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世民登基前除了打仗还做过哪些具体工作?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世民一直很忙的。

十六岁之前没啥记录,小孩嘛。

十六岁开始算。


按《新唐书》,十六岁那年他去雁门关云定兴处做事,帮忙解了隋炀帝之围。

十八岁那年李渊守太原,与历山飞作战被围,李世民轻骑突围,所向披靡,万军之中救了爹。

后来四十多岁时他回忆:“朕少在太原,喜群聚搏戏。”用现在的话,就是年轻时一群人瞎玩。

然而按《旧唐书》,李世民这时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说直白点就是私下搞串联。题外话,李隆基后来也是在长安到处跟人赌博玩耍,伙同了万骑将士,才搞定了太平公主。

《新唐书》更厉害,索性就暗示,就是世民忽悠老爹起事的。

则现代普通人读高中的年纪,他已经在串联搞事情了。


太原起兵了。

打霍邑,下雨没粮了,李渊想撤兵。世民劝别退,李渊不听,要撤;世民在账外嚎啕大哭,终于劝回了李渊。

然后亲自带几个人到城下引诱宋老生出战,再亲自上阵砍杀,取了霍邑。所谓双刀砍缺、血盈衣袖,就这么来的。

除了打仗,他也得忙许多具体事务。所谓长安父老赍牛酒诣旌门者不可胜纪,他要一个一个劳而遣之,一无所受。还要搞管理,军令严肃,秋毫无所犯。

再击破薛举十万人,巩固长安。

按《新唐书》,他还带兵打了一次洛阳,没打下来,回来时用埋伏,破了段达。

一路脚步不停。


武德元年,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注意这个尚书令:众所周知,三省六部里尚书省长官。唐初尚书省地位还高过中书门下。

即:李世民是他爹自己的宰相。


武德元年浅水原之战。

二年镇守长春宫。刘武周和宋金刚在河东搞事情。李世民力劝李渊别放弃河东,自己去打宋金刚。到武德三年春天赢了,收复河东旧地。没怎么休息,回来立刻七月攻打王世充。

一直打到武德四年六月,王世充和窦建德都搞定,京剧所谓《锁五龙》,凯旋。

那年秋天,海内渐平,他开始搞文学馆,于是有了十八学士。

题外话,也就是武德四年,萧翊帮李世民搞到了他最喜欢的东西:《兰亭序》。

太宗为秦王日,见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

武德四年十二月,东征刘黑闼,打到五年赢了,平河北。又平了徐圆朗。

如此马不停蹄打了几年仗,武德六年没事了,继续当自己的尚书令。

武德七年秋天,突厥二可汗入寇。

按《旧唐书》,有人劝李渊放弃长安跑路算了,世民死劝,行吧。

《新唐书》说了,世民直接带百骑去和可汗会盟,把人劝退了。

这是他第三次通过进谏,改变唐朝内政外交的大事了。

武德八年,进位中书令。又尚书令,又中书令。

武德九年夏天,遂有玄武门之变。八月太宗即位,开始另一种生活。


合计世民十六岁之前没太多记录,有也是传说。

十六岁据说雁门解围,十八岁招贤纳士帮爸爸搞事情,十九岁起兵劝爸爸打霍邑。

二十岁平薛举薛仁果。

二十二岁平刘武周宋金刚。

二十三岁平王世充窦建德。

二十四岁平刘黑闼徐圆朗。

二十五岁继续当宰相。

二十六岁解决了唐朝迁都与否的路线问题并摆平了突厥。

二十七岁进位中书令。

二十八岁开始当太宗。

真是忙。

除了征战之外……日常搞文学馆、抚关中父老、参赞外交。

霍邑哭劝老爹,刘武周起劝老爹别弃河东,突厥起劝老爹不要迁都,三次劝谏都很关键。


至于日常工作嘛,别忘了他是尚书令,后来还加了中书令。

后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们在尚书省干的啥,之前萧瑀封德彝他们在中书省干的啥,理论上李世民日常就得干啥。

他当尚书令中书令时的细节没记载,却也不奇怪。日常工作嘛,本来就没法一一记录。

唐朝柳芳和宋朝洪迈都说过,都念叨房玄龄千古贤相,可是你看《房玄龄传》,简直没啥可记录的功劳。的确。比如看《新唐书》,就是描述房玄龄如何加官进爵,如何跟太宗对答,太宗如何宠爱他关心他的身体饮食,没了。

日常工作,本来就不会一一记录的,但不妨碍李世民做事情,不妨碍他是唐朝首批宰相


所以了:十八岁开始马不停蹄打仗几乎无岁不征,武德元年到武德五年几乎都在战场度过,回长安要搞安抚搞管理要劝谏老爹偶尔还要哭出来,还要去尚书省中书省上班主持处理日常工作。

还得考虑到他天下顶尖的射箭和骑术,那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得天天练——这不后来玄武门还能射死大哥么?——这也很花时间,还得在《兰亭序》和书法上,和秦府十八学士一起消磨掉些功夫。

回过头来想想,从他十六岁到二十八岁的人生,那真是塞得满满当当,十几年做了别人几辈子的事,哪里抽得出恁多时间的?

