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孩子为什么会说空话?大人应该怎么做?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个问题没有意义。

因为所有年龄的人,从三岁前开始,都说过很多空话,今后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不会继续说更多的空话。而你给的两个例子其实都不是说空话,而是说大话,同样也是绝大多数任何年龄的人都会的行为,利弊优劣善恶无一定之理,且无关本性。虽然答主愿意相信有一辈子不说大话的人存活。

至于原因,有无数研究论文、文学作品、学术专著和鸡汤读物提及,不同年龄、性别、阶层、情景等各有不同,扬弃之法尽在,无需这里搬砖。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就题主的两个具体问题而言,老师的过失远远大于孩子们的表现。所以,老师应该卖力做很多事后补救,而不是匆匆得出结论,还发公众号传播自己的偏见。

1、老师可能不了解圆圈练习的前因

对很多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幼儿园游戏题目,而且还可能是用塑料圆片玩过实物的,可以真实移动而非脑补那种。因此孩子们有印象非常正常,一时忘记做法也非常正常,从众跟着吆喝尤其正常且可爱。

成年人冷不丁做不出幼儿园、小学生题目也很常见,但老师家长没少在孩子教育方面说大话,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样子,很少会承认自己认知能力有问题,包括记忆力迅速衰退的事实。这些事实完全不需要读过或引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献就都明白。

2、圆圈练习的答案很多很多

题主未必充分了解,否则也不会在公众号里往「固定思维」上面扯。简单讲,如果是纸上黑板上画圈,除了「想象」一移一盖,还可以一盖一移和一移一藏;如果允许只移动一圈的话,还有一移两涂(擦),一移一涂(擦)等多个解法。

如果是实物教具,涂擦解法暂时失效;但如果允许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还可以轻松找出几十种解法,或者说是无数种解法。能够直接调用的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这是需要临时抱佛脚的。

原因很简单:题目限制条件太少,只有移动和对称两个,可以做手脚(动脑筋)的地方太多了。下面可以看到,蹲起练习的前提同样非常不严谨。

老师用不严谨的题目要求学生给出预设的答案,这本身就是没有任何变通的固定思维,也是最最害人的教育习惯。

3、蹲起练习更多主观臆断(见引语中五处下划线)

请看题主表述:

我说,比如蹲起,一蹲一起,很简单的动作,谁都做得到。但是如果连续做50个,还让你每天都这样做50个,你们有多少人能坚持呢?结果全班都说能(至少我听到的是很大声的、异口同声的)能。但我相信不可能,你看现在有多少人能坚持健身。我不是直接否定他们,但是事实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能做到。但是这些孩子都不去想,不去尝试,就直接说能。

首先,蹲起动作并不简单,所以很容易做到。

连续五十个蹲起,对二三年级小孩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没有其他附加条件,比如怎么蹲、蹲到什么程度、蹲起频率等都没有限制;再比如每次蹲起休息半分钟算不算连续?蹲下半秒起来两秒可以不?行云流水是不是?那风存不存在?坡有木有?所以云水也时快时慢啊。

因此,除个别身体特殊情况,孩子们都可以做到。老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们不会想那么多,更不应该利用孩子们的见闻局限而诱导其简单思维以及实质性固定思维。

其次,每天坚持这样做能不能?能,也不能。

两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情,连续坚持七天一般没问题吧?坚持一个月问题也不大吧?再长有必要吗?坚持一辈子才算坚持吗?一个月少练一两天就不叫坚持吗?到底坚持是个什么玩意儿,请问老师能给孩子们讲讲清楚吗?

记得小时候跟师傅学太极拳,他老人家要求我们一天至少打十遍套路,外带无数遍桩功发劲什么的。蹲起健身的话,每天分时段做十个五十次差不多有点效果,还要限定频率蹲姿才行。

第三,全班异口同声回应本来挺好的。

证明老师很受孩子们喜欢,除此之外不再证明任何问题。但老师如果按问题描述和公众号的态度和观点指导今后教学的话,孩子们的喜欢会迅速收回。

第四,你凭什么相信没有孩子能坚持?

学龄前练过几天拳脚或舞蹈的孩子有的是,不要说一般的蹲起,就是深蹲,就是马步也没有问题。关键是孩子们能不能坚持蹲起和别人坚不坚持健身有什么因果关系?何况坚持健身的人也多的是啊!

又或者你确实设定了期限而且做了严格规范的蹲起示范,而你可以通过全天视频监控或学生口头承认,确实没一个学生达标?

第五,你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那就是有人能做到喽!

所以题目里就不该有全称判断,顶多就是「有的孩子为什么比较爱说大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问题描述中的「我相信不可能」就是十足的大话呀!而其他描述部分则大多接近于空话(「不是每个人真的都能做到」比较客观)。

4、大人应该怎么做?

自己应该知道吧。

但每个大人都知道,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也很可能改变不了自己。

不过你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提醒一下吧:少看老苏老皮老卢老弗老荣老华老蒙的那些老书吧!他们真没有见过几个中国孩子,而孩子们的生存环境教育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科技环境和他们熟悉的几乎没有一点相同,除了年龄和性别。因此可以肯定,那些(儿童)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结论和干预方式,不可能适用于绝大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孩子!写论文吹牛皮引用两句足矣。

最后贴张外国标语与诸位共勉,希望孩子们能原谅大人的无知。


2019-07-30,倚塔胡涂




  

相关话题

  北大教授建议推行 10 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初高中合并五年,上初中随机分配学校,这将产生哪些影响? 
  孩子说“我太矮了,怎么办”时我该如何回答? 
  给孩子读完绘本,需要做延伸讨论吗? 
  孩子明明有能力可以自己读绘本,但是每次都要求父母去帮助读,作为家长,是应该满足他,还是让他自己读? 
  为什么明明社会处处需要谎言,父母却还是要教孩子不要撒谎? 
  孩子捡了同学的一双旧球鞋,父母知道后找到班主任归还,孩子觉得自己很丢人不想再去学校上课怎么办? 
  孩子快两岁了,特别嚣张,谁都敢打,说也不听,我应该怎么去正确引导他? 
  教育孩子是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还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 
  爹妈为了管初高中孩子,在孩子房间装监控正常吗? 
  孩子说,为什么都是你定规矩? 这句话要如何回应? 

前一个讨论
整只刘看山怎么做才好吃?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值得购买其大部分作品的作家?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