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还有翻评论区总结几个小细节:
1,开头三炮打电话的时候,身后穿着丧服的人走来走去,三舅真没了。
2,狗子请假三天,老板给他七天,不是大气,是让他滚蛋。
回归评论,片子拍的不错,小策站着把饭吃了,确实反应了农村的真实现实。
但是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就太难了,因为不解决农村衰落,城乡差异的问题,片子里的情况依旧会无数次上演。
作为一个导演来说,能相对真实的反应这种现象已经很难得了,要是有人看了这片子能多回家一趟,已经很值了。
结合俺本人的经历说下俺自己还有俺身边一些类似的案例吧。
几年前,俺以前和狗子差不多,离家在外面闯荡。
直到15年年底,某天晚上接到俺妈电话,俺爸突发脑溢血走了,俺马上预定了最快的机票回家。
办完事之后,俺舅说,你继续出去闯荡吧,你妈有我们照顾呢。
我说不了,我在家陪我妈,然后一直待到现在。
请注意,我能选择在家陪我妈有两个原因,第一,我没结婚,自己说了算;第二,我靠码字为生,在哪儿都能赚钱养活自己。
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我这两个条件,就算有想法也只能选择离开。
你要说我在家过得开心不,说实话真不开心,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小地方娱乐匮乏,同龄人大多结婚生子,找人玩都找不到几个。
我和我妈的生活习惯太不相同,冲突屡屡发生。
比如我妈不喜欢把电话随身携带,每次响铃就满屋子找电话,不管我在睡觉还是码字,听到电话一直响就会很崩溃。
再比如,早上我妈就在客厅砰砰地砸核桃,那时候,睡眠困难的我才刚睡着……火大的开门出去,我妈抬头笑着说:中午给你做核桃馍……
我……可能外人听着很感动,我妈多关心我啊,但是一个月来个四五回,我只觉得崩溃。
每次想和我妈聊聊天,三句不到就转到催婚上,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快做不动饭了,你娶个媳妇照顾你也照顾下我吧?
我无言以对,妈,你怕是想多了,现在哪儿还有这样的妹纸啊!
所以每个月出去一两次,找个酒店躺着,享受下没人打扰的生活,调节调节心情,然后继续回家。
我这还算好的了,不管两代人关系究竟咋样,互相也算是个陪伴。
我给我妈买了电子手表,买了相关服务,后台虽然可以监控我妈的血压心跳,有异常反应就会提醒我。
然后每年定期带她体检,有啥小问题及时治疗。
老家红白喜事我能去的都我去,尽量不让她受累。
其他人就不一定有我这样的条件了,前段时间回老家参加村里的白事,去世的那位比三舅还惨。
老人家年纪很大了,老婆已经不在了,有两个儿子,长子和他房子挨着,住在老家山沟村里,现在四处给人帮忙做木工活挣钱,小儿子前些年意外去世了。
长子需要经常出门,儿媳妇在外地帮忙给孙子带孩子;二儿媳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所以他长期一个人在家,以前身体还行还可以自己做饭,但是慢慢年纪大了,手开始发抖,打火机都没办法打着,实在是做不了。
本来二儿媳说就在家里帮他做饭,他说你还是照顾孩子去吧,然后某天就偷偷上吊了。
以前儿女都在村里,老了吃的咋都有。
现在呢,孩子天各一方,只剩下老人在村里,日子确实难过,且不说能不能把老人接出去,就算出去了,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老人都不愿意出去,就只能在村里撑着了。
有点想不开或者有啥意外……人很容易就没了。
Ps:今天又崩溃了,离家出走中,但是过两天还得乖乖回去。
在ICU轮转时,带我的主治老哥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时觉得这话有点偏颇,但看了眼面前一排昏迷卧床眼中暗淡无光的脑出血/髋关节骨折/心老年梗病人,又觉得没什么好反驳的。
印象里管过的危重病人,或者棘手的麻醉案例,翻看病历其病程起因,往往是那看似微不足道却足够致命的“一摔”:
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走路颤颤巍巍精神却足够矍铄,衣食可谓无忧,但辛劳一辈子的惯性让他们每日就是闲不下来——下地锄田干不动了,就开片菜园早晚侍弄,养鸡、喂猪、摘果、开火做饭,你看着这佝偻的身板觉得下一秒就要被风吹倒,但黝黑风干充满褶皱的苍老面孔,在烈日下一干就是一天。
老年人,最骄傲的的是儿孙满堂——确实“满堂”,可谁也没留在村野老宅的堂上,诺大的祖屋经年只有老伴一对或者孤老一人。
逢年过节,在后生的帮助下摆弄儿子姑娘送的手机,对着屏幕里懵懂的小孙子笑得合不拢嘴,享受下信息时代奢侈的“云亲情”,而云聚云常散,再亲,远了也是一团好看却摸不着的云彩。
放下手机,门厅里静悄悄的,只有穿堂风抚摸旧窗棂的声音。
算了算,又快过年了,儿子媳妇也快回来了,得抓紧备些年货——去年孙子不是爱吃咱熏的香肠吗?今年多挂两节!干枯的双手摸着椅子去够梁上的熏货。
于是,在这个平平无奇却注定了的瞬间,他“失手”了。
椅子吱呀侧翻,老人重重倒地。
运气好的,摔了个屁股蹲,骨密度严重降低的股骨再也没有年轻时的皮实健壮,脆而薄的股骨头破裂、移位,髋关节成为了禁锢人的刑具。
躺坐在地上,叫天天不应。
嘶哑的嗓子努力嚎叫着,却被省道上重卡的轰鸣掩盖。
只能被重力压在地上,等待路过街坊的发现。
运气更好的,被发现送入医院——可许多老人,终逃不过极为典型的重症螺旋:髋关节骨折-长期卧床-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肺功能严重受损-重症病房中肺部多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钱花了,人还是没了。好多老人,最后陷入了“治病败家”的自责中。
摔倒时运气不好的,头先着地。