只能说是精力旺盛体质好,毕竟是打宋金刚时三日不解甲二日不吃饭都能硬挺的人哪。


user avatar   qiu-ju-luo-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嘛,某种程度上是个好问题,因为涉及到了我一直想讲的一些东西。

不过呢,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看一张图:

秦王李世民武德年间征战时间表

上图完整体现了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到登基为帝的全过程,其中黄色部分即为征战时间

(解释一下:纵向代表年份,横向代表月份,月份按公历计算,因为旧历有闰月,隔几年就会出现13个月的情况,不方便统计;其中不足15天的算半个月,超过15天算整月。另外武德二年“出镇长春宫”由于距离长安比较近,因此用较淡的黄色表示。)

看完有什么感受吗?

什么叫“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啊!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人问“李世民登基前除了打仗还做过哪些具体工作”……嗯,知名历史人物,要求总是要高一些的,可以理解。

另外说到这想起了一个笑话:

问:为什么李渊要让太子“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

答:因为军国大事他都委秦王了。

……

好吧,我承认这个笑话是我原创的。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李世民登基前除了打仗还做过哪些具体工作?

答:“打仗”本身就包罗了几乎一切的具体工作。

我不是在说废话。关于这件事,东方有《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方有《君主论》:“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情作为自己的专业”——甚至哪怕是李世民登基后,整理一下大事年表,你依然会发现他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筹备打仗的过程中。

有些人以为的开国战争,是拉着军队去干架就完事儿了;实际上的开国战争,是从下至上重新建立统治秩序,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与得利集团。因此,开国时期的一切事情,都与打仗有关。

不过既然问的是打仗之外的事情,我们就先从关系不大的开始讲起,比如:

1.视察田亩

武德二年二月,唐高祖李渊初定租庸调法,闰二月壬寅(初二日),命人分头巡视关中州县春耕情况:太子建成巡京师近郊,秦王李世民巡京师以东,右仆射裴寂巡京师以西。

(二年闰月)壬寅,皇太子及秦王世民、裴寂巡于畿县。——《新唐书•高祖本纪》
隋末道消,运为阳九,盗贼蜂起,饥馑荐臻,四海之民,坠於涂炭。……然年谷不登,民多困乏,一物失所,有甚纳隍,宜加存问,救其疾苦。可令皇太子建成巡京城侧近诸县,秦王世民巡京城以东,右仆射裴寂巡京城以西,诣彼闾阎,见其耆老,观省风俗,廉察吏乏绝之徒,量加赈给。如有冤滞,并为申理。高年疾病,就致束帛。——《全唐文•卷一》

本次参与巡视的三个人分别是皇太子、尚书令和尚书右仆射(当时未设左仆射),李渊也在随后的初十日(庚戌)“微行查风俗”,可见这是唐朝建立之初的一次执政能力检查,与军事并无直接关联。如果非要深究的话,当时李世民正屯驻在长安以东的长春宫(渭南市大荔县),陕东道行台也已设立,就正好让他把东面都给巡了。

而且李世民的这次巡查范围很广,一路跑到了土门县(今富平县东北),时任县令李大亮因治理县境卓有成效,得到了李世民的褒奖: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下书劳之,赐马一匹、帛五十段。——《旧唐书·李大亮传》

2.陕州修渠

这个比较简单,直接上原文了:

有广济渠,武德元年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长孙操所开,引水入城,以代井汲。——《新唐书·地理二》
武德中,为陕东道行台金部郎中, 出为陕州刺史,自州东引水入城,以代井汲,百姓于今利之。——《旧唐书·长孙操传》

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从叔,李世民的得力助手之一。武德元年长孙操出任陕东道行台金部郎中,在陕州开凿了广济渠。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这里会说,渠是长孙操开的,跟李世民有啥关系?(别笑,我不说的话真的会有……)因为陕东道行台是为东征洛阳而设立的前线军政机构,其组织架构类似朝廷尚书省,人员略少,而之所以要设立行台省,是因为东征要准备许多事情。比如陕州是重要的漕运节点,因此修建水渠无论是从农业生产还是从战争后勤的角度,都是陕东道行台义不容辞的任务。

这就回到了上面讲到的问题:你说“关东战区民政部库藏司”修建水渠这一具体工作,到底算是跟打仗有关还是无关?

