暴力频率较高的样本中 , 男女同比分别为49 . 0 % 和 47 . 了% , 相差不大。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以 1035 名大学生调查为例

这篇文章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也不断发现有些人在数据方面的造假,

关于网上流传的女性每年自杀15.7万,60%因家暴自杀我没有找到出处,但研究自杀率的文章很多,按照12-15年平均自杀率14亿人口来算,每年中国自杀总数约为9.8万人。可得女性每年自杀人数是全国自杀人数的160%,真实性我不做评价。

2002 - 2015 年我国自杀率变化趋势

最后,我想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男性受暴如此不受关注,我们在脑子中本来就有的例子,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真实,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易得性启发式判断。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慈善机构的钱往往集中于看起来可怜的地方,比如,孩童在车里出意外的风险实际大于被拐卖的风险,但我们更担心孩子被拐卖,对车子上的儿童防护反而做的不好。再比如,飞机实际上比汽车更加安全,但一旦有飞机出事的新闻,很多人会改做汽车,实际增加了伤亡人数。

而在我们的观念里,女性因为身体原因,是无法对男性造成伤害的。我们看见男性被家暴时,想不到现成的案例,就认为男性被家暴是偶尔的,在看见一件女性被家暴时,在脑子里很容易找到鲜活的案例,就认为是常见的。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结论:男性受暴是家暴问题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各项调查都显示,在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限制自由,言语辱骂,经济控制)整体指标上,男女并无显著差异。暴力比例受地区,恋爱or婚姻等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早在99年,上海夫妻的家暴比例上已经平等,而12年湖北工业地区的家暴比例为7:3(男:女)。恋爱中的暴力比婚姻更为多见且经常出现女性暴力行为更多的情况,社会理应更加关注男性受家暴问题。


user avatar   zhong-shi-nan-ren-xi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男女遭遇家暴的比例接近,男性对于家暴更加不愿透露,所以真实比例可能更高。

2、很多女性喜欢拿男女体力差异的不同来洗,但她们闭口不提女性可以使用工具攻击男性,更不要说通过精神暴力、经济控制等手段家暴。有些群体提到家暴刻意忽略后者,用心到底如何,大家自有答案。

3、有的女性喜欢说,被家暴了怎么不离开?如果一个女性被家暴,那么各种大v就会站出来说“家暴的人通常采用精神控制,且具有反复性,哪怕体力占优势,在精神被伤害的时候也难以反抗”。而到了男性被家暴,很多人就不懂这个道理了。

4、当代女性普遍反感温柔贤惠,更敢于公开说自己脾气不好,期望配偶可以包容自己,并将某些行为合理化为非家暴。男性择偶请擦亮眼睛,若遭遇家庭暴力,请同样反击。

5、希望这位程序员早日走出家暴阴影,最好离婚并起诉。


user avatar   dou-jiang-6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少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反对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主义者,简称老实人。

无视自我主体的利益,无视他者的恶毒的排他的自私性,面对复杂的纷争,以为通过妥协退让——人与人之间矛盾就会没有了,以为这样人生就会圆满了,做梦呢?

同时,无视自我主体的利益是一种对自己的虚伪。

无视自我主体的利益,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利益投机,就是所谓的吃亏是福(以小保大,以小博大,牺牲短期利益,谋求长期利益),求得一时安稳觉,同时,以此沽名钓誉,自己表扬自己什么大度、体谅等等,诸如此类的自我麻醉的精神胜利法,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一种自保和投机策略,流毒至今。

这是中国普遍存在的思想,有成体系的文化维护着的惯性思想,很多人不自知罢了,已经是本能的路径依赖了,甚至被反噬得体无完肤,仍然执迷不悔,你去劝他正常点,他反而污蔑你,说你对别人有恶意,说你是十恶不赦的人渣,要将你“社死”。

只能说,薪不尽火不灭。

幸运者偏差,说的就是这种自我中心主义。

——————————————

老实人的自我感动,老实人的自作聪明。

时代变了,醒醒吧。

——————————————————

那些关于性别、爱情、婚姻的奉献型的鸡汤神话,就是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殉道”的根本原因。