严重颅内出血、脑血管基础病加重、脑疝——从前精神矍铄的老人,从此昏迷不醒,一卧不起。
倒地昏迷的老人,被发现时,很多都已变成了尸体。
救护车跟车的急诊同事,曾说过惊悚一幕:摔倒时脑脊液漏的老人,鼻子淙淙留着透明的脑脊液,被院子里的大黄狗的长舌头巴巴儿舔舐着。
人被发现时还是温热的,在乡道上渐渐冰凉。
地心引力见证了我们的呱呱坠地,也冷漠地注视着许多老人生命的终结。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老年人摔倒干预指南》显示,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一点的数据:)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为49.56/10万,女性为52.80/10万。在近两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预计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策导的这个视频其他的内容我不多评论了,单就在这沉重的现实环境下,这个视频能让人关注到老年人摔倒的临床现状,
谢谢了。
防止老年人摔倒,在社会福利保障、公众教育、贫困支持、基层医疗建设乃至年轻人的公休保障上,都有漫漫前程需要跨越。
路要一步一步走,
最重要的一步,是多陪伴老人。
这个时代,每个年轻人都徒步拉着几辆没电的电瓶车,生活中有太多的奔波,承受着太多的压力,留给自己、给家人的时间太少。
但有可能的话,尽量别把老人,“剩”在家里。
评价的大家说了很多,就不多赘述了。
最让我喘不过气的,是听到老人没了,狗子的表情,还有媳妇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又低头奶孩子。家里三个孩子,看手机不学习的,嗷嗷待哺的,耗干了所有精力。。
所以谁劝我生二胎,我都坚决拒绝,包括我媳妇和我商量,我也说不要。怎么养,谁来养,钱、教育,上有老下有小,都是需要照顾的。多一个孩子,抗风险能力会下降好几分,既然给不了他们幸福,又何必让他们降生。
请假那段也挺揪心的,开始还疑惑,老板说给七天,本来是好事儿,为啥就直接挂了电话,后来明白,是被开了。。
前段时间我请假回去给爸妈买房子,其实买不起一直租房,今年租了很久的房子忽然房东要住,限期搬走。爸妈都七十多了折腾不动了,遂决定,大家凑凑钱,再贷点款,咬咬牙,买一套算了。
请假的时候也遇到了刁难,有调休不让请,非让我请年休,后来年休不够用了又让请事假,事假一天大概得影响小一千块,雪上加霜。
但看完片子,忽然觉得,把爸妈接到我的城市,还是对了,虽然我每个月也只能回去几天,终究还是想儿子了就能见得上。
开始他们没过来时候,真就一年回去一两次。
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其实真的是让人很难走出来的悲痛。不要等到发生了再后悔。有些追寻也许很重要,但未必就完全没有办法,只是会很麻烦,也许会很痛苦罢了。
陪伴这种事情,终究还是等不起的。
我们还能陪多久呢?
中国电影未来,至少是乡土电影未来,竟然在短视频,或者说在一个由短视频出身的团队身上,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之前知乎有个问题,说现在手机可以取代摄像机等设备,拍大电影吗?
底下一堆人嘲讽
然而事实是,很多人并不关心你用的设备多高级,特效多炸裂。120祯又如何呢?
而是你的本子,剧情,内核,能不能打动人心,能不能接地气。
毫无疑问,其他不敢说,单就剧情片这一项,手机已经可以胜任拍“大电影”的任务了。
小策从几分钟的短视频,到十几分钟,几十分钟的长视频,微电影(播放量最高的《妇仇者联盟》时长已达到25分钟),一直在拓宽边界
没有钱弄轨道,我们就用平衡车
人不够,我们就让演员从车的一头进,另一出循环,塑造兵团的人多势众
这些奇思妙想,让我恍惚回到了那个香港电影巅峰时期——那个很多时候,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用创作者们的心血努力,创造性思维,填补各种场地、设备、人员的不足的时候
感谢策哥!作品很精彩!加油!
记得今年夏天在去南京的高铁上,
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两个日本人坐在我后面,看起来是日企的中国员工带着日本领导出行。
他们三个(尤其是日本人)说话声音有点大,让我不自觉地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两个日本人会讲一些中文,口音很重,时不时遇到不会讲的词就会换成英语和中国人交流。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个对话
“那个,窗外的,就是中国的乡村吗?”
————当时正好经过一片田野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农村。”
一片惊叹声,“看起来太好了,比日本xxxxxx(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中文,听不懂),简直和这个火车一样优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代的风向变了,
中国不再是弱国了。
一家企业,一边到了欠薪欠税欠债,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另一边还有巨额存货,变现能力还挺强,降价卖了一半就能把债全还了。
但是,公司就是不卖,宁可得到债权人起诉,公司马上要破产清算了,也不卖货还债,换你你会这么干嘛?
正常人肯定不会对不对?除非,这些所谓的存货根本不存在!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