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女孩子如果一生不结婚会怎样? 第1页

  

user avatar   Melothefish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故事吧。

十年前有个纪录片,叫《自梳》。

纪录片导演骆仪拍的,2011年曾在国内影展中上映(现在网上也能找到,就20来分钟,很快就能看完,别搜错了就行,因为还有个同名的电影)。

这个片子记录的是过去一个很独特的群体——“自梳女”

啥叫“自梳女”?

就是一群反抗封建礼教、立誓不婚的特殊女性

这个群体最初出现,要追溯到明朝中后期,发源于顺德一带,高峰在清末民初,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有现象。

大背景是那个年代(一直到清末),广东一带蚕丝业非常发达,行业内有大量女工,收入很高,初步具备了独立谋生的能力。

同时这些女性又发现,她们周围出嫁的姐妹们,嫁人后地位卑微、一辈子伺候他人过活、过得凄凄惨惨,由此产生了不嫁人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古代版的“不婚不育保平安”……

当时未婚女子有一个习俗,未出嫁前,要把头发梳成一条长辫子,拖在背后,临出嫁时,由母亲或宗族里的女性长辈将她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以后就是已婚女性了。

而不愿意结婚的当地女性,则是通过专门的“梳起”仪式,由其他自梳女帮她盘一个发髻,还要拜观音、拜先祖,立誓“终身不嫁”,不可反悔。

也就因此被称为“自梳女”,自己盘头的意思。

至于第一个自梳女的头是谁给盘的,就不清楚了,当然这也不重要。

“自梳“之后,这些女性余生就是在工厂劳作,不结婚、不生育,不依靠男性生存。

她们多数依然住在母家,空闲时去“姑婆屋”和其他自梳的姐妹聚会,年老时则必须移居“姑婆屋”,不能在母家去世。

后来蚕丝业逐渐没落,加之战乱,她们就结伴去南洋、香港打工,以做帮佣为主,直到解放后陆续归国,要么在家乡相互扶持终老,要么在养老院安度晚年。

虽然“自梳”有相应的规矩和仪式,但对那些女孩子来说过程其实很简单:到20来岁该出嫁的年纪,家里人就会和她们商量,是嫁人,还是“自梳”,不强迫,自己选。

就像纪录片里一位老奶奶讲述的,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她堂弟要结婚了,按传统,弟弟不能比姐姐先结婚,家里人就询问她的意见,“你是嫁人呢,还是干脆‘梳起’,这辈子不嫁了?”

她想了想说那还是“梳起”吧。

于是24岁,她成了自梳女,一直独身活到现在。

和她一样的老奶奶,片中主要采访了三位,纪录片拍摄的时候,在世的“自梳女”还有很多。

为什么当初不想结婚?

奶奶们的回答基本都差不多:结婚没好处,还不如自己过。

“我就是中意自由。”

“我做纺织的工友,织毛巾的时候,孩子就只能放地上。”(言外之意:图啥呢?)

“结了婚,还要带小孩,还要打工,还不如不结婚了。”

还有一份担忧是,万一嫁错了人怎么办?

总结一下就是,不结婚她们要工作,但结了婚就又要工作,还要照顾这个照顾那个。

遇到好男人也就罢了,如果遇不到,不仅自己更难过,还可能会背上债务、或者被男人欺负。

相比之下,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似乎就成了更稳妥的一种选择。

如果说最初她们只是由于恐惧婚姻,又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被动选择了“自梳”。

那后来,她们是真的觉得自己一个人过挺开心的,就这样独力走了下来。

习惯了之后,也越来越不想结婚了。

片子里有一位老奶奶,解放后她才30岁,那个时候“自梳”的习俗已经没有了,新时代了,也无所谓反不反悔了,就有很多人劝她,反正她也还年轻,该嫁就嫁。

结果她说:“别忽悠我!”

她们会因为没结婚,被人瞧不起或者嚼舌头吗?

不会。

因为当时“自梳”是那一带常见的习俗,不管男女,大家都可以接受。

她们自己有收入有积蓄,底气也很足。

“谁敢看不起我,我就不理睬他。”

“你有你的过活,我有我的过活,你又没给我饭吃又没给我钱花,关你屁事。”

“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

到年老后,她们对自己的选择还是非常自豪:我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我没有拖累别人,也没有攀附别人,一辈子虽然辛苦但是开心自由,这条路,我没走错。

“嫁了人还要被人管,我的生活我说了算。”

“没什么男人是值得嫁的,自己嫁自己吧!”

可能看到这里,有些人又不乐意了:搞事情是吧?又宣扬不婚主义是吧?

但其实我在听说这个纪录片后,特意去看完,特意去了解这段历史,又把这个故事详细说出来,并不是为了宣扬不婚有多好、大家都不要结婚了。

是因为我在“自梳女”这个群体上,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种选择,以及另一种可能。

所以回到问题:女孩子如果一生不结婚会怎样?