在那些神话里,他们得到了宗教式的快感,神话在他们脑海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于是他们的一生,就是寻找神迹的一生,企图在人间重现这种神话,什么悲哀的,苦难什么的,在他们看来都是甜蜜的考验,假若那天感动了上天,神迹在自己身上重现,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即使没有如愿,那么一定自己不够虔诚,做得不够好。哪怕毁灭自己,也要维护好自我的人设,这也是极伟大的,旁人也会投来钦佩的目光,人生也算是圆满了,否则整一个人生便会变得毫无意义,灵魂就土崩瓦解了。

就连换一种合理的方法,他们都认为是对“神话”的亵渎。

当然,还有舍不得沉没成本的,被套牢了。

——————————————

这个社会对女性性别的谄媚,以及对男性性别的蔑视,已经到了病态的宗教崇拜地步,还有利用这两种态度套利也已经到了极致。

悲剧就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善”与另一种“自以为是的善”的冲突。


user avatar   guan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不用对这个数据惊讶,男性一直以来都和女性一样面临着各种家庭暴力。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还有很多精神上的暴力。之所以很多人一提家暴,下意识的觉得受害者一定是女性,是因为大家觉得男人比女人强壮。当然,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少有男性受害者出来控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男性不愿意讲出自己的故事呢?因为女性在网上控诉渣男,会收获到同情和安慰。而男性在网上控诉渣女,不但得不到半分的同情和安慰,还会被当做笑料传播,被同性讥讽。这个社会总认为男性的诉苦就是软弱的表现,男性是不允许说不行的。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你嘲笑出来控诉被家暴的男性,他们就不敢说出真相,网上只剩下女性受害者的身影,大家就越忽略男性受害者只保护女性受害者,家暴男性的恶人就越发嚣张。所以,嘲笑他们对男性真的并没有任何好处,相反还会害了男性自己。谁还没干过识人不明的蠢事呢?

男性之所以总在两性关系中吃亏,就是因为对渣女没有防备。毕竟网上大量的信息都是渣男怎么坑姑娘,很难能看到渣女坑男人。你想让男人认识女性中也存在大量的和男性旗鼓相当的恶人,你光靠嘴说肯定没人相信。那么我们就需要大量事实说话。而这些事实的来源不正是靠男性自己曝光曾经不堪的经历吗?

一个男人愿意说出自己的不堪,说明他已经有了改变的勇气。如果我们能给予其安慰加鼓励和适当的引导,将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男性敢于站出来,愿意曝光渣女让大家看清现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诩聪明嘲讽对方,队友只会越来越少,等哪天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的也只有嘲讽。


user avatar   yong-yuan-da-quan-de-jin-rong-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到肢体暴力,郭楠遭受的比例并不比女性高。

郭楠最该关注的家暴是经济控制和侵犯隐私。




  

相关话题

  结婚没有钱出彩礼钱,应该借钱去结这个婚吗? 
  各位男性,对于以下两位女生,你们会怎么选择? 
  恋爱四年、家境普通的女友和家境优越的乖乖女,在现今社会如何选择? 
  老婆想要买 6 万元一件的婚纱,怎么办? 
  「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引发热议,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破解? 
  女朋友是回族,我汉族,俩人感情没问题,想结婚,她担心家人被亲戚朋友乱说,快愁死了,不想放弃怎么办? 
  没有爱的婚姻怎么过,进退两难,继续过自己委屈,不过孩子小,这样的氛围对孩子影响也大,离不起,过不了? 
  西安男子暴打妻子引关注,知情人表示「妻子也打丈夫,只公开了丈夫打人视频」,该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如何? 
  男性工作地有房在婚恋市场中有多重要? 
  我爸说彩礼随男方,结果男方彩礼给3万3,我们家这边最低是8万8,现在对象说不结婚了,是我错了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好多人把不刷抖音当成了一种优越?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微博用户在多次跳车事件后,宣扬女性乘车遇到危险,用数据线勒司机脖子?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