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上网,就会听到大家都说是婆婆的问题。
如果你去广场舞小圈子,棋牌室巴眼的,公园路边抱团坐着闲聊的群体听一听,就会听到大家都说是媳妇的问题。
其实都没啥问题,互相伤害本来就是智人社会关系的必然环节之一,无非是谁能耐大谁锁了蒜罢了。你去小红书看看那些“20岁生日收到婆婆赠送豪车”的傻逼,她们就不觉得婆媳关系有问题。再比如当上了“农村少奶奶”的亩人,婆婆有意见也只能消停眯着。
为什么婆婆们的微信群里提到婆媳关系不好都是媳妇的问题呢?
因为婆婆不上网。就算会玩手机也不玩知乎,微博。
她们也有自己的茧房。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说婆婆不好。她们看到的都是现在的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之类的东西。
她们价值观定型时的世界,和我们这代人价值观定型时的世界,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
我们和自己的亲妈在一起很少这种冲突,是因为我们在几十年的磨合中早就找到了一种共存的互动模式。
甚至就算是亲女儿亲儿子,和父母也未必能和谐共处。比如昨晚我妈非说我买的木瓜打了膨大剂不能吃,我强忍着才没让自己的血压突破血管。
更何况婆婆媳妇,本质上是两个陌生人,因为婚姻的关系强制在一个家庭里生活。那价值观的冲突,性格脾气的冲突,无处不在。
大到投资决策,买房买车,小到油盐酱醋,衣服鞋子,起床睡觉。无时无刻不在碰撞。积少成多,不是仇人胜过仇人。
媳妇要是有个班上还好,无非早晚见面,家庭琐事咸决于婆婆,反而矛盾少多了。怕就怕媳妇也是全职主妇,婆婆又正当盛壮,从早到晚,不离不弃,那可真是能打出狗脑子。
两个人的关系掉进了一个负反馈的系统里面,螺旋下坠。亲人之间还能大吵一架,吵完就完事了,情绪还能疏解。婆媳吵完那叫撕破脸,只能一天天盼着对方死。
价值观有绝对的对错吗?其实是没有的,错的是你们不应该被塞在一起互相折磨。
我和我婆婆关系非常好,是因为我们有什么高尚的道德情操吗?非也。是因为我们没有住在一起,空间过滤了一切的不美好,偶尔相处的时候,反而珍惜起彼此的好。
因为目前大陆的婆婆们不怎么会上网。会上网发声的婆婆占比极低,可以说约等于没有发声渠道。
年轻妇女则基本会上网,严格把持着婆媳矛盾的解释权。
等这批妇女老去,成为婆婆。舆论形势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统计局工作人员也不过是公务员,没有受到过经济训练,所以他仅仅是给予统计,但是并没有解释能力。他所说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普遍通用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具体的说是每小时经济产出(output per hour worked)。
我们可以对比下这两个概念,统计局声称的“全员劳动生产生产率”是生产总增加值除以就业人口,意思为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普遍所用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小时产出,所以实际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应该除以平均工时。由于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大概是2200小时,美国则为1750小时,所以实际上他的统计数据还要高估了,所以这个值应该为6%左右。由于我国处于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赡养比例较低,就业人口比例依旧高于平均水平。我国现在约有7.75亿人就业,而美国只有1.5亿人就业;同时我国就业人口工作时间都更长,分母更大的情况下分子就更小,所以实际上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领先国家(美国)要比经济水平相对更低。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普遍估计韩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仅为美国的50.2%,日本则为65.4%。西班牙本身经济水平和韩国相近,但是工作时间远远少于韩国,实际上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韩国,而根据OECD的估计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则为美国的74.5%。
即使如此,这个数据很明显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理由有两个:
一个可靠的方式是使用尽可能接近现价的不变价计算单位,并且使用购买力计算,例如OECD本身选择的是constant prices 2010 and PPPs。考虑到这两点我们做估算的话,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衡量现在大约美国的25%,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可靠应该略高于美国的20%。所以,普遍的估计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略微高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20%,一个比较精确的说法应该是21%。
从某种意义上,即使是21%的数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大大高于现在已经测算的规模,在过去5年中国就已经更改了3次统计测量方式,每一次都提高了经济规模。即使如此,潜在的经济规模依旧存在,所以经济水平的低估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被低估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官方声称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远高估了,因为中国政府高估了自己经济增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