答案是:好像也不会怎样。

至少“自梳女”的经历实打实地证明了,女性是完全可以“孤独终老”的。

你看这些老奶奶,半生饱尝战乱、动荡,颠沛流离,经历过最苦最难的日子,不也一样一个人好好地活到了八九十岁。

片中她们住的是当地专为孤寡老人设立的养老院,有护工有医生,平时聚在一起打打麻将打打牌,天晴的时候出去散步晒晒太阳,也没缺什么短什么。

既然她们可以,那其他女性必然也可以。

我很反感有些人说的,不结婚老了多么多么惨,什么没人照顾,什么会很孤独,什么养老院会欺负你。

这些东西是结婚就一定能解决的吗?

结了婚老了就一定不难过了?两个人肯定是有一个会走在另一个前头的,剩下那个一样“没人照顾”,ta就不活了?

孩子就一定能在老人身边吗?孩子一定能照料好老人吗?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孩子比老人走得还早,怎么办?老人也不活了?

至于养老院会不会欺负孤寡老人,这是我们需要想办法解决的漏洞,是必须改善的情况,而不是以此为理由把所有人都赶进婚姻里,因为不管大家结不结婚,孤寡老人是一定会有的。

总有人侃侃而谈“孤寡老人在养老院怎么被欺侮”,这是孤寡老人的错吗??你们怎么不去骂养老院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时候又不存在了?

至于“孤独感”,就更没谱了,人本身就是孤独的,有伴侣也是孤独的,找错了伴侣甚至会更孤独,我们要学会和孤独共存,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总有人鼓吹“结了婚就有人依靠有人帮助”,婚姻里的甩手大掌柜还少见了?多少已婚女性,她们说句话老公都懒得听,她们能依靠谁?

当然,纪录片只是纪录片,只能讲述一部分故事,无法代表全部。

“自梳女“也只是一部分女性,只能作为一个“终生不婚也挺好”的参考,不能涵盖所有。

但不论是条件还是环境,现在可比过去好太多了,总不至于时代发展了,女性却失去了体面单身到老的可能吧?


user avatar   xinsu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纯从您给的材料看,这三则史料是不冲突的。第一则材料说的是陈淬是都统制,岳飞是他部下的统制官。以此来看,陈淬力战和岳飞力战压根就不矛盾,通俗来说就是上司带部下刷怪的事,这种看似矛盾的记载完全是叙事的偏重问题。如果您指的是“独x力战”的问题,请注意,陈淬的“独”相对的是“诸军”,也就是和他地位相当的都统制级别的将领所率领的部队。岳飞的“独”相对的是“诸将”,也就是和他地位相当的陈淬手下的统制。

顺便,不针对题主,只是借题主的问题吐个槽。马家渡的事,不喷赵构,不喷杜充,却逮着部下某个小将官死黑,完全无视这个小将官“败退”后很快整理烂摊子收复了建康。

鄙朝个别萌儿为了屁股真可以不要脑袋也不要良心啊~

————

啊果然我的第六感是正确的……

郑重声明,文末吐槽,就是针对题主。

以及评论中的某些人~


user avatar   iie20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纯从您给的材料看,这三则史料是不冲突的。第一则材料说的是陈淬是都统制,岳飞是他部下的统制官。以此来看,陈淬力战和岳飞力战压根就不矛盾,通俗来说就是上司带部下刷怪的事,这种看似矛盾的记载完全是叙事的偏重问题。如果您指的是“独x力战”的问题,请注意,陈淬的“独”相对的是“诸军”,也就是和他地位相当的都统制级别的将领所率领的部队。岳飞的“独”相对的是“诸将”,也就是和他地位相当的陈淬手下的统制。

顺便,不针对题主,只是借题主的问题吐个槽。马家渡的事,不喷赵构,不喷杜充,却逮着部下某个小将官死黑,完全无视这个小将官“败退”后很快整理烂摊子收复了建康。

鄙朝个别萌儿为了屁股真可以不要脑袋也不要良心啊~

————

啊果然我的第六感是正确的……

郑重声明,文末吐槽,就是针对题主。

以及评论中的某些人~


user avatar   ye-gou-zi-nuan-ye-mao-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习班:

上课了,上课了。

老师巴拉巴拉讲课。

下面认真听讲的,吵的,闹的,听睡着的。

然后就没然后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优质女性都不喜欢结婚生孩子了? 
  如何看待2020年全国结婚人数只有813万对,近15年来最低,你被催婚了吗? 
  为啥好多男的只喷女方要彩礼却忽略女方要给嫁妆的可能性? 
  相亲结婚的有多少是将就的? 
  订婚宴双方父母谈崩了,怎么继续下去? 
  如果现在规定女性30岁之前必须嫁出去,如果不嫁政府就强行配婚,那还会有光棍问题吗? 
  女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啊?不可以一个人过一生吗? 
  为什么无论是亲戚还是家里人都会认为结婚了就会有钱? 
  给儿子买房不给女儿买算重男轻女吗? 
  怎么才能看出男朋友是不是真的想和你结婚? 

前一个讨论
如何写出一个包含家庭剧变、背叛、复仇、成长、爱情、战争、革命、家族秘辛、阴谋论、悬疑等元素的故事?
下一个讨论
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后为什么德国还是输掉了一战?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