3.并州屯田

(不要问我为啥跟田杠上了,不是垦田就是灌田,农耕时期可不都跟土地有关么)

突厥数为边患,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表请于太原置屯田,以省馈运;议者以为烦扰,不许。静切论不已,敕征静入朝,使与裴寂、萧瑀、封德彝相论难于上前,寂等不能屈,乃从静议,岁收数千斛,上善之,命检校并州大总管。静,抗之子也。(武德六年)十一月,辛巳,秦王世民复请增置屯田于并州之境,从之。——《资治通鉴·唐纪六》

还是那个问题:你说“边境州县向朝廷请求屯田实边,曾经亲临视察过的宰相支持了这一提案”算不算跟打仗有关的工作?

4.外交

(来个高大上的,不搁田地里转悠了)

许多人都知道,武德后期的李世民为了抵御突厥,分化瓦解颉利的势力,跟突利可汗结拜了“香火之谊”,其实在此之前,李世民与西突厥的一位莫贺设也结拜了兄弟:

太宗又前,令骑告突利曰:“尔往与我盟,急难相救;尔今将兵来, 何无香火之情也?亦宜早出,一决胜负。”突利亦不对。太宗前,将渡沟水,颉利见太宗轻出,又闻香火之言,乃阴猜突利。……其叔侄内离,颉利欲战不可,因遣突利及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奉见请和,许之。突利因自托于太宗,愿结为兄弟。——《旧唐书·突厥上》
咄陆可汗泥孰者,亦称大渡可汗。父莫贺设,本隶统叶护。武德中,尝至京师。 时太宗居籓,务加怀辑,与之结盟为兄弟。——《旧唐书·突厥下》

秦王与突利结为兄弟一事发生于武德七年,而早在此前的武德五年,李世民就在山西主持过对突厥的“抵御加和谈”事宜了:

(武德五年)六月,刘黑闼又引突厥万余骑入抄河北,利复自率五万骑南侵,至于汾州。又遣数千骑西入灵、原等州,诏隐太子出豳州道,太宗出蒲州道以讨之。时颉利攻围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闻太宗兵至蒲州,乃引兵出塞。——《旧唐书·突厥上》
突厥从介休至晋州,数百里间,数骑数十万,填映山谷。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颉利纳其言,即引还。太宗致书慰之曰:"知公已共可汗结和,遂使边亭息警,爟火不然。和戎之功,岂唯魏绛,金石之锡,固当非远。"——《旧唐书·郑元璹传》

此外,位于今东北地区的靺鞨部落酋帅突地稽,也曾于武德五年李世民讨伐刘黑闼期间“遣使诣军营”,从北面的定州配合夹击刘黑闼:

有酋帅突地稽者,隋末率其部千余家内属,处之于营州……武德初,遣间使朝贡,以其部落置燕州,仍以突地稽为总管。刘黑闼之叛也,突地稽率所部赴定州,遣使诣太宗请受节度,以战功封蓍国公。 又徙其部落于幽州之昌平城。……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旧唐书·北狄》

至于为什么小秦王跟夷狄打得如此热络也不必太奇怪:自古军事外交不分家,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加上当时中原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能找到一个既镇得住场子又能代表唐朝高层政治态度的人就当仁不让了。

另外,武德年间跟秦王李世民有关的最有趣的外交事件,既不来自突厥也不是突地稽,而是远在西域之外“昭武九姓”中的(东)曹国:

(武德)七年七月,康国、曹国并遣使来朝。高祖以二国远至,劳之甚厚。康国使者罗什支顿首曰:“陛下圣德远被,臣故不远万里。”曹国使者曰:“臣本国以臣为健儿,闻秦王神武,愿在麾下。”高祖大悦,因厚遇之。——《册府元龟•帝王部•来远》

实话实说,有点心疼高祖……

(高祖:有核国的感觉还是挺爽的,可是我的这个核弹头他有自己的想法。)

关于粟特使者的事,还有一个小小的旁证:

这张敦煌文书残片,正面是用粟特文书写的波斯伊朗传说中的英雄鲁斯塔姆降魔的故事,反面则有一列小字“胡秦王傳一卷”——这些迁徙到敦煌的粟特人,将他们熟悉的英雄史诗与汉地流行的《秦王破阵乐》结合到一起,通过“胡秦王”这种称谓让他们的故事在汉地流传开来。[1]

5.招揽人才

(这条是个重点,然而现在我有事先走了,年后再续~)


[1]尹磊. 唐代传奇帝王与伊朗英雄的丝路相会[J]. 形象史学,2018上半年:76-82.




  

相关话题

  明末投清诸臣中,为什么洪承畴和李永芳被列入《贰臣传》,范文程和吴三桂却没有? 
  中华文明的自信来源于何处? 
  欧洲贵族纹章的历史与讲究有哪些? 
  中国妇女裹脚的传统是怎么消失的? 
  普通人生活在辽金是怎样一种体验? 
  唐宋官员头衔格式? 
  民国时期,你的祖辈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使者在回咸阳的路上遇见滈池君是怎么一回事? 
  你对高晓松有什么评价? 
  为什么二战里日本不派海军进攻英国殖民地? 

前一个讨论
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下一个讨论
我们凭什么代替祖辈去原谅日本人呢?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