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每次失败都能全身而退,司马懿为什么不敢派兵绕后偷袭汉中把蜀军围歼在陇西地区?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葛亮用兵比较谨慎,没有给魏军留出太多的「劫粮道」的机会。

下面拿诸葛亮的绝唱,也就是第五伐来详细说明一下。

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司马懿所描述的「依山而东」到底是什么呢?

诸葛亮走斜谷道出兵,出了山口两条路,要么西上五丈原,要么以山为依托,向东直扑武功,这里武功可能是武功县,也可能是武功水,方向是一样的,都是靠着山向东走。

这个时候,司马懿和郭淮将别无选择,只有「成功阻止诸葛亮」和「诸葛亮占领长安」两个选择。这相当于下棋中的胜负手。但是诸葛亮为什么不用也很可以理解,除了褒斜谷四面皆敌,如果诸葛亮依山而进,相当于魏军可以从西边和北原出发,截断诸葛亮的退路,让诸葛亮成为没有粮草供应的孤军。虽然说诸葛亮的粮道不是那么好断的,但是诸葛亮的对面就是司马懿的渭南大营。如果诸葛亮在司马懿的眼皮底下向东走,到时候如果诸葛亮不能速速击溃眼前正面抵抗的魏将,那么将至大困。

即便粮道没有劫成功,远离褒斜道的诸葛亮也无法安心驻扎,所以说这是一招胜负手,蜀军不大胜就大败。但是如果诸葛亮真的东出武功,魏军能否能让诸葛亮陷入困境,司马懿或者其他的魏将是否真的就能拖住诸葛亮孤注一掷的大军足够长的时间?诸葛亮心里没底,司马懿也没底,要不然就不会这么说了。只能说西止五丈原,是双方「麻杆打狼两头怕」的结果。

而诸葛亮西出五丈原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呢?郭淮也给了答案。

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

什么是「跨渭登原,连兵北山」呢?

司马懿背水列阵,保持对诸葛亮的压力,不让诸葛亮舒舒服服的在渭南扎根,随时掌握和观察诸葛亮的动向。这个反应充分反映了一个一流的,有胆略的军事统帅做出来的正确决定。司马懿并非是对阵诸葛水平失常,其始终是那个克日擒孟达,百日平公孙的司马懿,纯粹是因为面对诸葛亮,打不出来对其他人的胜利而已。就像球星一样,在训练场上什么花活都做得出来,真到球场上面对其他顶级球星的高强度对抗,很多动作就做不出来了。但是这不代表其「水平」变低了。

如果诸葛亮绕开司马懿的大营去北原,那么渭水到北山中间最窄的区域只有20公里左右,诸葛亮如果遮蔽了这条道,等于让大魏的凉州和雍州的一部分成为了飞地。

虽然说雍凉也没有那么容易被诸葛亮平定,但是一旦诸葛亮能够控制这条路之后,无疑会造成人心不稳的后果,这也是郭淮担心的: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所以郭淮要求在北原驻扎。挡住诸葛亮绕开司马懿大营的企图,这个确实成功了。

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后来诸葛亮攻北原未成,然后声东击西打阳遂(从另外一个方向绕开司马懿的大营)也没有打成。

诸葛一度攻过武功水,建成浮桥。和武功水后的诸葛亮大营形成掎角之势。

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

但是再往前也挺难。

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到第五伐,无论是郭淮、司马懿还是诸葛亮,对彼此都比较熟悉了,互相讲手了这么几次,都没有让对方占到大的便宜。到这就僵持住了。北原(积石)和阳遂两个地方都守住了,诸葛亮打不开局面,也不愿意依山长驱而东,把自己的粮道暴露给司马懿的大军,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诸葛亮就让蜀军在后方屯田。

整个流程,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始终是以「不败」为最高优先级的。无论是攻北原还是攻阳遂,和司马懿争的都是一个势,是要在保证自己退路的前提下,一点一点的逼退司马懿。「一生谨慎,不肯弄险」真不是说说而已。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背后就是褒斜谷,有大军遮蔽,司马懿如何才能断其粮道呢?

期间发生了女装赠送事件。看地图的话,其实不难理解司马懿为何宁愿接受女装也不战。

背水列阵本来就很凶险,尽管说后面有浮桥,但是一旦兵败,溃兵可能就是纷纷跳入渭水了。而拔除了司马懿这颗钉子,消灭了渭南机动力量,诸葛亮的战略空间就迅速扩大了。到那时,魏军在渭水北岸,无法及时摸清诸葛亮的动向,那么诸葛亮无论是攻北原还是阳遂,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甚至于都可以尝试一下「东出武功」。

反过来,只要司马懿「存在」在渭水南岸,诸葛亮无论做什么都很难忽视司马懿的大营这颗钉子。所以诸葛亮要想尽办法逼司马懿出战,司马懿说什么都不战。双方对彼此的优势和战场的形势都很清楚,也一时半会的无法奈何对方。

所以,司马懿如果真的有机会要「全歼诸葛亮」,机会就只能建立在诸葛亮按照他说的「依山而东」的胜负手上,但是诸葛亮显然没有这么做,所以这个机会也就不存在了。




  

相关话题

  诸葛亮的录尚书事和刘巴的尚书令重复吗? 
  三国迷一直都说刘封没救关羽导致最后被刘备杀!那么刘封当时带兵去救了,能救出来吗? 
  诸葛亮将如何打破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诸葛亮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司马懿到底为何不识破空城计? 
  如何看待头条网友对诸葛亮的评价? 
  如何看待借荆州行为与孙刘联盟战略思想之间的矛盾?另夷陵之战后为什么吴蜀间和平能维持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 
  不涉及诸葛亮,如何看待和评价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司马懿第三子名叫司马亮,有没有可能是为了纪念诸葛亮?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陈薇院士在柳叶刀发表新冠疫苗一期临床结果:108 名志愿者全部产生免疫反应?
下一个讨论
请问历史上的朱棣真的很尊重朱标吗?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